构建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评价体系

2023-04-05 04:02李鑫山东省日照市第三实验小学
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情感评价发展

李鑫 山东省日照市第三实验小学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其中,在学校评价方面,《方案》明确指出,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表明,如何构建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评价体系,成为今后中小学校评价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教育评价要体现生命意识

教育的对象是个性鲜明的人,每一个小学生都有独特的人格。不管是何种人格,都应该得到尊重。因此,以教育评价所展开的标准制定、评价活动都应该紧扣“生命元素”,彰显“生命意识”,这样所展开的评价才能更加具有人文性,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一)尊重个体差异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特殊的个体,他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并且随着自身的发展又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不同学生受不同成长环境及生活经历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思想、道德、品行、情感及意志,这些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没有任何两个学生是相同的,就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所以,在提倡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全面发展的内涵,它并不是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获得平均发展,也不是让全班学生或者全年级学生获得同等发展。

因此,整个教育评价应该彰显生命的个性差异,要体现每一个学生主体的普遍性发展特征、客观性发展特征及多样性发展特征,以此为基准点来建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彰显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进程。以独具个性化、彰显生命意识的教育评价体系作引导,方能最大程度地展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与特长,让他们在看到自己优势与特长的同时,也能够看到自己的劣势与不足,积极进取。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下,努力付出,获得收获,积累果实,这样的评价才能够真正地彰显生命个体的特色,才能够让每一个小学生全面地认知自我、发展自我,以此来调动他们获得全面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关注情感态度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会受到自身情感状态的影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时,教师要专注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从情感着手实施教育评价,达成对学生的全面、综合驱动,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及评价氛围。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品质,要以身示范,以积极的情感情绪去引导学生,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用积极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自我言行举止形成量化考评标准,实现对他们科学的教育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亲师信道”的班级氛围,让学生能够信任教师,在此基础上搭建起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中,细化不同的考核及评价细则,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有效约束,达成对他们的有效教育。

另一方面,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及情绪表现。在实施评价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激发点,以此为基准,做出准确的情感评价。既要允许学生敢于表达或者表现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又要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对他们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并且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教育评价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既要以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学生的情绪情感发泄行为,又要以真挚、亲切的态度和语气去实现对学生的评价和鼓励。因为只有当学生达到了更为良好的情感和情绪状态时,他们才能够对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进而潜移默化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尊重学生人格

每一个学生从心底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人格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底线。所以,教师在小学阶段实施教育评价时,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打破传统单一化的评价模式,比如不能简单地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要进行多项考核,从横向和纵向着手,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立体化评价。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需要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

教师应通过综合、系统的评价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要将教育评价的范围拓展至学生的生活及实践中,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精准评判学生的潜能,采取有效的教育评价对策,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获得进步和发展,能够在教师的评价下,发现自己可增长的空间,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指示。除此之外,教师要以宽容之心去对待学生。比如,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包容的态度去看待他们,以柔性政策引导他们,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审视自己的言行,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将教育评价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只有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之上的评价,才能够真正地激发出学生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追求及肯定,才能够让他们站在宏观视角去审视自己,推动自身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评价要有科学依据

教育评价是对整个教育活动及教育现象作出的价值判断,所以教育评价的标准便显得尤为重要。要想真正发挥教育评价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就应该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评价标准的指导价值及作用,建立起契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标准体系。然后以客观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实现对他们的有效教育评价。

(一)遵循伦理准则

这里所说的伦理准则指的是以科学的视角去判断并规范教育思想行为及教育现象的合理性及价值性,所以在实现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时,就应该遵循伦理准则,以此为基准点,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将其作为推动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时,一定要保证其正当性及合法性,要让其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伦理标准,充分遵循各个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基本特点,要在全面认知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及状况的基础上,实现对他们的个性化评价。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应该以校园文化为“导”,以班级文化为“引”,为学生营造更为轻松自由、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下,积极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原则,将整个教育评价的标准适度拔高,用来衡量学生的心理及实践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教育评价标准不能只是简单化的个体指标,而是要基于实践性、规律性及教育性来展开综合性地教育评价。这样才能够让整个教育评价紧扣育人活动的中心,体现丰富性及综合性,推动小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二)考虑环境差异

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评价时,教师一定不能忽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考虑到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在评价时要注重这些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保证整个评价指标能够尽可能地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准确,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思想品质时,应将评价指标与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相结合。因为家庭环境会对学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就要在考虑到家庭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发现学生可优化的点、提升的点、进步的点等。以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思想品质,综合考量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性,实现对他们的个性化评价。将其作为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价标准之后,方能促进学生获得更为全面、深远的发展。

(三)进行综合考量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及创造性素养的综合性发挥,让他们具备自信心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实现能力、知识及素养的综合发展。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时,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及个性化的评价和考量。多维度、多层面去审视学生各项素养(如情感态度、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的进步及变化情况。借助自己的教育评价语言,展现对学生的关注及爱护、尊重及肯定,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让他们的发展与进步都能够秉持着“科学性”的原则。

比如,在完成了一次考试之后,必然会出现不同成绩段的学生。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尝试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处理整个考试的结果,尽量减轻考试对成绩不理想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卷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横向来看,教师可以将其与学生前几次的考试成绩做对比,看学生的进步。从纵向来看,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个题目与学生以前所做的同一类型题目进行比较,看看学生的进步点。不管是从横向还是纵向,都能够找到适宜的评价方式。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评价模式,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做具体分析,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及个性化评价,以此来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三、教育评价要立足学生发展

对小学阶段学生实施教育评价应遵循“发展性”这一原则。在评价时,要看到学生发展进步的过程,将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评价凸显科学性和专业性,从而使得教学管理水平获得提升。

(一)坚持客观公正

客观公正是实施教育评价的前提与基础,不管是学校、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审视每一个学生,要将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及落脚点,用发展的目光去审视并判断每一个学生,看到学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之后来对他们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此外,评价方式要尽可能多元和多样,如通过试卷测试、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方式来展开教育评价。尽量保证整个评价客观,正向面对每一个学生,防止经验主义的出现。比如,在面对“问题学生”时,教师要打破主观臆断、随意否定的局限,不能带着偏见去评价这些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看到他们的优势与特长。面对“优等生”,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表扬,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让教育评价具备权威性和严肃性,借此来驱动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二)探寻“增值发展”

“增值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且十分适合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全面发展所展开的评价就是通过学生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原有基础上进步的点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发展性评价。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评价的时候体现分层原则,看到每一个学生原有的综合素养基础,以他们的“发展进步点”为核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以此来观察每一个学生在思想品德、学科成绩、身心健康、情感态度、言行举止等方面的变化,从而保证整个评价更加契合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探寻“增值发展”时,也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一方面,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与生活中关注学生的言行,将相关的情况进行完整的记录。比如,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合作探究的主动性等。在生活中的团结友爱行为、勤劳度、运动习惯等。区分不同的细则,将相关的情况一一记录,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要尝试使用现代化技术来综合评估分析测试结果。将学生一项或者多项的变化、发展状态、程度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保证整个评价更为科学、客观、公正,提升评价的效率。在完成了增值评价之后,教师也要改变对学生的态度,要尝试使用赞美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努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看到自己的变化,驱动他们积极提升自身的各项素养,让他们的发展境况逐渐与全面发展的目标相契合,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价值与效力。

如何衡量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教学管理应紧扣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创新教育评价模式;从理念导向、制度建设、技术方法等多个方面综合发力,构建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评价体系;要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测评研究,开发出适用于学校评价的科学、客观、有效的测评工具和方法;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情感评价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