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培养路径探析

2023-04-05 04:14李永琪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青马教育法四史

李永琪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一、“四史”是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法宝,回答好“为什么融”的问题

(一)“四史”拓展“学马”题材。“学马”首先要明确为什么结合“四史”学习。“四史”以马克思主义的“送来”为谱写的开端,“四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伟大辉煌,“四史”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发展史,“四史”的创造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更加灿烂辉煌。“学马”其次要明确怎么结合“四史”学习。一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四史”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于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有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缘由,“四史”中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中国延续的辉煌历程。二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四史”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青马是共产党人的主要主体,理应学好这个“必修课”。结合“四史”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读出经典中的精髓和力量,才能读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奇迹的方法论,才能避免“读死书,死读书”的陋习。三是要将所学专业与“四史”结合学习。“四史”是德育的重要题材,“四史”学习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结合专业课学习才能树立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才能在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学马”还要明确结合“四史”学什么。学习共产党人如何在实践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共产党人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巨大成就,学习共产党人100多年来坚守初心使命并与为人民谋幸福紧密结合的秘笈,学习中国梦能够实现的必然缘由,学习争做合格青马的方法论。

(二)“四史”筑牢“信马”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信马”就是坚守马克思主义之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信念。“信马”是“学马”的价值归宿,是“用马”“传马”的根本前提。学习“四史”能更加坚守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每一位青马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坚守的信仰。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守以激励和指导青马坚守信仰。学习“四史”能更加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中嘱咐:“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青马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学习“四史”可更好地认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更好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汲取信念力量,可更好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信念,可更好积攒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学习“四史”能更加笃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四史”中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优越性和发展性的答案。学习“四史”可更坚定“学马”“信马”“用马”“传马”,争做合格青马的信心。

(三)“四史”指导“用马”维度。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P43)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坚持唯物史观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100年艰苦奋斗,从近代的苦难岁月中开拓了一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道路,创造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展开了面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实践和新探索,离不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我们只有以整体的、发展的、开放的眼光来学习把握党史,才能准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才能全面认识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才能更好致敬党的英雄人物,才能积极拥护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策略计划,才能对如何“学马”“信马”“用马”“传马”有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用马”更重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四史”是伟大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决胜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彰显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前提、实事求是为重要方法,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导向、艰苦奋斗为崇高品格奋斗史。以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为指南,是青马开展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四)“四史”厚植“传马”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P111)结合“四史”来传播与弘扬,能够增加群众对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执政能力、执政理念、方针政策和事业发展方向的认同。践行“传马”使命,绽放“爱马”情怀,“传马”首先要以“四史”为重点,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与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讲生动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时期的伟大事迹,讲透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在党史中的实践,讲细致党的重大会议精神和政策方针,讲精彩“中国梦”和个人梦想之间的辩证关系。“传马”其次要旗帜鲜明、无所畏惧,勇于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勇于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勇于坚决批判分裂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侮辱历史人物等错误言论。“传马”还要重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以明理增信崇德为学习“四史”的价值导向,不断扎实理论基础,不断提升思想素养,不断增加“传马”本领。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阵地,回答好“融哪里”的问题

(一)借助“四史”把握航向,巩固党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地位。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对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催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已成为多数中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机构,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承担起了使命任务。建设好内涵式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做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关键在坚持党领导。新时代要充分认识新征程上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根本保证。新时代要准确把握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必须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切实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以及青马培养的各方面全过程,才得以为培养思想过硬,有志有为有才有德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做出贡献。

(二)借助“四史”散发光芒,彰显马克思主义学院鲜亮底色。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传承好历史“红色”,要借助历史光芒,学习历史上重要红色学校的办学遵旨和办学策略,以不断彰显自我底色。学习历史,在于发展未来,永葆马克思主义学院鲜亮底色,就要坚持“两个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指明了方向。2021年8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系统纳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育人事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内容的新鲜血液。准确把握课程教材内容的变化,积极运用好新的课程教材,才能让红色底色散发光芒。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教育客体四位一体的有机整体,教育内容的更新,牵动着教育教学、研究宣传、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皆需与时俱进,只有坚持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 “马院姓马,在马言马” 为根本遵循建设队伍,坚持底色、提升底气,马克思学院在新时代才会发挥更重要作用。

(三)借助“四史”积攒力量,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斗争问题依然复杂,把握好大变局的航向,就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变局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既要有风险忧患意识,又要有历史机遇意识,既要于危机中育先机,又要于变局中开新局,最根本的就是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除了承载一般学科所具有的使命以外,还肩负着服务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历史使命,以及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强大精神力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等方面的新时代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根本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史”本身就是对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灵活运用的实践史,将“四史”纳入学科建设范畴,有利于该学科强大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三、找准“四史”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结合点,回答好“怎么融”的问题

(一)“四史”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依靠的就是信仰、信念、信心的精神动力,“四史”印证了并体现着这一强大精神动力的推动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培养新时代合格青马,根本上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信仰领航前行道路,信念使道路越走越宽,信心赓续红色血脉。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培养队伍建设要注重自身政治素养,“打铁还需自身硬”,信仰过硬、信念过硬、信心过硬才能担当起培育新时代青马的历史重任。崇德力行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归宿。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历来是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师队伍力行育人使命的首要问题。学史崇德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将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革命精神与宝贵经验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立德树人,教师队伍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是激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用最大化发挥的重要因素。

(二)“四史”内涵融入教学内容。将“四史”内涵融入教学内容,关键在于将“四史”与四门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有所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从总体上说明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运用马克思主义怎么认识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入“四史”,着重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什么背景下诞生,如何实现不断发展,发展的归宿是什么,旨在引导广大青年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特征,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的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磨难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与改革征程。融入“四史”,着重说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背景、历史和人民在比较中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如何探索革命新道路,如何起到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作用,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打天下、守天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在实践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融入“四史”,从历史视角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逻辑线索,从党史视角着重说明党的指导思想创新发展,党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从新中国史的视角下着重说明从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改革开放史的视角下着重说明全面展开改革开放的背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辉煌历史进程、实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果。

(三)“四史”情怀融入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以“四史”为载体来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明确,适合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具体方法,包括“疏导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激励教育法和感染教育法”。[3](P247)采用疏导教育法,有利于大家敞开思想,敢于表达自己对历史发展规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便于掌握学生的思想认识,以引导树立正确的认识。要用好此方法,不仅要有耐心听取学生想法,有细心掌握学生想法,还要以爱心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小组讨论、登台演说、课后交流等是用好此方法的具体方式。采用比较教育法,有利于学生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理论等进行对比鉴别,提高思想认识,如通过“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对比,以激励学生深刻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指导思想、胜利法宝、历史意义等,通过对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激励学生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用典型教育法,有利于学生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件来理解抽象事物,如通过搜集资料,讲述诸如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到陕北采访时,看到毛泽东住着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等这样的史料[4],来说明艰苦奋斗精神,并进一步阐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组成之一——延安精神。采用激励教育法,就是鼓励学生以“四史”武装头脑,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汲取奋斗秘笈,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采用感染教育法,要求思政教师以身作则,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无形的教育方式中得到启发。除了一般具体方法的创新,也要重视其他教育方式方法,如开展课后研讨交流、专题培训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青马教育法四史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色彩健康教育法在老年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激励教育法在农村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
高校党委如何占领青年的信仰阵地——以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为例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毛泽东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