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背景下语文线上教学作业设计策略

2023-04-05 22:18广东省深圳市靖轩小学魏秀霞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语文

广东省深圳市靖轩小学 魏秀霞

2022年春季,深圳再一次因疫情被按下了暂停键。停课不停学,师生们闻“疫”而动,共赴线上教学。有了2020年的线上教学经验,这一次的线上教学平台有了更多的选择,教学资源也更优质、更丰富。与此同时,线上作业的设计作为反馈学生网课学习效果、师生进行互动的重要途径,在“双减”背景下,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考验与困难。如何设计学生喜欢做、愿意做、适合做的线上作业?作业设计如何兼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本文结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前三个单元的线上教学情况,进行思考与探讨。

一、背景介绍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其中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同时根据《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和《深圳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科书面作业设计指引》,要求教师正确把握作业育人功能,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作业设计和布置应该更具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避免机械、无效作业,有效实现减负提质。在此背景下,各学校都积极开展“双减”作业的实践探索,但因疫情而开展的线上教学又给作业设计增加了难度,如何在保证质量或提升质量的前提下,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仍旧是需要持续思考、探究的关键点。

二、线上教学作业设计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的线上学习动机和热情不足,学习效果堪忧

疫情期间居家上网课,学生宅家不能外出,社交和娱乐活动大大受限,学习环境和条件不佳,学习方式单一。学生长时间对着电子屏幕,难免会产生许多焦躁、抗拒的情绪,因此参与学习的动机和热情不足。同时,隔着屏幕,教师不能及时关注到每个学生,没有家长监督,学生的学习效果堪忧。这些是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二)学生的线上作业质量较低

由于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不能完全保证,作业质量自然而然会打折扣,缺乏主观能动性、需要被督促的学生偶尔会应付了事、不写作业。同时网课不确定性的因素较多,学生对作业内容和要求的理解不到位,容易出现写错作业、乱写作业的情况。

(三)线上作业形式单一

语文学科少不了抄写生字、背诵、默写、听写等比较枯燥、单一的作业,这是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方式。但线上作业如果还总是以这种类型来设计,带给学生的更多是消极、无趣,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四)线上作业缺乏层次性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不一样,但线上教学时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的设计容易出现“一刀切”,没有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造成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没有足够的发挥空间,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完成得很吃力,甚至无法完成。

三、线上教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计大单元作业,注重单元整合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单元备课、单元整合,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找到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作业设计也是一样。开始新单元教学前,应立足于整个单元来设计作业,每一次的作业设计都力求是有梯度的、递进的,是紧紧围绕语文核心要素来设计的。高质量的作业不仅要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和掌握方法,还要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线上作业时注重设计大单元作业。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为例,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可以层层深入,注重作业之间的联系与梯度,注重单元作业的整体性与合理性。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诵课文中的诗歌并摘抄与作者、课文有关的诗歌,让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自由摘抄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朗诵,提升层次;接着引导学生自由创作现代诗并配乐朗诵;最后把诗歌编成诗集本,开展线上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感受现代诗歌魅力的同时,提高收集、欣赏、品读诗歌的能力。

(二)设计创新性、趣味性作业,激发线上学习动力

线上教学由于受教学环境的限制,教学难度比线下更大,加上“双减”政策的作业管理中要求三至六年级学生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因此要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书面作业,注重作业的创新性、趣味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科普说明文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电子设备的资源,查阅有关琥珀、恐龙、纳米技术及我国科研技术资料,以“我是预习小老师”的形式,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了解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口语交际——说新闻”这一活动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课前搜集最近的新闻,制作成新闻小卡片,以“我是新闻小主播”的形式用语音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新闻播报”,在线上课堂进行展示。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会搜集、筛选、整理、分类、记录、分享等,还能学会关注新闻时事,提高表达能力和语言素质,也极大地提高了线上课堂的参与率和互动率。

(三)设计分层弹性作业,强化作业育人导向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不同,线上教学的效果更是因人而异。因此,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既要注重优等生学有余力的发挥,又要发掘中等生的内在潜力,更要照顾学困生的持续学习动力。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可以设计A、B、C三个层次的弹性作业。

如《乡下人家》,每一处景物的描写都是一幅画,A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或者喜爱的乡下生活场景,运用课文的写作手法完成一篇小练笔,进行学法迁移;B层次的学生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C层次的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认可,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设计探究性作业,激发内在潜力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导学研一体”的生态课堂中,设计探究性、延展性的作业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深化学习成果的关键步骤,尤其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在云端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巧妙设计探究性、延展性的作业,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积极探索的能力。

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很多学生对恐龙有极大的兴趣,对恐龙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演化过程相对比较陌生,因此教师让学生展开对“恐龙到底是否由鸟类演化而来”这一假说的热烈讨论。作业设计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如《我是怎样从琥珀中发现恐龙的》《始祖鸟不是鸟祖先》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探究,懂得如何辩证地看待问题,再围绕“恐龙到底是否由鸟类演化而来”这一假说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各种形式搜集相关资料,进行主题式探究,形成小组观点,最后开展线上辩论会,让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的魅力、体会学习的乐趣。

(五)设计跨学科融合作业,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教材与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作业中找到学科间的联系,进而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提高作业质量。同时,作业的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美感,让作业成为学生感受美、审视美和创造美的学习活动。

如设计语文与美术的融合作业。教材的每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描写的画面有感观认识。在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三首诗都有很强的画面感,但是乡村生活对在市区长大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从古诗中感受乐趣有难度。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根据古诗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作者眼中的画面,再将这些画面画下来的作业,以此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感受,引发其美好的体验。

教师还可以设计语文与音乐的融合作业。语文教材中不乏优美的散文、朗朗上口的古诗、意味无穷的诗歌,当这些文字与音乐碰撞在一起时,会迸发出不一样的语言魅力。如诗歌单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给自己喜欢的诗歌配上喜欢的音乐,然后入情入境地朗诵,这不失为一种美。

(六)设计实践性作业,由教材走向生活

设计实践性的语文作业,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网课长时间坐在电脑屏幕前,学生不免感到疲惫与枯燥,可以设计让学生动手实践的作业,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体验。

如《在天晴了的时候》是戴望舒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中体现了真实与想象的融合,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家人一起在雨过天晴的时候到小径散散步,描绘自己看到的景象和独特感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走进了这首诗,又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还锻炼了观察能力与欣赏能力。

线上教学纵然有诸多不确定、不可控的因素,但作业设计作为语文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应充分结合新时代语文教学现状,创新作业设计模式,深入探究作业设计的正面效果,从而提高语文线上教学效果,提升作业质量,真正实现减负提质。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