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探析
——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

2023-04-06 06:47
江苏商论 2023年3期
关键词:蚌埠市蚌埠火车

姜 辉

(中共蚌埠市委党校 经济学部,安徽 蚌埠 233000)

发展夜间经济不仅能带来巨大经济价值,提高城市影响力和魅力,也能满足人们的高层次需要。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因地制宜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从而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城市品质和品位,是当前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蚌埠夜间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注重特色街区的创建

实践证明,发展特色街区是繁荣夜间经济的有效方法。蚌山区引进社会资本对国货路步行街、篾匠街等商业街进行提升改造,首次实现特色商业街改造资本化运营,改造后实现WIFI和移动支付全覆盖,篾匠街已获批省级特色商业街区。蚌山区已经在蚌埠市率先形成“夜间景观+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的新型城市经营模式。蚌埠市阿财老铺龙虾土菜馆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关于公布安徽省夜间文旅消费“四个十佳”品牌入选名单》。

(二)体现了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繁荣发展夜间经济最持久的力量,重视文化元素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法则。调研发现,近年来蚌埠市比较注重文化传承,尤其是蚌山区。蚌山区主要针对淮河路北侧区域,原老工业集聚区、老铁路沿线进行改造提升,着力恢复当年风貌。作为蚌埠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宝兴面粉厂见证着蚌埠工业成长发展的历史,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性修复。同时,在宝兴面粉厂原址内建设蚌山区图书馆。华运超市东侧新中国成立前名叫“五行仓库”,后来成为“三号码头”,该区域老仓库正在进行民国特色风格改造,已初具形象。

(三)拓展了创业就业空间

夜间经济持续升温给企业、就业、创业都带来了巨大机遇。蚌埠夜市登记入驻商户不断增加,如国货路步行街、篾匠街共有商户300多家,日均人流量达2万人次。游客量和各商铺摊点当日合计消费均出现了非常好的增长势头。另外,许多年轻人利用网络平台,夜间旅游打卡。新业态的出现激发了城市发展活力。

二、蚌埠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困境

(一)整体统筹规划缺乏,特色不足

从市级层面来看,尚未出台服务夜间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也没有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整体考量,没有出台系统和自成体系的切实可行鼓励措施。虽然在蚌埠市区包括三县县城已形成局部商圈,但都各自为政、各自发展,系统性和协调性不够。夜间经济地域特色不足。蚌埠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是蚌埠夜间经济产业对诸如花鼓灯、泗州戏、珍珠城、南北分界线、大禹文化等具有蚌埠地域特色的元素发掘和利用不够,夜间经济内容存在同质化现象,没有形成本土品牌特色。对本地市民来说,一成不变缺乏新鲜感,对外地游客而言,随处可见缺乏吸引力。

(二)夜间经济集聚效应不强,有待配套完善

目前已有的夜间旅游产品往往是诸如影院、饭店等非旅游企业提供的,这些夜间经济产品没有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这造成城市综合体商圈、特色小吃街、步行街等对人流、物流、财流的吸引聚集能力较弱。因此配套设施有待完善。首先,在城市景观照明设施方面,蚌埠市内部分路段、建筑甚至一些知名景观亮化程度不够。比如淮河沿岸照明不足,没有营造出淮河穿城而过的“靓淮河”美景。龙子湖、张公湖沿岸虽有部分景观照明,但是范围较小,且科技元素较少,没有与人文自然景观形成呼应,观赏性较弱。其次,公共交通保障方面,一些重要商圈和旅游点附近的公交车、出租车、共享单车等运营时间较短,多在晚上8点前后停止运营,不能满足夜间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部分夜间旅游点在停车场、指示牌、洗手间、文娱设备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配套不够完善。配套设施的不足会带来商业主体经营时间缩短、夜间商业活动空间狭小、夜间消费时长缩减,限制了夜间市场活力和夜间经济潜力的释放。

(三)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思想认识相对落后

蚌埠夜间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还有待进一步释放。晚上9点以后,正是夜间经济运营高峰,但对于蚌埠市来说,城市渐入沉睡,没有什么高品质的文化消费。缺乏那些蚌埠记忆、蚌埠韵味、蚌埠风情的老字号、品牌餐饮、风味小吃、时尚酒吧、精品购物等业态和夜间经济主题活动。如“火车”是蚌埠市的文化符号,但是在城市景观设计和文化挖掘上对“火车”这一载体的打造不够。蚌埠市夜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受到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消费习惯等路径依赖因素制约。但是思想相对保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认为发展城市夜间经济短期效果不明显;认为发展城市夜间经济会给相关部门管理带来很多工作量;认为发展城市夜间经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城市文明创建等方面的考核;认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发展城市夜间经济给城市管理带来不确定性因素等。

三、蚌埠城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思路

(一)系统谋划,做好顶层设计

在组织机构的建构上,要明确蚌埠市夜间经济发展的主管和指导机构,每年定期召开相关行政部门(如文旅、宣传、发改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负责指导全市的夜间经济发展重要事项。比如定期编制蚌埠市及各县区夜间经济消费指南,广泛开展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定期发布蚌埠市夜间经济公报。市级层面及县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宣传部门、交管部门、市场管理部门、环卫部门等部门要加强综合管理,构建综合治理体系,形成综合治理方案。在统一规划上,建议蚌埠市及各县区将夜间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全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中。统筹进行夜间经济重要项目的审批程序以及相应的资金政策支持计划,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力量在融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全过程地参与蚌埠市夜间经济建设。在相应的职能部门中明确夜间经济负责人,负责收集当地的民间意见、群众提议并做到时时跟踪,尽快落实,有力推动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时落地。在建设布局上,聚焦全市范围,依据区域人口分布、消费载体、要素禀赋、文旅发展状况等,进行科学研究,确定不同城市各类夜间经营活动应当占的合理比重,在此前提下进行规划布点。为此,政府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夜间经济重大项目规划选址,科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配套功能服务,支撑夜间经济的合理布局。在政策扶持方面,蚌埠市作为发展夜间经济的领导者和指导者,要自觉承担起相应的职能和职责。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发展夜间经济提供强有力且可持续的物质基础的同时,还要提升城市特色文化底蕴,挖掘城市历史人文,以此为基础,引导消费文化、品质文化。

(二)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打造夜间经济特色品牌

街区历史、人文轶事、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特殊的地域特征等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稀缺资源,也是发展夜间经济可以挖掘利用的对象,是打造夜间经济品牌特色的良好载体。

如“火车”是蚌埠近代历史发展的符号,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繁盛印记,是蚌埠老百姓对这座城市特殊情感的载体。繁荣活跃夜间经济,火车文化不能缺席,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让火车文化亮起来。一是在张公山附近建设开放式火车主题公园。公园以我国火车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蚌埠市火车发展的历史为背景,集火车文化、工贸发展、科普教育、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体现“火车+文化”融合特色。二是开展“火车扮靓珠城”行动。鼓励在夜市街区开设、改造火车酒吧、火车主题餐厅,在街头公园里设立火车书屋、火车运动馆、火车休息室等,有条件的学校、社区、医院等非营利性单位可以综合嵌入火车文化。

(三)加强夜间经济配套保障,优化夜间营商环境

健全畅通24小时旅游热线处理机制,包括咨询、建议和投诉内容。多部门合作,形成共建、共营、共享的协调机制,打造安全、自由、开放、绿色、轻松氛围,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建议可以通过适量增减夜间公交线路、调整运营的车次和班次、减免停车费等措施,调剂车辆流量分布。为发展夜间经济提供完善的保障措施。确保夜间经济的监督管理有效进行,落实到位,科学处理好城市监督管理与发展夜间经济之间的矛盾关系。首先要加强城市重点商业街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和质量、娱乐设施安全稳定运营。其次,各级政府要创造良好环境。最后,要科学处理好各类矛盾,监管不越位和不错位,进一步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发挥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保障夜间经济配套措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议扩大品牌效应,逐渐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循环支撑、双向促进的局面,推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

(四)合理布局,丰富夜间经济新业态

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与特色商圈,打造综合性夜间经济集聚区。如蚌埠市篾匠街、蚂虾街、步行街、土锅一条街、张公山美食城等特色餐饮购物街区,应打造成为蚌埠特色的美食街、小吃街。鼓励有条件的商业街区开展夜间经营和促销活动,如蚌埠市中心的百大购物中心、宝龙城市广场、万达-银泰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在店庆日、节假日“不打烊”。张公湖、龙子湖、湖上升明月板块可以发展集灯光秀、演艺秀、特色餐饮为主力业态的夜游经济,吸引国内外著名餐饮连锁企业进驻,增加特色茶馆、老字号、咖啡馆、酒吧休闲餐饮等餐饮消费业态,打造高端夜间美食圈。大学城、津浦大塘、沿淮河大坝、市民广场、文化广场、公园等场所可以发展夜间美食、夜间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健康休闲的夜间经济模式,以形成点线面共同发展的蚌埠夜间经济新格局。

猜你喜欢
蚌埠市蚌埠火车
磬云岫
通 幽
知磬堂
禅 悟
火车
登上火车看书去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
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