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

2023-04-06 01:46黄志滨
考试周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协同育人双减

作者简介:黄志滨(1972~),男,汉族,福建龙海人,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中学,研究方向:学校管理与德育工作。

摘 要:2021年,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促进家校协同育人提供了政策与法律的依据。在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下,加强家校的协同融合,组成育人共同体,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的发展,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文章在前期探究的基础上,再次深化家校协同分工,为家校协同育人提供一条实践路径的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文心化行;家校共同体;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08-0001-05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两条重要途径,作为学校的“软实力”文化,以“文心化行”作为学校办学核心理念,文化凝聚人心,文化引领价值,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价值观指导下的生态共同体。学校确立了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为特点的“文心”育人之路,着力推进家校协同教育能力的提升。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根据地,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师,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成长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家长的主体责任,通过学校开展家长培训工作,切实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通过构建班级家委、年级家委、学校家委等组织,请进来,走出去,相互学习,切实加强家校沟通,协同解决立德树人的基础。尤其在“双减”背景之下,家校的协同互动对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起着助推器的作用。

一、 家校协同是教育变革下的社会发展所需

2021年5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重要文件。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在“双减”工作总体思路上,针对综合治理,提出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着眼于未来学校教育高质量教育发展和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总目标。在社会发展变革的形势下,学校应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推进家校协作共同体建设,把学校与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要通过开展家长培训工作,切实提升家长教育素养;要通过班级家委会、学校家委会等组织形式,切实加强家校沟通,协同解决育人问题;要有序有效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等的宣传推广和应用,营造良好氛围,积累先进经验,协同方向,协同思想,协同行动,全面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因此,如何规划家校协作共育成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落脚点与增长点,更为学校面向新时代育人要求、面向社会发展、面向教育改革及育人机制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一个发展思路与借鉴。

二、 家校协同育人有其社会发展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1年10月23日颁布,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认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负起领导责任,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2021年9月5日,《中国教育报》中一篇文章:“对‘双减’,一线教师该怎么做?”,文章指出:“作为教师,精准解决学生困难、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离不开家庭的携手努力。要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的教育思想,统一教育理念;还要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有效的‘助攻’。”

在发展的层面上,国家把家庭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位置,为家校协作定了一个方向。为了达成家校协同育人的总目标,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家校协作应明确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强调严格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家长正确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引导家长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引导家长通过家校协作平台共融共通,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训,这是家校共育的前提。

第二,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保障措施。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当中,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其次,要加强科学研究,重视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探索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最后,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树立先进家庭典型,宣传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弘扬优秀的家教、家风,引导全校家长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三,营造良好的家校研讨文化氛围。首先,要明确家校协作方向、协作内容、协作深度与广度,通过章程或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这为共同体建设奠定协作基石;其次,要明确研讨的主题,通过搭建论坛这一平台让不同学段的家长在年级组的组织下展开主题性研讨,如“起始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亲子相处的得法之道”“如何树立良好的家长榜样”“学生成长中的责任培养”“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育儿氛围”等,一个学期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分阶段展开有效性分享;最后,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聚合写作能力较强的家委,创办《新家长》这一家校交流共育的刊物,通过这一平台,让成功的育儿及家庭教育经验得以传播,久久为功,定然有收获。

三、 家校协同育人的发展诊断

(一)优势

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基石,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多元场域的和谐共生,是教育生态圈中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家校双方有效沟通是首要——一个共同“育人”的目的,由此形成家校育人战略共同体。因此,在学校的推动下,结合家委组织形式、网上家长学校平台等,让每个家长都能得到相应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尤其在疫情之下,如何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居家学习下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生命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劣势

第一,家长对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这种教育活动是学校与教师将教育责任转嫁给家长与家庭。比如,学校的家长志愿者活动会被认为是推卸责任,让本应由教师承担的工作由家长代劳。第二,家校协同育人层次的深度与范围的广度未得到应有的提升和拓展。第三,由于沿海地区人口持续流入,学位不断增加。近年来大量青年毕业生新入教师行业,且这部分年轻教师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自主性强,缺乏熟练处理与家长之间关系的经验,因此,加强年轻教师沟通协调能力对家校协同效果显得十分重要。

(三)挑战

第一,因家长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家庭育人还未被家长广泛认同,只有部分家长积极跟进。第二,家委会的权力不好界定,如何做好学校主导,家委协作不越位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第三,学校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家校协作指导不到位,流于形式,做于表现,用于应付上级检查,最终家校双方都觉得是鸡肋,可有可无。

(四)机遇

第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智慧校园建设的日益完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臺、家校e网通等的搭建,通过教育信息化驱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对家校协作育人资源的整合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在国家教育变革带动下,家校协作是“双减”之下,学校提质增效的一条有效的路径,先行先试可达家校育人双赢之目的。第三,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下,国家的教育战略的要求,从育什么样的人,如何育人,为谁育人等方面思考,从小抓起,从学生的家庭抓起是根本的。

四、 家校协同育人的可行性发展路径

家校协同育人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通过双方协作共同体的建设,构建“六育人”体系,即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打造家长学校社会实践大课堂,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开展学习先进典型、英雄模范活动,借助家委会资源优势组织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实践教育等活动。以此为方向,家委由班级家委、年段家委和学校家委会组成纵向的家委组织架构,而学校家委分成午休管理组、家长讲坛组、活动协调组、矛盾调解组、社会实践组、教育促进组、交通协管组、环保教育组、宣传报道组、膳食监督管理组等家委工作组,组成横向的家委组织架构,纵横交错,共同助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就家校协同路径,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协同午休管理,填补午间管理的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体国民教育水平的提升,学生的教育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大,教师在校的时间越来越长,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其创新性、创造力将会受到削弱,最终还会影响学生未来的教育。如何把教师引导到其专业发展的方向,是教育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午休时间是学校管理比较薄弱的时间段,目前,大部分学生午间在校用餐,中午期间良好的校园秩序有利于下午正常教育教学的开展。除了学校的行政、学科值班教师力量,家委的午休值班巡查与反馈,可以增强午休管理的力量,也可以通过协同管理对学校教育行为的一种监督与促进。

组建午休管理组,一方面,在巡查的过程中,根据每天的记录与反馈,从校园建设提升、文化氛围营造、学生文明举措、自主管理改进等建言献策,促进学校综合治理的发展;另一方面,家委陪同学生一起进餐,更是进一步与教师深入沟通,有利亲子关系的融洽和家校的融合。

(二)协同教育讲坛,实现跨学科教育资源共享

2022年,初高中新课标在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上明确提出: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以此带动课程综合化的实施,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在校园内,学校的德育活动包罗万象,包含疫情防控、医疗卫生、安全保卫、法治普及、智能智慧、节能宣传、劳动教育、亲子教育等活动内容,每一个方面的教育都是学生踏入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但教师学科的专业性强,新课标、新高考对培养未来的人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具有跨学科能力,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了社会发展之所需。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的教育素养决定了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质量。”组建家委教育讲坛组的意义重大,针对家长职业、专业特点,学校系统地整合家长专业优势,分门类、分专业构建家校讲坛。通过搭建平台,一方面发挥了家长的专业特长或职业特点,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学科的局限性,从不同角度的活动参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可以涉猎更多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家委专业知识走进班级、走进校园,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有效地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与发展。

(三)协同活动组织,提升校园活动育人的品位

在素质教育的普及之下,校园内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从开学典礼到毕业典礼,从军事训练到素质拓展,从文体活动到艺术展演,从教学开放到特色办学等。学生只有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活动参与,才能不断提升其综合素养。而组建家委会活动协调组,有意识地引导热心的家长走进校园活动。作为学校发展与学生成长的桥梁,促进亲子互动,增强家长对活动育人的参与感,从而弥补学校教育力量的不足,也能提升学生的学校活动品质、品位,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丰富和优质的校园活动,最终提升学生的活动能力及对学校的认同感。

(四)协同调解矛盾,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

学校办学,难免会遇到学位紧张、学生矛盾、家校育人不一等诸多影响学校办学的因素。如何化解矛盾,趋利避害,达成一致,成了学校治理中一个重要存在的问题。组建家委矛盾协调组,让办事热心、细致周到的家委会参与学生之间、家长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产生的矛盾的调解当中,通过拉近与家长身份的认同感,更容易从客观角度去调解矛盾的双方,由此弥补传统的学校调解的单一性,这是一种调解的新思路,往往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有效地促进了家校的融合、融通。家委矛盾协调组的建立,不仅可以回应学生和家长多元诉求,优化沟通内容与方式,丰富家校生的沟通渠道,还可以通过汲取家长协调、管理的智慧,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促进家校共建校园育人共同体,推进学校现代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开门办学,实现家长深度参与学校管理与治理。

(五)协同社会实践,拓宽学生成长的路径

根据新课改、新高考及职业生涯教育等发展的需求,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能够真正拥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争取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贯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更是“新高考”的要求。

作为校方,应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发挥家委社会实践组的作用,以假日实践小分队为组建形式,分阶段、分主题,学校引导,家委主导,围绕战地革命、华侨精神、闽南文化、湿地环保、智能智慧、志愿服务等主题,让亲子走进社会大课堂。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学生喜欢,家长乐意,更重要的是收获成长。

(六)协管交通互助,守护师生的生命安全

根据政府部门有关部署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务必要强化上学放学“高峰勤务”,逐步完善落实“护学岗”工作机制。在城区就学的学生数量往往较多且集中,常常会造成上下学交通堵塞,上下学的交通安全一直困扰着学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全校师生的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与教育,成立家委交通协助管理组,担起上下学“护学岗”的职责。一方面,在本地交警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将其纳入学校交通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当中,让家委成为城市文明中文明志愿里的一员,负责校园周围道路的交通志愿护学服务,在上下学的高峰期协助学校的安全保卫力量,共同筑建平安校园;另一方面,落实协管组家长的安全保障,学校还应进一步引导参与值勤的家长通过注册中国志愿者网,融入当地的文明志愿服务之中,由专人录入服务时长,享受志愿者应有的权益保障。

(七)协同环保教育,推进校园的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围绕“环保于心·公益于行”的行动目标,提出了“低头弯腰做环保,抬头挺胸说环保”实践要求。组建校园生态环保教育组,负责推进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在学校的践行,落实垃圾分类在校园的规范执行。一方面,通过大手牵小手,把家庭的垃圾分类带进校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公民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家校协作,让亲子互动在实践中,体验协作的真正内涵,践行公益之行,滋润心灵之智。

(八)协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在党中央的领导与号召之下,要不断树立民族的文化自信。组建家委宣传报道组,通过家委的视角、社会的舆论,引导全体师生及家长树立对学生成长的期待,对学校发展的关注和对民族的文化自信。学校可充分调动家委宣传优势,挖掘学生个性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向着真善美方面发展。一方面,关注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督促学校的办学质效,宣传学校的“五育并举”及新高考的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布局,引导社会对学校办学的支持;另一方面,积极普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师生在良好的民族优秀文化中启智润心,由此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宣传方面可从特色办学、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传统节日、中国梦、复兴梦等诸多方面入手,让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家委宣传报道组的积极宣传之下发扬光大,促进师生的审美观、价值观的确立。

(九)协同教育促进,弘扬獎教助学的善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人才为本。国家的复兴,民族的进步,家庭的发展,最终落到教育的发展上。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前中国教育,虽然国力日渐强大,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扶持,学校通过组建教育促进组,倡导关心家乡教育的乡贤、企业家参与到助学的善举之中,为所在地培养社会发展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十)协同膳食监督,确保食品的健康安全

金杯银杯,不如家长、师生的口碑。民以食为天,在“双减”背景之下,学生更多的时间待在学校之中,全校师生的饮食安全成了学校办学的头等大事,也是家长最为关心的一件大事。为了达到家校协同双赢的目的,除了引导一级达标餐饮企业入校,学校应组建家委膳食监督管理组,配合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督,不定期组织家长试吃、现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建议,此举定能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学校通过这种即时的抽查与监督,用实际行动监督食堂的用餐,提升学校全体师生的食品安全保障,用家委的行动力和智慧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的大背景之下,建构学校的“文心化行”理念,育人育心,育心文心,整合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融入新媒体、新技术、新观念、新思想,极大发挥协同价值、功效。由此,守得住校园一方的安全,留得住师生的一片欢声笑语,记得住协同育人的一幕幕故事,见证学生健康、有为地成长,画上教育的同心圆,让学校真正全方位、高质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2-05-06].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李海龙,李广海.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困境与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2(24):1-6.

[3]张俊,吴重涵,王梅雾.家长和教师参与家校合作的跨界行为研究——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的经验模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2):78-84.

[4]程利敏.新媒体视阈下家校协同育人路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22(16):34-36.

[5]李殿清.家校育人共同体有效构建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校长,2018(7):60-63.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协同育人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