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校本课程的一体化构建与实施

2023-04-11 15:38刘小芳张学忠
中国德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四史校本精神

刘小芳 张学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中小学开展“四史”教育既能有效深化学生对党史与国史的认知与理解,培育学生爱国、爱党的高尚情怀,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目前许多学校各科课程中的“四史”内容缺乏整体规划,大多围绕课程自身特点与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相互间未形成有效衔接,呈现出各自为政的现象。新时代背景下,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基于六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在校本课程的大框架下,构建了“四史”教育课程体系,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了连贯性、整体性、螺旋式的课程,真正让“四史”教育融入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一、统筹协调,整合“四史”教育校本课程资源

学校成立“四史”教育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由课程专家、校长团队、学科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等组成,统筹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基本内容。学校制定了“四史”教育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统筹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程安排、师资安排、教学安排、课堂管理、教学成果展示等。在校本课程规划环节,制定课程委员会组织制度;在校本课程开发环节,制定课程开发与研修制度;在校本课程实施环节,制定课程申报制度、学生选课制度、教师教学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在校本课程成果展示环节,制定成果展示方案、奖励制度。同时,定期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建立专项财务报账制度。

校本读物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学校成立“四史”教育校本读物编写组,结合教学目标,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注重“一体化”意识,制订校本读物编写目标与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校本读物。此外,学校构建主体多元、梯队合理的读物审核小组,严格审核校本读物的编写,形成分层分类、纵横贯通、初高中衔接的一体化校本读物。

此外,网络学习平台具有快捷性、方便性等特点。通过学校智慧校园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四史”教育校本课程“泛在化”的学习。同时,学校智慧校园平台还可以整合优化课程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一体化教学资源。

二、精心设计,

开发“四史”教育系列校本课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做出部署。为此,我校严格执行国家政策,遵循课程开发规律、学情特点,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难易和目标高低,针对“四史” 教育内容,分类开设了培元基础课程、主题深化课程和实践研究课程三大类。

(一)培元基础课程

此课程主要介绍“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进程和核心内容。另外,还包括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有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论述。重在让学生了解“四史”教育的基础史实,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主题深化课程

由于“四史”教育囊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建设、探索历程,其中包含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涌现出许多历史人物,探索出许多发展规律,培植了许多历史精神,所以学校在培元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主题深化课程。

1.重大事件类课程。挑选“四史”中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进行详细学习和探究。如“中共一大的召开及历史贡献”“长征的经过及其影响”“遵义会议的经过及历史贡献”“党的七大与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贡献”“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及影响”“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与民主政治建设”“真理标准大讨论始末及影响”“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新时代与中国脱贫攻坚”等。

2.重要人物类课程。挑选“四史”中对党、国家、人民做出重大贡献或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用具体生动的案例阐释他们的品质风范、历史贡献,教育引导学生从他们身上汲取才能智慧和精神力量。主要包含“中共领袖的远见卓识”“革命战士的浴血奋战”“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等。

3.精神谱系类课程。以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精神为视角,教育学生学习并传承这些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主要有: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遵義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特区精神等。

4.历史成就类课程。以讲述建党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要内容,加强学生对坚持党的领导、中国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主要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践行探索与建设成绩”“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脱贫攻坚”“国防、军事、科技与文化成就”“人民生活变迁史”等。

(三)实践研究类课程

学校在巩固强化学生“四史”教育文化的基础上,开设了实践研究类课程,使学生的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融会贯通。

(1)研学远足。学生通过研学远足,实地观摩学习,深刻缅怀前辈,传承红色精神,发扬优良传统。此课程主要包含“百年初心红色之旅”“峥嵘岁月重行长征之旅”“追忆红色强国发展之旅”“追寻乡村振兴之旅”等。

(2)学术研究。学生系统学习“四史”课程后,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群众,撰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形式进行学术研究,还可以以自制宣传海报、编演剧目等方式将“四史”知识或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三、创新实施,

提升“四史”教育校本课程育人实效

在“四史”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上,学校基于学生的特点,初一初二阶段着重于“四史”教育的情感培养,重在开展常识性、基础性学习;初三高一阶段着重于“四史”教育的专题知识架构培养,重在开展学科知识高瞻性、系统性学习;高二高三阶段着重于“四史”教育的实践培养,重在开展学术体验性、活动实践性学习。此外,学校还构建了“四史”课程体系评价标准,对初高中每个年级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实行分类管理、整体评价,并根据课程推进适时调整课程评价标准,真正让“四史”教育根植学生内心。

(一)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四史”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学校整体课程的安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初一、初二年级的培元基础课程为必修课程,每周安排一节,为今后“四史”教育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主题深化课程、实践研究课程为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选课指南,选取一门“四史”选修课程进行学习。选修课开设之前,学校组织教师编写“四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依据,商讨课程的申报与开设、选修校本读物的编写、学生选课要求、上课时间及地点、选课指南等,并组织学生有序选课,保证每一位学生选一门选修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四史”教育学习。

(二)与学科课程相融合

除了开设相应的“四史”课程,学校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也融入了“四史”课程教学,构建全学科“四史”教育的课程实施方案。在深入挖掘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中的“四史”课程元素和育人功能的同时,充分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将“四史”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此外,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谈谈对“四史”教育的认识,进而可以通过共同探讨,让学生理解学习“四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三)教学成果展示

每学期结束,不同年级不同课程开展主题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学生通过知识竞赛、手抄报、演讲、辩论赛、小讲座、小剧场、征文活动等形式,展示自己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同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学习中。自构建“四史”教育课程体系以来,学校举办了“四史”知多少知识竞答、历史人物小剧场、畅谈《中国梦 我的梦》演讲、采访身边的共和国建设亲历者、“四史”教育主题征文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四)课程的实施评价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此方案对标,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首先,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分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教师教学的评价、课程实施效度的评价等,以促进课程体系的更新完善。其次,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例,过程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学习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课程完成后,针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其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学生评价为例,对学生的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通过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课程实施的落地生花。

四、成果丰硕,

彰显“四史”教育校本课程育人价值

六年一贯制中学“四史”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把“四史”教育作为中学生思想启蒙的重要载体,对各个学段的课程精心设计,上下一体又各有侧重。经过近两年的教育实践,学校的“四史”教育课程已经形成了校本特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不仅形成了课程规划、开发、实施、评价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也整理出了“四史”教育纵横向系列校本读物,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的优秀案例集。更为重要的是,实施校本课程的最大成果,就是满足了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校通过“四史”教育一体化实践,全面、系统、科学有序地向学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与发展史,强有力地证明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的愿景,有利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他们在思想政治、个人情感和价值取向等层面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激励学生继承革命意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用实际行动自觉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学校推行“四史”教育一体化实践,就是将“四史”教育合理有序、逻辑严密地贯穿中学德育工作始终,用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和形式各异的教育方式不断充实德育内容、开拓德育教育新途径,这不仅有利于六年一貫制中学不断优化和提升现行机制下的德育体系,而且有利于持续提升德育价值,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理论基础。

【张学忠,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刘小芳,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校长助理,高级教师】

实习编辑︱乔 羽

猜你喜欢
四史校本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