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雷锋精神兴校育人

2023-04-11 03:57吴孟军
中国德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教育价值

摘 要 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中小学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需要把握雷锋精神的教育价值,学习雷锋,做健全人格的典范、内生成长的表范、社会砥砺的示范;需要把握雷锋精神的引领功能,以雷锋精神引领德育工作、引领师德师风、引领学校文化;需要把握雷锋精神的宣贯举措,突出课程主阵地,增强活动实效性,营造育人大环境。

关键词 雷锋精神;教育价值;兴校育人

作者简介 吴孟军,湖南湘江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在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中展现教育担当,同时发挥雷锋精神伟力,引领和推动教育发展,已成为中小学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把握雷锋精神的教育价值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遵循其内在的价值逻辑,这是体现人类行为自觉性的一个重要方面。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时表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指出了雷锋精神广泛的社会价值。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各组织及个人应当把握好雷锋精神对于本领域、本行业、本部门、本组织及个人的价值,推动学雷锋活动持续深入。雷锋精神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系统的、全方位的,以下几点尤其值得关注。

第一,健全人格的典范。雷锋精神以雷锋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容涵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等,我们将其概括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赤子”精神、克己奉公利人民的“傻子”精神和艰苦创业敢创新的“钉子”精神。“赤子”精神体现的是基于自我认知、自我定位形成的信念和情怀,“傻子”精神体现的是基于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形成的道德和操守,“钉子”精神体现的基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形成的态度与作风。三合一,便是一个人在处理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关系中形成的完整人格,这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高度契合,为解决“培养什么人”问题提供了具有引领性的答案。

第二,内生成长的表范。雷锋的成长是一个自觉自立的过程,他一生都在不停地追求进步。在学习上,雷锋说:“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于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在工作上,他当过公务员负责通信工作,当过农民开过拖拉机,当过工人开过推土机,后来参军入伍当战士,都是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提出申请,在每个岗位上都迅速成为先进模范。在政治上,他说自己是“在毛主席的哺育下成长”,“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无论哪方面,他都自动自发自觉追求进步。正是这种非常强大的内生动力,推动着他迅速成长。反观当前教育,一些学生上学要督促,作业要监督,升学要陪读,甚至上大学了还要陪读,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教育的一个失败。我们有必要对照雷锋的成长,检视教育过程,调整教育理念,改進教育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内生成长。

第三,社会砥砺的示范。雷锋是个小学毕业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但他的工作经历非常丰富。雷锋不论在校当学生,还是后来参加工作,都主动融入集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劳动。雷锋精神正是在自觉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实践中形成的。雷锋精神形成的场景主要在田野、在厂房、在工地,在火车上、在马路边,在广阔的社会舞台,这给教育的启示是,高尚人格的形成一定是在社会参与和实践中,此之谓“社会砥砺”。因此,有必要推动学生走入社会,坚持实践体验;有必要推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合协同,真正凝聚教育合力。

二、把握雷锋精神的引领功能

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教育价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用雷锋精神兴校育人。要将雷锋精神注入师生血液,让雷锋精神在全体师生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雷锋精神融入教育灵魂,用雷锋精神荡涤思想尘埃,纯净教育底色。应重点在以下领域发挥雷锋精神的引领功能。

一是引领德育工作。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的办学质量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特别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当前一些学校还存在着德育工作缺乏有效载体和路径从而导致效果不佳等问题。雷锋精神一方面集中体现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目标要求,另一方面具备“人人可学、处处可为”实践特点,全面开展学雷锋活动能有效解决上述德育工作问题。学校要将雷锋精神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强调“有行动才是学雷锋”,积极引导学生正“三观”、育情怀、强意志、见行动、养习惯、正操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是引领师德师风。师德师风不同于社会基本道德和风气,也不同于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甚至不同于一般职业道德。师德师风是社会基本道德、职业道德在教师行业的体现,有特殊的、更高的要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集中凝练了这些要求。这些要求与雷锋精神内涵高度一致。近年来一些地方将师德师风建设停留在整治教师违纪违规行为层面,这是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庸俗理解。学校可用雷锋精神赋予师德师风建设更高的定位、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将雷锋精神宣贯融入教师培训培养、晋职晋级、考核评价中,积极推树雷锋式师德标兵、敬业典型、业务能手,防止师德师风建设低位化、底线化。

三是引领学校文化。学校要坚持“文化立教”,而不仅是“文化兴教”或“文化强教”。一个“立”字强调的是“无文化不学校”。学校文化是根植于学校历史的精神积淀,对于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范功能。学校应当将上一代的文化结合时代要求,经过价值批判和取舍,形成反映独特认识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学校精神,传播给下一代。雷锋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彰显了文化传承创新的教育特性,学校可以用雷锋精神凝练学校精神,更新办学理念,优化学校治理,引领学校发展,促进和带动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

三、学习宣传贯彻雷锋精神的学校举措

学校要全面系统、多措并举学习宣传贯彻雷锋精神,要基于校园生活特点,立足学校日常工作,将学习雷锋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持续深入一体推进。

突出课程主阵地。课程是教育的主要载体,通过课程建设学习传承雷锋精神,是学校的应然选择。要推动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程内容体系、实施体系,让学习雷锋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要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合、渗透雷锋精神教育,形成全员宣贯雷锋精神、全学科宣贯雷锋精神格局,发挥课程思政功能。要创新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系统开发精品课程,构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推行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使学雷锋在“有意思”中变得更“有意义”。

增强活动实效性。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是弘扬雷锋精神的有效方式。学校要按照知信行统一、校内外协同、大中小一体的要求,将学雷锋与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及班队活动结合起来,分校分班分学段构建学雷锋活动体系,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抓好落实,推动学雷锋活动课程化、常态化。要丰富学雷锋活动内容和载体,融入时代元素,增强吸引力。要创新活动形式,让学雷锋贴近生活实际,反对作秀。要尊重师生员工等学雷锋主体的特性,让活动实施得了、坚持得下,防止“走过场”“一阵风”。

营造育人大环境。营造校园环境是隐性课程的理念。要推动雷锋元素进校园,让雷锋元素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遍布学校,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要鼓励、支持雷锋徽章、雷锋塑像、雷锋剪纸、雷锋日记、雷锋故事、雷锋歌曲等进校园、进教室并受到尊重,得到维护,让每一块墙壁“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有故事,切实浓厚学雷锋氛围。要构建“雷锋式老师”“雷锋式员工”“雷锋式学生”行为规范并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自觉践行,让雷锋精神“行得通”“看得见”“认得出”。

总之,学校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围绕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目标,紧扣校园生活主线,着眼教育常态长效,做好学习雷锋精神和推动教育发展的结合文章,才能真正实现“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教育价值
小学数学概率统计的教育价值与教学例析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浅谈雷锋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发扬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精神做好雷锋精神的研究与弘扬工作
从三个角度体现“Project单元”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