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命题立意研情境设置,以情境设置变命题考向
——以2022 年全国甲卷第47 题研析为例

2023-04-15 00:57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3年2期
关键词:本草纲目李时珍编著

尚 坤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针对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命题的研究渐趋炽热。从命题立意的角度来看,命题者在进行试题命制时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二是以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具备程度为目的;三是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的新情境下实现问题解决为重心。基于此,在开展高考复习中应特别重视从命题立意的角度精研试题情境设置,并以情境设置的分析把握命题考向,从而实现“教”“考”有效衔接。鉴于此,本文拟以2022 年全国甲卷第47 题为例,通过研析这道题的命题立意和情境设置之间的关系,找准复习备考的方向标,不足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从命题立意研究情境设置

(一)试题结构

本题属于非选择题,从试题结构来看,仍以常规的“试题题号+试题说明+试题分值+引述材料+材料出处+设问+设问分值”几部分构成,如下所示:

例.(2022·全国甲卷·4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李时珍(1518—1593)自幼对医学感兴趣,后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广读天下医书。蕲州遭逢大疫,李时珍父子为民众治病,“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经此磨炼,医术愈精。李时珍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遂立志重修本草。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虚心拜当地人为师,问询渔樵农夫,细心收集大量有关药物、单方、验方的零散资料,撰成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将前人对药物的分类发展为16 部、60 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使中药的分类更加科学;仔细描述每味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用、方剂等,精心绘制药图。历时近30 载,“稿凡三易,然后告成”。

——摘编自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条件。(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所体现出的研究方法,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9 分)

试题结构中有三处须注意:一是引述材料的内容及出处。本题所引述的材料为一段关于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简介,摘编自唐明邦《李时珍评传》。二是设问考查的研判。一则简析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条件,二则概括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所体现的研究方法并予以评价。三是明晰试题考查历史人物的命题设问与引述材料情境设置能否衔接。从试题结构来看,命题设问与引述材料情境设置吻合,作答方向明确。

(二)试题命题立意简析

试题命题立意,即以立德树人为主旨,以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切入点,以历史思维能力考查为重点,通过建构历史情境设置,将历史学科知识的运用考查与教育的德育功能导向有机结合,既强化了历史学科素养能力的培养,又关注了历史教育的本质内涵。从试题命题立意的概念来看,试题的立意往往是有侧重、有目的、有规律可循,既强调立足高中历史学科的学科属性,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要求明确,又要求能够达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同时,从《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命题立意的功能角度而言,历史人物的形象设计,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贡献,并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德育育人功能。

以本题为例,从命题立意来说,引用摘编自唐明邦《李时珍评传》的内容作为背景材料,创设情境,突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人物、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设问(1)侧重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分析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条件,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设问(2)侧重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评价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所体现的研究方法,注重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通过史学核心素养的渗入,突出能力立意,调动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深入挖掘引述材料的隐性内容。此外,设问(1)(2)两个小题均以“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为主体,通过设问“条件”“研究方法”“评价”,对学生历史学科归纳概括能力、史学思维分析能力、史学方法应用能力、论从史出意识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试题情境引述材料的研读、解析

本题引述材料对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梗概进行了相关叙述。通过对这段摘编材料的阅读、分析,我们可以以“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为主体进行引述材料的研读、解析(见表1)。

表1 (2022·全国甲卷·47)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引述材料的研读、解析一览表

(四)试题情境设置的重构、作答

在对摘编材料进行研读、解析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整合,并根据命题立意和设问进行情境设置的重构,进而导出设问参考答案(见表2)。

表2 (2022·全国甲卷·47)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情境设置重构及作答参考

通过对引述材料进行研读、解析,再在此基础上结合命题立意和设问进行情境设置的重构,一是使命题考查点更加清晰;二是能够更加深刻挖掘材料的内涵;三是使作答的方向标更加明确;四是使命题立意与情境设置二者的关联能够快速找准衔接点;五是使学生们作答时能够更加有条理、更加规范。

二、以情境设置变式命题考向

如前所述,命题者在进行试题命制时,特别重视如何实现命题立意与引述材料进行有效衔接,这就使得研析情境设置成为试题作答的关键。若是忽略对引述材料的全面研读、解析,可能导致对引述材料缺乏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也很难做到对学生举一反三思维意识的培养。因此,针对引述材料所建构的情境设置,有必要在进行充分研读、解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考向的变式预测,即以情境设置变式命题考向,并通过变式设问的设置,加深对引述材料隐性内容的深入挖掘。

(一)变式一:简析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原因(6 分)

以本题为例,设问(1)“简析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条件”,重点在“条件”,即李时珍能够编著《本草纲目》所具备的主观、客观优势,若变式为“简析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原因”,那么重点就变成了“原因”,即李时珍为什么要编著《本草纲目》,通过变式设问考向,自然使对引述材料情境设置研读、解析的侧重点发生了位移。

针对变式一,结合表1、表2 简略阐释一下作答思路:引述材料情境设置中,“李时珍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即为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客观原因,即“①以往本草药书存在诸多错误,危及病患生命”;从这一点又可以延伸出“②当时尚未有一部较为完备、系统的本草供医学详细参考”;从“自幼对医学感兴趣,后跟随父亲学习医术”“蕲州遭逢大疫,李时珍父子为民众治病”“经此磨炼,医术愈精”“遂立志重修本草”等,可以推导出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主观原因,即“③出身医药世家,受到家庭医学氛围的熏陶,具有匡时济世的高尚医德、献身医学事业的崇高精神”。当然,学生在作答时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本文所拟答案只是提供一种作答参考。

(二)变式二:评价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所体现的治学精神(9 分)

同理,设问(2)“概括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所体现的研究方法,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即通过对情境的设置先找出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采用的方法,并针对每一种方法进行评价,注重层次性和阐释性。若变式为“评价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所体现的治学精神”,那么对引述材料情境设置的研读、解析同样也就跟着发生了位移。

针对变式二,结合表1、表2 简略阐释一下作答思路:引述材料情境设置中,“李时珍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体现了“①李时珍具有发现问题、反对盲从的质疑精神。对前人著述不盲从,而是根据自身的研读、思考,以理性的思维评判,大胆质疑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虚心拜当地人为师,问询渔樵农夫,细心收集大量有关药物、单方、验方的零散资料”,体现了“②李时珍具有刻苦钻研、力行采访调查的实践精神。李时珍立志编写《本草纲目》,注重身体力行,不畏艰辛、跋山涉水,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广泛收集、整理著书一手材料”;“李时珍将前人对药物的分类发展为16 部、60 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使中药的分类更加科学;仔细描述每味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用、方剂等,精心绘制药图”,体现了“③李时珍具有科学严谨、打破惯例的创新精神。李时珍在编著《本草纲目》时,积极吸收前人著述成果,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打破惯例、大胆创新,增加对本草药物的全面描述,丰富了中医药物理论”;“历时近30 载,‘稿凡三易,然后告成’”,体现了“④李时珍具有不怕苦难、持之以恒的献身精神。李时珍从立志编著本草,经过近三十年的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三易其稿,以持之以恒的献身精神撰写出《本草纲目》”。如前所述,学生在作答时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本文所拟答案只是提供一种作答参考。

三、命题考向的备考指导建议

通过对2022 年全国甲卷第47 题的研析,可以发现命题者在进行试题设问的设置时特别注重对引述材料的全面研读、解析,举凡设问均不可能脱离引述材料而无的放矢。因此,在进行复习备考方面,笔者浅薄地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对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在开展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强化对授课知识点引述材料的充分利用,以此引导学生增强对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可以先从对引述材料逐句解析、梳理开始,进而提升到整段材料的解析、梳理,在这个过程中避免过分灌输、僵硬要求,应多鼓励学生思考、分析,找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进行调整指导。

2.加强对情境设置与设问的衔接训练。教师在指导学生应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复习模块时,应多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引述材料情境设置与设问的衔接训练,注重对学生审题思维意识的培育,落实对情境设置全方位的研读、解析,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一些评价历史人物的答题专业术语,这个过程可以在二轮或冲刺阶段通过对历年真题或高仿题的变式训练来强化。

3.注重社会热点话题材料的关注与收集。往往来说,情境设置是通过材料的引入进行构建,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教研中,应多注重对社会热点话题材料的关注与收集,以本题为例,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严峻的形势下,试题引入对李时珍这一医学历史人物的考查,便是培育学生对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的肯定,以及对致力于医学行业、献身医学事业的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崇敬之情。

综上所述,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一版块的命题考向备考方面,应在精研历史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试题命题立意考查的主要方式,注重对引述材料的研读、解析,最大化构建起历史人物的生平脉络体系,鼓励学生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思考、分析,在全面把握命题立意的前提下,适当拓宽命题考向,通过有节奏的变式训练,逐步培育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评价历史人物的学科素养,以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猜你喜欢
本草纲目李时珍编著
季进编著《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增订版)书影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解码李时珍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汕大高教所陈小红教授编著的编著的《潘懋元先生与汕头大学》出版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国学小子丛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