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 高效串接

2023-04-15 22:25张永强
成功密码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棒三角形数学

张永强

“问题串”是初中数学课堂上被许多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问题串”并非只是一系列问题的简单拼凑,而是按照某种原理来设计的,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串”的整体性,才能更好地发挥“问题串”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从两个方面来论述“问题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一、“问题串”的概念及其作用

“问题串”指的是教师在准备一节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入分析,根据教育目标和重点、难点的要求并结合自身的教学手段,预先设置的一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问题串教学”是教师应用“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按照某一数学概念、命题、应用而设计的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系列问题”来展开教学。其设计过程具体包含了以下内容:课前分析、“问题串”的设计、“问题串”的实施和反思改进。在课堂上,教师以“问题串”为主体进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只有让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思考怎样解决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语言的形式,尽可能用提问的形式将一节课要学的数学知识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问题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目标明确,难度适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使“问题串”在课堂上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从“问题串”的设置入手。问题的产生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确定问题的目的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只有引导学生探寻问题的目的,才有可能让课堂教学取得满意的效果,并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直接的影响,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此外,教师还应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入手,保证问题设计难易适中、数量合理,满足多数学生的需要,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笔者在课堂上十分注重运用“问题串”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之和比第三条边更大”的原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给每一组发2 cm、3 cm、5 cm、6 cm长的小棒,然后问学生如下问题:是不是任意3根小棒都可以摆成三角形?如果不能,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你有什么发现?可以看出,这种“问题串”的难度是比较合适的,并且是可操作和可探究的。随着“问题串”的出现,同学们的注意力也会慢慢地被这个实验所吸引,会主动参与这个实验,并且会慢慢地去解答每一个问题。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有些小棒可以被拼成三角形,而有些小棒却不能,比如:2 cm、5 cm和6 cm,3 cm、5 cm及6 cm可以组成三角形;但2 cm、3 cm、5 cm,2 cm、3 cm、6 cm不能组成完整的三角形。由此,学生可以认识到,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就不能被拼成三角形,从而进一步理解了“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基本原理。

(二)结合生活,层次分明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因而限制了初中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将生活要素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问题串”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果把这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应用到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本段结合“正数与负数”这堂课的具体内容,阐述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要将“问题串”应用于课堂,可以通过将实际生活中的温度计相关知识引入课堂,让同学们自己去想:“温度计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怎样显示溫度?”在这个“问题串”出现后,同学们先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有3个标志,即高于零度、等于零度、低于零度。在对它的表达方式进行思索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联系教材来说明。这样,同学们就能了解正数、负数、零。很明显,以温度计为切入点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品质。

(三)激励教学,落实引导

“问题串”并不意味着对学生采取放任不管的教学方式,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的作用,了解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接近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足够的兴趣。当然,要充分利用“问题串”的优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实施的时候要鼓励学生逐步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养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在“角的比较和运算”的教学中,运用“问题串”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角度的比较方法”“角度等分的表达法及其应用”等内容,加强学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找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在上面做蚁A、蚁B、蚁C三个标记,同时教师自己也应在黑板上进行标记。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把他们画的蚁A、蚁B、蚁C的角度进行对比,提出:你们怎么做角度对比?从中得到了什么结论?小组其余成员的成绩如何?并让学生作出归纳和总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效率较低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学会使用重叠的方法来对比角度的大小。在学生对问题逐一进行回答之后,根据回答的内容给予鼓励,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面向全体,因人而异

在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问题串”的设置要因人而异,才能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对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要有所了解,才能在“问题串”的编制中更好地把握难度,并适时地在各个层面上做出相应的调节。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激发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能力,主动投入对数学问题的探索中,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本段结合“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具体内容,对其进行举例说明。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使用“问题串”进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注重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先带领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回顾,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三角纸片分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通过折叠的方法找到每条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利用适用于所有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开始练习的时候,教师就很自然地问:“三条竖直线的折痕是怎么回事?再做一个三角,作一条线段垂直平分线,看它们的性质是什么?在一条竖直的等分线上,P点到这条直线另一端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很明显,这一“问题”串在难度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学生都可以找出自己能答出的问题,并逐步地将这些问题突破。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三、结语

好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问题串”教学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发展他们的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扩大学生发展的空间,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注重“问题串”的探索和应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整体素养。

猜你喜欢
小棒三角形数学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三角形,不扭腰
巧移小棒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