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力量

2023-04-17 00:05周芳凝
北京纪事 2023年4期
关键词:心智消化动力

周芳凝,独立心理咨询师。

心灵的旅程有时跟身体不同步,习惯了指使身体在现实的枪林弹雨中所向披靡。在这里,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更多心灵的居所,燃起温暖的火光,看到美好會在前方出现。

学习是一个从人类出生便开始关注的能力。从婴儿时期开始,我们便会随着身体和智力能力的发展开始学习,从学习基本的动作、语言,到复杂的知识、社交,经历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的教育,时间长者可以到三十多岁才完成自己在学历教育上的学习。还有人超越了阅历教育的范畴,提出来人要终身学习。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如同这里面蕴含着一种可以改变命运的力量。那么学习作为一种行动,它背后有什么不同的心智状态的动力呢?不同心智动力带来的不同学习模式,对于我们会有什么具体的影响呢?

叶芝在自己的一首小诗里,表达出了两种在我们认识运作的状态:

神护卫我免于,止于心的思量;

唱很久的歌者,在骨髓中思考。

似乎叶芝更加渴望得到一种深入到骨髓里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心的力量。如果我们把这两种“思”的状态理解成是学习状态的话,那么“心”层面的学习似乎更多是一种针对具体对象和功能的学习,而在骨髓中的思考似乎是一种伴随着生命和生活在不断的好奇与探索中的学习。

两种学习的动力状态

我们大多时候从学习的效果和功能的层面看待学习,那么很直观地,我们必须要学习才能活着。一个人有着看上去比他人更加高效优越的学习能力,并取得相应的学业成就,这就意味着他可能比他人生活得更好,甚至一直以来在我们的文化中,会学习、学习好是能改变命运的。

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一个人学习的心理动力来看学习,作为一个人,我们去执行学习这个行为是为了什么?是一种在关于能否更好地生存的焦虑下,为了应对生活,克服障碍,发展出的一种应对困难的,适应外在需求的方式,还是一种在自己的生命感到相对安全而稳定的心理环境下,发展出的一种渴望探索和理解世界的欲求和成长呢?

这两种动力都可以呈现出对于学习很热爱甚至有成就的形式,比如在学校成为名列前茅的好学生,取得博士学位,甚至是成为科研工作者等等。但是它们的内在动力,和对于一个人的心智发展的影响是很不一样的:前者的学习动力是一种通过理智的方式来抵抗无法解决的内心冲突的防御,这种方式用来抵御痛苦的经验,甚至是促成一个人的外在成就也许很有帮助,但是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一个人心灵的发展,让其内在的心智状态缺乏一个稳定而充实的构架。后者是一种由于对世界有期许和喜爱,所以有很多好奇心和热情想要去自由地理解世界能吸引自己的。从这种好奇心的动力出发,学习不是一种抵御心灵痛苦的武器,而是一种通过理解和消化丰富的外在世界,让自己的内在世界从而被整合得更加充实丰富的方式。

三种原始认同发展出的学习模式

一些心理学家会通过孩子“原始认同”的三种方式,来延伸到其中蕴含的认知发展的学习方式中。因为它们在本质上阐述了一个人是如何认同和接纳来自外界的影响。一个婴幼儿的“原始认同”指其对外在的重要人物的认同,或对这些重要人物体现出的重要内在特质的认同。人类最初接收外界新事物的模式是和自己最重要的人建立起的“原始认同”中形成的。由此出发,我们渐渐地形成一个更加成熟的、广泛的接受新事物的模式,也就是学习模式。

孩子的原始认同有三种模式——黏着式认同,投射性认同和内摄性认同。三种模式并不互相冲突,会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体现在不同情境下。不过总体而言,会有一种主导的模式呈现,作为一个人接受世界的信息的主要方式。

黏着性认同的主要特征是碎片化的模仿,通过“鹦鹉学舌”来与外在对象形成联结。这是一种婴儿发育最早期摄取外界信息的模式,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能力区分自己和自己的养育者是两个独立的人,所以不分彼此地去模仿,但是并没办法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更没办法让自己通过这种模仿的成果成为发展自我的正确的一部分,就成了黏着性认同状态下的学习模式。例如,一种完全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或者是在社会上总觉得应当去模仿一些当下流行的,或者是不加反思地去接受一些来自他人的信息,这些学习的状态蕴含了一种不能独立地体验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没有消化的吸收状态。这种学习的摄入很难长久地在一个人的内在停留并形成实质性的建构影响。

投射性认同比黏着性认同发展了一些事,当事人已经可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与他人不一样的个体,但是由于他的心智能力不能完全地消化好自己的内在冲突与需要,也没法区分自己想象中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中他人的需要,所以会把自己的愿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体现成十分焦灼地想要成为他人、努力学习扮演他人的角色,甚至是觉得自己就是那个他人。这种心智状态体现在学习中是现实生活里面我们常见的,很多人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应当成为怎么样的人,一定要上常青藤、上清北,成为有社会声望的人,成为符合主流审美的人,努力让自己年薪百万,等等。这种学习状态的特征是一个人的内在没有自主地消化和构建新知识的能力,就像一个婴儿当初会把自己无法消化的情绪,通过投射的方式丢给他的养育者一样。

内摄性认同是一种可以主动想要吸收新消息,并且可以自己消化,让它们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能够消化自己所吸收的外在素材的能力,源于一个人的心灵中有一个安全的自我,这个自我可以去理解和整合那些新的东西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例如,一个孩子可以锲而不舍地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研究推进,一个人在面临着一些普遍的社会压力之下的时候可以做出对于自己更加合适的选择,甚至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可以去耐受和形成对于困难情景的新的理解和应对模式。内摄性认同主导下的学习模式是一种独立而又不孤独,坚定而又不偏执的,丰富而有韧性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心理学家视角下的学习

弗洛伊德认为,学习能力是一座联结“感觉到的需要”和“采取适当行动来满足它”的桥梁。当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是如何学习与思考的时候,不能仅仅把它当作是一种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而是要把它在一个与使用这个能力的完整的人的关系中来考量。当一个人无法更多地通过内摄式认同的方式去主动学习发展自我,而是花了很大力量在克服自己生存焦虑的黏着性认同的状态下,不断重复做着孱弱而低效的学习,还是在不能为自己而活,只能把自己生存的理想投射给某些人,并且让自己学习成为某些理想的人设的时候,学习便成为了一种压抑,剥削自我内在成长的武器。

克莱因认为,人类想要了解自己与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和真相,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延伸出两种渴望,一种是为了驾驭和控制,因为窥视而想要知道,进而激发的侵略性的好奇;另一种是对理解的启发性渴望,更像是对知识的渴求,为了更好地成长,而不是支配。所以,学习能否促成真正的心智成长,或是为无法应对的心靈困境提供防御的工具,这本质上可能更关乎一种情绪体验。而这个情绪体验如果追溯到最初的母婴关系,那么则可能是,我们能否从最初的母婴互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可以不通过操控,驾驭妈妈才能抵御失去她的不安,她可以给我们安全的臂弯让我们感到稳定,她可以给我们爱的凝视和温暖的涵容,让我们开始体验到情绪即使投射给了对方,对方也可以接受。并且让我们知道那些困难是如何被消化的,进而慢慢学会了自己消化,可以通过内摄的方式认同。一个安全,能涵容,开放的心智空间,就这样成为了一种能让人通过学习使自己成长的情感环境,心智基础。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默认学习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不曾想过它作为一种我们与这个世界的信息联结的方式,就如同我们与他人之间情感联结的方式——亲密关系一样,我们本来期许它对我们是一种支持和滋养,但是有的时候在某些心智环境和状态下,它可能也是一把利刃持久地压制着我们。无论是通过关系联结我们与外部世界的感情,还是通过学习联系我们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内容,我们都要持续不断地为自己构建一个温暖而有爱的心智环境,让我们可以以一个完整的人,通过更好的学习我们心之所向地,更好地去体验、去理解、去爱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让学习“不仅止于心的力量”而是“在骨髓中思考”。

猜你喜欢
心智消化动力
塑造心智教师 构建心智课程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