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环境类专业思政教育实现路径

2023-04-19 07:53谢慧芳王冰玉
科教导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文明思政环境

谢慧芳,王冰玉,江 芳

(1.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4;2.南京理工大学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9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位高远,目前在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基本内核以及哲学基础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8 月15 日已被确认为“全国生态日”,同时在国家、省、市等不同层面实践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提出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要性[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生态环境建设大格局,提出了符合我国自然环境治理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并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提供了中国答案[4]。其思想内涵丰富,包含有深邃历史观、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和全民行动观。因此生态文明思想理应成为环境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

高校开展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的教学探索,但目前大多集中在思政课教学中[5-7]。环境类专业教师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如朱晓琳尝试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环境问题与绿色文明”教学中[8],石春芳等在“环境生物技术”课中提出了与生态价值观、生态整体观、生态法治观等对应的教学内容和实例[9],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同济大学教师也挖掘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相关案例,应用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课程教学中[10]。环境类专业承担着培养环境领域专门人才的任务,迫切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因此环境类专业教师更需要承担起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责任。要通过恰当的路径,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学生心灵深处,不仅要求大学生在个体思想道德层面具备很高的环保素质,而且能够通过专业服务、科研创新等途径,为我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等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为此,在专业建设及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在深入领会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挖掘和分析,使生态文明思想有机融入。结合南京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实践,本文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1 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关论述和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和场合,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学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基础、主要内容、思想理论特征、思想价值和实践向度等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环境类专业教师需要主动学习,深入领会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主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教学和科研工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价值观剖析教学内容,从相关论述中挖掘案例,并有效融入教学,增强理论自信。

2 注重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现代转化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理念和智慧,社会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出巨大的中国智慧。历史上,白居易、苏东坡等管理者不断加强对西湖的保护和建设,使西湖的生态价值不断提升[11]。专业从古代思想体系[12]、雨水管理的智慧、混凝等古老又现代的净水技术、以桑基鱼塘为代表的生态农业等为切入点,结合现代工程技术,录制了相关教学微视频,多人次获得省微课比赛奖,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时,也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较好地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建议环境类专业教师可以从文化渊源、理念根基和来源、实践演变过程等方面,从专业层面加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现代转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3 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角度解读经典生态文学作品

国内外都有很多优秀的生态文学作品,利用文学警醒世人,呼吁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专业教师可以善加利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解读这些作品,可避免生硬说教,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如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角度解读《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13],可以回味出生态文明思想所蕴含的多重价值维度;将英国环境史学家伊懋可所著中国环境史巨作《大象的退却》和大众对于北归象群的关注充分联系,分析以云南实践为代表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14],可以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4 深入剖析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制度原因

以土十条、气十条、水十条为代表,近年来中国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环境质量的提升得到国内外普遍认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是推动了全球生态觉醒。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已经在2016 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写入决议案。这些应该成为教学中优选的案例,可以在对成就原因的深入分析中,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如潘奕雯等在对大气污染进行回顾的同时,重点总结了“从阴霾到明媚”的实施路径[15];黄珍慧则挖掘出江苏“河长制”得以在全国推广,是因为该制度高度契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是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效途径[16]。这些案例可以成为环境类专业思政教学的范例加以利用。

5 辩证分析环境问题,积极展示榜样的力量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类环境问题,即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并不能回避“生态欠账依然很大,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的现状。环境治理层面的生态文明,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环境类专业教育中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理性对待,培养其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正面和反面的实例都很多,如四大文明古国兴衰对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诠释[17];工业文明以来环境公害、生态危机等问题的产生及人类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接续奋斗40 年,治沙造林,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践行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要结合课程目标和思想内涵,挖掘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这方面我们在新生研讨课“环境问题”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8-19]。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大量优秀案例,应该成为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展示出榜样的力量,树立学生良好的生态观和责任感。

6 培养正确的专业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生态文明建设依赖于技术科学的发展,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到固废资源化利用、从环保新材料研发到碳捕集等,均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当下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更是亟须与科技相结合,以实现从环境理念到生态治理的突破。若想进一步落实和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则亟须大批兼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情怀和先进专业技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因此,在环境类专业教育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自觉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利用专业技术知识解决环境问题,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鼓励学生加强专业学习,成长为合格的环保人。

7 坚持教学改革,注重传递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方式方法

要想实现在教学中有效地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教学,需要坚持教学改革,注重方式方法,建设支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的案例库,挖掘专业知识教学中与生态文明相关的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学,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切实实现知识传授与生态文明思想传递的高度结合。教师应按金课标准要求组织教学,灵活运用讨论式、沉浸式、案例式、辩论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与课内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等相结合,“知行合一”,构建全员育人模式,在达到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以及行为和方式目标的达成,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8 邀请生态环境领域专家充实行业导师团队,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成效斐然。为推进高校环境类专业思政建设,可着眼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邀请专家,通过进行访谈、开设讲座等形式,介绍最新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深入解读国家和地方统一协调的政策和管理制度体系,更好地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效融入环境类专业的教学中。

9 结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当下环境类专业开展思政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专业教师应该在深入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在教学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用好专业教育渠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创造性地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培养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培养具有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的环保人才。

猜你喜欢
文明思政环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请文明演绎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漫说文明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