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运用

2023-04-19 07:11魏显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3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新课标数学教学

魏显培

【摘要】小学是学生思维形成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这个阶段应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合作学习法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学结果表明,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维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数学教学规律与合作学习法特点,文章简要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法的具体措施: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奠定合作学习基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优化合作学习效果;客观实施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总结了应用合作学习法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法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新课标运用合作学习法,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活其思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任务并实现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实际生活中,部分教师或是对合作学习法的应用价值缺少认识,或是浅尝辄止,导致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下面笔者根据对合作学习法的理解就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运用这一方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出建议.

一、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与学生独立思考不同,合作学习是团队形式的学习,以生生互动为主,旨在集思广益.学生围绕教师布置的问题交流、讨论,因而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不同于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年龄相仿,生活经验相似,故互动过程中有共同语言,可以产生更多的话题,而且不会感到有压力,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尽情地表达出来.在这样的数学课上,学生感到自在、放松,所以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动性也在无形中被激发出来.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拓宽思维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不同于传统课堂上学生直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或者提出的问题,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具备的学习能力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法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时间.教师的任务由“知识传递”转变为“引导启发”,学生则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除此之外,虽然同班学生年龄相仿,但由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因素的不同,彼此之间是有差异的,这是客观存在的.在合作学习中,不同的学生给出的观点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题思路也不相同.因而合作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視野、思维,使得学生学会从不同维度、层次、方向去分析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合作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数学课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需要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各小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每个小组的学生是一个集体,朝着共同的目标携手共进,遇到困难共同去克服,获得成就则共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团队力量的强大,从而生成合作意识,在生活、学习中也会主动与别人合作.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法,不仅可以拓宽学生学习深度,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

二、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奠定合作学习基础

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是高效合作学习的基础与根本,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给予重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教师分组时比较随意,比如按照学生的座位分组,或者直接按照学号分组.这样的分组方式让不同学习小组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有的小组内全都是学困生,这样就无法发挥“以优带劣”的作用.合理、科学的分组应满足“组内异质”且“组间同质”的需求,即各小组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综合素质相差无几,但小组内部的成员存在明显差异,一般以4~6人为宜,既要有学困生也要有学优生,既要有性格外向的学生也要有性格内向的学生,既要有女生也要有男生,这样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奠定高效教学的基础.

(二)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也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成效.若是问题过于简单,学生独自思考就能解决,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造成资源浪费.而若是问题过于复杂,甚至学生集团体之力也无法解决,就会产生挫败感,继而丧失学习兴趣与信心.因而,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利用高质量的问题提升学生讨论的主动性,并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之后学有所获.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尽量遵循以下两点:第一,问题的设计由易到难.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直接设置具有挑战性、拓展性的问题,这并不科学.因为每个小组内既有学优生又有学困生,若直接抛出难题,学困生也就失去了参与的机会,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可以设计由易到难的选择性问题,这样既给予了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又让学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出更强烈的学习动机.第二,避免直接提出问题,而是创设问题情境.若直接抛出抽象的问题,则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而若创设情境,或是故事情境,或是生活情境,或是多媒体情境,再将问题融入其中,则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深入探索.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轴对称图形”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1.圆的对称轴有多少条?

2.“坐、国、晶、田”这几个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几个?分别是哪个字?

3.回忆生活中见过的或认识的汽车标志以及各种商标等,想一想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可以用文字说出来,也可以画出来,每个小组最少提供5个.

4.用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线段这五个图形设计出一个班徽,要求班徽是轴对称图形.

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任务后,各小组学生就会团结起来集思广益.一般来说,问题的趣味性、开放性、生活性越强,就越能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生成强烈的求知欲.在这个力量的驱动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三)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优化合作学习效果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教师在数学课上运用合作学习法时,布置好任务后就“袖手旁观”,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这是不科学的,虽然合作学习的形式以生生互动为主,但师生互动也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应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应发挥指导作用.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布置学习任务之后,教师不能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任由学生“自生自灭”,而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适当地介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以保障合作学习达到预期效果,进一步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有些小组内部存在互动不协调的问题,学困生面对问题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合作学习就完全成为学优生的舞台.面对这种局面,教师可以适当地调解,给出自己的建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学困生先给出自己的见解,中等生接着补充,而学优生则最后点评和完善,三者均发表个人见解后,再共同交流最终的问题解决方案.这就解决了资源分配不均,合作学习成为能力强者独自表现的舞台的问题.又如,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因为观点不一致而发生争执,教师要及时介入,帮助学生调解矛盾,避免最终结果事与愿违.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可能没有找到突破口,解决问题的方向出现偏差,教师可以适当地暗示、指导.如在探讨“如何推导圆柱体体积公式”这个问题时,一些小组没有找到突破口,教师则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提示学生运用极限思维、类比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这种既有生生互动又有师生互动的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保障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客观实施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及时、科学、有效的评价是课堂上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反思、改进的有效措施.在运用合作学习法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观念因地、因人、因时而异,所以每一次的教学评价不尽相同,但都至关重要,教师不可宏观处理,需要精细化到每一个细节,以此提升教学实效性,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合作学习体系.新课标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第一,对评价主体进行多元化处理.各小组结束任务探究后,教师让组长展示成果,重点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等;接着让组长携带所在小组的成员自我反思,说一说合作学习中的收获以及不足之处;再让其他小组的学生针对所展示的成果提出问题,而被提问的小组需要积极应答.这样就实现了学生自评与互评,让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活动,这既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也是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的有效途径.第二,对评价内容进行多元化处理.在实施评价时,教师应依据新课标,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看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还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比如是否协助队友共同解决问题、面对问题是否迎难而上等.以这些为标准实施评价,可以提升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弥补,而教师也可以依托这样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构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法的注意事项

(一)合理设置小组讨论问题

在数学课上运用合作学习法时,教师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这直接影响学生讨论的热情、积极性.教学结果表明,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的问题等更吸引学生.相较于理论性的问题,上述这些问题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旦被激发出来,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因而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法的课堂上应围绕教学主题并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才能让合作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把握好最佳的合作时机

教師运用合作学习法需要把握好合作时机,若是时机把握不准,合作学习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合作学习并非每节课都需要,也并非一整节课都要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晦涩难懂时,或者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集团队之力扫除学习障碍,通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效内化知识,实现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再则,在课堂上学生因为某道题或某个知识点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个性思维、批判思维等.比如对于“0有倒数吗?”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有,有的学生认为没有,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诸如此类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思维,还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团队协作等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可以营造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达欲,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视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宽,而且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与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满足感.因而教师应深入研究合作学习法,结合数学教学规律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法的功能与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翟姗姗,唐峰.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7):93-95.

[2]孟蕾.刍议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21(27):21-22.

[3]王艳秋.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4):74-75.

[4]王连山.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20(29):97-98.

[5]庞艳杰.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7):21.

[6]李云鹏.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1):192-193.

[7]刘静婷.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68.

[8]裴爱玲.解析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0(5):63.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法新课标数学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图式理论+合作学习法”教学模式在日语泛读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