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序

2023-04-20 00:41李怀宇
书屋 2023年4期
关键词:字里行间人心想象

李怀宇

在青春岁月里,我读过许多文学作品,做过天真的文学梦。涉世渐深,经历春风夏日秋雨冬霜,感受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渐悟人生是读不完的巨著。念天地之悠悠,心灵的密码尽在字里行间。

2020年后,居家的時间越来越多,我得闲重读当年喜欢的书,似有新悟。在人生的旅程中,免不了寂寞,避不开风波,测不准变幻。世间没有恒常不变之事,如今的形势何尝不是千年未有之变局?文学虽为无用之用,却可以治疗心灵的伤痛,拓宽蜗居的境界。

在我的访问生涯中,见过幻象,听过流言,沐浴风和雨,面对权与利。人间万象与书里乾坤互证,别有一番滋味。当我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已然告别了四处奔波寻师访友的时代。有时我会想,如果当年读多一点书或者遇多一些事,也许我提出的问题会更有深度,观察的视野会更为广阔。因此,重校这本书,我仿佛在重温访问时代的困惑,探求世界的新奇,叩问人心的冷热。这本书是我的文学访问记,也是我的青春心灵史。

文学是人学。中国新文学的传统,可视为“人的文学”:关心百姓的疾苦,捕捉人间的冲突,探窥人心的奥秘,字里行间深含人道主义。在我的访问里,人道主义始终是核心精神。人和人相遇,常讲因缘。我格外珍视人和人交往过程中的人情味。而当我访问了这么多人以后,才渐渐懂得知人论世何其难。有时候一席谈后就品评人,是完全靠不住的。人心如此复杂,即便深交,所见未必客观,所评也难公正。对人的品评很主观,你喜欢的人,别人不一定喜欢;你讨厌的人,也可能正是别人欣赏的人。在见识种种人事后,我想起胡适先生所写的条幅:“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现实世界的真相,往往需要旁证和辨别,读书阅世要有怀疑的态度。在文学的世界里,悲悯、同情、宽容,常常是理解人的关键。

中国向来文史哲不分家。司马迁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是史学经典,也是文学名著。太史公运用了想象力来重构历史,通过生花妙笔让兴亡遗事复活,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好像重现在我们的眼前。古人的喜、怒、哀、乐,以至虚荣、妒忌、轻薄、负心等心理状态,今人好像能直接感受得到。史学家的想象和小说家的想象是极其相似的,不同的是史学家的想象要在一定的时空之内,并且必须受到证据的限制。而小说家的想象即使天马行空,也是世间万象的折射。英雄、才子、美人、小人跃然纸上,江湖侠客、世俗侦探、奇妙历险、科学幻想层出不穷。历史与现实,虚构与实证,假作真时真亦假,文学不仅开阔了读者的视野,更创造了一个个梦幻的世界。在精神之旅中,也许我们还会思考哲学的问题,天与人、诗与真、善与恶,人生取经路上不但经历了八十一难,更产生了千万个为什么。

世道如此坎坷,人海如此苍茫,古今之变与天人之际无法尽付文字。中国文字的奥妙,我曾千百次努力地学习、尝试、理解、感悟,多年苦练的心得,细看不过是一点皮毛。陈之藩先生在变幻时代不甘心地提起笔:“我们当然对不起锦绣的万里河山,也对不起祖宗的千年魂魄;但我总觉得更对不起的是经千锤,历百炼,有金石声的中国文字。”字里行间描绘的万千世界,力透纸背的往往是悲天悯人的境界。

读书随处净土,闭户即是深山。二三素心人,不来常思君,即使一时无法饮茶畅叙,而凭几卷书,读纸上风云,偶有共鸣,会心一笑,便可得宇宙人生大自在。字里行间的妙趣,在风雨中更能体会一二。但愿苦口良药能除病毒,醒世良言能解心结,度一切苦厄。

猜你喜欢
字里行间人心想象
快乐的想象
愿得一人心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字里行间感情怀——方法运用课“凡人情·伟人情”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
打动人心的琐碎
让“鲜活感”跃然字里行间:浅谈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