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镇冰:站上天安门城楼的清朝最后一任海军提督

2023-04-21 10:43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舰队福州海军

见证了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近现代大事件堪称历史“活化石”

萨镇冰(1859-1952),祖籍山西代县,出生于福建福州。中国近代著名海军将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首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

1949年10月1日,一位90岁的老人出现在开国大典上。他是一位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是清朝最后一任海军提督,民国初年当过海军总长,还代理过国务总理,为人刚正不阿,他就是唯一一位看到新中国成立的北洋海军将领——萨镇冰。其见证了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近现代大事件,堪称历史“活化石”。

甲午海战中,八门炮击退日本舰队

在甲午海战故地刘公岛正南两海里处,有一座不太显眼的小岛凸出海面,其名曰日岛。在这座小岛上,120年多前曾发生过一场异常激烈的炮战,而且是在甲午海战中难得的一场“令日军胆寒的胜仗”,指挥者就是萨镇冰。

萨镇冰10岁那年,父亲送他进入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学习,与邓世昌成为同学。17岁那年,他与叶祖珪、刘步蟾、严复等人,被清政府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天文、驾驶。学成归国的萨镇冰,在南洋水师澄庆舰担任一年大副后,调到北洋水师学堂担任教习。

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中方的惨败,让萨镇冰在教习的岗位上坐立难安,他多次请求上前线。两年后,他如愿以偿,加入北洋水师,任威远舰管带。自此,萨镇冰的个人命运与甲午战争及其背后的国家命运牢牢地牵系在一起。

1894年7月,日本海军在鸭绿江口丰岛突袭北洋水师舰队,挑起甲午战争。战火迅速蔓延,同年9月17日,北洋水师在黄海海域与日本海军激战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损失致远、扬威等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亦有5艘战舰受到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未完全战败。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日本夺去了黄海的制海权。

1895年1月,威海卫之战打响,萨镇冰奉命驻守日岛。恶劣的生活环境,加上劳累过度,萨镇冰病倒了,夫人陈氏闻讯从福州赶来探视,萨镇冰下令:撤开扶梯,不准夫人登舰。左右将士极力相劝,萨镇冰断然答道:“此地非同寻常,此时非同寻常,怎能允其登舰?告她当我已死,令其速回!”

1月底,日岛保卫战爆发,时值隆冬,大雪纷飞。日军军舰轮番进攻,并从已被日军占领的威海卫南北炮台以猛烈的炮火狂轰日岛,在十分险恶的情况下,萨镇冰始终沉着指挥反击,与众水兵不畏艰辛,开始了长达8天的浴血奋战。2月7日的战斗最为惨烈,日军以扶桑、筑紫等25艘舰艇轮番向日岛轰击,双方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炮战。

当时服务于北洋海军的外籍人士肯宁咸记录了激战的情形:“萨管带带领30名水兵来守这炮台。他在这岛被攻时非常奋勇,冒着不绝的炮火,他亲自把守着速射炮。一次,三个水兵守着一门炮,冒着凶猛的轰击,其中有一个因炮弹爆炸,颈上、腿上和臂上三处受了伤,可是一等伤处裹好,他坚决回到岗位,一只手助战。”据日军的战史资料记载:“此役,敌炮台颇能战。以八门大炮抗击我舰队二十余艘,运转巧妙,猛射我各舰。”

日本海军遭此打击,气焰受挫,只得暂时停止进攻。虽然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但守岛官兵伤亡很大,火药库被炮火炸毁,驻军营房被炸塌,一座地阱炮被炸坏,且妨碍了另一门地阱炮的射击。这样,日岛炮台失去了抗敌作用。丁汝昌不得已下令放弃该炮台,萨镇冰只好奉命撤回刘公岛。日岛遂被日军占领。

威海陆地悉数被日军占领后,刘公岛成为孤岛。丁汝昌在屡次拒绝投降后,于2月11日夜饮药殉国。三天后,北洋海军威海营务处提调道员牛昶昞在日军起草的《威海降约》上签字。2月21日下午,载有丁汝昌、刘步蟾等人灵柩和九百余傷残官兵的康济舰,在萨镇冰的率领下,冒着细雨,缓缓离开北洋海军将士遍洒热血的刘公岛和威海海域,驶向烟台。

随着3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北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萨镇冰进入了一生中最灰暗的岁月。甲午战败后,北洋水师残存的海军官兵遭革遣返乡,萨镇冰回到了福州。此时,他父母已逝,不久妻子也过世了,萨镇冰囊空如洗,家计维艰,无法抚养两个子女,只好当塾师挣钱糊口。

重建海军

亲历了甲午惨败的萨镇冰,从未放弃重整中国海军的理想。在张之洞(晚清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的帮助下,他被重新起用。八国联军侵华后,萨镇冰舌战群儒,苦谏慈禧,再购新舰,恢复了北洋水师,使中国近代海军得以延续。后来,萨镇冰与叶祖珪等人一道向国外订购军舰的同时还整顿国内各地船厂,自己建造舰船。他还另外选址,在烟台兴建海军训练营来代替被摧毁的天津海军学堂,培养新的海军人才。

1909年,萨镇冰被委以海军大臣和海军提督之职,成为中国第一位实质意义上的全国海军总指挥。

上任后,他合并了过去分裂的南北水师,建立了统一的指挥系统,下分巡洋、长江两舰队,还统一了官制、旗式、军服、号令,这是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实行科学管理。为了保存海军的实力,萨镇冰还订立了一个特殊的信条:海军是国家的海军,职责是保卫海疆,不参与陆上军阀的混战。正是由于萨镇冰的这个信条,民国时期,几次海军分裂都没有造成大规模火并,很大程度上保留下了这支羸弱的海军。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清廷急调当时在上海的萨镇冰率海军主力舰只西进,配合清军反攻。10月17日,萨镇冰在楚有号军舰望台上,用望远镜观看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铁路线附近的交战。革命军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附近工人农民冒着枪林弹雨,手执劳动工具,帮助革命军追杀逃敌的情景,让萨镇冰大为惊讶。他对身旁的楚有号舰长说:“吾辈自服务军界以来,从未见过如此壮烈的场面,足见清廷失去民心久矣。”他统率的军舰基本处于观战状态,并未积极炮击武汉三镇,迫不得已开炮时也故意打偏。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也认为:“水师提督萨所统之舰队,自始自今,对于清军行为殊为淡漠。”

革命军方面认为萨镇冰思想开通,有策反的可能。当时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的黎元洪,致书萨镇冰,请他率部起义。但萨镇冰同样不忍对清军开火,最终决定放弃指挥。他在即将离开舰队时,对各舰军官谈话:“本人厕身海军垂30年,屡历战争,从未一获胜利。现在同室相残,即胜亦不足以为荣,长此迁延,既无以对朝廷,更不便附和民军,今以舰队付君等,愿君等好自为之。”萨镇冰走后,长江中的全部舰艇都转向革命军一边。

北洋政府时期,萨镇冰重新得到起用并长期在北洋军政中任职,继续从事海军事业。

1917年,孙中山酝酿发动护法运动,海军总司令程璧光不满皖系军阀段祺瑞专擅国政,愤然辞职并在上海宣布讨逆,偕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率舰队护送孙中山南下护法。北洋政府海军总长刘冠雄让萨镇冰劝说林葆怿,萨镇冰以海军不可自相残杀婉劝,但没能成功。

刘冠雄又推荐萨镇冰出任海疆巡阅使兼海军总司令,试图让其率领其余舰艇与护法军作战,萨镇冰坚辞不就海军总司令,年底又辞去海疆巡阅使之职。1918年,护法军与北洋军在福建拉锯,土匪趁机而起,北洋政府任命萨镇冰为福建清乡督办。萨镇冰目睹家乡哀鸿遍野的惨状,力主北洋军与护法军停战议和,并从中斡旋调停,当年11月双方终于停战。对于土匪问题,萨镇冰经过调查后认为,土匪多是没有出路的饥民落草,他力主招安,并且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山林,亲自晓以利害,在短时间内基本平息了福建的匪患。

1922年,萨镇冰出任福建省省长,在任期间多有建树。

1926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当时福建处于北洋军阀孙传芳控制下,萨镇冰不忍卷入内战,10月辞去了福建省省长职务。12月2日,北伐军跨过涵江直逼福州,福州各界公推萨镇冰为福建保安总司令,萨镇冰两日后即弃职而去。北洋军兵败时大肆烧杀抢掠,闽江入海口处的南港瓜山一带惨遭破坏,萨镇冰挺身而出,办理筹款赈济事宜。

1927年至1929年的三年里,萨镇冰住过破烂的祠堂,睡过灾民房,日夜从事救灾救难工作。当地的人们都称他为“活菩萨”。

1933年,曾在上海抗日的19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不满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萨镇冰不顾个人安危,参加这一抗日反蒋的义举,被聘为高等顾问。他在新政府各部会长官就职典礼上发言:“现在我国在国际上是什么地位,是被人看不起不以平等相待的下等国,此因历来执政当局惟知结党营私,为个人谋利益,对于人民权利国家事业,尽置脑后,所以弄得国本大伤……”他热切期盼新政府“全力替全国同胞谋福利,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萨镇冰极力劝谏国民政府的海军不要对新政府采取敌对行动,在他的影响下,19路军顺利接管了马尾的海军各机关。然而,19路军孤立无援,蒋介石嫡系军队迅速南下。在19路军被迫撤离福州时,萨镇冰应蔡廷锴之请,亲赴马尾动员陈绍宽所部海军官兵掩护19路军撤退。19路军全部渡过乌龙江撤离福州之后,萨镇冰又回到福州维持地方秩序,直到蒋军开入福州。“福建事变”的领导人先后流亡香港和国外,萨镇冰却坦然留在福州,蒋介石慑于萨镇冰的資历和威望,没有下令逮捕他。

在当年腐败的官场,萨镇冰一直两袖清风,在出任中华民国海军总长和担任代理国务总理时,竟独自步行到电灯公司缴电灯费,除了在正式场合身着海军上将官服外,寒冬都是一身破棉袍裹身,还把北洋政府赠送的一件貂皮大衣变卖,购买了数十件棉衣分赠穷人。1939年,80岁的萨镇冰从西安赶着毛驴打算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可惜被国民党拦回。

抗日战争时期,萨镇冰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毅然奔波于两党之间推动两党合作,在抗日后方和南洋各地为抗日筹措军饷物资,积极支持抗日事业。

装重病拒赴台

1949年夏初的一天,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来到福建佛教医院看望萨镇冰。当时萨镇冰因皮肤问题入院治疗,并无大碍。李宗仁告知萨镇冰,自己此次前来,是奉令让他立即前往台湾暂住,因为现时形势变化莫测,福建非久居之地。萨镇冰听后皱着眉头回答道:“本人年老久病,寸步难行,确实无法离开福州。”虽然李宗仁再三敦促,但萨镇冰坚决推辞,最后李宗仁只得悻悻离去。

李宗仁离开后,萨镇冰对在场的侄子嘱咐道:“今日起一定会有人开始注意我的健康情况,所以病愈时亦不回家,以防被强迫去台湾。现在时局紧张,我怎么能只顾个人安危,置国家于不顾呢?汝以后对他人查问时,只说我仍在病中,且情况糟糕,切切。”于是从那天起,萨镇冰只能无奈地躺在病床上,用他的话说:“真比得了重病还要难受一百倍。”几个月后,萨镇冰得到福州即将解放的消息,高兴地说:“今后吾可出院矣!”

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州。萨镇冰与市长何震等福州各界名流联名发表拥护共产党、欢迎解放军的安民公告,这对安定福州人心、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这位历经中国海军兴亡的“四朝元老”,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真正独立站起来的新中国的诞生。萨镇冰在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在闽海军人员联谊会会长,团结了100多位海军要员,为新中国的海军建设出力甚巨。

萨镇冰依旧难忘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的耻辱,牢记着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欺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大仇,新中国很快就报了。朝鲜战争期间,萨镇冰时刻关注战事的进展。

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取得辉煌战果。萨镇冰得知消息后兴奋异常,随即回想起57年前的甲午悲歌,不禁喜极而泣、百感交集,即兴赋诗道:“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

1952年4月初,萨镇冰病重,临终前五日仍在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前来探视的亲友都劝他注意休息,他却以“朝闻道,夕死可矣”自勉。萨镇冰看到了新中国的朝阳,但仍然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了人世。他惋惜没有办法动员所有的海军人才留在大陆,在最后一首诗中表达了对海峡那边的袍泽故旧们,努力实现祖国统一的期盼:“国疆昔小而今大,民治虽分终必联。所望群公齐努力,相扶世运顺乎天。”

1952年4月10日,萨镇冰病逝于福州,享年93岁。萨镇冰去世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唁电,中央人民政府给费治丧,福建人民政府为其举行公祭。

(责编/黄梦怡 责校/李希萌 来源/《一生不打内战的海军元老萨镇冰》,孙力舟/文,《中国青年报》2009年9月8日;《北洋悍将萨镇冰:八门炮击退日本舰队》,张德强/文,《文史月刊》2015年第5期;《萨镇冰:甲午战争时反击日军 建国后任政协委员》,刘德峰/文,《齐鲁晚报》2014年9月15日等)

猜你喜欢
舰队福州海军
晓褐蜻
无人舰队拼团记
我的海军之梦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超级舰队
寻味福州
封面人物·杨海军
Babyfirst/宝贝第一 R501A 海王盾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