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四次会见赫鲁晓夫

2023-04-21 10:43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赫鲁晓夫毛主席代表团

自从第一次认识毛泽东起赫鲁晓夫就认定“他绝不会听从于国际共运内部任何别的共产党”

赫鲁晓夫当政期间,毛泽东曾四度与他会晤。这四次会晤成为中苏关系从蜜月到分歧、从分歧到争吵、从争吵到决裂的标志。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作为中苏两国两党最高领导人,在各自国内的政治生活中都举足轻重,甚至一言九鼎。他们年龄仅相差一岁,但政治理念和个人性格大相径庭,因此,他们的交往给中苏两国关系带来了重大影响。

“第一次与赫鲁晓夫同志见面,就很谈得来”

赫鲁晓夫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是在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时。那时赫鲁晓夫就剃着光头,个子不高,眼睛不大,眉毛淡稀,面色红润,还不像后来到中国访问时那么胖。他后来回忆说:“自我第一次认识毛泽东起,我就认定并告诉我们的同志,他绝不会听从于国际共运内部超过他自己的党之上的任何别的共产党,他绝不会容忍这样的事。”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党政代表团飞抵北京,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到中国。对于首次中国之行,赫鲁晓夫非常重视。访华前夕,他决定给予中国巨大的援助,并亲自着手审理每一个援华工程项目,还对于苏共领导层的反对意见逐一进行批驳。

据当时担任翻译的师哲回忆:

10月3日,在中南海頤年堂举行了中苏两国最高级会谈……双方分别介绍了自己国内的一般形势、中心工作及其进展、成绩、缺点和生产发展、各项建设等情况。

赫鲁晓夫主动问道:“你们对我方还有什么要求?”

毛主席答道:“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们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总之,我们也想搞这项工业。”

赫鲁晓夫听到这里愣住了,因为他不曾考虑过这个问题,思想毫无准备。他稍停了一下说:“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我们这个大家庭有了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须大家都来搞它……如果你们十分想办这件事,而且是为了进行科研、培训干部、为未来新兴工业打基础,那么我们可以帮助先建设一个小型原子堆。这比较好办,花钱也不太多。这是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借这个条件培训干部,也可以派一些有基础的人员到苏联学习、实习和深造。你们以为如何?”

毛主席回答:“也好,让我们考虑考虑再说。”

……

10月12日会谈结束,双方发表了联合宣言,同时签署了七个文件。这次赫鲁晓夫以扩大援华为目的,亲自率团访问中国,使毛泽东感受到了与苏联交往中前所未有的平等气氛。毛泽东后来谈到这一点时说,“第一次与赫鲁晓夫同志见面,就很谈得来”。

赫鲁晓夫为毛泽东检查起居室布置,惊叹:“丛林里来的战士!”

赫鲁晓夫虽然当上苏共中央总书记,但地位还不巩固,“当时我们是一个脚站在地上,没站稳,因此,中国的声音对我们非常重要”。1957年7月5日,赫鲁晓夫派米高扬来中国。不巧,毛泽东当时在杭州,于是,米高扬又马不停蹄地直奔西子湖畔。见到毛泽东后,米高扬向他详细介绍了苏共中央全会经过,希望中国共产党能支持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中央。毛泽东答应了他的要求。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也是他有生之年最后一次莫斯科之行。据随行翻译官阎明复回忆:

莫斯科时间11月2日下午3点,中国代表团乘坐的图104飞机在伏努科夫机场降落,舷梯下是红地毯铺路,赫鲁晓夫、布尔加宁、伏罗希洛夫、库西宁、米高扬、苏斯洛夫、福尔采娃、柯西金等苏联党政领导人前来迎接。

在一阵拥抱、亲颊之后,毛泽东检阅了三军仪仗队,并发表简短讲话,对苏联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赞扬40年前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40年来苏联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为追求进步和幸福的人民树立了卓越的榜样”……

欢迎仪式结束后,赫鲁晓夫陪同毛泽东同乘一辆装甲“吉斯”汽车,来到克里姆林宫内的捷列姆诺伊宫。在一间宽大的休息室里,赫鲁晓夫向毛泽东简要介绍了会议的筹备情况后,看了一眼正在同毛泽东谈笑风生的伏罗希洛夫,提醒说:“该让毛泽东休息了,我们告辞吧!”在握手告别时,赫鲁晓夫对毛泽东说:“你住的捷列姆诺伊宫,曾是沙皇的寝宫。这里离会场即乔治大厅只有几十米远,有一条走廊通往乔治大厅。”

苏方为接待中国代表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他们根据毛泽东的生活习惯重新布置了他的卧室:把原来笨重的钢丝床撤掉,换上一张宽大的木板床,把毛毯、鸭绒枕头之类的东西拿走,换上从北京带来的又长又宽的棉被和枕头,把卫生间的坐式马桶改成蹲式马桶,调整了床头上的灯光等等。

事后我们获悉,赫鲁晓夫曾亲自到克里姆林宫检查为毛泽东准备的起居室,看到那张硕大的木板床、薄薄的被褥,他惊叹:“丛林里来的战士!”

11月3日晚7时,赫鲁晓夫邀请毛泽东共进晚餐,两人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会谈。午夜12时,毛泽东、邓小平返回住地后召开代表团会议,介绍了同赫鲁晓夫会谈的情况,到凌晨1时半结束。

11月4日上午,毛泽东和中国代表团又礼节性地拜会了赫鲁晓夫。会晤持续了40分钟。

11月5日下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到红场拜谒列宁、斯大林墓,并献了花圈。

11月6日上午,苏联最高苏维埃(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在卢日尼基体育馆召开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会,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参加。赫鲁晓夫在会上做了长达四个小时的报告。休会时,大会秘书长谢洛夫走到中国代表团秘书长杨尚昆面前说,赫鲁晓夫恳请毛泽东和各国代表团团长留在体育馆共进午餐。

杨尚昆问了问毛泽东,然后回答说,毛泽东有点疲劳,需要回去休息。谢洛夫仍再三恳求,杨尚昆回答说,如果一定需要中国代表团留人的话,我们可以留下邓小平。本来苏方打算第二天在各大报纸上发表有关赫鲁晓夫同毛泽东等各国代表团团长共进午餐的报道,但因毛泽东没有参加,苏方的这个计划落空了。

11月6日下午4时,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会继续举行,各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团团长致辞。第一个致辞的是毛泽东。毛泽东一出场,全体与会者起立致敬,讲话中掌声不断,讲完后全场再次起立,长时间地鼓掌致敬。

毛泽东致辞后,依次致辞的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蒙古的代表团团长。他们的讲话都受到与会者的热烈鼓掌欢迎,但没有起立。接着,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发表致谢词,然后大会通过了《告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书》,于晚上8时半结束。

11月7日上午,为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苏联在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和群众游行。毛泽东和中国代表团步行到红场观看了阅兵和群众游行。群众通过列宁墓时,总是高呼:“毛主席!毛主席!”游行结束时,当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从列宁墓上走下来,群众围上前来,热烈欢呼。据苏联朋友讲,这种场面前所未有。

还有一个小插曲。11月4日上午,苏方警卫人员陪同莫斯科一家著名鞋厂的一位师傅来到毛泽东住所。苏方警卫人员对在场的王敬先说,11月7日那天,毛主席要在红场观礼台上站几个钟头,我们首长担心毛主席的脚会冻伤,要我们给他定做一双厚的毛皮鞋。师傅接着说,他是奉命而来,要量一量毛主席穿的皮鞋尺寸,他还带来各种颜色的面料和毛皮样品,请毛主席挑选。

王敬先报告后,毛泽东非常生气,责怪他说,我们这次来,人家对我们招待得这么好,不要再向人家提这样那样的要求!王敬先解释说,我们根本没有提过任何要求,这是苏方主动安排的,他们还要为您缝制一顶皮帽子。毛泽东说,一概谢绝。总之,为这些事,不要麻烦人家。

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后,还出席了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其间,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毛主席走到哪里,哪里的人群就像涨潮的海水”

自从毛泽东踏上苏联国土,中国留学生就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地关注代表团每天的活动。每天上课头一件事,就是买一张真理报看看有什么新消息。1957年11月17日8时刚过,全莫斯科的中国留学生便从四面八方赶到位于列宁山上的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很快,能够容纳三千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

留学生陈国藩回忆:

陆定一同志的报告很重要,可是所有学生都无心听讲。大家都在低声议论一个问题:毛主席今天究竟会不会来?大家表达心情的小纸条像雪片一样飞向主席台,不一会儿就在主持人刘晓大使面前堆成一座小山。刘晓大使笑着对大家说,这当中百分之九十五是关于和毛主席见面的问题。当第一次休息时,大家都拥上了主席台,把刘晓大使包围起来……

下午三点多,陆定一结束了报告。这时,刘晓大使带来一个喜讯:毛主席将参加一个极其重要的国际会议,会后很有可能要到这里来和同志们见面。大使还没结束讲话,同学们就欢呼起来,把大使的话打断了。大使接着说:“但是,这个会议不知道会开到什么时候,有可能开得很晚。”同学们齐声高喊:“等到什么时候,我们都愿意!”

下午六点刚过,大礼堂里已是人山人海。大厅的座位上坐满了人,两厢、廊柱之间也都站满了人。在前几排,一个座位上甚至挤进了三个人,有的人干脆在走道上坐了下来。一部分同学实在坐不下,被安置在旁边的学生俱乐部听实况广播……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突然间,如疾风般跑进来两个同学,大声说道:“毛主席的汽車已经到门口了!”大厅立刻静了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

又隔了两三分钟,又匆匆忙忙跑进两个同学通报道:“毛主席已经到前厅了,脱大衣呢,就来了!”

再隔一分钟,又有同学跑进来喊道:“毛主席来了!”话音未落,前台入口处的同学一下子向两旁闪开。

毛主席伟岸的身影出现了!

大厅里骤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所有的人都在跳、在笑、在疯狂地鼓掌,暴风雨般的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激荡在大厅的每一个角落。整座巨大的礼堂如同狂风暴雨中的海洋,激情的巨浪澎湃汹涌,往来奔腾。毛主席登上大厅前面的舞台,代表团其他人员也鱼贯而上。

毛主席身穿灰色中山服,身材魁梧,红光满面,从台前一端阔步走到另一端,微笑着频频挥手向同志们致意。

毛主席走到哪里,哪里的人群就像涨潮的海水,蓦地向前涌动。所有的人都扑向前排,希望离领袖近点,再近点。

毛主席回到舞台中央,用手向大家一摆,掌声戛然而止,大厅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毛主席随手从讲台上拿起凉水瓶向杯中倒水,刘晓大使见状急忙上前。就在这时,毛主席举起水杯说了声“同学们好”,就一饮而尽。这时大厅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所有人的眼睛都随着毛主席的一举一动而移动……

当刘大使介绍完代表团成员,毛主席立刻幽默地介绍道:“这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员、驻苏大使刘晓同志。”又引来台下一片笑声。接着毛主席点了一支香烟,微笑着问第三排中央座位上几位女同学道:“在哪个学校?学什么专业?”场内静得连女同学的答话也能听得清楚。

几分钟后,毛主席摁灭了香烟,站起来走到台前。

“同志们!我向你们问好!”台下再次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主席的话语几乎被掌声淹没了。

毛主席讲话带有浓重的湖南口音,大部分同学没有听明白。他见同学们露出困惑的神情,便解释道:“世界就是world。”但是那时留苏学生大多数没有学过英语,仍然听不懂。毛主席便转头问刘晓:“世界用俄文怎么说?”刘晓回答:“米尔。”

毛主席就说:“米尔是你们的,当然,我们还在,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时全场立刻响起“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欢呼声,震耳欲聋的掌声经久不息。

……

毛主席一行人离开了莫斯科大学。可是同学们仍然长久地聚集在大礼堂里,大家齐声唱起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时候,许多人才发现自己的手掌早已拍得肿胀、发痛……

毛泽东唯一一次跟外国人游泳,气氛很紧张

1958年夏,赫鲁晓夫第二次访华。尽管毛泽东亲自去机场迎接了他,还与他在游泳池进行了会谈,但气氛仍然很紧张,这次访问也被视作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的开端。

赫鲁晓夫的这次访华原本并未在计划之中。

1958年春夏,苏联国防部部长提出要在中国领海建立“共同舰队”、在大连建立“长波电台”。对此,毛泽东召见苏联驻中国的大使尤金,表达了他对苏联的不满。毛泽东当时特别要求尤金原原本本地将自己的不满告诉赫鲁晓夫,还说赫鲁晓夫听得越不高兴他就越高兴。

赫鲁晓夫听了报告后,感觉很震惊,临时决定到中国来向毛泽东解释。毛泽东警卫员张耀祠回忆:

主席游泳都是在祖国的江河湖泊,而且一块游泳的都是黑头发、黄皮肤。但是,也有例外,主席跟外国人游过泳,可也是唯一的一次。

1958年7月31日,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同赫鲁晓夫会谈,就赫鲁晓夫想在我国领海建立“共同舰队”和在大连建立“长波电台”的问题,谈了半天。赫鲁晓夫支支吾吾,谈不到正题上。毛主席抓住要害问题不放,说:“请你说明一下,什么叫共同舰队?”

赫鲁晓夫说:“我们共同商量。”

毛主席说:“什么叫共同商量?”

毛主席生气了,他断然拒绝了赫鲁晓夫的要求,并严肃地指出:“什么共同商量,我们还有没有主权了?你们是不是想把我们沿海地区都拿去?”“你们都拿去算了。”

经过这场激烈的争论,赫鲁晓夫表示:“你不理解,我们也不提了。”“不同意就不同意吧!”

第二天,毛主席在游泳池等候赫鲁晓夫,准备进行第二次会谈。

交谈国际形势,双方的分歧是不大的。但是,当谈到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的事,赫鲁晓夫说:“你们为什么往我们的后院抛石头?”

毛主席微笑着,心平气和又十分坚定地说:“我们不是抛石头,而是抛金子。”

赫鲁晓夫的态度也很强硬,他说:“别人的金子我们是不要的!”

毛主席说:“不是你要不要别人金子的问题,是我们要助你们一臂之力!”

“今天就谈到这里吧。”毛主席提议,“我们游游泳,凉快凉快!”

赫鲁晓夫的游泳水平并不高,说不上什么泳姿,如果硬要给它取个名称的话,那就是人们常讲的“狗刨骚”,他“刨”了几下,气喘吁吁的,脸涨得绯红,头发蓬乱,像一只落水狗,他往池边“刨着”。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爬出了池子。

他还想继续游,伸出手不停地给工作人员画着圆圈,工作人员理解他的意思,给了他一个救生圈。他将其套在脖子上,又一纵身下了水。他注视着毛主席,只见毛主席将手一划,两腿一蹬一夹,肩头冲起一层浪花,速度很快,手刚划过几下,身体像巨鲸一样破浪前进,一下子划到了游泳池的中线。赫鲁晓夫见毛主席已游到了他的身边,喃喃地讲道:“我早知道你游泳是能手。”

狼狈的赫鲁晓夫两天后离开了北京。

这是毛泽东和赫鲁晓夫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对面地吵架,面对面地抗衡,虽然在赫鲁晓夫矢口否认侵犯中国主权的意图并把责任推给尤金的情况下,最终裂痕表面上得以弥合,双方签订了会谈公报,公报上再次大字书写“完全一致”,但实际上中蘇关系从此迈过顶峰,开始走下坡路。赫鲁晓夫走的时候很不愉快,他对中国的态度很快恶化。毛泽东后来也不止一次地指出,同苏联闹翻是在1958年,他们要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措辞强硬、互不相让

1959年9月底,赫鲁晓夫再次访华,希望重启此前因中方抵制而搁浅的中苏军事合作。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写道:

1959年中印之间爆发战争以后,对于飞往北京我是丝毫不抱热情的。我知道中国人会按照礼节来安排对我的正式欢迎,但我并不期望他们会像1954年我第一次访问北京时那样以兄弟般的好意来迎接我。由于我们同中国的关系,这种热情已不复存在,它已被冷遇所代替,而这种冷遇,我一到北京就感觉到了。

阎明复回忆:

当赫鲁晓夫走下飞机时,毛泽东仅同他握了握手,有意避开了那种苏联式的拥抱和亲颊。在机场上,毛泽东没有致欢迎词,赫鲁晓夫却要发表讲话。赫鲁晓夫在讲话时,毛泽东面无表情地站在一旁,望着远方。当他讲到“我很高兴受到邀请作为你们的客人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庆典活动”后,不到两分钟,扩音设备发生了故障,没有声音了。

面对近千名前来欢迎的群众队伍,赫鲁晓夫不得不一再提高嗓门,讲完了他那长达15分钟的讲话。赫鲁晓夫的秘书列别吉耶夫当场就表示,这是故意怠慢赫鲁晓夫。实际情况是,当赫鲁晓夫乘飞机到达伊尔库茨克时才通知中方,他将在北京机场发表讲话。中方匆匆忙忙布置了一个讲台,安装了扩音设备,由于时间仓促,没来得及调试,赫鲁晓夫就到了。

10月1日上午,赫鲁晓夫、苏斯洛夫等和中国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典礼。在庆典前,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了赫鲁晓夫,并进行了交谈。赫鲁晓夫对毛泽东说:“关于生产原子弹的事,我们决定把专家们撤回去。”毛泽东从容答道:“需要是需要,也没有什么大关系。技术上能帮我们一下更好,不能帮就由你们考虑决定。”

在会见时,赫鲁晓夫还讲了他在美国的见闻,说美国人如何富裕、艾森豪威尔如何希望和平等……另外,他还讲到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已今非昔比,人民大会堂如何辉煌。当彭真告诉他人民大会堂可容纳1万人时,他说苏联也准备建一个大会堂。

10月2日,中苏两国领导人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会谈。会谈一开始,赫鲁晓夫要求翻译把他与艾森豪威尔的会谈内容口译一下,然后提出台湾问题。赫鲁晓夫说:“艾森豪威尔的一个思想是,台湾问题不能永远消除,但可以推迟解决,他们不想那里因为台湾问题而爆发战争。”

毛泽东说:“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人从台湾撤军,我们之间就没事了。剩下来的就是我们同蒋介石的事了,我们可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在中印边境问题上,赫鲁晓夫质问:“为什么在中印边界你们杀了人?”

毛泽东回答:“他们首先攻击我们,越过边界,持续开火12个小时。”

赫鲁晓夫说:“尽管印度首先进攻,但是,中国没有死人,印度却死了人。”

……

毛泽东气愤地回答:“我听了半天,你给我们扣了两顶帽子:中印边界冲突我们犯了错误,达赖喇嘛逃跑犯了错。那么我也送你一顶帽子,叫机会主义。”

赫鲁晓夫毫不相让,搬出了历史旧怨。他质问毛泽东:“为什么你们能批评我们,老大哥就不能批评你们……”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措辞强硬、互不相让,会谈最终不欢而散。赫鲁晓夫离开中国后,一直耿耿于怀,多次在公开讲话中影射攻击中共领导人。

面对赫鲁晓夫的挑衅,12月4日至6日,毛泽东在杭州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其中谈到:“赫鲁晓夫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也不完全是修正主义者……这个人也不全部是错的。在国际上他还是要社会主义阵营,一直到现在仍然支援中国的建设。在和平过渡问题、中印关系问题、对美国看法问题上,他同我们的分歧还是一个指头的分歧。从同赫鲁晓夫这么多次接触看,这个人不大懂马列主义,比较浮浅,不大懂阶级分析的方法,有点像新闻记者,容易变。因此,我们对待他,一方面不能不认真对待,但另一方面又不要太认真了。”

随着苏联撤回援华专家、撕毁援建合同,中苏两党走向了公开大论战。

曾任毛泽东翻译的蒋本良回忆,1964年3月10日,毛泽东会见罗马尼亚工人党(后改称共产党)中央书记齐奥塞斯库,“齐奥塞斯库纠缠停止中苏论战,不出击则已、出击则势如泰山的毛主席,对齐奥塞斯库雷劈电掣地驳斥说:‘这不对,不是我们欠了他们的债,而是他们欠了我们的债。’他以泰山压顶的雄浑气势,要罗共转告:‘中国人就是这样顽固,寸步不让,寸土必争,针锋相对!’”。

赫鲁晓夫因一系列政策失误,于1964年10月16日下台。1971年9月11日,赫鲁晓夫在度过了7年的退休生活之后去世。两天后,两百人参加了赫鲁晓夫的葬礼,他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人。

(责编/陈小婷 责校/李希萌 来源/《岁月如歌》,单刚、王英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亲历中苏关系: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的十年:1957-1966》,阎明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赫鲁晓夫质问毛泽东:老大哥不能批评你们?》,佚名/文,《环球时报》2015年6月8日等)

猜你喜欢
赫鲁晓夫毛主席代表团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我省代表团召开全体会议 推选张庆伟为代表团团长 王文涛等为副团长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赫鲁晓夫访英“恶作剧”
各地代表团及代表剪影
“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指责
Google Shuts Down Five Products等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