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赛、研”融合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应用

2023-04-22 20:53曲梦露王梓玮刘喜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竞赛融合工程

■曲梦露,王梓玮,刘喜星

(1.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2.齐齐哈尔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工程管理专业需要融合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其教学内容复杂深刻且侧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急需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聚焦现代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形成具有更高实践导向、更强学术指引、更丰富跨专业应用经验的科学培养体系[1]。学校为推进新工科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构建起扎实有效的“教、学、赛、研”融合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推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面对新时期工科人才培养和社会实践拓展的相关要求,具备较完善的知识储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并能够主动积极探索创新的工程管理人才,已经成为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较完善的知识储备

从新时期工科建设的特征来看,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需要整合工程技术方法、经济发展、施工管理、现场踏勘、法律法规应用和经济测算等跨学科一体化知识[2],在贴合工业生产实际并符合社会人文发展的背景下,将建筑业专业知识与经济、社会、管理技巧融合起来,科学应用创新精神和风险防控意识[3],构建起更多角度、更全行业的完善知识储备体系,形成符合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合规等知识体系要求的综合知识技能课程体系。

(二)较强的综合素质

当代新工科教育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工程管理的人才培养不仅要聚焦基础知识体系的夯实,更需要紧密切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的技术进步以及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全方位的知识巩固和实践拓展获取较高综合素养。具体而言,学生要主动接受跨学科的教育教学内涵,在遵循跨学科和工程管理实践应用的客观规律基础上[4],主动将工程管理的经验、知识、方法和新技术应用在具体的课题研讨、专利设计、知识体系深化和有效经验总结层面。

(三)主动积极的创新素养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要学会从独特的视角发现建设和应用过程当中的新问题,并综合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当代新技术理念,提出更新的解决方法和有效手段,实现运用创造性思维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创新成果获取。与之相对应的是,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主动适应创新素养培育提升的当代教育新目标,侧重于在实践设计和专业拓展过程中培育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素养[5]。例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题研讨实践参与机会,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评优的平台建设,抓住竞争竞赛机会,在实践中沉淀并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拓展交叉学科应用能力,将创新精神融入课内和课外教学的多个阶段,实现创新素养培育提升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情况来看,深化教学体系设计并推动比赛教学、教研融合等课程转型,仍存在以下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不合理,专业知识学习深化不到位

首先,深入分析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关管理要求不难看出,工程管理专业侧重于技术知识的传授,其课程体系融合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社科、法律合规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但是,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受限于自身的发展定位不清晰、课程分割体系不明确等因素,其课程出现了方向不明确、核心专业不突出、实践与理论融合不到位等问题,学校将大量的课时集中于专业知识和通识教育层面,占用了学生过多的实践探索时间,也有违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面向新时期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学校必须主动发现并挖掘工程管理专业知识深化不到位的相关问题,帮助学生以更丰富的实践教学,更深刻的实践探索和更多维度的创新应用去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

(二)专业实践空间受限,基础设施条件落后

从教学经验积累和专业体系构建层面来看,很多学校的工程专业办学时间不长,工程管理作为土木工程的关联专业,大多在土木工程管理的专业基础上增加了有关商务管理、经济测算的专业课时,但是其在实验拓展层面的精力投入和专业经验积累相对受限。部分学校专业实验室建设比较落后,其在实验室层面投入的关注力度和经费支持不足,甚至存在工程管理、教学应用、科研拓展、竞赛提升的实验设备沿用了土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和场所等问题。

另外,部分学校将工程管理视为软学科,认为其并不需要单独建设实验室、购买计算机、安装管理软件或造价软件等,这就导致学校在工程管理实验拓展层面出现了基础设施软硬件短板。

(三)竞赛融合实践教学的机会较少

长期以来,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围绕基础知识讲授和课内实验探索两条主线开展,大部分学校缺乏跨校交流和竞赛参与的相关经验,很多学校关于工程管理的竞赛体系建设、专业课程融合以及教职工积极性培育提升的实践教学拓展也存在短板。很多地方学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逐渐从学科型人才培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但是由于专业起步较晚,很多学校的学科竞赛管理运行机制并不完善,学校的教职工和专业教师未能科学认识相关学科的竞赛含金量、社会影响力和对学生的锻炼效果,难以规模性地组织学生参赛;也有部分学校因为组织不恰当,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教师的专业指导和规范管理也比较受限。

另外,面向竞赛科研提升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转型对于专业课程巩固和创新拓展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赛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跨学科知识融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探索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时缺乏对必要知识的重要性认知,且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实验拓展机会,其对于专业知识的认知度和应用度比较受限,相应的竞赛科研能力也相对受限。

竞赛科研在大部分工程管理专业培育中应用并不普遍,高质量的学科竞赛也需要配置高质量的指导教师。由于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竞赛教师、科学的激励机制和有效的评价体系等,很多教师和学生难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参与到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升的过程之中,进而未能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

如何将学科竞赛和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有机融合并形成全过程链条式的学科竞赛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提升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要点建议

面向新时期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必须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巩固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客观需求,从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注重成果导向优化教学模式、以赛促学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和校企合作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四个层面出发,逐步构建并深化“教、学、赛、研”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育高质量人才。

(一)教: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日常工作机制,紧密围绕科学创新和科创素养培养的相关理念,注重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的专业技能提升。

一方面,学校应重新进行教学顶层设计,重构教学内容。依托于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技能训练模块的大型课程模块,强化学生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帮助学生以更为清晰的逻辑链条和技能迭代进步逻辑夯实知识基础,并以模块为载体深化跨学科的交叉研讨和综合发展。针对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课程设计不合理、专业实践受限、竞赛融合机会较少等客观问题,学校必须转变教学思路,改变以知识传授和基础夯实为本的单一教学模式,重新组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并以成果为导向创新评价体系深化学生对于各模块知识的理解以及相关能力的运用,鼓励学生将专业所学应用到相关工作之中,紧密围绕模块课题和模块能力探索相关的创新训练。

另一方面,从课程体系建设层面出发,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需要强化对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提升和竞赛研究等模块的技能整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拓展任务安排及考核要求,培育其综合、前沿和交叉的能力,并适时将建筑行业相关的新技术发展、案例分析、创新方向融合到课程讲授之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各模块的学习中有重点地分工合作、交流学习、科研探索和实践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改革深化。

(二)学:注重成果导向优化教学模式

聚焦课程教学模式转型,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需要在深化基础知识、逻辑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情境案例分析、问题启发探索、项目互助学习、访谈调研深化等新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专业探究、实践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提升创新专业素养,并鼓励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适时解决问题,以较高的学习主动性和较为充沛的探索精力主动认领任务,执行任务并优化任务结果,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情境,形成教师与学生深度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

此外,学校也可以契合新工科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增加工程管理相关的新技术、新思路和新理论教学,并基于此逐步开发建造设计、智能技术应用,科创专业提升等相关的特色课程项目,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跨专业交流、课堂实践互动、竞赛参与等过程当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层面,并帮助学生将工程管理的专业技术与生活技能、创新创业有机整合,实现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优化。

(三)赛:搭建以赛促学的实践教学平台

“以赛促学、教学相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大量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集中于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活动,其体现了较强的实践导向和创新素养考核需求,但是在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深化理论知识理解、拓展创新思维并着力于培育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此外,由于参赛存在一定门槛,且对于教师指导专业能力、学生团队合作和基础素养等提出了较高要求,很多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并未规模化地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竞赛活动;甚至有部分学校因为长期的忽视而导致其对于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竞赛的赛程、赛制和社会影响知之甚少,难以组织团队参与专业竞赛。上述问题均可通过课程改革实现合理处置。

当前大量工程管理的学科竞赛侧重于理论和实践的整合以及创新课题的研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工程管理一线技术和理论发展情况,更能够引导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适应社会需求并着力抢占市场先机,对于培育应用型人才并引导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就业市场需求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的支持和重视。

从具体的竞赛内容来看,目前影响力较大的工程管理类竞赛多由行业内的优势企业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牵头组织,例如,部分竞赛由中国建筑教育协会和广联达、鲁班、斯维尔等多家软件供应商联合举办,大多聚焦BIM 应用、专业设计、智慧场景拓展等组织了大量的活动,也以竞赛为平台选拔优质人才、推广专业软件、深化校企合作。另外,也有部分竞赛与技能证书密切相关,例如,中国教育建设教育协会、人社部、图学协会等将BIM应用等级考试与竞赛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应用等级考试并拓展参与相关的竞赛实践,将证书考核、竞赛提升、人才选拔和经验积累等活动过程相统一,要求学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自身的专业学习和知识结构、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基于上述背景,学校应该主动建立与竞赛相契合的教育教学机制,分割部分学时用于竞赛信息传递、实践拓展培育、专业课题探讨等,帮助学生更便捷的了解竞赛相关信息、构建起丰富竞赛案例库、组织学生参与重要竞赛课题并将竞赛成果在校内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将参赛经验分享给其他同学,帮助学生以更为积极的姿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筛选和培养要求。

(四)研:校政企合作深化产学研

学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和科研深化的重要平台,在工程管理学科建设过程当中要持续秉持科创教育的核心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学之路,以更为专业的知识教学和成果输出,助力工程管理行业和社会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尝试与相关政府部门组建大学科技园、校企创业平台和科创成果孵化区域等,以此支持相关课题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还可以以此搭建校企合作的跟岗、顶岗、实习等合作平台,积极拓展以实践为导向的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并构建起专业宽泛、跨学科深化、实践应用明确的立体化产学研融合教育体系。以创新实践、专业训练、实习拓展和竞赛挑战等契机为立足点,构建起更为综合有效的工程管理知识应用体系。

学校也需要调研工程管理专业所设计的较强实践性产学研融合需求,以资金支持、人才导入、学校资源储备等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前沿的工程模拟软件的开展实践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创建仿真实验室,以此鼓励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主动延伸创新思维能力并提升实践经验。另外,学校还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与施工企业定期合作的案例示范,深化产学研一体化能力培育。

面向新生工科建设的当代背景,工程管理专业需要面向实践教学应用深化的方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学校必须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聚焦课程体系教授、学习拓展提升、竞赛创新探索和科研深化培育等需求,科学分析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课程设计不合理、专业实践空间受限、竞赛融合实践教学机会较少等问题,从培育具备较完善的知识储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需求出发,深化“教、学、赛、研”融合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要点,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倾向支撑,培养服务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竞赛融合工程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