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发展的影响

2023-04-22 20:53马光焱张书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微文化价值观生活

■马光焱,张书雅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设备逐渐成为主导民众社会生活发展的重要工具,微博、微信等公共社交APP 逐渐成了连接网络社会中每一个交际圈的“阡陌”,也宣告了民众的生活进入了“微时代”,社会文化中出现了“微文化”这一类别。相较于受限于通信技术发展的传统社交,“微时代”中借用移动互联网蔓延发展的全新社交形式促进了“微文化”的快速形成,也为其赋予了极强的包容性与娱乐性,继而得以在当代青年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其思想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了关键的引导[1]。因此,正确认识“微文化”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建设的影响作用,继而构建符合规律的“微文化”发展模式,是青年价值观养成的重要课题。

一、伴随“微文化”产生的媒介传播新特征

(一)传播信息海量化与碎片化

在传播学的视角下,每一次新技术的发展往往都能够带动社交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换代升级”,信息量、传播效率、信息匹配程度都能够得到史无前例的提高。在“微时代”信息科技的作用下,海量的互联网信息构筑了“微文化”,并持续不断地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而由于这一现象,从媒介传播的角度来看,“微文化”自然直接继承了其构成要素——互联网信息海量化与碎片化的特征[2]。

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加大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流通效率,这也使网络世界中的信息得以快速堆积,从而形成极为庞大的单日信息量。在媒介传播的视域下,依托于网络开展的社会活动都能够产生庞大的信息量,例如,教师于直播平台上在线授课;研究员及学者通过网络上交研究报告、分享研究成果等,种种“有形”的行为都会在网络世界中生成“无形”的数据,进而为“微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庞大的数据基础。

与此同时,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并没有降低社会中信息交流的频率,恰恰相反,愈来愈多的短信息开始取代了系统性较强的传统的“长篇大论”,信息传播网络的去中心化、扁平化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用户的创造力,继而使更多短小、传播速度较快的碎片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对于当代青年而言,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打开手机,“刷微博”“刷短视频”似乎成为一种近乎于主流的消遣方式,也成为其快节奏生活之下的“不二之选”。

(二)移动终端成为信息的交汇点

“微文化”的主要特征在于“微”,即为信息的“微”与传播载体的“微”,信息技术的发展构筑了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节点的公共社交网络,每一部智能手机成为人们参与网络生活的重要手段,而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也自然成为“微文化”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手机是可以手持的通信工具,其诞生之初即为实现随时随地保持联络的功能,继而加快信息流通的速度,对现实生活产生帮助。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不满足于单向的接受与发布,期望信息的交流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移动终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KB 至MB 再至GB,信息传输效率的提升带来了移动终端“质”的飞跃,双向互动的APP 成为信息实时发送与接受的主要渠道,而每一位用户也能够对信息进行“适应性改造”,继而使其成为“新信息”,极大地充实了“微文化”[3]。

(三)“微主体”的话语权逐渐提高

网络世界的社交具有去中心化以及扁平化两个关键特征,微博、微信等“微端口”的出现意味着更多人可以在网络社会中获得参与感,继而成为“微主体”,以每一位用户的多元价值趋向、碎片化的信息主体构建出丰富多彩的“微文化”。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获取信息的过程需要人与信息两个重要的主体,对生活在“微时代”的当代青年而言,短资讯、短视频等碎片化信息与产生获取信息行为的个人都是“微主体”。

信息的“微主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叙事方面,相对于动辄成百上千字数的传统社会新闻及社论,“微时代”的资讯主要以简短概括的形式达到高传播效率的目标,这些信息往往仅有只言片语,是信息“关键词”所组成的短句或是简洁段落,从体量上来看,是真正的“微主体”[4]。

人的“微主体”特征主要体现在认知方面,即注意力的迅速转移。曾几何时,能够“潜心阅读”成为不可多得的宝贵品质,人对完整阅读的忍耐力已经大不如从前,而于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中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更加依赖“微主体”信息的“微叙事”式的表述方式,进而减弱了对信息完整性及系统性的把握能力。

总而言之,人是社会生活中的“人”,因此,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由“人”所发出的信息对文化的形成以及价值观的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微文化”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影响作用的研究,也一定要在信息传播的语境下进行。

二、“微文化”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微文化”成为当代青年价值观发展的基调

从我国儒家的观点来看,“文以化人,以文教化”思想的关键,是融合客观的自然规律与能动的社会人伦对人施行“教化”,而这种思想也表明,人的思想价值观的成长不可忽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显然,自然环境即为自然规律,是人的生长过程中诸如“生、老、病、死”等不可违背的“自然之理”;社会环境即为政治、文化、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影响因素,是参与社会生活的人不可回避的重要影响,因而可以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在现代社会,“微时代”与“微文化”共同构建了当代青年价值观建设的文化环境,“微文化”的内涵也成为我国当代青年价值观发展的基础。从具体内容来看,“微时代”的微信、微博等“微媒介”成为当代青年获取信息、发表想法的主要媒介,更是其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从生活方式来看,移动支付的“微支付”手段极大地改变了当代青年的生活形态;从学习工作角度来看,微课、微问卷等覆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处理服务方方面面的“微服务”打破了传统学习、作业的藩篱,使当代青年得以对生活中的其他安排投入更多的精力。总而言之,以“微支付”“微媒介”等代表的“微文化”全面渗透到了当代青年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其价值观塑造及发展的重要基础[5]。

(二)“微文化”是当代青年塑造价值观的主要渠道

从文化发展的视域来看,文化多是由“文人雅士”所掀起的流行之风气发展而来,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仅能够吸纳文化并予以改变,在这个传播体系中,文化被赋予“精英”的特征,创造文化的专业门槛也极高。回归现实,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平台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文化创造体系,它们近乎于“零门槛”的限制极大地鼓舞了普罗大众创造文化的热情,一时间文化便没有了“高低优劣”之分,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台上展示自我、畅所欲言,可以说,“微文化”的出现与公众话语权的获取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当代青年而言,有感于社会、有感于生活琐事产生的所思所想皆可在“微媒体”上进行展示,这种多元的信息创造以及传播体系为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相互影响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三)“微文化”是落实当代青年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媒介

现阶段,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平台成为当代青年获取信息、寻求心灵归宿、开展互动沟通的重要媒介,平台之上充斥的“微文字”“微视频”等信息表达形式打破了意象符号化的传统表达形式的限制,使简单的沟通过程变得妙趣横生,极大地降低了当代青年的社交压力,因而“微文化”成为当代青年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媒介。依照影响领域划分,“微文化”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建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学习、归属、沟通三个方面。

第一,“微文化”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学习资源的素材库,借由高度互联的数字网络,“微媒体”平台可以充分收集来自社会每个角落的信息,而海量信息自然能够成为当代青年“知天下事”的重要媒介。除此之外,依托于大数据技术建立的搜索引擎可以针对当代青年的喜好,及时地向其推送感兴趣的信息,继而对其学习起到积极帮助。

第二,“微文化”为当代青年提供了一个“心灵树洞”,能够起到认同、尊重的重要功能。从现实需求来看,当代青年所面临的课业压力以及生活压力日趋严重,部分青年定然使羞于将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及苦恼向挚友亲朋倾诉,隐私性更强的公共社交平台成为宣泄情绪的绝佳场所,在这片广阔的网络空间中,青年可以在美好的追求中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三,“微文化”为当代青年提供了互动沟通的机遇。得益于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社交已经由传统的、单向度的留言、反馈的形式转化为实时进行的高效率互动,这一变革极大地提高了青年参与互动所能获得的满足感。也就是说,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出现为当代青年开展平等的互动沟通提供了机会,进而对其价值观的传播、相互作用提供了平台。

三、“微文化”背景下当代青年价值观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微文化”动摇了当代青年的政治立场

在传统的信息传播体系中,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体系的传播是自上而下的,而“微媒体”的出现则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中心地位,进而消除了价值观的权威属性,使各类思潮得以借用“微文化”的姿态加以展现。但是,这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往往借用“微媒体”作为实施煽动的工具,进而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二)“微文化”向当代青年输送了“功利”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的格局之下,“微文化”不可避免地沾染商业性质的“铜臭”,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拜物”的特征,商业逻辑思维逐渐开始对公众的思维、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当代青年而言,“微媒体”上的“纸醉金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其出现重视物质、重视消费的心理,继而使其产生“喜新厌旧”“盲目消费”的功利价值观,甚至使其心底滋生享乐主义,导致学业、事业的荒废。

(三)“微文化”限制了当代青年学习的深度

从现实角度出发,“微文化”是基于“微媒体”生长的,笔者已于前文对“微文化”中信息的“微主体”特征作出了诠释,“微主体”的碎片化信息纵然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但也加大了公众对信息全貌的理解难度。对于当代青年而言,生长在“微时代”之下,“微文化”对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渗透,长时间接触“微文化”的信息传播模式断然能够使青年对其产生深度依赖,进而使其丧失独立思考、深度联想乃至深度学习的能力。

四、利用“微文化”开展当代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可行之径

(一)强化“微文化”的引导作用

在“微时代”,“微媒体”成为社会各种思潮“刀兵相向”的战场,这些思想之间的冲突容易为成长阶段的青年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为了体现“微文化”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继而在“微文化”中强化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协调与监督“微媒体”上的舆论倾向,才能够筛除不良信息,最终使健康的“微文化”对青年起到引导作用。

(二)依托信息技术搭建“微文化”平台

对于当代青年而言,由意趣相投的三两好友发展成的“微社交圈”已经成为其网络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家园,这个社交圈往往能够对其工作、生活起到积极作用。那么,校方、企业也应当重视容纳“微社交圈”的“微文化”平台的建设,使青年能够云集于此,继而找到精神的归宿,校方及企业也可以充分发挥平台管理者的职权,强化对青年思想、言行的监督,落实“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为青年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三)营造青年价值观培养的文化环境

笔者已于前文中说明文化环境对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作用,考虑到目前“微文化”发展的千姿百态,青年价值观培养的环境也定然复杂异常。因此,高校及企业应当积极发挥体量优势,借用“微媒体”强化人的“微个体”的特征,实现“微文化”的“投其所好”或是“量身打造”,以满足青年的多元需求。除此之外,在完善价值观机制过后,高校或是企业可以依托“微媒体”的节点,将影响范围拓展至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工作与生活中为青年打造浓郁的文化环境。

微信、微博等“微媒体”的出现影响了传统媒体价值观宣传体系,那么对青年价值观塑造的重任,自然落到新生的“微文化”的身上,新时代的新挑战不可回避,那么相关工作者也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微文化”的发展开拓前路,从而实现“以文教化”的关键目标。

猜你喜欢
微文化价值观生活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漫生活?阅快乐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网络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与分析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生活感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