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知识披露的价值效应研究

2023-04-22 20:53王成铖张志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化主体价值

■王成铖,张志光

(1.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广东 河源 517000;2.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近些年来,档案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是从“管理、管制”走向“服务、利用”,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成为档案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核心价值诉求。我们知道,后工业社会、数字化社会、知识社会区别于工业化社会的主要特点在于“风险来源的多样化、不确定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治理的虚拟化”“治理权力场域的去中心化”等,这种迥异于工业化社会的全新治理环境,决定了包括档案治理在内的社会治理进程必须借助于放权、分权、化被动回应为主动服务的策略实现治理逻辑的深度转型。档案知识披露作为档案开发和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当前档案治理现代化趋势下具有明显的价值效应,应该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进行系统的治理创新。

一、档案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档案知识披露的展开路径

“档案”的本质是一种有价值的信息、有价值知识的储存载体或储存媒介,它的存在形态既可以是物质化存在,也可以是声介化存在、电子化存在甚至是无形式存在等。人们按照一定的制度、流程和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档案知识披露既是一种价值传播过程,也是一种价值创造过程。价值哲学认为,价值是实践的先导,实践体现着利益关系和价值立场,深层次上则代表的是客观存在对特定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和满足程度。在档案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我们审视和建构档案知识披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路径。

(一)市场化路径

档案信息披露的“市场化路径”指的是信息披露主体(如企业、上市公司等)基于市场经济、资本运作或某种盈利性、逐利性目的而展开的主动性或被动性档案信息披露。在市场化披露路径中,档案知识更多地具有一定的“资本属性”,所披露的过程往往与特定的市场竞争主体利益紧密相关。

(二)“公益性路径”

档案知识信息披露的“公益性路径”指的是以政府、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为主体的档案治理主体,基于特定的公共治理目的,以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流程、期限、标准等定期向特定社会公众进行档案解密、档案发布、档案解读等信息的过程。在我国当前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公益性路径”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我国档案知识社会化、档案知识产业化的主力军,代表着主流的转型方向。

(三)“合作治理路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分化、社会分化、市场分化等趋势共同导致档案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这就要求档案的知识披露需要多主体之间的“合作治理”才能有效进行。例如,围绕某一个核心的科技攻关项目,可能有上百家、上千家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开展分布式协同创新,在这个协同的过程中,多档案治理主体之间档案知识披露必须开展有效的合作。张康之先生认为,对于“合作”这种价值,我们既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政治价值,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行政价值,其本质在于“多元共存”,“多元共存的社会在运行机制和社会构成方式上必然是合作制的, 只有在合作的原则下,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才不是矛盾的和冲突的”。

二、档案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档案知识披露的原则导向

相比较农业社会、工业化社会时代的档案治理,我们当前所处的后工业化社会、知识社会、数字社会要求档案知识披露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科学性与人本性相统一的原则

档案管理、档案治理是一种科学实践行为,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例如,档案知识的披露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和制度要求,必须服务于国家、单位重大现实需求或者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重大科技创新等。人本性即“人本主义”的价值论,其最新型的表述方式是“以人民为中心”,即“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以人民作用为中心,以人民满意为中心”。档案知识披露归根到底是“人民档案为人民”的生动实践,这是公共部门档案治理的核心逻辑之一。因此,我们对于档案知识披露必须坚持贯彻科学性与人本性相统一的基本价值立场,处理好市场与社会、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资本与人民的关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取向。

(二)效率性与公平性相统一的原则

档案知识信息披露的“效率性”代表的是市场经济借助于市场信号、价格信号、资源配置优化等带来的社会整体福利产出的增高,与市场相关、企业相关、资本相关的档案知识披露可以视为此类;而“公平性”体现的则是社会主义人本价值关怀的基本向度,代表着“效率”基础上的分配正义和伦理关怀,例如,涉及民生事业、公益属性的知识披露等。以公共部门档案知识披露为主体的档案治理本身带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属性,在披露过程中要注重将这种公共服务的公平性贯彻到实践中。

(三)专业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任何学科门类、组织系统内的档案知识披露来讲,因为涉及知识治理和外部需求,因此这种披露应该是“以需求为牵引+系统整体协调推进”,而不能是碎片化披露、无序披露。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价值论、矛盾论、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都是在一个系统论的范畴中互相运动、互相发展。具体来看,在一个档案知识披露系统当中,大体上可以从“结构—功能”两个视角对其进行把握分析。“档案治理现代化体系”作为一种基础性、核心性、全局性的制度安排,对其优化必须从系统论基础上的“结构—功能”进行把握,而不能孤军深入、孤立地去探索相关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档案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档案知识披露的价值效应

基于档案治理现代化这个总视角,档案知识披露可能会因为主体不同、内容不同、方式方法不同甚至是披露的时间点差异等产生不尽相同的价值效应。

(一)经济价值创造效应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知识信息披露主要是以“公共目的”为导向,市场化、竞争化、盈利化不是一个主流的选择。但是在当下,档案治理的现代化赋予了更为明显的逐利性、经济价值创造效应。以主流的“知识付费”运行模式为例,特定知识领域的档案经过“解码-披露”之后,会遵循着“内容制造—流量吸引—知识变现”的模式让阅读者或受众付费,由此形成一种明显的经济价值效应。而从档案知识的受众端来看,通过付费或免费获取特定的档案知识之后,可以对档案知识进行附加值创造或将档案知识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农业生产、科技研发甚至是剧本创作等,形成经济价值效应。

(二)学术价值创造效应

无论是偏向于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研究,还是偏向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在开展研究实践中都需要从“学术史”的角度对本学科相关的知识进行挖掘和考古,确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展学术创新。因此,学术方面的原始档案尤其是第一手档案的披露就显得尤为关键。例如,我们在研究我国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需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原始档案进行查询。只有从特定的历史档案中查询到相关的一手数据、一手资料、一手信息等才能为学术研究打好立论基础。例如,在1957—1978 年间,我国在“左”的思潮下,按照错误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确定的“多、快、好、省”建设原则逐步确立起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则呈现为公有制占据绝对控制地位,私营经济成分的所有制几乎被压缩到不存在的状态。如果没有有效的档案知识信息披露,我们便无法准确、客观、真实地开展好学术研究。

(三)管理价值创造效应

在档案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知识”已经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生产要素和管理要素,可以直接或间接为组织节省成本或创造价值效益,因此,如何管理好“知识要素”成为档案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仍然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史相关的档案知识披露为例,在企业管理实践的角度上,如何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两者进行联动、相互促进从而实现一种现代企业良性发展的模式一直是一个管理难题,这就需要从上市公司等治理结构优良的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中寻找优质的管理经验。例如,自2009 年创业板面世以来,它的上市条件、上市资源、监管手段等不同于主板和中小板上市企业,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有助于完善创业板板块公司的市场发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方面档案知识信息的挖掘就有利于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先进的管理经验,更好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文化价值创造效应

泰勒认为,“文化”不仅指的是“文字”,还指向“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其他的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文化价值”可以从档案知识披露中直接获取。例如,西塘古镇在商业化开发上十分注重突出“文化价值”挖掘这一主题,他们从古代典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不同的“档案”形态中所披露出的信息进行了“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创新”。正如西塘古镇汉服文化展现出来的那样——学生穿上汉服体验“成年礼”的价值责任;游客参与进来穿上汉服彰显出了文化消费、参与消费、旅游体验的真谛,在这种过程中实现了市场需求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达到了一种美学的平衡状态。

(五)信用识别价值创造效应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本身就是一种硬通货。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信用的形成需要历史档案信息的记录和验证,因此,对特定主体的“信用档案”知识披露就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点。例如,对个人信用档案的查询、信息披露,可以完整了解和掌握个人的信用履行情况;在资本市场上,对企业信用档案的知识披露,可以有效掌握企业在融资、生产经营等过程中的信用情况,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投资决策咨询,实现“优胜劣汰”的信用识别价值效应。

(六)社会治理价值效应

当前阶段,我国档案治理现代化的叙事在面对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向“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转变时,一个重要的转型方向就是走向档案治理事务的“合作治理”,档案知识披露作为档案治理的一个核心环节,本质上也需要借助“合作治理”进行开展。合作治理理论倡导积极的“正向合作博弈”,以实现降低治理交易成本、共享治理资源的目的。在博弈论上,“负和博弈”指向参与博弈的各方均没有获得既定的“自利”博弈目标,从而带来了博弈各方的均输局面;而“零和博弈”则是在一定的社会资源总量或协同网络资源总量约束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博弈一方的所得即另一方的所失之博弈模式。张康之教授指出,“合作治理”是一个包括公民、社会组织、政府等多样化治理主体在内的互动网络体系,“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定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开展集体行动的过程,在这里它代表着正向博弈。在现实实践中,无论是跨越组织边界的“分布式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还是组织边界内部形成的“档案合作联盟”,本质上都是一种超越传统的“一元档案管理主体”的“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格局,这一点对于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档案治理现代化事业具有现实意义。

(七)整合传播价值效应

档案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之一是知识流通的现代化,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主导的媒介融合传播生态圈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也因此带来了档案知识信息的“整合传播”。在传播学、广告学、营销学共振和交叉学科发展的视角中,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或称“整合传播”这一模式的兴起。对于带有“营销”需求的传播主体来讲,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逻辑在于,营销工作应当通过致力于整合各种传播渠道,使组织的宣传和营销工作能够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用“一个声音、一个形象”在受众心理上产生价值认同。以企业文化史档案知识信息的披露为例,一方面,披露行为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统一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又能借助于“整合传播”使大众形成对自己品牌的统一认知和忠诚度认知。当然,整合传播的成功关键要做到认知的整合、形象的整合、功能的整合、协调的整合、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整合、基于风险共担者的整合、与消费者关系管理的整合,这些所有的整合动作都需要从企业经营历史档案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线索。

猜你喜欢
现代化主体价值
边疆治理现代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