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期刊编辑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2023-04-22 20:53宋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期刊法律素养

■宋洁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时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给期刊带来的冲击,及时把握其带来的发展机遇,期刊编辑要在职业素养方面不断寻求提升。作为法律期刊编辑,在具备期刊编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还要从法学专业性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敏感度。

一、法律期刊编辑素养及其相互关系

(一)法律期刊编辑素养

1.政治素养。编辑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既要反映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发展的状况和要求,又要反映国家意志和主流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能够起到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作用。从法律期刊编辑所必备的职业素养角度来看,政治素养是最基本的素养,被认为是第一素养。法律期刊编辑选择刊发的文章,体现了法律期刊编辑对国家基本政策的掌握程度,还体现了法律期刊编辑对国家政策方针的理解程度,以及法律期刊编辑审稿的综合水平。法律期刊是社会围绕法律发展所形成的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载体,作为法律期刊的编辑,必须从源头上严把政治关卡,充分发挥卫士功能。因此,唯有自身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才能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始终坚持立场的坚定。与此同时,法律期刊编辑素养的内容中,还包括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从服务意识角度出发,为法治的发展及学术研究者之间提供一个可以密切联系的桥梁。唯有如此,才能把新理论、新规律、新方法等充分贯彻与运用在法律期刊的选稿与编辑中,及时发现其中的政治错误,为法学领域学科前沿研究成果提供传播与交流的平台。

2.职业素养。法律期刊编辑,不仅在政治方面要满足严格的要求,而且要做到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满足新时代法律期刊编辑出版的需求。要保证所出版法律期刊的质量,而且要引导期刊出版之后能够得到广泛的引用与转载。因此,法律期刊编辑必须从法律学科角度出发,结合当前法律学科领域发展前沿,精心策划选题、用心邀约专家赐稿。要与法律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检察院、法院等实际部门的法律工作者形成长效良性互动,为法律期刊的稿源质量提供保证,继而为其在出版后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提供支持。依据法律期刊编辑的具体工作流程,法律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具备选题策划的能力,保证选题敏锐而科学,为法律期刊的影响因子与知名度提供保障。第二,要具有不断雕琢的能力。一本法律期刊最终能以什么形式呈现在广大的读者面前,与编辑本身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具备很好的语言规范能力、编校与加工能力,有可能将法律期刊打造成精品,进而精益求精。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还要结合法言法语,了解法学领域发展的新动态。法律期刊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不仅要具备同编辑出版相关的基本规范和制度,同时也要对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形成正确与深入的解读,保证自身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同时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第三,不断提升期刊的影响力,突破国内学术影响力范围,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拓宽精品稿件的来源。第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编辑素养的根本要素,编辑在对待作者与读者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热情诚意地对待作者,尊重作者的劳动,维护作者的权益。文稿处理要及时,以质论稿,稿件面前人人平等。

3.文化媒介素养。相较于其他期刊编辑工作而言,法律期刊编辑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于法学理论与技能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法律期刊的编辑,不能仅仅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与校对,还要从法学理论出发,严格满足法言法语的要求。法律期刊编辑要随时保持谦虚好学的精神,树立融合发展的态度,从思想上重视新媒介,并且能够积极利用新媒介助推工作效果的提升,实现工作环境的改善。从概念角度来看,法律期刊编辑的媒介素养,是指编辑在接触媒介、解读媒介及使用媒介时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避免在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发挥传播的作用。

4.道德素养。编辑人员必须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这种职业道德是编辑人员在处理与社会、与作者、消费者及相关人员之间关系时的行为准则。编辑工作是一种传承文化、塑造人的灵魂的崇高而光荣的职业,编辑的对象是精神产品,具有教育人、影响人的功能,这就要求编辑要具有精益求精、严谨扎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在编校过程中要反复琢磨、认真加工,遣词造句通顺妥帖,不可轻易放过任何一点微小的差错。编辑应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选择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健康影响、对人类物质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的作品,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放弃社会责任。

(二)各个素养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法律期刊编辑所具备的职业素养中,政治素养是第一位的素养,也是最为核心的素养。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精神,舆论工作的本质在于政治性,并且是高度的政治性。因而不能将法律期刊编辑工作定义为一种纯学术内容的工作,而是要将讲政治放在第一位。

在政治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职业素养与法律素养是法律期刊编辑的基石,职业素养与法律素养将法律期刊编辑与其他期刊编辑进行了有效的区别。相比较于专业的舆论工作而言,法律期刊编辑工作对编辑者的专业能力与法学素养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媒介素养是当前新时代发展特色对法律期刊编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法律期刊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告别了传统的纸质表达途径,而是被收集到各种数据库平台之中。并且,依托媒介传播的发展,这些期刊的传播渠道不断多样化发展,传播途径也不断增加,传播速度更是不断加快,为此,更要从对传播负责的角度出发,在法律期刊的质量等方面严格要求。

而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是每个期刊编辑都应该具备的素养,一个好的法律期刊编辑是学者型编辑,需要掌握除法律专业知识和编辑知识以外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网络知识、多媒体融合知识等,才能应对不同内容的稿件和不同方向的作者,其要有广阔的文化视野、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文化爱好,方能胜任工作。

二、法律期刊编辑实践中职业素养存在的不足

(一)政治素养有待提高

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出版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出版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法律期刊编辑可能更注重编辑业务和法律专业知识的积累,忽视了政治理论、政策路线的持续学习,尤其在一些重要节点和重大主题教育活动中,跟随党支部学习研究新理论、新课题、新规律和新方法的脚步还不够紧密,进而在选题策划、组稿约稿中对政策类稿件的选择偏少一些。

(二)法律素养全面性不够

法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同时法学本身的方向也较多,如民商法方向、刑法方向、法制史方向、诉讼法方向、国际法方向等,由于这些学科方向专业性较强,法律类文章中法言法语的运用也很普遍,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阅读稿件时可能会觉得稿件晦涩难懂,甚至不知所云。同时,法学的每一个方向都不同,对民商法精通的编辑可能对国际法仅知道皮毛,对实体法了解的编辑可能对诉讼法的程序并没有研究。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每年国家立法部门都会根据实际情况颁布新的法律法规。法学理论知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法律期刊编辑需要掌握的内容更是纷繁复杂。

(三)媒介素养运用率偏低

随着新媒体编辑工具的多样化,传统的编校方式已不再适应,新媒体编辑工具运用到期刊各个阶段,可以为期刊编辑工作带来许多便利,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比如,期刊可创设专门的网站,从投稿到最终定稿,均可在网站完成,作者和编辑能实时查询到稿件的进展程度,真正实现高效地无纸化办公。编校过程中编辑可运用专业的校对软件,如黑马校对等,可有效提高编校的正确率和速度。还可以运用新媒体平台对期刊进行宣传,如微信、微博和抖音等社交平台,编辑可结合栏目特色及目标人群,对特定稿件的编排方式进行创新,增强期刊的可读性和传播性。通过编读互动,增强期刊发布的针对性,扩大期刊的辐射范围。

三、法律期刊编辑素养下职业敏感提升的路径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敏感性

出版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是出版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期刊要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以社会效益为首,广泛深入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围绕重要事件节点和社会热点精心组织、主动创新,高度重视主题出版,密切关注前沿动态新法宣传,在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引导法治实践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紧跟国家新法颁布步伐,深耕法律期刊编辑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出版领域,责任编辑需要掌握编辑出版相关的基本制度,并学习贯彻领会编辑出版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编辑人员要增强期刊版权、著作权意识,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和较强的法律意识。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不断优化调整,全面完善了编辑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不仅为期刊社出版期刊保驾护航,而且要求编辑自觉遵守法规,不做抵触法律、损害作者利益的行为。

一是编辑要紧跟国家新法颁布步伐,时刻关注最新颁布的与编辑出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编辑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在编校过程中不触犯法律法规、不违背学术规范、不损害作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术期刊的正常出版秩序,捍卫学术期刊应有的尊严;二是编辑要用法律法规约束作者行为,最大限度规避期刊与作者的纠纷。例如,期刊社应与决定刊发论文的作者签署出版合同,不得出现一稿多投、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三是面对侵权纠纷时,要理性面对,当期刊社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时,应充分运用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捍卫自己的权益,预防和打击侵权行为,合理合法地维护学术期刊的正当权益和学术尊严。

(三)与时俱进,运用新媒体编辑工具提升期刊可读性

近年来,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新媒体工具迅速走入大众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使用手机获取新闻和各种讯息。期刊编辑应结合自身栏目特色和受众人群,对期刊宣传方式进行创新,增强期刊的传播性和可读性。编辑人员需要参加专题培训,结合新媒体各个平台的技术标准对期刊进行针对性的编辑和优化。以目前最流行的抖音为例,其灵活的表现形式、直观的视觉冲击、精准的传播方式,与当前碎片化消费时代的需求和人们高效获取信息的习惯十分契合。编辑不必拘泥纸质版期刊的限制,可针对不同栏目对电子版期刊的编排风格进行调整,可借助第三方编辑软件对期刊内容予以优化,通过嵌入动态图、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多媒体形式,提高期刊的可视化程度,使得期刊更具视觉冲击,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阅读需求,便于读者迅速捕捉论文关键信息,提高期刊论文的下载率、转载率和被引频次。

(四)拓宽知识面,提高编辑综合能力

面对庞杂的学习内容必须要有所选择,期刊出版单位、编辑部门要针对自身的工作特点、办刊方向、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通过学习使期刊编辑开阔视野,对融媒体时代期刊发展趋势有更深的了解,更加细致地思考,进一步提高职业能力。高校出版单位、编辑部门要注意搜集有关提升期刊编辑业务能力的相关培训、学术会议信息,为期刊编辑在融媒体视域下尽快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拓宽渠道。要创造机会,鼓励期刊编辑参与业务能力提升、促进期刊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相关学术会议,在与其他期刊编辑同行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找出差距与不足,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同时,敦促、鼓励期刊编辑将自己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在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经过深入思考形成最终成果。

与此同时,期刊工作不仅要探寻促进期刊编辑意识及专业技能提升的办法,也要从开展评价工作的角度切入,构建科学而完善的法律期刊编辑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引导法律期刊编辑职业敏感度的培养。融媒体时代,法律期刊编辑的压力不断增大,要求编辑必须具备快速获取文稿信息的能力,并在充分获取法律文稿信息的基础上,能够针对法律文稿的价值,对其是否能够纳入法律规范性编辑评价体系中,做出迅速的判断。法律期刊属于综合性学科,其本身有着非常独特的职业敏感要求,具体体现在法律期刊的编辑工作中。为了法律期刊编辑的长足发展,必须要做好评价工作。在评价中,及时发现法律期刊编辑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

猜你喜欢
期刊法律素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期刊问答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