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2023-04-24 12:44彭江红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彭江红

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多元化并存的社会生态使人们逐渐淡化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而中国传统节日是承载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能够对幼儿的心灵和道德观念起到引导作用。这种社会生态的形成,不利于幼儿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当前幼儿教学中关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相关问题,注重文化宣扬、情感传达,这能够对幼儿园活动课程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进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文化;活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5-0004-03

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文件中可以看出幼儿教学时期让幼儿感受到节日气氛、节日文化、民俗习惯、社会规范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方向,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时,它也可以引导教师和家长关心社会发展,弘扬传播传统文化,进而改变教育现状,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俗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更好地推进幼儿素质启蒙教育。

1.幼儿节日活动现状

(1)节日活动西化

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思想的进步,多元文化共存已经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自媒体的宣传、电子设备的普及中,人们受到西式文化的冲击,这导致了中国传统节日逐渐被人们遗忘。如果与幼儿进行沟通就不难发现,幼儿对西方的文化节日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寒衣节、清明节等知之甚少。这是因为社会风气的影响,幼儿周围的人盲目跟风,过西式节、行西式礼,加之幼儿通过电子设备观看自媒体视频,受到深度影响,中国传统的节日逐渐被人们淡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思想自然无法得到发扬和宣传,这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容易歪曲幼儿的价值观念。

(2)对节日认识单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前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发生了改变,“吃大餐,送礼物”这种刻板的印象成了幼儿对节日的唯一认知。不管什么节日,幼儿总是认为“过节等同于吃喝玩乐”,不了解节日的内在意义和由来,这使节日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在这种物质享受取代精神传递的传统节日中,不仅无法对幼儿的观念形成产生正面影响,反而会让幼儿形成“享乐主义”,甚至在一些氛围严肃的节日中做出不当的行为,这极其不利于幼儿的进步和成长。

(3)节日教育形式化

节日活动的设计是一项严谨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不难发现,有些幼儿园对节日教育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在幼儿园悬挂标语、通过广播介绍节日由来这些常规手段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花架子、走过场、造声势”,使幼儿对节日的了解不足,并未从中国传统节日活动教育中感受到应有的文化传代,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情感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同时,家长对这方面关注较少,认为对“节日文化”的理解是一种與生俱来的东西,不需要特定的教育来完成,但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也是造成幼儿不重视节日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因。

2.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中家校共育方向分析

(1)教师转变理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重视的问题。在过去的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效果差,是因为教师选用的教学方式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在幼儿教学中,通过语言讲解进行知识传授,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为幼儿的思维尚未成型,认识的事物较少,在教师的描述中,幼儿很难通过个人的想象力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幼儿很难对传统文化达成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完成理念的转变,从教学形式的改革开始,在教学中多加入实践性的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延伸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传统节日元素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同时以幼儿喜闻乐见的一些形式完成知识渗透,比如,讲故事、做游戏、课外实践等,这样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产生较高的积极性,也对幼儿进一步理解和内化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具有积极的帮助。同时,教师需要全面结合幼儿的身心特征,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更为有效地应用好我国优异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任课教师在开展相关节日活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幼儿的实际想法,运用有针对性的方式提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深化幼儿的整体思维,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增进幼儿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的创造力。

(2)家长加强行动

家庭作为幼儿的第二教育场所,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着巨大的影响。目前,有大部分的家庭因为工作的原因,不重视对幼儿的早期教育,在传统节日时间节点,习惯采用吃饭、游玩、购物等形式来满足幼儿的要求。这误导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很大一部分幼儿认为节日就是用来“享受”的。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传统节日活动举行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强化个人行动,带领幼儿做一些与节日有关的事情,同时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促进幼儿正确观念的形成,以此呼应教师在校园中对幼儿进行的传统节日活动教育。

3.传统节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践探索

(1)知其由来,了解传统节日发展起源

让幼儿感悟传统节日中的文化情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单靠讲解文化节日的起源和发展远远不够的。但是,为了让幼儿对传统节日的错误印象发生改变,留下深刻的记忆,就需要教师注重发展起源的讲解。为了让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感兴趣,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对传统节日进行讲解,同时可以放大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而且以故事为媒介的传统节日讲解,也能够加深幼儿的记忆,让幼儿深刻了解传统节日的发展起源。

比如,很多幼儿对“中元节”这一节日并不熟悉,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选用绘本《传统节日知多少》,教师与幼儿一同阅读绘本,了解关于中元节的知识。中元节是为了庆祝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这个时候就会祭奠先祖,用新稻米进行祭祀,向已逝的祖先报告收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绘本通过主人公“小玲”穿越历史观看中元节的起源,一步步地带出了关于中元节的相关知识,这能够让幼儿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让幼儿在学习之初就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这能够提升教学效果,绘本以图带文的形式,也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传统节日文化核心。除了讲解,教师还可以模拟情景剧,比如,在介绍端午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屈原愤投汨罗江”的故事制作成舞台剧,让幼儿进行演绎,而后再转而介绍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传承爱国精神的节日。通过这种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幼儿知道传统节日的由来,丰富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固有印象发生改观,为情感渗透和精神内涵传递建立良好的外部基础,对幼儿的核心素养成长具有积极的帮助。

(2)动手实践,感悟传统节日精神内涵

传递传统节日中的精神内涵,是幼教阶段重要的课题。但是因为幼儿的年龄尚小,情感感悟能力不足,教师如果采取语言引导,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应当尝试让幼儿进行动手实践。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幼儿首先能够认识到传统节日中的文化习俗,其次则可以在动手中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与教师和其他幼儿进行交流,有助于提升交际能力。最后,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感悟,通过实践学到与传统节日文化息息相关的各类元素,这比语言讲解更加有震撼力,能够加深幼儿的感受。

比如,在了解端午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在端午节包粽子,为幼儿准备好活动相关的各类道具,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打大屏幕,播放人们如何包粽子的视频,与幼儿一同进行包粽子。又如,在度过重阳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幼儿在课后探望一次家中的老人,因为在重阳节,敬老是中国人一直传承的一种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幼儿探望老人,在周末一家人一起进行登高祈福的活动,还可以组织幼儿到敬老院给老人表演节目,让幼儿感受重阳节的深刻意义和价值。再如,在清明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陪同家人一起祭拜先祖。在这种实践性的活动中,幼儿会从身边人的节日行为中感受到传统节日对人们生活的意义,而在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能够让幼兒提高动手能力,在氛围中陶冶个人情感,了解传统节日当中的内涵。教师可以用一些自制的道具营造氛围,搭建出节日情境,同时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的方式,带给幼儿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样可加强幼儿感受,有助于幼儿领悟传统节日精神内涵。

(3)突出文化,创设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传统节日活动的重心,在于对文化的表达,尤其是传统文化传播。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要通过缓慢渗透的形式抓住传统节日的文化核心,通过多元的活动形式让文化核心在各类活动中得以凸显。同时,要确保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感受到传统节日当中的特有元素、地方民俗等,这样更加有助于文化的渗透和传播。

比如,在进行中秋节的讲解时,教师要举行关于中秋节的相关教学活动,需要在节日到来前做好相关准备。教师可以运用家园共育这一渠道,在节日到来之前,让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月饼的制作,并且通过布置家中的环境,让幼儿提前感受与中秋节相关的元素。而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则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花灯。看花灯作为中秋节的一项传统活动,为了增加其趣味性,可以在花灯上面画上幼儿喜欢的图案,在制作完成后,悬挂在教室中,与幼儿一起观看花灯。而在幼儿园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家长在课后与幼儿一起观看中秋晚会,并且与幼儿一起赏月,进一步完善整个活动过程。在这种系统化的活动组织中,幼儿通过前期的活动铺垫,中间的实践活动,以及活动后的延伸活动,能够始终感受到中秋元素萦绕在自己的身边,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教师的教学指导、电视节目的宣传讲解,能够对中秋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文化观念,做月饼、看花灯、赏月,这些元素能够在幼儿脑海中与中秋节建立起对应关系,幼儿会逐渐意识到中秋并不是一个“吃月饼”的日子,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寄托思念故乡、思想亲人之情的日子,这能够进一步凸显中秋所附带的人文情感,让幼儿深入地理解传统节日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4)注重展示,搭建学习成果展示平台

幼儿需要鼓励,为了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可以搭建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在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过程中,幼儿会做出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作品,比如,特色的食品、特色的道具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展示的元素,在班级中制作一个“成果台”,选出优秀作品,通过优秀作品激励其他幼儿努力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演讲、歌唱比赛,让幼儿通过竞赛的形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此为幼儿提高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鼓励,发掘幼儿的闪光点,让幼儿能够了解自身的长处,通过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化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演出,让不同班级的幼儿进行成果展示,以传统节日为创作素材,为幼儿编排舞台剧、话剧、情景剧,通过不同班级的汇报演出,让不同的节日在幼儿的心中产生印象。剧目的形式生动灵活,趣味性能够加深幼儿的记忆,驱动幼儿对传统节日产生热情,并且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演出过程中幼儿能够逐步改变对传统节日的刻板印象,这对幼儿能力发展和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在演出结束后,教师要选出优秀的表演节目进行公开展示,增强幼儿的信心,让幼儿提高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想要开展传统节日教学活动,需要循序渐进地渗透传统文化,转变教学的重点和核心,以实践化的活动为重心,让幼儿能够在传统节日活动中感受节日的价值,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幼儿的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妙珠.浅析如何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与实践[J].教育界,2021(21).

[2]涂远娜.基于文化传承背景的幼儿园节庆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07).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协作发挥的作用解析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