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赶考精神”的传承和当代价值

2023-04-24 07:47赵启月
客联 2023年12期
关键词:赶考

赵启月

摘 要:在毛泽东“赶考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踏上了执政的征程,并在长期执政道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必须做到“三个务必”,都体现了对毛泽东“赶考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在新时代条件下,对毛泽东“赶考精神”的弘扬有利于我们继续学习和践行“赶考精神”,为党性修养奠定了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撑。

关键词:毛泽东“赶考精神”;赶考;新时代传承

一、毛泽东“赶考精神”的内涵

(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

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是“赶考”精神最基本的内涵。“进京赶考”的目标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一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是高度统一的。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对于革命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积极为人民谋利益,才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巩固党在政治上的执政地位,在执政理念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思想观念上强化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二)居安思危、思则有备的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是古今中外执政兴国的普遍规律,更是全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应有的可靠保证。西柏坡时期,党的地位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进京赶考”之前,毛泽东为全党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开展了作风建设和思想教育工作。牢记“两个务必”,常怀赶考之心,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最大考题。“赶考”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能力和执政环境中的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

(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2]。因此,毛泽东很有预见性地指出对“糖衣炮弹”的预防问题,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人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谦虚谨慎和艰苦作风是“赶考”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路上的永恒的话题。

二、新时代毛泽东“赶考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一)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

1.“三个务必”植根于“赶考精神”的源头

“三个务必”是立足于新时代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吸纳了西柏坡精神,特别是毛泽东“赶考精神”对管党治党的新认识新思考,有力揭示了我们党在新的赶考路上的根本政治要求。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这是对党的理论创新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1949年3月,当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迎来全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叮嘱与告诫“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两个务必”源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已经预感到革命胜利以后“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7]。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正是秉持这样思想和信条,从西柏坡出发前去“进京赶考”,逐步开启了中华民族由革命胜利走向实现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

回首历史,展望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和一再强调“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如今,同样处在“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从党情国情世情出发,适时系统精辟地提出了“三个务必”的科学论断,从历史逻辑上看,“三个务必”植根于毛泽东“赶考精神”的基脉与源头,立足于新时代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是“两个务必”思想在新时代的历史性深化与升华。

2.“三个务必”对毛泽东“赶考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党“胸怀天下”责任与使命

“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明我们党的责任与使命,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新时代,我们党从“中国向何处去”忧虑到对“世界向何处去”的思考,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做出贡献,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2)我军练兵备战“斗争”新形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强国强军事业任务艰巨繁重。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作风就是战斗力,就是凝聚力,作风够不够硬,关系到一支军队的兴衰存亡。军队的作风直接关系着柱石稳不稳、执政牢不牢。全军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推动练兵备战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做好隨时打仗的充分准备,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三、毛泽东“赶考精神”的当代价值

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仍面临着许多未知的严峻挑战,党内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复杂问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毛泽东“赶考”精神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武器、是新时代推进全面改革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和理论指引

“赶考”永远在路上,把“赶考”精神融入党的建设中。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建设,党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政治本色,增强政治能力和政治觉悟,坚定“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为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奠定基础;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基础性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是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做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信仰者,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忠实实践者;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永恒主题,在毛泽东“赶考”精神中,党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一直保持到现在,贯穿于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

(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新的历史时期,尽管我们党在“赶考”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们自豪而不能自满,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9]。必须牢记“考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改革中致力于发展的同时也要致力于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开创各项改革工作的新局面。面对“赶考”的历史重任,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清正廉洁意识,自觉以党纪国法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赶考”意识,强化“赶考”责任,自觉抵制各种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和侵蚀,这是“赶考者”考试成绩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3]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149.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39.

[6]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5,26.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58.

猜你喜欢
赶考
“赶考”永远在路上
律师“赶考”法官
不忘初心,继续“赶考”
亚投行“赶考”
以“赶考”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终身“赶考”不枉青春
郑志刚 “赶考”中的守与破
质量“赶考”的背后
“赶考”路上话“规矩”
论“赶考”精神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