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特点对比研究

2023-05-04 17:39马娜
当代体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传统武术武术

马娜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冲突成为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文化冲突是不同文化群体间由于文化模式中存在较大差异,产生了文化认同上的障碍,继而导致文化间的交锋、紧张与对抗。”而这种文化模式中的差异则是指生活方式、习俗惯制、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究其缘由,文化交流活动的频繁发生,异质文化的相遇必然发生冲突。

由于社会的意识和人们的生存习惯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武术传承由于其封闭性、单一性,使得人们对其失去了浓厚的兴趣,要想改变传统的观念必要在思想与创新与时俱进,重视兴趣方面的培养,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新形势下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甚至出现了濒临绝迹的危险;要想使中国的传统武术成为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除了要通过武术家、学生的不断创新之外,更要引起全国的重视和大力推广。同时要加强学校的武术教学。同时,要进一步深入地学习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原理,使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文化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对文化冲突的分析,在探讨传统与竞技武术之争的基础上,从物质文化层冲突、制度习俗层冲突、价值取向冲突等三个方面,客观地审视了武术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揭示文化冲突是推动武术文化发展的内部驱动力,武术文化冲突不仅是武术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主体的文化自觉,而且武术文化冲突的妥善解决更需要理性思维,从而为推动现代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可行的依据。

1 文化博弈:传统与竞技武术之争的本质

1.1 物质文化层技术冲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注重建设民族文化中的“软力量”,而武术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以打击技巧为核心,融合美学、医学、哲学、伦理学等。在当代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武术肩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它不但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而且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目前,我国的传统武术在继承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从粗中吸取精华,同时引进现代化的观念;从而达到当代中国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文章综述了传统武术的内涵,探讨了其传承途径,阐明了目前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与传承状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发展传统的武术,可以让世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物质文化层是文化层次结构中的基础,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基,也是构成武术文化的核心部分。因而,探讨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之争的本质就需要从其根源探寻它们之间的技术差异,明晰它们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与时代背景。传统是用以界定人类发展经验历程的一个定性词,专指世代相传的具体和抽象事物的总和。“现代则是强调改变、创新、发展为表现形式的历史相对性。”无论是基于现代社会发展态势对传统武术的批判,还是怀揣传统文化内涵对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相互协调,乃至于在社会和谐理念的倡导下对传统武术文化的重新认知,都是围绕着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不同技术表现形式而展开。传统武术是以技击形态而存在的“贴骨勾当”,竞技武术则是在基于中国武术现代化体育发展进程上,按照西方竞技体育发展范式构建的具有现代基因的时代产物。作为当代社会中以不同形式存在的两种身体艺术,其各自朝着不同的发展趋势前行。

1.2 制度习俗层传承与组织冲突

传统武术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国家整体力量的一项重大措施。传统的武术,虽为一门功夫,却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哲学、医学、伦理和百家争鸣的传统武学观念,例如传统的“天人合一,刚柔并济,动静结合”,都源自《易经》。其次,传承下来的传统武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目前,我们继续实行开放政策,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发展软性力量,武术能从各个角度展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例如以武术为主题的影片,向世人展现我们国家特有的功夫,从而推动了影视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许多的工作机会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体现了对技艺的探索和对生活的反思,有助于练武人士养成崇高的道德品质,指导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例如,品德高尚,尊师重道,见义勇为,除恶务尽。传统的武术本质上是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在练功的时候,可以舒筋活络,疏通经络,增强身体的活力,还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病症。武术文化制度习俗层主要表现为传承与组织方式的差异。“师徒传承是我国最古老且存在时间最久远的武术传承方式”,是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来掌握武术技击之道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武术继承与发展的根本要素。师生教学主要是大规模的集体教学,是适应当代教育普及政策的需要。师徒传承与师生教学各有其特点与优势,“师徒传承源于民间,并随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文化形态”,不仅在武术传承过程中能够使武术技术精华得到完整传承,而且能够“从传授中国武术的内容属性角度出发,继承与发扬武术文化”。但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致使其传播规模受限,且易受门户的桎梏,不利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师生教学更多是武术知识的传播,强调一师多生的教学,从而有助于扩大传播学规模,但其统一化和标准化对于突出个性特色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发展极为不利。师徒传承与师生教学各有优劣,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理性甄别与取舍,在明晰自身优劣长短的情况下各取所需,共同推进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1.3 精神文化层价值取向冲突

目前,由于受到西方体育的影响,我国传统武术与西方综合格斗、搏击等相对而言显得有些呆板,因此,目前的发展与普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家族的传承,许多家族的武功都是从家族中传出来的,只传男不传女,这就造成了传统的武术文化的限制和封闭。其次就是需拜师入门,师父教徒弟,师父教导天赋的弟子相对比较重视,再有就是地缘传承,所以中国传统武术自古主要是由民间传承,有其局限,应该把中国武术和传统武术文化引進到校园,通过学校的教学,强化来发展武术。探究与梳理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内在价值取向,是明晰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精神文化层面冲突的有效方式。传统武术在历经千载发展中与诸多优秀文化的交织,彰显其健身娱乐、修身养性等多元的价值功能。由于武术是作为一种身体技术而存在,其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而得以充分展现,可以说,武术是以人为实施主体的技术。因此,对于传统武术的价值取向问题的分析,其实是传统武术主体价值取向与习武者主体价值取向选择的探讨。传统武术主体价值取向是以技击为主导的本体价值,而习武者主体价值取向则是基于自身需求的考虑对传统武术价值的选择。而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习武者不可避免的会受自身或外来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价值取向的重要选择。因此,在传统武术主体价值的认知上要清晰的区分习武者主体价值取向,避免对传统武术主体价值的误读。

2 冲突认知:武术文化发展的内部驱动力

2.1 武术文化冲突是武术文化发展的动力

传统武术是格斗与健身的结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时代变迁,经济发展,当今社会对散打、对综合格斗的热情,使得传统武术的发展之道历经艰难,为了保存我国的传统武术,要全面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如果不加以保护,很有可能导致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缺失。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既要靠练武者自身的力量,更需要相关的教育部门、全社会、全民族共同的力量。要建立一个促进传统武术发展和传承的体制,大力弘扬传统武术,开展一系列的武术演出和竞赛,增强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营造传统武术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社会化发展。具体而言:首先要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推动各个地区的传统武术,其次由政府推动支持,例如增加对武道社和武校的扶持力度;另外,还应加大对武术文化的支持力度,例如,通过组织各类相关活动,让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参加到武术的建设之中,从而提高武术的影响力。“文化差异不仅是引起文化冲突的必然,也是促进文化自身发展和彼此借鉴互补的内在动力。”文化是在不断的冲突中获取发展的动力,在多元文化交流中认识自身内涵。因此,文化沖突阻碍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为文化的自我认知提供契机,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文化的不一致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而随着事物的发展,冲突也将走向和谐。文化的和谐是相对于文化冲突而言,其是文化差异性逐渐趋于认同的发展态势,也可以说是文化冲突暂时的平静状态,是文化发展到一个阶段时的稳定状态。文化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文化的同化与整合,从而推动整个文化的发展。其实文化冲突可以看作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博弈,在相互的斗争中推动着对方的发展与进步。虽然竞技体育的广泛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挤压着传统武术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导致其传承与发展阻碍重重,但这外来的冲击或许也是传统武术破茧的动力。

2.2 武术文化冲突促进主体的文化自觉

中小学、高校应加大传统武术在学校的比例,针对各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以易学、易练、便于普及的传统武术为目标,开展对武术的教育,加深对武术的认识。应从“应试”到“全民素质”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培养其体育技能;促进我国中小学的全面发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以文化课为重点,武术为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德智体美为根本。对武术老师而言,应从如何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等方面努力;只有把这些问题都处理好,才能使学校的武术课程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在习武过程中,首先要学好“武德”,要有“真”的意识,要在“学”中“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继承优良的传统,使其终生的体育观念成为我国武术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石。目前中小学师生爱国热情、民族精神等观念日渐淡化,而学好武术是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的大门,在武德教育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爱国情怀,并在武道的学习中,努力拼搏,迎难而上;敢于奋斗的精神品格,才能实现武术文化的传播与继承。武术在中小学的宣传为武术的普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中小学各类武术教学比赛既检验了中小学武术的开展情况,检验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师资,还检验了教学与训练成果,推动武术教学工作。武术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运动,但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其发展状况并不理想。所以,要使学校和学校的武术运动得以发展,必须从民众的自觉意识入手,加强对其的大力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功夫;为了促进我国传统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将传统武术列入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做法;同时,要强化对武术的理论与文化的建设,理解其由来与发展,从而使其在校园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文化自觉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对自身本土文化的产生与形成、自身特色、发展方向有着充分的认知。文化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缺陷,并对其有充分认识与反思,进而对文化主体进行总结与思考。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冲突的产生必定会激发人们对自身文化与异文化的思考与再认知。武术作文传统文化的中构成元素,其发展亦是如此,需要文化自觉的支撑,需要对中国传统武术所蕴含的本民族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与清晰的认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异文化之间交流日益频繁,而武术作文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外来异质技击文化的冲击与碰撞,这正是因为对本土文化没有清晰的认知,忽视本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而一味“崇洋媚外”的现实表现。因此,通过武术文化冲突的“教训”唤醒人们对本土文化的再认识,坚持文化自觉。

综上所述,武术文化的发展是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进行的,文化冲突为武术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从文化层次结构分析,武术文化物器技术层中技术冲突、制度习俗层中传承与组织形式冲突、精神文化层中不同价值取向冲突,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武术的发展带来了困惑,而这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文化冲突这一客观存在受到文化主体意识的反作用,发挥文化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或许可以为文化冲突的解决与促进文化的发展提供帮助。因此,客观地审视了武术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正视文化冲突产生的根源及其对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揭示出对文化冲突的认知是推动武术文化发展的内部驱动力,并通过以保持文化民族性为基础的文化调适,实现异质文化间的尊重、融合和认同。

(作者单位:泰国格乐大学)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传统武术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武术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