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教育探讨

2023-05-04 10:54安玲
当代体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动作中职运动

安玲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兼顾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要求学校高度重视体育教学,积极应用快乐体育教学法,引导学生快乐参与、快乐锻炼,逐渐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为专业学习、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快乐体育是一种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参与、了解、掌握的乐趣,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核心,着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意识,助力学生终身体育实践习惯的形成。本文首先分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以此从几个方面深入阐述落实、创新快乐体育教学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1 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根据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可以了解到,中职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端正态度,通过体育活动有效调节学生的消极负面情绪。这一点同快乐体育的内涵大同小异,所以将快乐体育教学法引入到中职体育教学环节,对于实现课标要求具有积极意义。另外,从学生角度与素质教育视角而言,以快乐体育教育理念为导向,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热情,在深度参与中从中获得快乐,感知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获得积极的实践体验,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助益。最后,体育教育既有育体的效能,也同样可以育心,伴随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对于个体的道德情操、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升,通过实施快乐体育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所要求的个人行为以及社会行为,使之具备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道德情操、思想品德,而且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也可进一步强化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 中职体育教学中落实快乐体育教学的具体措施

2.1 构建平等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教师在面向中职学生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突出快乐体育教学的优势,需要从过去固有的教师主导课堂的模式中解脱出来,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使之获得快乐和满足,从而提升体育教学成效。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相互配合,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深度融合,有序推进教学活动。在之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会将直接将体育知识、技能以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却没有关注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体育基础,产生的体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容易弱化学生的体育兴趣。事实上,教师的使命不仅在于教学,更在于育人,在快乐体育理念的导向下,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和谐的体育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获取知识、参与体育活动,娴熟掌握体育技能。而且,在学生看来,教师就是他们的楷模,是影响最深的人,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一些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为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以排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中国女排的故事引入课堂,让学生从中感悟中国女排精神,并思考何种因素促使中国女排不断取得骄人成绩,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排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加以补充,让学生认识到排球在提高体能方面的作用。接下来,教师便要为学生详细讲解动作要领、演示动作姿态,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然后鼓励学生自由练习动作,在熟练之后尝试分组进行排球接抛球练习。师生之间的简单互动,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运动要领,而且也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

2.2 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在开展中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将快乐体育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是确保体育教学活动高质量完成的关键。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健康为核心,根据体育教学要求针对性组织体育训练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参与中感受到乐趣,以此来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以足球教学为例,作为校园体育的重要项目之一,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可以以实战的形式开展教学,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经验,说一说运动前需要如何热身?热身目的是什么?如何通过足球训练提升身体素质?再继续带领学生活动筋骨,充分热身之后正式开始实战练习。让学生在操场进行小组实战对抗,一方面是为激发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尽情展示运动风采,另一方面也是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运动基础,为后续教学方案与内容调整提供依据。而且在观点交互中,深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加快体育素养的形成。

2.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运动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中职学生在体育课堂时常出现目标不明确、专注力差等问题,若将快乐体育教育的理念渗透到课堂,势必可以有效化解上述问题,在最大程度调动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意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体能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引入课堂,以此来丰富体育课堂的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教学。首先将学生每12人一组均分开来,分别担任后卫、前锋和中锋。其余未参加比赛的学生作为啦啦队成员,为支持球队呐喊助威。在篮球比赛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总结竞赛,让学生说一说比赛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收获。在学生分享的同时,教师可借此契机将体育、运动的真谛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赢在竞赛中固然重要,但更宝贵的是在不断突破自己,获得健康的体魄,循序渐进地强化运动技能。以竞赛的形式开展體育教学,既与快乐体育的教育理念相切合,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缓解学习压力,培养体育兴趣爱好。

3 中职快乐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3.1 丰富教学语言

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乐趣,进而获得身心健康发展是开展体育教学的核心目的,为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需要丰富教学语言,运用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跃跃欲试的想法,在主动参与中真正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教学语言要做到乐有目的、趣有内容、幽默而不俗套,紧紧把握住体育的“神韵”。比如“身轻如燕”的跳马,“稳如泰山”的落地,“形如狡兔”的传球;或者用“寻找宝藏”“突袭堡垒”来讲述游戏活动的规则,都将语言的美感和体育活动的乐趣展现地淋漓尽致;激发学生对练习技术动作的兴趣,用一种昂扬的、不畏艰难的精神完成动作。有乐、有物、有趣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吸引力,而且更加容易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到动作要领。尤其是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是培养学生“动力定型”的良好习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教学语言是教师的指挥棒。

3.2 做好教学准备

器材的选择也是决定体育教学质量、学生快乐与否的重要条件。当上课铃响起,学生走进上课场地之后,看到提前布置好的场地、摆放好的器材,必然会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期待,进而产生强烈兴趣。为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不仅要布置好场地,还要根据体育课程内容准备好体操垫、实心球、排球、跨栏架等,必要的情况下也可在场地上画线。通过此种场地、器材的设计方式,会让学生从整理队形开始就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开始想象课程内容,迫不及待地想要练习。准备场地、器材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先导,是一节好的体育课的先决条件,而在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容易受到干扰是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其中一项因素,因此要求教师把握好这一心理特点,借助场地、器材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动机、兴趣。

3.3 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因显著的应用优势,在诸多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面向中职学生开展体育教学,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使学生轻松理解体育技术动作的要领及重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积极性。具体到实践中,教师可围绕运动项目,针对性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反思技术动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如何改进,然后再由教师负责一件示范一边讲解,这样就可以让体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跳远的起源,“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追捕野兽的过程中,为躲避路途中的石块、溪流通常会自然地一跃而过,这动作就是最原始的跳远活动”。教师还可以将技术动作穿插在故事中,在讲故事的同时进行动作示范。以小故事开头,可以有效地将学生注意力从一开始就集中起来;让学生不至于过度紧张,也不会分心走神,情绪被调整到最佳状态。

3.4 加强模仿练习

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可以从固有的直接讲述的模式中走出来,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模仿,进而摸索到动作要领。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主动,这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言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则要在一旁密切观察学生的模仿行为,针对显露出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逐一展开细致地讲解、纠正、指导。如此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动作训练的枯燥程度,使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更加透彻娴熟,切实提升动作的标准性。就拿“蹲踞式跳远”来说;踏跳之后的收腾空动作是关键;教师需要重复示范,讲解动作发力点,然后让学生模仿动作,再基于学生动作进行讲解,力求在“示范—练习—讲解”的循环中,让体育训练达到理想化效果。

3.5 增加团队性活动

合作能力是学生未来步入社会、适应岗位工作的必备品格。学生只有学会合作,才能与他人建立起和谐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时,可以将适当增加团队形式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与他人互动中有效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并且高质量完成体育锻炼目标。在团队体育活動中,教师应着重把握好平衡,因为竞争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会引起他们内心的攻击性。也就是说当竞争不均衡时,学生群体中的偏好、挫折感会对团体体育活动的效能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在体育课堂中,为突出快乐体育这一理念,在选择体育活动时,应以团队性为首、竞争性次之,以保证学生在体育课堂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在合作中提升自己。

3.6 开展个性教学

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上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而实施快乐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快乐,缓解学习负担、释放负面情绪。为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程度,养成良好的运动意识,教师可积极采取个性化教学法,即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学习的“阶梯”,让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硬性练习,以此来多方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学生个性化体育学习需求。与此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前进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完成本层次目标的基础上,尝试向更高层次递进,让学生一边练习,一边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以耐力跑教学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为体育兴趣浓厚,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B层次为有着强烈的体育兴趣,但是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C组学生为缺少体育兴趣,而且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考虑到很多学生对田径运动都有着抵触情绪,觉得此项运动比较单一,无法从中获得乐趣,教师需要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之后,可以设计差异化的学练目标,针对A层学生,要求其先完成200米中速跑,然后在进行100米慢跑,循环两次;针对B层学生,要求学生先完成100米中速跑,然后再进行200米慢跑,循环两次;针对C层学生,要求其采用中等速度匀速完成400米、600米或者定时跑,让学生切身体会耐力跑的技术特点。开展变速跑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刺激强度、刺激时间二者间相互作用下,身体对强弱交替的刺激产生反应,以此来达到提高抗疲劳的能力。此种跑步训练方式不同于固定节奏的练习,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的厌倦感、疲劳感,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提高跑步练习兴趣,使之练习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掌握到耐力跑运动技能的同时,树立自觉锻炼的意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快乐体育教学法引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体育习惯。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课程要求,创新建构快乐体育课堂,让学生在深度参与中稳步提升体育运动技巧,强健体魄,获得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职教中心)

猜你喜欢
动作中职运动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正经运动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疯狂的运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