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赋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2023-05-05 20:55罗睿
中国商论 2023年8期
关键词:绿色技术绿色信贷绿色金融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绿色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绿色金融通过提高中小企业经营收入、提高环保绩效和降低中小企业承担的风险来影响其技术创新,同时发现与绿色金融和企业创新的相关政策不完善、绿色技术识别困难、绿色金融缺乏创新性产品、绿色技术创新人才缺乏及中小企业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机制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完善绿色金融和企业创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有关部门监管、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建立绿色信息共享平台、增强中小企业的绿色创新意识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绿色信贷;绿色技术

本文索引:罗睿.<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08):-147.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4(b)--04

1 问题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速放缓,重点放在了经济发展质量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同时,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金融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手段,推动了中小企业的绿色转型之路。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在自身生产经营中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用绿色创新技术来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工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9个部门和单位发布了《“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指出中小企业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10%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数年均增长15%以上,可见企业是创新技术的主体,同时是十分活跃、有潜力的创新群体。在倡导绿色经济发展背景下,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向高质量、生态型发展。

绿色金融理念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萌芽,由于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问题,欧美国家开始出现公众环保运动,这些运动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公众的购买意愿和价值观念,一些公众甚至为了环保付出溢价,这使得企业开始审视自身,提供一些綠色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如循环经济、绿色制造等概念被提出甚至广为流传。2002年10月,国际金融公司等提出了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在投资一个项目时,需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目前,学者关于绿色金融发展与内涵的研究有着不同的看法。孟瑶(2022)认为,绿色金融是指为应对环境改善及资源节约和提高资源高效利用的需求,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行业领域的项目开展融资,并为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徐佳南、王筱萍(2019)则从三个方面对绿色金融进行剖析:一是将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绿色融资与金融部门的绿色发展相联系;二是支持绿色工业项目,将其作为绿色金融业务的主要内容;三是深入研究金融工具的创新,并对投资和环境融资机制给予相应的政策保障。

关于中小企业创新方面,陈志刚、弓怡菲(2022)发现,绿色金融弥补了传统金融对绿色技术投资的功能缺位问题,提高了绿色创新数量和创新效率。但是程振等(2022)认为,由于绿色技术创新自身的风险,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将会影响绿色研发创新决策。彭程(2022)则在研究中发现,企业绿色创新在短期内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不良影响,长期来看却会让企业的环境绩效显著提高,企业可以树立环境友好型的形象,从而增加企业商誉,提高社会知名度。

由此可见,目前关于绿色金融赋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还不多见。为此,本文在剖析绿色金融赋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分析绿色金融赋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难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2 绿色金融赋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

2.1 提高经营收入来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资金

绿色金融作用于中小企业绿色项目,可以改善资源合理配置,降低绿色技术成本,并提高中小企业商业价值。通过绿色技术,中小企业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甚至是零污染,达到节约资源和增加产能的目的。另外,绿色金融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减少企业环境税的缴纳,节约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收入。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绿色债券存量规模逾1.26万亿元,均居全球前列。绿色债券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数量,有利于中小企业绿色创新项目的开展。

2.2 提高中小企业资金来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和动力

2.2.1 改善市场资金配置,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资金

绿色金融改善市场资金配置。由于绿色项目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市场会更偏好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企业或项目,加大对绿色创新技术的资金投入。随着绿色技术创新资金的增加,中小企业将更加重视绿色项目,经济也会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华能桂林燃气分布式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碳排放配额”质押,获得2000万元绿色贷款。该企业通过技术提升研制的三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三联供机组在运行时较以往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减少粉尘排放约85%,并大幅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噪声影响。根据2022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绿色金融新闻发布会的数据,人民银行向有关金融机构发放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855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已发放符合要求的碳减排贷款1425亿元,共2817家企业,带动减少排碳约2876万吨。绿色金融在提高中小企业绿色资金的同时,也带动了环境的改善。

2.2.2 降低融资难度,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可提供用于担保的抵质押品少而一直陷入融资难、融资贵的境地。同时,绿色技术的创新本身具有周期长、风险大、回报不确定的特点,无法通过传统的金融机构或途径获取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但是,绿色金融可以解决传统抵质押物的问题,中小企业通过新兴的、更能满足要求的抵质押物增加资金,注入绿色技术的创新。比如,浙江大港印染有限公司以排污权证作为质押物,从湖州吳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一笔4100万元的贷款,把排污权从“沉没资本”变成了“流动资本”,不仅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还提升了环境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企业绿色升级,并有助于改善绿色环境。在浙江省进行排污权质押后,其他省份也纷纷效仿,极大地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所获得的资金也可以投入自身的绿色项目上,解决了资金问题。

2.2.3 提高融资效率,增加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动力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不如上市公司有完整且公开透明的财务信息,以至于在获取贷款时需要很长时间和繁琐流程,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意愿。绿色技术,从短期来看,往往需要企业大量、持续的投入,并且风险大、见效漫;但从长期来看,绿色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商誉,树立环保的友好形象,这些都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绿色金融结合一些新兴技术,比如互联网,可以更好地降低中小企业获取绿色技术创新资金所需的时间,进而提高了企业创新的动力。湖州市搭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绿色评价等金融服务,借助大数据、云服务等金融技术手段,通过搭建“绿贷通”“绿融通”和“绿信通”三大服务系统,解决银行和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截至2021年5月,“绿贷通”平台已累计为近2.2万家企业提供超过2.2亿元的银行授信;“绿融通”平台已为107个项目提供了近100亿元的融资支持;“绿融通”平台已为超过1000家企业、100个项目进行了绿色评定,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改善了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了中小微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3 降低中小企业风险承担来提高技术创新意愿

绿色技术创新受到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并且由于其自身风险大、周期长等特征,中小企业的创新意愿取决于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绿色金融对绿色项目和企业的创新会给予支持,从而给予这些企业更多的资源,尤其是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更会通过多种渠道降低项目风险,中小企业会更加重视绿色技术,进而提高了创新的意愿。广州第五资源热力电厂项目采用国内先进技术,预计形成“垃圾回收—垃圾处理—热力发电—污水处理”的绿色生态链,解决了电厂前期建设资金缺口大、建设周期长的困难,农发行给予15年期授信余额11亿元,贷款利率比基准下浮14.9%,一年还本两次,并设置了2年宽限期,同时广州银行辅助提供5.96亿元的商业性贷款授信,有效缓解了发电厂的创新风险,保障了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项目顺利建设和运营。

3 绿色金融赋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难题

3.1 与绿色金融和企业创新的相关政策不完善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晚,受到文件政策影响较大,整体法律规范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对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在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未明确。同时,各类绿色金融工具如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应用的对象和范围比较模糊,且各类绿色金融工具缺乏统一标准。立法方面不规范会降低政府的监管和执行力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绿色金融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时间较短,2007年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提出《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目的是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此外,2013年,银监会印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185号)及《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银监统通〔2014〕60号),并建立了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绿色金融才开始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与此同时,我国缺乏相应的专门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法律,技术体制环境不完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关于创新扶持的部分对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税收减免部分并未进行详细的规定。

3.2 绿色技术识别困难

绿色创新技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有关部门如何准确定位识别成为一个难题。不少企业在见到绿色金融的相关优惠政策后更是编造绿色创新项目骗取相关优惠,干扰市场的正常发展,也为绿色金融的推进和普及造成了困难。“洗绿”事件的频繁发生,首先与政府对绿色创新项目的界定不明确有关。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有关部门很难获取中小企业真正的数据。新能源汽车是绿色创新领域的新星,长期受到政府补贴,但是有多企业“骗补”,如苏州吉姆西虚报1131辆销售量,骗得中央补助2.6亿元。有关部门内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财政部等四部委于2016年初组织力量对93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其中,查处新能源汽车有牌无车3547辆,涉及骗补金额高达101021万元。华北制药集团后投入近5亿元资金用于改造、研发治污、无害化项目,却被当地群众投诉污染严重。

3.3 绿色金融缺乏创新性产品

在绿色金融工具中,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都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绿色保险、债券等工具没有大范围地普及,市场占比很小。同时,相对绿色信贷,绿色保险没有受到重视,或者说社会对其认识程度不够,导致保险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缺乏经验、专业程度低、产品结构单一,主要险种为环境污染责任险,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我国直到2022年才在《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通知》首次定义了绿色保险,并从2009年起仅在试点内推行绿色保险。所以,如何积极地推进各种绿色金融产品协同发展也是需要研究的。

3.4 绿色技术创新人才缺乏

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创新人才,劳动力素质偏低。人才缺乏是制约其技术创新的关键,也是中小企业创新的痛点。根据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库CMES(2015)的数据做描述性统计来看,181家小微企业中其核心技术人员获得大专以上学历或在国外工作过的人员不到20%。并且,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专门系统性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以及中小企业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和社会认识偏差等,中小企业技术人员存在人才流失的情况。同样根据CMES(2015)的数据来看,技术人员在中小企業工作2年后离职的比例高达17.34%,可见中小企业留不住人才。

3.5 中小企业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迈入新的阶段,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大多为需求拉动型,模仿性的创新较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技术仍未掌握,这将会影响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导致其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CMES(2015)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创新意识不强、缺少研发经费、缺乏研发人员、研发风险过大、技术模仿容易等选项中,有近20%的企业认为没必要进行创新,在所有答案中占比最多,可见中小企业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

4 对策建议

4.1 完善绿色金融和企业创新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政府应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绿色金融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在绿色信贷中加入绿色考评机制,进行贷前、贷中、贷后的审查,并增加对中小企业绿色创新技术的力度,允许其将绿色技术的专利进行抵押。其次,通过法律制定统一的绿色债券标准,增加绿色债券的稳定性,提高中小企业绿色融资的动力。最后,在法律上鼓励绿色保险的发展,积极普及绿色保险。同时,政府需要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大环境,细化并落实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提高企业的创新动力,鼓励企业掌握核心科技,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我国的科技水平。

4.2 加强有关部门监管

形成行之有效的机制既是管理的关键,又是保证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关部门可以将中小企业绿色金融的状况纳入监管范围,对绿色企业和项目进行持续监察和跟进,确保相关的优惠政策用到实处,防止企业“洗绿”事件的发生。同时,有关部门可根据监察的情况设置奖惩机制,对于低环境污染风险的企业可以适当地简化监管要求,从而激励中小企业的绿色行为。

4.3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

鼓励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有利于扩大绿色金融的覆盖面。商业银行对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中小企业及中小企业的绿色创新项目给予优惠性贷款,扶持其技术创新。同时,通过绿色信贷的途径有意识地逐步引导中小企业形成绿色氛围,让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4.4 建设绿色信息共享平台

企业环境信息是绿色金融工具实施的基础,建设绿色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政府可以联合第三方机构建立绿色信息平台,由政府提出企业评估标准,第三方机构针对此标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有的放矢地收集企业相关环境信息并进行评估和预测。同时,对于企业绿色创新项目,第三方机构需要评估,并持续跟进。监管部门也需要对绿色信息平台进行监管,防止企业信息泄露。

4.5 提高中小企业的绿色创新意识

绿色金融能从机制上促进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从根源上提高其绿色创新意识。如果中小企业想要提升绿色融资水平,就应实现绿色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并使用绿色金融工具实现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从而增加社会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发展目标和发展的预期效果。因此,中小企业管理层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和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企业发展的准确方向,严格管理企业各方面的发展内容,不仅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绿色金融意识,还可以真正实现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寻求发展和促进稳定,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并普及绿色保险来把环境污染的风险转移给第三方机构。另外,金融机构将绿色理念贯穿在产品服务中,开发绿色金融的创新性产品,提高中小企业对绿色创新理念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

4.6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中小企业应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留住机制,自主培养技术骨干,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同时,企业应重视高学历的技术人员,对其实施正向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如员工入股、薪金补贴等方式,双管齐下,增强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公司也可以独立培养人才,提高员工素质,通过派遣和邀请人才的方式进行培训,为公司技术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学习和继续培训机会,帮助其学习和获取市场经济知识、商业管理知识、科技知识等;不断扩大和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能进入国际经济舞台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孟瑶.绿色金融赋能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J].现代商业,2022(8):109-111.

徐佳南,王筱萍.绿色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推进协同绩效实证研究[J].浙江金融,2019(10):17-24+16.

陈志刚,弓怡菲.绿色金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机制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2,38(5):72-85.

程振,赵振智,吕德胜.绿色信贷、企业风险承担与企业绿色创新:“波特效应”的中国证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10):68-74.

彭程.绿色信贷支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22(26):128-130.

瞿佳慧,张宏钰,侯程然.绿色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J].市场周刊,2019(9):41-42.

樊江伟,张泽.绿色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20(32):13-14.

郭俊杰,方颖.绿色信贷、融资结构与企业环境投资[J].世界经济,2022,45(8):57-80.

钟献兵,马福春,魏妍,等.绿色信贷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兼论“碳泡沫”是否存在[J].金融与经济,2022(9):86-96.

祝红梅,臧诗瑶.推动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的经验与思考[J].金融发展研究,2022(6):46-50.

猜你喜欢
绿色技术绿色信贷绿色金融
环境管制对黑龙江省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分析
环保企业发展中政策支持问题研究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京津冀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探究
风景区潮汐性人流与可移动建筑设计研究
基金定投品种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