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2023-05-06 02:31陆宏伟葛颖超曹茂盛黄海涛
交通医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大面积颈动脉神经功能

陆宏伟,葛 胜,葛颖超,庞 玲,曹茂盛,黄海涛

(启东市人民医院1 护理部;2 神经内科,江苏 226200)

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骤、病情严重、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药物是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常用的治疗方式,康复治疗作为新型手段在临床中逐渐开始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本研究选择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74 例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探究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 例。对照组男性24 例,女性13 例,年龄50~85岁,平均67.27±3.14 岁;观察组男性25 例,女性12 例,年龄50~85 岁,平均69.31±3.12 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根据临床指南符合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2/3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伴或不伴有大脑前动脉、后动脉供血区梗死;(2)初次发病,病程<7 d;(3)患者或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合并心、肝、肺等严重功能、精神异常及临床资料不全者[2]。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改善侧支循环等药物治疗,对症干预及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开始康复治疗。(1)成立康复小组:由康复医生1 名、护士长1 名、护理人员3 名组成康复小组,结合患者情况制定差异性康复锻炼方案,并根据病情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2)体位改变:每2 h 帮助患者翻身,保持床铺清洁、干净,预防压疮。(3)关节活动:初期予以患者被动训练,15~20 min/次,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改为主动训练,如床上移动、床上动作、起坐训练等。(4)步行训练: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可扶着床边或扶着家属、医护人员活动,待病情改善后可在病房内适当活动,活动量以患者可耐受为宜。(5)出院指导:建立患者电子档案,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纠正患者错误生活习惯和行为,耐心解答患者疑惑,结合患者恢复情况调整患者锻炼方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4 周后进行疗效评估,显效:病情稳定,神志清醒,患侧肢体肌力4级及以上;有效: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有明显好转,患侧肢体肌力提高1~2 级;无效:患侧肢体肌力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11 个条目,总分42 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重。(3)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应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量表)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校正的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3,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 量表评分及Fugl-Meyer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Fugl-Meyer 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比较 分

3 讨 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脑梗死发生率呈升高趋势,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脑梗死主要因血流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及早恢复脑组织供血、供氧对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康复治疗通过刺激神经元,重建神经功能,促进脑细胞代谢,进而达到治疗目的[3]。康复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训练,从而改善神经系统代偿功能。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积极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康复治疗极为关键[4]。杨丽霞等[5]研究认为,早期康复用于脑梗死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运动功能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应用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大面积颈动脉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喷水织机进入大面积更新换代期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