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噪声疗法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及操作性疼痛的影响

2023-05-11 08:19杜春艺
黑龙江医药 2023年7期
关键词:操作性活动度早产儿

杜春艺,周 婧,马 杰,刘 芳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河南 郑州 450000

早产儿是指胎龄<37 周的新生儿。据调查,我国每年早产儿发生率占新生儿的7.8%,占住院新生儿的19.7%[1]。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成为早产儿救治及病情监护的重要场所,有效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NICU生存环境与母体子宫内环境存在明显差异,NICU存在较大隐形环境压力,如频繁医疗操作、强光及高分贝声音刺激等,早产儿发育不良,对外界刺激存在更敏感的反应性,易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2]。因此,护理人员应努力为早产儿营造良好的宫外照护环境,帮助其顺利从子宫内环境过渡到子宫外环境。白噪声疗法是外部环境中不同频率的连续、单调的声音以共振的形式模拟母亲子宫内声音,予以新生儿熟悉的背景音,能够对新生儿产生抚慰作用,稳定新生儿的情绪以及生命体征,并可屏蔽环境噪音,提高新生儿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舒适度及安全感,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改善其睡眠质量,对促进其神经发育具有积极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讨白噪声疗法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及操作性疼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早产儿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3 月—2022 年2 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试验组中男19例,女18例;胎龄30~36 周,平均胎龄(33.14±0.79)周;出生体质量1 500~2 450 g,平均出生体质量(1 873.65±242.79)g;Apgar 评分7~9 分,平均Apgar 评分(7.81±0.63)分。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7 例;胎龄30~36 周,平均胎龄(33.87±0.81)周;出生体质量1 550~2 500 g,平均出生体质量(1 846.59±236.14)g;Apgar 评分7~9 分,平均Apgar 评分(7.78±0.66)分。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胎龄<37 周。(2)出生体质量1 500~2 500 g。(3)出生5 min Apgar 评分7~9 分。(4)生命体征指标稳定。(5)临床资料完整有效。排除标准:(1)伴先天性疾病、遗传性代谢疾病。(2)伴染色体疾病。(3)伴神经系统畸形。(4)伴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5)伴严重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早产儿的生命体征,每隔2 h记录1次早产儿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等指标;根据早产儿的核心体温及身体状况,调节适宜的暖箱温湿度,温度控制在34.0~36.5℃范围内,湿度控制在60%~80%范围内;暖箱外壁罩上深色布罩营造黑暗环境,避免光源刺激早产儿的眼部,护理操作时需动作轻柔,医护人员交流时需尽量压低声音,避免出现突发性高分贝声音,减少护理操作期间不必要的接触;使用柔软毛巾做鸟巢状围拢早产儿,增加早产儿的安全感;在早产儿出生12 h 内,病情趋于稳定时,喂养前予以早产儿橡皮奶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时间为5~10 min,若处于清醒状态则予以奶瓶喂养,若早产儿处于睡眠或哭闹状态,则经鼻插入胃管进行鼻饲,剂量为5~20 mL/(kg·d),匀速注入并适量增加奶量;加强早产儿的口腔运动干预,使用手指轻柔按摩早产儿的脸颊、鼻底、嘴唇及上颚等部位,以加强早产儿的吞咽功能;在早产儿清醒状态下可进行抚触干预,清洁双手后涂抹润肤乳,从早产儿头部、面部、胸部、背部、腹部、四肢进行抚触,若早产儿出现疲倦、烦躁等情况则停止抚触;在早产儿进行治疗性操作前将其唤醒,为其建立静脉留置通道,穿刺时进行体位及奶嘴安抚,并可使用音乐疗法进行安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减少早产儿的疼痛感受。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白噪声疗法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专人实施。安排1名经过白噪声疗法专业培训的护士负责实施干预,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早产儿生命体征监测及病情观察。(2)白噪声选择。选择白噪声时应考虑对早产儿的亲和性及抚慰性,本研究使用的白噪声声源是Orchard Enterprises 公司发行的专辑《Colic Baby:White Noise for Babies》,由Harvey Karp 博士编辑母亲宫内声音并增加与宫内频率相同的白噪声处理而成。(3)音量大小。使用智能手机播放白噪声,将播放音量控制在55 dB左右,每次进行医疗性操作前进行播放,每次播放时间为30 min,每天播放时间不超过1.5 h。

1.4 观察指标

(1)操作性疼痛。采用修订版早产儿疼痛评估量表(PIPP-R)评估两组早产儿穿刺操作时、穿刺后1 min、穿刺后5 min的疼痛程度。PIPP-R量表是Stevens等[4]于2014年在PIPP量表基础上修订而来,用于评估早产儿的急性疼痛,包括生理指标(心率、氧饱和度)、行为指标(皱眉、挤眼、鼻唇沟加深)、情境指标(胎龄、行为状态),共7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分别计0~3分,其中情境指标反向计分,总分为0~21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操作性疼痛越低。本研究中PIPP-R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评定者间信度为0.80,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2)活动度及睡眠监测。监测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每10 min活动次数及每1 h睡眠时间。(3)神经行为发育情况。采用中国20 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表(NBNA)评估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包括行为能力(6 个条目)、被动肌张力(4个条目)、主动肌张力(4个条目)、原始反射(3个条目)、一般反应(3个条目)5个维度及2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3级计分法,分别计分0~2分,总分0~40分,评分<37分为异常[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BZ_12_2050_543_2065_576)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PIPP-R评分情况

试验组早产儿穿刺操作时、穿刺后1 min、穿刺后5 min 的PIPP-R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PIPP-R评分情况(BZ_12_2050_543_2065_576)分

2.2 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活动度及睡眠时间情况

干预前,两组早产儿活动度及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早产儿活动度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活动度及睡眠时间情况(BZ_12_2050_543_2065_576)

2.3 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NBNA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早产儿NBN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NBNA 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NBNA评分情况(BZ_12_2050_543_2065_576)分

3 讨论

早产儿各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在出生后其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刺激。而早产儿暴露在NICU嘈杂不良的环境中,频繁医疗操作、强光及高分贝声音刺激,早产儿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中,会诱发强烈的应激反应,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导致应激性激素大量分泌,同时不良声源及光源会影响早产儿的生物钟,扭转其行为状态,引起失眠、喂养不耐受等情况,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导致其生长发育缓慢,对早产儿产生难以预料的潜在性危害[6]。有研究[7]表明,胎龄>30周的早产儿,其听力系统发育处于比较成熟的状态,能够区分不同声音、节律及韵律。在早期对早产儿进行听觉刺激干预,听觉感受器接受到声源刺激后,毛细胞兴奋产生神经冲动,听觉脑干对声源进行解码、加工及处理,引起神经突触、电生理及化学物质等方面变化,调整大脑内突触连接,最大程度修复及开放大脑,使得其精神活动及行为发生适应性改变,有利于改善早产儿的近期及远期预后[8]。

白噪声疗法干预是听觉刺激干预之一,是一种经济、简便、安全的干预措施。白噪声是一种单调的、全频段的、连续的嗡嗡声,在各频段的功率相同,如海浪、瀑布、风吹树木等声音。近年来,逐渐在国外医疗领域被重视及应用[9]。白噪声疗法干预在我国护理领域也展开了诸多研究,国内有研究[10]报道,白噪声疗法干预对新生儿护理具有积极作用,新生儿应用的白噪声是经过处理后类似于母体宫内的声音,在临床护理中播放白噪声,可为新生儿模拟子宫内的声音环境,能够屏蔽周围环境噪声,稳定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减轻新生儿焦虑及疼痛,改善其睡眠质量,也有利于促进新生儿的神经发育。任向芳等[11]研究显示,在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过程中实施白噪声干预,能够减轻早产儿的操作性疼痛,维持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稳定,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阳惠等[12]研究表明,白噪声干预疗法可有效缓解肠造口新生儿的操作性疼痛,稳定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缩短其啼哭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穿刺操作时、穿刺后1 min、穿刺后5 min 的PIPP-R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白噪声疗法干预可缓解早产儿的操作性疼痛程度,与段旭锋等[13]研究结果相似。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操作性疼痛的感知更敏感、更持久,在NICU接受治疗的早产儿需要接受大量的医疗性操作,如静脉穿刺、气管插管、采血等,会对早产儿造成强烈的疼痛刺激,导致早产儿血压降低,心率及呼吸频率加快,更易造成不良后果。白噪声疗法干预可通过模拟母体子宫内声音,对其发挥抚慰作用,并可分散早产儿的注意力,有效缓解操作性疼痛,减轻疼痛行为反应,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并减少早产儿的哭闹时间。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试验组早产儿活动度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白噪声疗法干预可减少早产儿的活动度,增加其睡眠时间,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睡眠是早产儿的主要行为活动,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促进其神经系统发育,但NICU的光照、噪音及侵入性操作均会影响早产儿的睡眠形态及质量,从而影响其神经行为生长发育。通过播放白噪声,能够对环境噪音起到屏蔽作用,减少环境噪音干扰,增加早产儿的舒适度及安全感,促进早产儿安静,减少活动度,改善其睡眠质量,同时播放白噪音能够予以早产儿语音刺激,增加脑组织代谢,促进多巴胺神经递质释放,有利于神经行为发育[14]。

综上所述,白噪声疗法干预能够减轻早产儿操作性疼痛程度,减少早产儿的活动度,增加其睡眠时间,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

猜你喜欢
操作性活动度早产儿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论社会保障绩效治理的操作性路径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杜威“反省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操作性另解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少年拓展基地操作性研究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WONCA 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2 型糖尿病肥胖成人生活方式改变及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