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微改革”助力基层治理“大提升”
——湖州市吴兴区创新基层档案工作“织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13 06:31湖州市吴兴区档案馆
浙江档案 2023年4期
关键词:档案馆基层服务

湖州市吴兴区档案馆

织里镇文体中心

近年来,湖州市吴兴区档案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积极践行“四个好”“两个服务”定位要求,以“档案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为重点课题,精心选取织里镇为试点单位,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织里模式”,切实提升了档案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功效。

1 实践背景

基层档案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乡镇、村两级档案是记录乡镇、农村社会制度演变、政策法规落实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载体,是农村进步、社会发展的见证、是各级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依据和助力,同时也为农村社会的平安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但就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乡镇、村基层档案事业依然受到三个方面突出问题的困扰。一是基层档案阵地还不够健全完善。基层对档案工作的思想重视程度还存在不平衡性,一些地方对档案的管理较为简单粗放,在软硬件投入上相对不足,特别是部分地方未能配备独立的档案库房,常常与资料室、储藏室共用,难以达到档案保管“八防”的基本标准要求。二是档案管理流程还不够规范高效。镇本级、行政村档案种类单一,主要以文书档案、纸质档案为主,专业档案、地方特色档案偏少。在档案收集归档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够及时、不够规范的现象问题,乡镇档案由各科室分散保管,未定期集中移交档案室的问题较为突出,档案室管理档案的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三是档案服务治理还不够充分有效。一方面乡镇对档案业务系统专业培训和学习缺乏,所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的利用未能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导致档案的作用功效没有充分有效发挥。

2 创新做法

针对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湖州市吴兴区档案局、吴兴区档案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民意导向、效果导向,突出区、镇、村三位一体、三级联动,充分发挥织里镇试点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全力打造档案工作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织里模式”,为全区基层档案工作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方法。

2.1 规范为先,着力健全体制机制

始终坚持党对基层档案的全面领导,强化“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要求,从组织领导和工作体制、档案管理制度机制、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强化基层档案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1.1高层次构建基层档案工作体系。健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档案部门主导,民政、农业农村、安监、综合执法等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统筹全镇各条线、各领域档案工作资源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立足织里城乡结合的行政管理现状,积极构建“织里镇本级—办事处—行政村”一贯到底的档案工作运行体系,建立健全“1+6+34”档案工作协作组,织密全镇档案工作网格,实现基层档案工作全覆盖。

2.1.2 高要求完善基层档案管理制度。在上级档案部门精心指导下,严格对照落实《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及基层档案规范化建设有关要求,立足实际,深入研究,制定出台《织里镇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织里镇档案馆库房管理制度》《村级档案利用办法》《档案馆档案利用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切实做到依法治档、依规管档。乡镇层面配备专职档案员,各办事处、行政村明确一名档案工作负责人,做到基层档案责任到人,同时区、镇两级财政提供坚实的保障支持,确保基层档案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2.1.3 高标准建设基层档案公共场馆。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拉高标杆,投资1000余万元,着力打造全市率先、全省领先、具备“五位一体”功能的现代化乡镇公共档案馆。目前,库房面积6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织里镇档案馆已经落成并投入使用。馆内配备符合“十防”要求的专业设施设备,为保护档案的实体和信息安全、有力推动“村档乡管”工作的落实创造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借助村史馆、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指导支持有条件的行政村建立档案室,分区管理,以村级档案资源的丰富完善为全镇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支撑。

2.2 服务为本,着力建好“四治”档案

织里镇致力于如何利用已有的平台、渠道助力基层档案工作,积极整合资源,强化基层档案工作的效能建设,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做好档案与“四治”的融合文章,向广大基层农村地区提供档案远程开放利用服务,助力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

2.2.1 突出服务基层治理“自治”档案。进一步规范村“三资”管理、党务政务公开、党员发展,特别是土地确权、征地拆迁、农村工程项目等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领域、重点工作档案,规范村“两委”议事决策资料归档工作,使农村“自治”组织的“自治”行为更加有序规范。同时,借助王金法广播、“平安大姐”、老兵驿站、吴美丽工作室等特色平台载体的多渠道、多组织作用,完成收集建档及数据资源整理整合,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织里特有的“自治”档案。

2.2.2 突出服务基层治理“法治”档案。立足织里镇全省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特殊地位优势,突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全过程,充分发挥镇、办事处、行政村的执法监督、立法调研、民意反馈等作用,积极收集、整理、归档“法治”专题档案,切实推动法治织里、平安织里建设。同时,强化区、乡镇对行政村档案工作依法监督指导职能,夯实基层档案工作监督体系,将办事处、行政村档案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整体规划,纳入区对镇、镇对村综合考核体系,力争在基层档案工作的制度设计、政策支持、经费投入、长效机制等难点问题上有所突破。

2.2.3 突出服务基层治理“德治”档案。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育人”作用,推进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文化礼堂”三级体系,整合村史、孝德、家训家规、乡贤等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元素融合的“德治”档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优秀企业家等建档工作,完成20个具有代表性的织里镇童装企业家庭建档,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展览活动,弘扬社会正气、凝聚社会正能量,全面优化基层社会生态。

湖州市吴兴区域数字档案管理一体化平台

2.2.4 突出服务基层治理“智治”档案。积极探索“互联网+基层治理+档案”新模式,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同步收集整理群众、人大代表等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反映的相关问题及办理情况,形成相应案例数据,集中反映本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方便后续问题跟进解决、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人员了解“民所需”“民所呼”提供档案数据支持,有效提高织里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2.3 按照数字化改革部署要求,织里镇积极探索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档案治理现代化路径和方法,利用湖州市吴兴区域数字档案管理一体化平台,基本实现了“一键归档、一网通查、一屏掌控”的功能,努力构建“数字赋能、综合集成、闭环管控”的档案治理新格局。

2.3.1 加快数字档案建设。推进织里镇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在全区率先实现镇、办事处、行政村数字档案室100%全覆盖。优化完善档案馆馆藏系统,实现归档、查询一键化,信息资源可视化。加强系统安全化,制定并实施相关配套制度,确保档案数字资源安全保管和高效利用。目前,织里镇已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数字档案室。

2.3.2 加快信息资源整合。结合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建设和“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要求,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转换进程。做好存量文章,加快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力度,不断丰富数字档案馆藏容量,目前织里镇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已达到100%。做好增量文章,全面推动实现电子文件“应归尽归”、电子档案“应收尽收”,同时扩大电子档案资源征集范围,深度挖掘反映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治理的档案资源,不断增强档案工作为民服务的实效性。

2.3.3 加快公共服务共享。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应用微信“掌上查档”小程序、“浙里办”APP档案查阅服务、浙江档案服务网,建立一站式档案服务平台,实现“一网查档、百馆联动”,为群众、企业提供“查档快车道”。部署推进湖州市吴兴区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100%向办事处、村及织里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延伸,增设远程查档功能模块。同时坚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原则,设立村便民服务中心档案查阅服务代办点,使群众享受到更方便、更快捷的档案服务。

3 初见成效

“织里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激发了档案的职能活力、丰富了档案服务形式,将基层社会治理从管理转向有效治理、从管控转向全面服务、从“分治”转向“共治”,着力构建档案工作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基层档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3.1 共治共享,有效打造“村档乡管”模式。通过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档案工作网络网格,有力地推动了“村档乡管”工作在全镇范围内的铺开,并取得了切实成效。目前,全镇6个办事处、34个行政村档案共计3743卷、21778件全部由镇本级代管,完成统一备案、统一数字化、统一监管、统一挂接。织里镇档案馆仅2022年就累计提供查档500余人次,协助解决经济纠纷、土地承包确权纠纷、婚姻证明等20余起基层矛盾纠纷。湖州市吴兴区档案局、档案馆以此为契机,科学制定出台《吴兴区基层档案规范化、数字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下一步,将按照“一年一批次,三年全覆盖”推进全区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数字化工作,确保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档案规范化、数字化全覆盖。

3.2 服务下沉,有效打造“家门口的档案馆”。通过建立完整高效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体系,打造区、镇、村三级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边界融合”,成功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档案馆”。特别是通过推广掌上查档便民举措,实现查档服务“零次跑”,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如,织里镇轧村村民朱某和妻子于1980年在轧村乡登记结婚,妻子为上海人,想将户口迁至上海,需提供婚姻证明,针对朱某人在上海不方便回乡查档的实际困难,织里镇档案馆工作人员通过线上操作,第一时间为朱某提供了查档出证服务,在为民服务、为民解忧中彰显了基层档案的担当作为。

3.3 资源利用,有效打造基层特色文化窗口。通过建好“四治”档案,拓宽当地特色档案资源来源和渠道,特别是聚焦“村史村情、乡贤名人、地方特色文化”等重点,推进档案资源成果转化利用,最大程度发挥档案传承发扬传统历史文化的作用。如,以大量史料档案为基层支撑,及时编修了《织里镇志》《东湾兜志》等镇志、村志、家谱族谱;积极邀请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跟着档案去旅行》节目组拍摄太湖溇港专题,宣传推广太湖溇港文化;挖掘溇港、童装、套版印刷等特色文化,打造“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中国童装博物馆”“雕版印刷艺术馆”“溇港书报馆”“湖州铜镜博物馆”等一大批特色展馆,常态化举办一些特色文化档案展览,全面展示织里镇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档案馆基层服务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走基层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