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接住它,这是一张面向未来的名片

2023-05-15 11:55高振宁
中国共青团 2023年8期
关键词:横琴项目部盾构

高振宁

人们说,当你觉察时,往往已经站在未来的中央。广州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南岸。横琴杧洲隧道项目部的玻璃幕墙虚虚地映着对面的花海长廊。每年11月,这里的樱花木棉进入花期,勃勃盎然的生机恰似横琴新区的写照。长廊的另一边,马骝洲水道与大海相连。低低的小横琴山下,漫步在绵延13.6公里的滨海长堤,不远处就是横琴二桥——雪白的拱弯使人想起海盐的清香。仲春时节,那几天晚上,常常能看到红色的月亮。汽车奔驰处塔吊林立,尽是一派建设风光。通明的路灯汇聚成远方的光点,大湾区的未来就在光点的深处。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由粤澳双方联合组建。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于是,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与澳门一水一桥之隔的横琴成为促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平台。

作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重点项目,中铁十五局承建的横琴杧洲隧道工程下穿马骝洲水道,建成后将成为新区对外连接的重要通道。今年3月3日,“振兴号”盾构机刀盘从接收井破土,标志着这条全长约3千米、盾构双线1923.3米的双向六车道隧道左线顺利贯通。预计明年下半年建成通车后,从横琴岛至洪湾片区的车程将由30分钟缩短至4分钟。展开这卷横琴粤澳深合区提速建设的缩影,把未来融在路上,宏大的时代机遇伴随着无数“缩短”呼啸而来。

创新,是因为从来没有现成的路。横琴杧洲隧道项目团队,这支平均年龄32周岁的年轻队伍,同时面对着“大、小、深、浅、新、细”六大施工难点。

就像“在豆腐里打洞”,这条国内地层最软、细微颗粒含量最高的15.01米超大直径盾构海底隧道,全线要穿越20微米以下超细颗粒占比74.7%以上的超软土地层。

面对超软土地层施工,传统的方法是采取水泥加固。但是珠海项目的海相淤泥流塑性太强,水泥加固效果有限。求稳还是求变?“变”又从哪里来?正当项目经理、青年突击队队长彭元栋一筹莫展之际,项目外聘专家、北京科技大学高永涛教授说起,自己的科研团队为解决地下矿山溢流尾砂充填问题,研发了一种来源于无害工业废弃物的可替代水泥固化材料。“虽然已经在实验室被证实有效,但在此之前,这些新材料从未在海上超软土地层施工中被使用过,存在未知风险。”所以,彭元栋说,2021年5月首批新材料能被顺利送达项目现场,离不开十五局党委对科技创新、主动求变的大力支持:“有时候,创新似乎看上去不是必需的。传统技术方法也能做出来,只是更费时、更费力。鼓励创新,需要魄力和胆识。”

放弃稳妥,但有风险,才有突破的可能。固化新材料的使用为工业废弃物处置提供了新思路,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入职3年,现已成长为项目工程部副部长的郭俊伟,曾全程参与新材料的调配工作:“那时候,我还是一名现场的技术员,每天和几位年轻同事们一起不断做实验,希望找到最适合土层的配比。成绩令人欣喜:新材料的固化效果非常理想,水泥加固等强时间需要两个月,而新材料的等强时间只需要7天,算下来,为公司节约了68%的成本。”

每一次突破都为前沿标志了新的起点。横琴杧洲隧道成为国内首次采用45米超深DCM海底加固的工艺项目。项目部还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研究团队合作,开展“海域超软土地层超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建造与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旨在形成一套超软土地层浅埋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关键技术体系。

创新就是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地破解具体问题。可以是老方法应用于新领域,也可以是根据项目特点,量体裁衣地创造出“第一例”。经过对场区形状的仔细观察,项目部机电总工、博士创新工作室成员白桠楠提出引入轮渡码头中常见的轮胎门式起重机,不仅大幅提高了不规则场地的利用率,亦使箱涵精准提量到确定高度更加容易。

想象与经验是灵感的源泉。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所言:创新是平凡中的发现,也是想象中的思考。由横琴杧洲隧道项目首创的有限空间内超大直径盾构定轴转体技术,为同类型穿江越海工程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设计的灵感源于桥梁转体。我们想制作一台装备,使‘振兴号’在北岸狭小的工作井内快速完成原地180度掉头、平移和始发。”项目部总工程师张俊伟说。诚然,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令张俊伟印象深刻的是,尽管已经会同专家组进行过详细的方案研讨,但实践中依旧出现了许多始料未及的难题,有些甚至看上去与常识相悖:“定轴转体的关键在于坡度调节。起初,我们都以为4400吨的盾构机是刚性的。事实上,一旦被托举,它就会变得像纸张一样呈现柔性。如果几处坡度调节装置不能同时精准抬高点位,后面的液压器就会因受重过大发生爆炸。对此我们着重改进了液化系统。现在这项技术已经申报了三项专利和一项重要的科研课题。”

那天中午,我站在橫琴杧洲隧道北岸工作井,仰望着直径15.01米的超大型盾构机“振兴号”,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澎湃的自豪。现在,它已从接收井里探出了五六米,并将以每天约3米的速度持续推进。始发时五彩斑斓的盾构机如今看上去就像一块巍巍巨岩。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盾构机——中铁十五局联合国内知名盾构机器制造单位,攻克了一大批“卡脖子”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制,将超大型盾构机的国产化率提升到87%。

创新是一个跬步千里的过程。当我们已至千里,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它就像建设中的隧道,正在我们还看不到的地方一步步延展,并最终在某一天将“未来”拉近到眼前。

2022年6月,由北京盾构工程协会与中铁十五局联创共建的“彭元栋盾构创新工作室”在珠海横琴杧洲隧道项目部正式授牌,成为协会首批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之一。

作为团队带头人,拥有诸多专利的彭元栋曾荣获多项科创荣誉。为助推青年成长成才、形成长远的人才储备,十五局积极开展“导师带徒”工作。身为导师,彭元栋有时也会羡慕自己的徒弟:“与我们这一代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更善于交流。他们眼界广,有活力,对于自己认定的事业能吃苦。你总能感受到他们身上蓬勃的自信力,他们是伴随现代化强国建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听,潮汛是时代的呼唤,仿佛奔涌的海浪,奋斗在一线的十五局青年在项目中成长,向前,向上,向着光。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孙树燕介绍,目前项目部已组建起从书记、项目经理到项目副职再到部门部长的三级青年领军人才库,优秀者向集团、公司重点推荐。在党建引领下,项目部立足品牌搭建了“周三课堂”,以轮流讲党课、集体学习等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活动。

“我们在‘周三课堂’里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横琴杧洲隧道是我毕业后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每当遇到看似无法战胜的挑战时,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辉的奋斗史总能给予我无限斗志。”三年过去了,如今,作为项目工程部副部长的姬胤佐必须越来越多依靠自己来完成现场决策。回想起数月前负责箱涵拼装时的艰难时光,姬胤佐说:“已经记不得多久没见过太阳了,中午吃盒饭我们也不出隧道。”施工中,面对箱涵拼装的精度问题,姬胤佐提出过许多自己的解决方案。在业务上,姬胤佐和导师张俊伟争执过、请教过。“当我终于理解了张总的思路时,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在横琴杧洲隧道项目中不断思考、成长的姬胤佐是十五局青年的缩影。

与姬胤佐同时入职的现机电部副部长彭程从盾构司机做起。“从基础入手,才能为将来独当一面征战盾构项目做好准备!”对于未来,彭程信心满满。他说,项目部的年轻人都有不会就学的拼劲:“刚入职的时候,我们不会做地质验算,大家都在办公室里学到凌晨四五点。”

2022年7月15日,那是“振兴号”盾构机荣耀始发的日子。见证着这一时刻的彭程激动万分。巨大醒目的红色标语上写着“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东面小横琴山下,琴弦般的洪鹤大桥斜拉索前,一座座鳞次栉比的吊塔仿佛画笔描绘着这一带广厦林立的明天。建设,建设,建设!彭程忽然想起,两年前,这里还是外卖都不来送的地方。原来与青春共成长的还有这片面向未来的热土。风从海上来,那些年,青春,是谁如浪花翻涌在时代的潮头上。

2022年10月,彭元栋参与的课题项目“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理论与关键技术”荣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课题涉及我过去参与过的八九个项目的创新成果。”彭元栋说,其实再厉害的创新一项项分解下来也都是小发明。

2022年2月,盾构隧道领域技术专家、博士李少华主动放弃总部科研岗位,在项目部牵头成立了“博士工作室”。目前,已自主申请发明专利1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2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10篇。

一线建设是科研的源头活水。平日里,李少华每周去现场3天。走进工区的泥水处理中心,锈红的楼梯拐角处,总能看见几双溅满泥斑的雨靴。这台三层楼高的大型施工设施集泥水分离、压滤系统、制调浆等为一体,盾构掘进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将通过泥浆携带排出,再经分级处理后形成清水和泥饼,最终达到弃浆零排放目标。“起初压滤分离形成的泥饼需要工人用铁锹敲落,项目部的年轻人通过改进滤布,使泥饼可以自行下滑。现在,弃渣可以通过汽车直接运出场地。”在李少华的带领下,项目部青年还成立了QC小组,通过定期研讨,为有效改进工程质量、提高“国家优质工程”竞争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汇聚青春力量。

放大万里长城,是块块垒得一丝不苟的砖石;做好一项大工程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件件日常中看似最平凡的小事。根据珠江委要求,办理海上海下施工手续前须提交《盾构下穿马骝洲水道堤防稳定性计算书》,李少华结合自身专业通过有限元验算,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认可计算书,为项目建设节约了工期和成本。无声息处,澎湃的未来正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里汇聚而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水之隔的横琴新区距离澳门最近处仅为187米。那晚,一弯弦月,在湾仔码头乘船,西湾大桥下,江水倒映着群厦的镜像,荡漾着一朵朵湿淋淋的彩光。来来往往的汽车在大桥上飞驰,那是未来将来未来的时刻,有故事等待落笔。建设中的横琴杧洲隧道,缩影着一张大湾区面向未来的名片,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贡献着自己的光芒。明夜,这里的万家灯火将更加明亮。

猜你喜欢
横琴项目部盾构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多姿多彩的横琴
珠海横琴铁建广场
建设单位矩阵组织结构下的项目部质量管理研究
澳门单牌车入境珠海横琴政策落地
盾构近距离下穿房屋接收技术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在项目部落地生根
横琴房价六年翻五倍
《盾构机切削刀具》行业标准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