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新闻的舆论引导路径探析

2023-05-18 22:34李金倩邹密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舆论引导

李金倩 邹密

摘要:灾难事件往往会给公众带来生命财产损失,引发公众心理恐慌,打乱正常的传播秩序。因而,主流媒体做好舆论引导格外重要。面对灾难事件,主流媒体应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充分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缓解公众焦虑。2022年8月,重庆涪陵、江津、巴南、南川等地先后爆发山火。与此同时,重庆还面临着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增多、持续性的高温天气和农村地区干旱等。这些事件的叠加,加重了公众的恐慌和焦虑。文章以重庆山火事件为案例,以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在此期间的报道为对象,研究主流媒体在灾难新闻中如何增强舆论引导力。通过梳理重庆山火事件发生的背景和信息传播特点,得出重庆日报在此过程中肩负起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增强了舆论引导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的结果。重庆日报通过转移公众关注点,缓解公众的恐慌和焦虑,凝聚了社会力量;通过报道救援人员的感人事迹,弘扬了救援人员的奉献精神,建构了集体记忆。文章认为,从重庆日报在此次山火事件中的表现可以看出,面对灾难事件,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传播力广、公信力强的优势,选择恰当的传播媒介,及时传播信息,根据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舆论引导策略。

关键词:灾难新闻;舆论引导;重庆日报;山火报道;主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5-0108-03

一、重庆山火事件发生背景及信息传播特点

2022年8月,重庆涪陵、江津、巴南、南川等地先后爆发10余起山火。一时间,山火信息充斥网络,引发公众持续关注。与此同时,重庆还面临着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增多、持续性的高温天气和农村地区干旱等。这些事件的叠加,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和焦虑,也给谣言制造了“温床”,出现了谣言满天飞的现象。

许多谣言采用一种或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进行编造、剪辑和伪装,营造出以假乱真、混淆视听的虚假氛围和“在场”的情境,具有很强的误导性、迷惑性和欺骗性,让人真假难辨、无所适从[1]。比如,一些自媒体胡乱截取山火视频进行二次加工和剪辑,编造山火现场有人员受伤的消息,混淆视听。

此外,由于此次山火着火点的位置特殊,灭火难度较大,在灭火过程中出现了火苗复燃的情况,这也在无形中加剧了公众的焦虑情绪,再一次给了谣言滋生的机会。就如巴萨德所指出的,不安全感是流言的重要推动力,即不安全的环境下会滋生大量的流言[2]。公众的情绪与谣言的传播相互作用。谣言给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建构带来严峻挑战:与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分离”,离散主流意識形态的价值认同,使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消隐[3]。因此,主流媒体在报道中不仅要及时传播信息,确保信息的透明度,赢得公众信任,还要循序渐进地引导舆论。

二、灾难新闻的舆论引导策略

(一)澄清真相——缓解公众的恐慌和焦虑

灾难事件发生后,公众往往会打听“小道消息”,其负面情绪会快速扩散与传播。在极端情绪的影响下,公众很容易分不清信息的真假,出现费斯汀格所提出的“认知失调”。费斯汀格认为,出现“认知失调”时,人们会努力调节失调,以获得新的“认知平衡”[4]。重庆山火引发公众恐慌和焦虑,公众迫切需要消息来平衡认知,这就给谣言提供了可乘之机。

全媒体时代,谣言借助现代媒介广泛传播,呈现出新的特征。网络谣言具有群圈化、图像化、短暂性和非恶意性等特征,容易迅速传播并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5]。重庆多地区爆发山火后,一些不明真相的用户在抖音平台发表评论,如“重庆多地爆发山火,肯定是人为的”。8月19日,关于“重庆山火的原因”话题冲上抖音热搜,播放量达29.9万次。对此,重庆日报及时回应,于8月23日在重庆日报第三版刊发《自燃是近期重庆山火频繁的重要因素》一文,通过对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林火研究中心副教授白夜的专访,重点解释了此次山火是由于极端天气引发的森林自燃。同时,重庆日报新闻客户端也推出了该文章,并在文章末尾以海报的形式,进一步解释了极端高温下森林为何发生自燃。

当下,人们身处“后真相”时代。“后真相”成为网络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网民广泛参与、共同生成舆论生态的重要特征[6]。8月17日,涪陵爆发山火,次日微博上出现“#涪陵山火#”“#涪陵山火已经烧至半山腰#”等相关话题。话题下有人评论,“看看川渝地区已经遭不住了,已经有消防员去世了,还是那么年轻的消防员”。很快,只要是关于重庆山火的视频,视频下方都会出现类似的评论。这表明,受众只愿意接受自己想象的事实,而忽略事实的真相[7]。为击破这一谣言,8月18日至22日,重庆日报客户端先后发布各个区县的山火情况:涪陵区发生山火,无人员伤亡;巴南区发生山火,无人员伤亡;重庆奉节山火已扑灭,无人员伤亡。8月21日,重庆日报第三版刊发《涪陵南川山火明火已全部扑灭,无人员伤亡》,再次澄清了真相。

(二)设置议题——转移公众注意力

灾难报道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给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8]。

灾难事件发生后,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灾情上,往往会引发恐慌和焦虑,但一味焦虑和恐慌,对救灾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主流媒体应在进行舆论引导时,设置正能量的议题,快速将公众的注意力从对灾情本身转移到灾情救援上,更好地凝聚社会力量。

重庆山火爆发后,重庆日报分别在舆论的前期、中期、后期设置了不同的议题,将公众的关注点从灾情本身转移到救灾中涌现的志愿者身上。

舆论前期,公众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灾情本身,重庆日报持续报道山火情况,满足了受众的需求。据统计,重庆日报客户端共发布21条快讯,报道山火的情况,占此次事件中相关报道总数的17%。此外,8月19日,重庆日报头版刊发《市委市政府有力有序组织开展涪陵火情救援处置》;8月21日,重庆日报第三版刊发《涪陵南川山火明火已全部扑灭》;8月22日,重庆日报第三版刊发《我市多处山火经全力扑救得到有力压制》。舆论前期,重庆日报以快讯和消息的报道方式多次设置重庆山火进展的议题,快速传播了信息,实时公布了山火进展,履行了媒体的信息环境监测义务,提高了公众对重庆日报的关注度,为后期的舆论引导打下了坚实基础。

舆论中期,山火持续爆发,公众的焦虑情绪到达顶峰。在此阶段,重庆日报主要报道救援过程,以增强受众对灭火的信心。8月23日,重庆日报在抖音平台发布短视频《现场直击 北碚歇马街道虎头村山火扑灭正有序进行》,该视频拍摄于虎头村山火现场。这一现场报道使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山火的扑灭过程,最大程度地缓解了焦虑情绪。不少受众在视频下方评论,“天佑我大重庆,山火肯定很快会扑灭”。同日,重庆日报第三版刊发专题报道《汇聚磅礴力量 共筑山火防线》,从铁甲骑士、消防员等多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他们救灾的过程,增强了受众对灭火的信心。

灾难报道中必须进行议程设置,引导公众朝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抗灾、救灾的方向发展[9]。因此在舆论后期,重庆日报从多个角度设置有关救援力量的议题,成功将受众的注意力转移到救援中涌现的志愿者身上。8月25日,重庆日报第三版刊发专栏报道《山火面前每位志愿者都是城市英雄》,展现了志愿者在现场的照片,详细介绍了山火中涌现的志愿者;8月25日,重庆日报头版刊发《致敬重庆 致敬人民》;8月26日,重庆日报第四版刊发《烈焰、高压水枪与战友之间 他站成一堵墙》等。这些文章真实地呈现了山火中志愿者的形象。同时,重庆日报在抖音平台也发布了不少志愿者的视频,如8月23日发布的《我们送物资来了》,收获了42万个点赞,2.7万条评论的高热数据。

(三)情感叙事——体现报道温度

传媒的宣导抚慰功能是媒介的职责之一,更是灾难报道的重要内容[10]。

8月25日,重庆日报第三版刊发的《山火面前 每位志愿者都是城市英雄》,分别从“救火英雄”“转运员”“你我他”三個角度,刻画了山火中涌现的志愿者。报道还重现了志愿者感人的话语,如“灭山火,我请战”“有什么帮忙的吗?我们也想尽一份力”等,充分彰显了志愿者的奉献精神。

山火扑灭后,不少群众自发涌上街头,对消防战士表示感谢,再现了军民鱼水之情。重庆日报利用抖音平台将这一情景记录下来,如8月26日发布的短视频《滇渝一家亲 说声谢谢你》,记录了长寿万顺镇居民夹道欢送云南森林消防队员的场景。

重庆日报以情感叙述为基调,充分展现重庆力量,赢得了受众的一致认可。重庆日报公众号发布的融媒体报道《全城响彻雄起声 气壮山河重庆人》,阅读量达10万+。爆火短视频《我休息一下,马上就好了!》,抖音平台收获阅读量844.6万+、评论数3.4万条,微信视频号收获阅读量528.5万+、评论数上万条,微博号收获阅读量142万+、评论数500多条。该视频让不少受众感受到救援的艰辛,被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此外,视觉重庆也发布了大量极具感染力的现场图片,有志愿者车队运送物资图、应援人员制作隔离带图、消防员灭火图……这些图片生动展现了重庆人誓与山火斗争到底的决心。

(四)总结经验——为预防和应对灾难事件提供参考

灾难是不可避免的,但灾难发生后,媒体应及时总结经验,这对预防和应对灾难事件具有重要价值。

媒体在报道时不应突出冲突和负面,而应运用科学原理引导人们积极面对灾难,集思广益,共同应对灾难,应充分发挥媒体报道对公众和社会的建设性作用[11]。这里所指的建设性,不在于快速提供信息,而在于积极呈现和讨论社会问题。专业媒体的能力和公信力,正是体现在“追问真相、澄清观点,并且与公众一起直面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报了之”[12]。

重庆山火被扑灭后,重庆日报及时对此次山火救援进行了总结。8月27日,重庆日报第二版刊发《致敬山火救援英雄 重庆召开山林火灾扑救市外支援队伍记者见面会》,分别以《云南森林消防总队 连续作战近60小时 援渝告捷》《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 降伏“火龙”鏖战巴岳山》《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 14天300小时7个火场》为题,讲述了此次灭火过程中不同地区消防总队采取的救灾措施,介绍了以火灭火这一最具特色的措施,并讲述了以火灭火的原理。此外,8月29日,重庆日报客户端转载了央视新闻的报道《2万余人阻击重庆山火取得胜利 这些措施值得总结》,该报道详细总结了此次灭火的措施。

(五)融媒体传播——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1974年,伊莱休·卡茨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他将受众视为能动性的主体,认为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方面会产生媒介使用的需求与期待,个体在这些期待中结合他们的媒介可得性与媒介评价进行媒介使用,其产生的结果是需求的满足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将会影响个体的媒介评价与下一次的媒介选择[13]。

不论媒介形态如何变革、媒体融合如何发展,舆论引导是主流媒体亘古不变的重要职责[14]。因此,要做好舆论引导,就必须针对不同的受众生产不同的媒介产品。

自8月18日起,重庆日报通过短视频、纪录片、摄影、深度报道等形式,全方位设置议题,积极引导受众,成功转移了受众的注意力,达到了“量身定做、精准传播”的引导效果[15]。同时,多种媒体形式的传播,成功构建起一个巨大的传播矩阵,扩大了媒体传播音量,尽可能地满足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三、结语

灾难事件发生后,主流媒体做好舆论引导格外重要。一方面,恰当的舆论引导能够缓解公众的恐慌与焦虑,减少谣言的传播;另一方面,恰当的舆论引导能够增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研究发现,主流媒体要做好舆论引导,必须抓住时机,掌握不同方法,在舆论发酵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引导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章豹,刘啊康.重大疫情防控中网络谣言传播的特点分析:基于调查数据和实证案例[J].科技传播,2022,14(22):133-138.

[2] 雷霞.谣言生命力解读:谣言概念及公式研究综述[J].新闻记者,2020(11):85-96.

[3] 武峥.网络谣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危害及其治理[J].长白学刊,2023(2):49-57.

[4] 徐小勇,王桂安,李海虹.从认知失调理论看互联网中社会心理的变化[J].心理月刊,2022,17(1):226-229.

[5] 胡琦,杨坤,杨扬.全媒体时代网络谣言产生的心理机制与治理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2(11):135-141.

[6] 胡翔翔.疫情背景下主流媒体抖音短视频中武汉城市形象建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2.

[7] 赵丽娜.从《人民日报》玉树地震报道看灾难新闻的舆论引导[J].新闻世界,2010(7):182-183.

[8] 蒋晓丽,王亿本.灾难报道热传播的冷思考:从多维视角拓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5):163-167.

[9] 张月.建设性新闻视域下党报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力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2.

[10] 曹小玲,郑智斌.灾难新闻的“建设性”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J].新闻知识,2021(12):44-48.

[11] 沈正赋.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策略传承、手段创新及其效度量化:基于新媒体内容治理为中心的考察[J].江淮论坛,2022(1):149-156,162.

[12] 张宇欣.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互动剧受众心理需求探析:以《头号嫌疑人》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1(1):63-65.

[13] 朱永祥,王健,徐晨昱.地市级媒体融合纵深发展进路初探: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3.0版改革为例[J].新闻战线,2023(4):90-93.

[14] 于苗,吴慧娜.新时代主题性电视剧的集体记忆建构与传统文化内涵表达[J].中国电视,2023(1):35-38.

[15] 王晶.议程设置视域下《宁夏日报》“脱贫攻坚”报道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21.

作者简介 李金倩,研究方向:视听传播。 邹密,高级编辑,研究方向:涉农信息传递。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舆论引导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