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嵌入下电力企业新型碳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2023-05-19 18:40李海龙唐献凤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智能合约区块链电力企业

李海龙 唐献凤

【摘要】区块链技术作为新一代科学技术, 凭借智能合约、 全程留痕、 集体维护、 分布式储存等核心优势日渐渗入财务管理领域, 辅助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实现考核全程监管、 碳排放及时预警、 数据可信留存、 信息安全共享, 以此缓解碳减排压力。基于此, 本文通过探析区块链技术与电力企业新型碳绩效管理融合的可能性, 提出新型碳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目标及思路, 构建包含前端应用服务层、 中端智能协议层、 后端基础支持层的电力企业新型碳绩效管理体系。从最终流程演示来看,该体系对电力企业新型碳绩效管理效率、 安全性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地, 提出弥合“碳绩效+区块链”管理模式应用鸿沟、 开辟“区块链+大数据”手段联合应用渠道、 加快碳绩效执行动态监管应用重塑的应用建议, 以助力电力企业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区块链;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智能合约;共识机制

【中图分类号】 F41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3)07-0085-8

一、 引言

2021年10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陆续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对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力争实现高质量碳达峰, 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推进“双碳”目标的主力军, 电力企业亟需承担经济社会发展责任, 进行绿色管理, 多措并举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宋献中等,2019;玉琦彤,2021)。据国家能源局数据统计, 2021年电力行业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的40%, 不仅成为首个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 而且被国家列为“碳减排治理”核心对象。针对于此, 2021年底,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重点指明, 要着力提升清洁能源优化配置能力, 争当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先行者、 引领者, 积极助推国家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目标。碳绩效管理作为评价能源节约、 碳项目投资、 碳交易参与、 碳信息披露等低碳经济活动执行效果的重要方式, 能为电力企业执行低碳行为与按照标准执行低碳运营提供支撑(韩延清和姜晓文,2021;丁甜甜和李玮,2019;Chowdhury等,2022)。

然而, 伴随着智能化、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更迭崛起, 传统碳绩效管理模式已然难以适应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求, 逐渐显现出管理层评判掺有主观因素、 碳绩效考核数据缺乏真实性、 碳绩效管理标准落后、 绩效评价监督机制滞后等诸多现实困厄(王晗,2022;Mazauric等,2020)。鉴于此, 电力企业亟需利用现代化技术推进智慧碳绩效管理, 构建智能高效、 科学合理的新型碳绩效管理体系, 实现“减排降碳治理”向现代化、 智能化转型。

区块链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新浪潮下的前沿技术, 能够快、 准、 精地挖掘、 分析以及储存海量碳绩效数据(白杰和杜彦辉,2021;席嫣娜等,2022)。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 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将碳绩效管理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具体而言, 区块链上数据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特质为电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且在一定程度上完美契合了电力企业的碳绩效管理需求, 为其碳绩效管理带来全新变革。因此, 为实现低碳战略发展愿景, 电力企业可借助区块链技术不断调整碳绩效管理模式, 为摸清“碳家底”与做到节能降碳提供技术基础, 开创长远发展新格局。那么, 如何科学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体系?如何彰显出该技术在碳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价值?如何进一步深化碳绩效模式改革?这些问题成为本文重点关注的内容。

二、 区块链技术与新型碳绩效管理的融合分析

(一)以“智能合约+碳链存证”为组合棋, 重塑碳绩效考核数据可信留存机制

碳绩效考核是上级管理层依据考核指标、 标准对下级员工碳绩效进行评价。然而, 传统的碳绩效考核指标与标准由人工制定, 难以保证碳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与可信性(谈多娇和胡志鹏,2022), 致使电力企业员工质疑碳绩效考核结果。而将区块链技术与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相结合, 能够保证电力企业碳绩效数据可信留存, 使碳绩效管理达到良好的效果。2021年6月17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 首次规定了区块链存证的效力范围, 确立了区块链存储数据上链后以及上链前的真实性审核规则。此政策文件为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的碳链存证提供了法律支撑。区块链结合分布式组网机制, 通过部署智能合约芯片装置, 使得碳绩效管理数据(产品资源利用率、 污染物回收利用率、 环保节能标准等业务执行数据)在产生之时就被加密储存至区块链的链式节点中。此方式不仅能实现碳绩效管理数据的可追溯、 防篡改, 还能对任何企图篡改链上碳绩效管理数据的行为进行记录留存, 以避免数据造假, 有效提升数据的实时性、 精确度和可信度。另外, 智能合约根据考评结果生成不同的碳绩效反馈任务, 对电力企业在实施节能减排相关工作过程中的“功过”进行客观分析, 生成详细的考评数据。电力企业可在系统区块节点查看考评信息, 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以此形成的碳绩效考评结果更具有可信性, 也更易于被电力企业员工接受。

(二)以“去中心化+信息可交互”为关键棋, 筑牢信息传递口径转换建设根基

电力集团下各子企业内部会计所运用的碳绩效管理方法、 原则及标准各不相同(Hao等,2021), 故将存在差异的碳绩效管理信息进行口径转换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区块链“去中心化+信息可交互”的技术效能, 可为电力集团下各子企业信息传递口径的转换提供支持。其一, 立足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 转换管理层级和信息传递口径。在全人工时代电力企业管理层级下, 是将一个二级企业分出多个子企业, 再由多个子企业财务人员分别进行碳绩效数据的汇总工作。其中, 二级电力企业人员在收集多个子企业碳绩效汇总数据时, 需分别统一口径后才能继续汇总, 过程繁琐且安全性低。而区块链可借助去中心化功能简化多个子企业数据输送流程, 有效转换管理层级和信息传递口径。具体而言,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功能使多个子企业在达成共识后与二级电力企业数据进行对接, 随后直接体现在二级电力企业管理层系统内, 以此实现自动化的碳绩效数据传输。这不仅能够提升电力集团总部数据传输及再汇总的效率, 还能减少跨区域不同会计主体之间信息摩擦产生的信息缺失或扭曲问题。其二, 立足区块链的信息可交互技术, 减轻数据汇总口径转换工作量。由于电力集团旗下子企业众多且碳绩效数据涉及面较广, 总公司年度或季度数据汇总工作量较大, 使得数据汇总口径应接不暇而影响信息接收的及时性,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而在信息可交互点对点传输、 加密算法的共同作用下, 电力企业数据传输可有效脱离第三方中介, 實现各区块数据安全共享, 缩减其他验证身份的繁琐程序, 以网络声誉形式建立信任。这有利于减轻电力企业内部口径数据转换工作量, 降低支出成本, 实现效率与成本的双重获益。

(三)以“区块爬虫+私有公用链”为先手棋, 塑造协同绩效评价监督新引擎

电力企业管理层在实施能源结构升级、 碳项目投资、 碳交易参与等相关碳管理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与管理结果, 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权利所有者”形象。然而, 受传统网络传输、 解码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电力企业全体管理层较难实现在同一平台进行碳绩效考核, 无法实时监管其碳活动执行成效(薛禹胜等,2020)。而基于元区块技术的私有公用链能够同时保证电力企业管理层碳绩效评价的私密属性和资源共享属性, 真正做到电力企业管理层私有领域公共化与确保公共碳活动私密性(详见图1)。具体言之: 第一, 区块爬虫①技术可以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快速获取电力企业管理层的非官方聊天、 微博、 微信、 短信、 消费等记录, 有效监督其在“8小时之外”的碳行为方式和碳活动轨迹。该技术能够有效助力评估机构全面掌握电力企业管理层的个人碳活动信息, 使其客观评价领导层的个人碳绩效。第二, 区块爬虫联合时间戳技术可获取与追踪管理层碳项目投资、 碳交易参与等相关碳财产的公证材料, 随后结合哈希算法, 通过管理层ID地址计算取得模型进行运算, 实时搜寻管理者的碳活动时间和地点信息, 并对管理层环境违法犯罪记录进行追溯。第三, 电力企业管理层公共碳活动的保密属性信息是将区块爬虫获取的数据通过哈希算法进行区块加密。每个持有密钥的电力企业员工均可随时查看账本, 以此起到共同监督的作用, 避免电力企业碳绩效评价中的形式主义。

三、 区块链技术下电力企业新型碳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一)构建目标与思路

根据《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对碳绩效管理的定义可知, 企业碳绩效管理属于企业绩效管理的分支, 是评价与管控企业低碳活动执行情况的重要方式。立足此定义, 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目标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紧密结合电力企业的低碳战略, 为碳减排目标服务; 二是在碳绩效激励的实施过程中, 将低碳减排战略传达到每个责任中心和基层业务部门, 促进全员参与。在此过程中, 电力企业低碳绩效评价指标和激励政策体系构建是碳绩效管理的关键。立足上述所构目标, 进一步将区块链技术嵌入低碳绩效管理, 能够实现碳绩效考核数据的高质采集、 高效传递与安全储存, 为电力企业精益化碳减排和风险管控提供及时、 安全、 完整的数据支持, 助力碳绩效管理体系稳定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标, 可将区块链技术贯穿于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整个业务执行过程, 具体构建思路如下: 首先, 在碳绩效考核目标确立中, 利用区块链提取电力企业碳绩效相关数据信息, 形成真实透明、 防篡改的智能合约, 将低碳战略进一步分解为可执行、 可计量的碳绩效目标。其次, 在碳绩效考核指标确立中, 利用区块链真实且不可篡改的技术功能来确保各区块中动态数据的安全, 以及保证碳绩效指标不发生偏离。再次, 在碳绩效考核评价与结果分析中, 利用区块链将考评结果数据写入绩效管理区块, 确保数据公开且不可篡改, 识别潜在的合规性风险及诱因。最后, 在碳绩效检查与纠错中, 利用区块链算法机制将考评数据加密上链形成共识, 对考评数据进行查验, 追溯异常数据源头。简而言之, 以上所构建的基于区块链的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体系目标及思路可为下文架构设计、 流程构建提供雏形, 辅助电力企业摸清“碳家底”、 规范碳绩效评价、 支撑企业对标管理, 助力电力企业实现节能降碳目标与提升碳资产效益。

(二)区块链嵌入下电力企业新型碳绩效管理体系架构设计

根据上述构建目标、 思路并结合碳绩效管理体系构建需求, 本文充分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 非对称加密、 共识机制、 智能合约等核心技术设计碳绩效管理體系架构, 逐步实现管理科学化、 智能化、 自动化, 以形成精准、 快速且高效的运营机制。立足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区块链嵌入下的电力企业新型碳绩效管理体系分为前端应用服务层、 中端智能协议层、 后端基础支持层三大板块, 详见图2。

1.  前端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主要用于电力企业各部门数据共享、 数据查询, 通过接入合约层接口调用碳绩效指标、 目标管理、 平衡计分卡等工具。就数据共享而言,  智能合约会将各类碳绩效管理工具适配至各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 对各碳绩效管理过程进行管控、 监督以及评价。具体来看, 电力企业各部门在进行信息共享交流时, 通过合适的工具处理后方能进入应用服务层, 确保信息共享及合理应用。应用服务层中的主体包含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主管部门、 相关监管部门与内部参与者。各部门均拥有完善的管理职能, 能够保证碳绩效管理过程中各项数据信息的及时传送。针对各大主体, 电力企业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价系统, 实现碳绩效执行过程与结果评价的控制与执行。从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两个层面对碳绩效管理展开分析, 评价系统如图3所示。在电力企业碳绩效执行结果评价层面,通过平衡计分卡对内部流程、财 务、 学习与成长、 客户、 低碳节能五个维度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具体指标内容详见表1。在电力企业碳绩效执行过程层面, 同样是调取五个维度的指标对碳绩效管理活动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效率定量分析, 将其纳入区块链存储系统并进行加密。

就数据查询而言,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构造查询法支持数据查询, 核心方式是将区块链上的数据同步到传统数据库中。进一步地, 在保证同步数据一致性的情况下, 哈希函数能够为每次同步的碳绩效管理内容与属性生成指纹, 并对指纹正确性进行检验, 以防止出现数据被伪造或篡改的现象。具体使用步骤为: 第一步, 在每个周期内, 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系统会提取链上所有更新的记录数据, 依据目标属性重组后构建微型数据库, 并用哈希函数对应生成微型数据库权限指纹; 第二步, 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系统依照第一步的生成程序, 在区块链中构建下一个微型数据库及生成数据库权限指纹; 第三步, 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系统通过比较两个指纹来验证同步数据的一致性。在此过程中, 若验证失败, 系统会执行诊断程序来检查数据库的正确性, 直至报告完全正确。

2. 中端智能协议层。该层由共识层、 激励层、 合约层三部分组成。共识层的功能是让高度分散的节点数据在P2P网络中达成共识, 从而决定某一新区块的主链地位, 同时还可通过引入分布式节点算力竞争的方式来保障全网碳绩效管理的一致性与共识安全性。在碳绩效数据传输至私有链后, 区块链共识机制自动将所有接收到的碳绩效管理数据进行验证, 随后将通过授权验证的数据加入提前设置好的区块节点, 使数据达成共识,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准确性。激励层主要采用Token发行机制与分配机制, 对遵守规则的节点用户实施激励, 对违反规则的节点用户进行惩戒。具体而言, 电力企业管理层根据任务标准合理制定奖惩措施, 触发奖励值的员工将收到系统颁发的Token, 以此为凭证作为员工碳绩效的部分考核依据。随后, 各个区块内的考核信息会经过共识层验证, 若验证节点信息缩减到验证阈值以下, 则会被踢出验证节点池, 无法继续参与验证工作, 以此来督促电力企业员工诚实行事。合约层包含不同内容的脚本代码、 算法机制, 可将验证通过后的碳绩效管理数据转化成代码, 再以代码形式进行编译与部署。当系统碳绩效数据触发约束条件或规则时, 无须经由第三方批准即可自动执行合约, 并应用于电力企业各部门系统。比如, 智能合约会对激励层核验完毕的数据进行发行, 便于电力企业内部公正地实施奖惩。再如, 电力企业各部门在进行数据共享时, 需借助智能合约合理控制系统访问限权, 从而确保系统相关主体碳绩效相关业务的安全运行。

3. 后端基础支持层。基础支持层由感知层、 数据层、 网络层共同构成。感知层包含两大功能: 一是 对进入数据层的各项碳绩效管理数据进行甄别与筛分, 严格把控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系统的数据量与数据质量; 二是对进入数据层的碳绩效管理数据信息进行补充。基于此, 嵌入区块链技术的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全程数据监控, 并共享甄别碳绩效评价与考核实施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数据层本质上属于去中心化的数据共享账本, 内部涵盖电力企业各项业务数据。该层是由区块头和区块体合成的碳绩效管理数据链, 能够获取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目标所需的数据。区块头中储存了区块哈希值、 公钥、 随机数、 数字签名、 默克尔树根哈希值、 时间戳以及版本信息, 其内部全部数据均会经过时间戳来完成记录, 随后通过链式结构来追本溯源。区块体包含一段时间内区块创建过程中经过验证的碳绩效考核数据, 具体为: 碳项目执行时间、 碳排放投资数据、 环境破坏处分情况、 低碳管理论文专利数据等。其中, 所有连接在一起构成的区块链, 会在产生新区块时对数据进行哈希运算, 随后将计算结果作为前一个区块存储至区块头中, 并按前后顺序进行连接, 以此实现区块与区块之间的关联, 提高数据的安全性。最后, 系统会通过时间戳、 区块哈希保障碳绩效管理数据不被篡改与可追溯, 详见图4。网络层是构成数据信息的网络支撑, 机制为P2P组网(具有较强分布性、 自治性、 平等性), 包括传播机制、 验证机制、 数据查询机制等功能。这些功能可畅通电力企业各主体间业务活动的信息渠道, 实现业务数据的真实与及时传递。

就传播机制来看, 在区块节点计算碳绩效相关数据得到新的区块后, 网络层会自动将新区块数据传播至全网其他节点。此时, 各区块节点会根据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的特征, 在比特币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或改进出新的传播机制。如以太坊区块链集成的“幽灵协议”, 可解决因区块数据确认速度过快而造成的高区块作废率问题。就验证机制来看, 在区块链网络中, 所有节点会同时监听全网传播的碳绩效管理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若碳绩效管理数据有效则被自动存储至数据库, 且继续向邻近节点转发; 若碳绩效管理数据无效则被废弃, 并停止在网络中继续传播。

(三)区块链嵌入下电力企业新型碳绩效管理流程重构

碳绩效评价是电力企业激励管理得以实施的重要依据, 而实施碳绩效管理是一个持久进步与改变的过程。该过程中碳绩效评价标准体系、 碳绩效评价使用技术、 绩效评价对象以及参与评估者四项元素缺一不可, 其中任何一项内容与执行步骤出错都会影响最终考评结果。就现实境况而言, 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数据在及时传递、 安全可信、 不被篡改等方面依旧存在诸多梗阻, 无法为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信息保障。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重构了碳绩效管理流程, 实现相关碳绩效信息的真实、 透明、 不可篡改, 提高碳绩效处理质效。尤其是在区块链技术嵌入下, 电力企业新型碳绩效管理流程包括新型碳绩效考核目标制定、 指标确立、 评价与结果分析、 检查与纠错, 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由一系列内容构成, 各环节间相辅相成(详见图5)。

1. 第一阶段: 新型碳绩效考核目标制定。电力企业碳绩效考核目标制定是实施新型碳绩效管理的第一步, 也是落实新型碳绩效管理的动力与条件。在碳责任业务中心層面, 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相关人员通过制定新型碳绩效考核制度, 使员工行为活动有章可循。在碳减排工作管理层面, 管理者可以根据碳考核结果对相应主体进行低碳行为评估和现状分析, 为后期的管理监督和决策提供依据。首先, 区块链自动提取电力企业历年碳业务数据、 年度碳减排工作重点、 现实低碳运营数据账本等各项数据, 将数据传输至未来发展量化目标资源库, 并通过智能合约保障资源库数据透明、 不可篡改、 真实。电力企业管理层根据提取的数据制定目标, 随后将所定目标上传至分布式数据库。其次, 区块链自动调用平衡计分卡, 从客户、 财务、 内部流程、 低碳节能、 学习与成长五个维度来衡量碳绩效考核目标, 以此确保电力企业碳绩效考核评价的科学、 全面、 合理。最后, 系统将财务、 客户、 内部流程、 学习与成长、 低碳节能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标转化成五个区块与量化值, 并刻入碳绩效总体目标仪表盘中。

2. 第二阶段: 新型碳绩效考核指标确立。电力企业碳绩效考核指标作为评价过程的起始点, 需按照一定方法来评价碳绩效, 对碳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层次划分, 构建有决定性作用的指标体系。具体来看: 其一, 在设定碳绩效考核目标后, 电力企业财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的碳绩效考核指标, 在原有指标的基础上根据低碳目标添加新参数。其二, 财务人员将所选指标传输至区块链系统, 并通过智能合约与共识机制验证指标的合规性与真实性。其三, 财务人员调取经过验证的碳绩效指标, 结合电力企业的具体碳业务活动进行进一步细化, 建立初级指标体系模型。其四, 在碳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之后, 为保障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 可在平衡计分卡五个区块的基础上, 对每个区块再进行分解细化, 从而形成最终指标体系, 详见表1。其中, 每个碳绩效指标就是一个小区块, 具有真实、 防篡改特性。其五, 电力企业碳绩效系统会将正确的小区块数值刻入指标仪表盘中, 电力企业各项碳活动产生的动态数据可随时在仪表盘中显示。电力企业内部管理者可随时通过仪表盘观测碳绩效指标是否出现偏离, 以及时采取措施, 确保低碳计划平稳实施。

3. 第三阶段: 新型碳绩效考核评价与结果分析。首先, 在碳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区块链自动驱动区块爬虫技术获取碳绩效考核的相关信息, 且自动根据采集到的碳绩效管理考评数据与考核指标进行分类打包并导入碳绩效考核系统。其次, 系统对碳绩效数据进行流程化处理, 并进行定量分析与计算考评计分, 生成相关考核结果。最后, 系统将碳绩效考评结果写入区块, 并进行公开且确保不可篡改。依据上述碳绩效评价结果, 电力企业管理层可对员工碳绩效工作执行成效进行分析, 识别出潜在风险及诱因。

4. 第四阶段: 新型碳绩效检查与纠错。根据上述碳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与潜在风险数据, 电力企业管理层将进一步实施后续碳绩效检查及改进。第一, 区块链网络层按照一定算法将电力企业碳绩效考评数据加密上链。第二, 区块链共识机制对符合智能合约条件的考评数据进行区块储存, 将不符合智能合约规则或与各仪表盘数据不一致的考评数据存储至错误库。第三, 区块链系统在接收到错误信息后自动发出预警。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可根据区块链考评异常数据对员工进行督促, 并提醒部门或员工纠正错误, 促使其按照预定路径或目标前进。第四, 电力企业员工若需要申诉, 可采用密钥自主调阅碳绩效管理的区块数据, 根据数据将需要申诉的内容整理成报告, 随后上传至管理层系统。第五, 碳绩效管理层在系统中接收到文件后对该员工申诉数据进行分析与仲裁。该过程中, 申诉时间及结果均会被写入碳绩效管理区块链。

总体而言, 将区块链技术引入新型碳绩效管理业务流程, 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业务管理效率及透明度, 调动员工在绿色生产、 提高碳资源合理利用率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提升财务人员的碳绩效管理水平。同时, 通过该方法还能使电力企业从上到下树立起节能环保的低碳意识, 强化各级人员的绿色服务能力, 从而树立环保型、 绿色型的企业品牌形象。

四、 区块链嵌入下电力企业新型碳绩效管理具体应用建议

综上所述, 区块链的智能合约、 集体维护、 分布式储存等技术功能, 可解决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在高效运行、 安全监管等方面的难题, 助力电力企业低碳发展。然而, 在推动该体系落地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阻隔因素。怎样高质高效驱动新型碳绩效管理体系落地, 成为当前电力企业亟需解决的核心内容。故此, 本文提出以下应用建议, 以期为助力电力企业新型碳绩效管理体系落地实施有所裨益。

(一)完善立法: 弥合“碳绩效+区块链”管理模式应用鸿沟

电力企业在碳绩效管理领域引入区块链技术是对传统碳绩效管理模式崭新的变革, 有助于推动我国碳绩效管理模式从被动式的“要我有绩效”到主动型的“我要有绩效”的转变。但区块链技术在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处于起始阶段, 相关区块链技术应用法律法规有所欠缺, 无法保证区块链技术的安全运用。尤其是在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数据公开共享功能方面, 亟需建立公共数据无条件共享、 受限共享等方面的法律支撑。对此, 法律制定相关人员应从数据安全开放出发, 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 加强电力企业信息公开、 档案法、 保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间的衔接, 完善数据安全公开共享的立法保障。总之, 通过设立区块链技术下碳绩效数据共享的相关法律, 促进电力企业信息开放共享平台建设, 可有效保障电力企业碳绩效管理数据的合法共享及应共享尽共享, 为多方主体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绩效数据安全整合提供法律支持。

(二)技术支撑: 开辟“区块链+大数据”手段联合应用渠道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碳绩效管理体系应用对系统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较高, 但由于该体系处于建设起始阶段,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系统可能会出现采集数据格式混乱、 硬盘储备不足、 私钥丢失、 上传终止等问题, 从而影响电力企业的碳绩效管理业务进程。故此, 电力企业可借助大数据信息思维、 手段重塑碳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区块链+大数据”技术手段联合应用, 一方面能够实现新型碳绩效管理全流程可视化监控及预警, 方便财务人员及时制止错误发生; 另一方面, 能夠通过传感器、 激励器、 信号调理保障新型碳绩效管理数据实时上传与获取, 为碳绩效管理目标制定到最终碳绩效考核评价提供安全、 详实、 准确的数据信息支撑。概而言之, 大数据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区块链在数据专业领域的不足, 加深技术与新型碳绩效管理的融合程度, 有效推动新型碳绩效管理的深化发展与变革。

(三)风险管控: 加快碳绩效执行动态监管应用重塑

碳绩效执行是影响新型碳绩效管理目标达成的核心流程, 亦是电力企业改善组织碳绩效的有力手段。然而, 部分管理者在执行新型碳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采用密钥对考核数据进行修改, 或是未经过指标评价直接进行碳绩效打分。可见, 新型碳绩效管理体系在执行监管方面依旧存在弊端。故此, 为使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应用, 电力企业亟需完善碳绩效系统执行动态监督机制, 保障各员工考核的公正性。首先, 碳绩效系统监管人员可采用数据可视化监控管理平台, 实时动态监管各项碳绩效业务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的全过程, 并及时反馈异常情况。其次, 电力企业各岗位职工可通过移动端软件随时查看碳绩效考核执行信息, 提高碳绩效考核执行过程的透明性, 以有力地解决以往碳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的弊端。最后, 电力企业需依据碳绩效管理现状设计碳绩效数据监管分析模型, 实时动态监管碳绩效系统执行碳项目投资、 碳交易参与、 碳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业务, 并核实与预警信息中的各项疑点, 将异常数据进行反馈, 提高碳绩效问题的解决效率, 及时化解风险与降低损耗。

【 注 释 】

1区块爬虫(blockworm)技术是一种基于模糊集算法和“网络蜘蛛”算法的“互联网智能机器人”技术, 使用区块爬虫技术不仅可以快速抓取万维网络中的基本程序和脚本, 还能够对脚本进行复制、 编辑、 存储、 传输和学习, 但不能直接进入Proxy的桥接模块与接修改源程序代码。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文档、 图片、 音频、 视频、 电影和微电影的搜索和剪辑中, 深得网民信赖。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白杰,杜彦辉.基于区块链的大型社交类网游敏感信息数据挖掘框架[ 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21(3):397 ~ 402.

丁甜甜,李玮.经济增长与减排视角下电力行业碳峰值预测[ J].科技管理研究,2019(18):246 ~ 253.

韓延清,姜晓文.低碳约束下电力企业经营结构与绩效变动趋势探讨——基于A电力集团的案例研究[ J].会计之友,2021(17):131 ~ 137.

宋献中,刘浪,郭枫晚.企业碳减排措施选择及动因研究——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A电力企业为例[ J].财会月刊,2019(1):141 ~ 150.

谈多娇,胡志鹏.碳排放核算与碳绩效评价——以“范围三”为研究对象[ J].财会月刊,2022(13):78 ~ 81.

席嫣娜,张宏宇,高鑫等.基于区块链的能源互联网大数据知识共享模型[ J].电力建设,2022(3):123 ~ 130.

薛禹胜,黄杰,王放等.基于分类监管与当量协同的碳市场框架设计方案[ 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0(13):1 ~ 8.

玉琦彤.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脱钩效应情景模拟[ 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6):194 ~ 200.

Chowdhury A. F. M. K.,Deshmukh Ranjit,Wu Grace C.,et al.. Enabling a low-carbon electricity system for Southern Africa[ J]. Joule,2022(8):1826 ~ 1844.

Hao Wu,Abbas Qaiser,Ahmad Ishtiaq,et al.. Institutional efficiency and utility reform performance:An evidence from electricity performance in South & East Asia[ J].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2021(72):549 ~ 561.

Mazauric Vincent,Millot Ariane,Le Pape Gardeux Claude,et al.. Optimal approaches to manage power system decarbon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and Mechanics,2020(1-4):1447 ~ 145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SJGY20210663)

【作者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哈尔滨 150025

猜你喜欢
智能合约区块链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中国电力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潮
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应用探讨
智能合约的特点及其在债券市场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区块链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展望
智能合约与金融合约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