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经针刺结合电刺激治疗对患者吞咽功能、生命质量-吞咽评分的影响分析

2023-05-19 00:45陈刘璇子廖焦鲁王竹行乔秀兰张福琴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针灸障碍研究组

陈刘璇子,廖焦鲁,王竹行,乔秀兰,钟 华,张福琴,杨 迎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00)

脑卒中为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吞咽障碍为脑卒中后重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可达30%~65%,部分患者出院后仍有吞咽困难,并可能伴有脱水、窒息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2]。吞咽训练治疗为临床目前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较常采用的康复锻炼,但治疗效果有限[3]。随着近些年电刺激治疗的广泛应用,研究发现电刺激疗法对于强化肌肉力量和改善运动控制有较好的效果;而针灸可运用特殊的手法结合经络、穴位的传导作用治疗疾病[4,5]。本研究旨在分析针刺结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标准[6];②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③初次脑卒中发作;④吞咽障碍经洼田饮水实验证实[7];⑤资料完整、未失真者;⑥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自身免疫及血液疾病者;②器官、组织恶性病变者;③存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④完全不能吞咽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与研究组(n=56),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吞咽训练治疗。训练内容包括吞咽时正确调整体位、咽喉功能训练、咳嗽训练、吞咽反射训练以及超声门上吞咽等,1次/ 天,30 分钟/次,5次/周,连续治疗4周。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结合电刺激。①针灸:取穴:风池、天突、太冲、人迎、金津、风府、合谷、玉液、廉泉以及夹廉泉,针刺深度根据穴位不同而改变,得气后采取平补平泻法,单个穴位留针30 min,1次/天,6次/周,不间断治疗4周。②电刺激:电刺激仪(厂家:荷兰Enraf,型号:En-Stim4),电流强度:0~25 mA,波宽:700 ms,脉冲频率30~80 Hz,2对双极表面电极,电极沿吞咽肌肉表面放置,1对电极放置在舌骨上方,另1对电极放置在颈中线周围,根据患者的感受进行刺激强度的调节,直至患者肌肉收缩达到最大耐受值,1次/天,20分钟/次,5次/周,不间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8]:治愈:患者无吞咽障碍,吞咽功能恢复至正常,相关实验测验结果为最佳;显效:吞咽障碍较前明显改善,吞咽功能较前增强,相关实验测验结果较治疗前好转;有效:患者吞咽障碍及吞咽功能较治疗前稍好转,相关实验结果较前稍好转;无效:患者吞咽障碍、功能及相关实验结果较治疗前均无任何变化,甚至进一步加重。临床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②吞咽功能:采用才藤分级评分评估[9],分值1~4分,包含摄食量、喉上升、食物残留以及误吸等项目,总分16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吞咽功能越差。③表面肌电图:采用表面肌电图仪进行检测,患者取坐位,于舌骨上下肌群放置同步电极,记录患者吞咽2 ml水时的吞咽时程与最大波幅情况,检测3次并取平均值。④生活质量:于治疗前、后,依据生命质量-吞咽(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进行评估[10],11个项目,各项目得分为0~100分,总量表评分1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程度呈反比。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2,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表面肌电图比较治疗后两组吞咽时程皆减少、最大波幅皆上升(P<0.05),且研究组减少、上升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表面肌电图比较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SWAL-QOL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属于脑卒中较为易见的并发症,常引起患者出现纳差、吞咽肌肉群麻痹、口咽感觉障碍,还可能导致咳嗽、吸入性肺炎、营养缺乏、脱水以及电解质失衡等情况出现[11,12]。西医治疗主要以吞咽训练等康复治疗为主,虽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和咽喉感觉神经功能,但用时较长且部分患者效果欠佳[13,4]。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位在脑,病症于咽喉,由于七情内伤、疲乏伤神引起经气不通、咽关闭塞,故其治疗原则应为通经络、活血气及阴阳调衡[15,16]。西医则认为,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支配相关功能的有关中枢神经受到损伤[17]。针灸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取开窍启闭,提高元神来达到治疗效果[18]。电刺激可以通过经皮电流激活咽肌,去极化轴突细胞,引起肌肉收缩,也可以促进吞咽肌的运作,增加局部肌肉收缩能力,减少误吸的发生[19]。本文数据分析得,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表明针灸结合电刺激、吞咽训练治疗较单一的吞咽训练效果更为显著。而治疗后研究组摄食量、喉上升、食物残留以及误吸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针灸结合电刺激、吞咽训练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病情的恢复。分析其中缘由可能是由于,吞咽训练可增强患者不同肌肉之间的相关协调性;针灸通过刺激患者机体支配相关功能的有关受损中枢神经,帮助受损的双侧皮质脑干束恢复[20]。而电刺激是通过经皮电流绕过受损的中枢神经环路,激活神经肌肉组织接头和相应的肌肉,引起肌肉产生收缩,起到增强相关肌肉收缩的效果,当三者同用时在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时效果更为显著。

表面肌电图是早期筛查和诊断吞咽障碍的重要工具,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21]。本组数据分析得:研究组治疗后吞咽时程皆减少、最大波幅上升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更明显,由此提示针灸结合电刺激、吞咽训练治疗可有效可有效提升肌肉的平均振幅,增强肌力,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针灸结合电刺激、吞咽训练治疗疗效确切,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更佳,临床优势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针灸障碍研究组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跨越障碍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