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体定向穿刺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2023-05-22 08:56王绍怀雷明罗杰陈宣林周甫林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5期
关键词:穿刺术自发性定向

王绍怀,雷明,罗杰,陈宣林,周甫林

(1 四川省兴文县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四川 宜宾 644000;2四川省长宁县中医医院 神经外科,四川 宜宾 644000)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无脑外伤、撞击等外界因素作用情况下患者自身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出血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目前,临床针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清除血肿、缓解患者颅内高压,但传统开颅手术创口较大,手术过程中可存在医源性损伤,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1]。方体定向穿刺术通过定位穿刺血肿,使用软管吸引清除血肿方式达到治疗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方体定向穿刺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 年7 月至2022 年1 月于兴文县人民医院、长宁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18 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77 例)与传统组(41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自发性脑出血[3],且首次发病;②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12 h;③血肿未破入脑室;④单一出血点。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疾病;②存在抗凝药物治疗史;③合并心血管等重大疾病;④动脉瘤破裂、肿瘤引发的脑出血。微创组男56 例,女21 例;年龄35~92 岁,平均年龄(64.27 ± 10.97)岁;平均出血量(13.29 ± 5.23)mL;入院时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40 ± 2.81)分;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9 例,小脑5 例,颞叶7 例,顶叶6 例,颞顶部4 例,其他16 例。传统组男29 例,女12 例;年龄36~90岁,平均年龄(63.59 ± 10.20)岁;平均出血量(13.96 ± 5.20)mL;入院时平均GCS(7.39 ± 2.54)分;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6 例,小脑1 例,颞叶2 例,顶叶3 例,颞顶部1 例,其他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

1.2 方法传统组采用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常规全麻后,以患者发际内中线侧边约3 cm 出顶结节处作为起点,向颞部延伸,延伸直颧弓处,将骨瓣打开,切开硬脑膜,沿侧裂或皮层造瘘进入,暴露手术视野,清除颅内血肿,将引流管放置在血肿腔内,闭合硬脑膜、回纳骨瓣,缝合切口,部分患者可根据其血肿清除后脑组织膨出情况以去除骨瓣方式进行颅内减压。微创组采用方体定向穿刺术治疗:根据立体几何原理,与颅脑解剖相结合,把 “类圆形” 的头颅 “框” 在一个方体内,根据方体内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相交形成三线一点的原理,可分别作出通过该点的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形成以该点为原点的三维定向坐标系统;结合CT 扫描所提供的立体定位参数,确定颅内穿刺所设定的靶点。气管插管全麻或局部浸润麻醉后,根据血肿深度选择合适长度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针刺破患者脑膜,深入血肿中心,根据CT 扫描观察血肿大小预估出血量,选择适当大小注射器,拔出穿刺针芯连接注射器以抽吸方式吸除血肿,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1 个月内死亡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存活患者术前及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的神经功能,内容包含意识水平、视野、运动、语言等11 项,满分42 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术后1 个月内死亡率微创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1 个月内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1 个月内死亡率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1 个月内死亡率比较[,n(%)]

2.2 神经功能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时两组存活患者NIHSS 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微创组存活患者的NIHSS 评分低于传统组存活患者(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分)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 <0.05;与同期传统组比较,#P <0.05。

3 讨论

自发性脑出血为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之一,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而手术方案的选择与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密切相关,因此临床需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既往临床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通常使用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该手术方式具有大面积术野暴露、术野清晰等优点,但创口较大,且开颅、术毕骨瓣复位、缝合切口等操作所需时间较长,而方体定向穿刺术通过穿刺抽吸方式吸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微创安全,有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手术时间、失血量低于传统组,表明方体定向穿刺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分析原因在于,方体定向穿刺术通过CT 确定血肿位置后,可直接定位血肿靶点,对其靶点进行穿刺,有效避免开颅手术造成的大创口及对颅脑血管的损伤等,因此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失血量[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 个月内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在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与其出血量、救治时间、术后感染情况、身体素质等有关,本研究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救治条件相当,故术后1 个月内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研究[5]表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通常存在一定损伤,而手术方案对其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也存在较大影响。本研究结果亦显示,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时微创组存活患者NIHSS 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存活患者,表明方体定向穿刺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有利于其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分析原因在于,方体定向穿刺术穿刺吸出血肿,穿刺点较小,避免开颅清除血肿对颅脑组织的损伤,减少医源性神经损伤,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快,故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好。

综上所述,方体定向穿刺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穿刺术自发性定向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定向越野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羊病治疗中的穿刺术操作要领
羊病治疗中的穿刺术操作要领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
自发性血胸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