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2023-05-26 12:50杨家权
天津教育·中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学法生物情境

杨家权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建议,指出在维持我国现有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将教学关注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生物知识是历代科研工作者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学习交流中挖掘出来的常识性问题,来自生活、来源于情境,因此将情境教学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在建构学生知识网络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初中生物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将文理思维相结合,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双减”政策的落实,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创新教学策略层出不穷。经过实践发现,情境教学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缺少应用该策略的经验,要想将其灵活地运用到生物课堂还存在较大困难。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详细分析情境教学的优势所在,以探究适合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和起源

情境教学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学的知识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情境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状态,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所学知识,完善知识网络。情境教学法是由20世纪30年代的Palme的英语口语教学法完善发展而来,在著名学者霍恩比的大力倡导下在英国流行。随着情境教学的不断完善,经过古根汉和古布里纳的推广,1970年该教学法被引入我国,经过我国文化的长期渗透,在当代教育改革浪潮中得到广泛应用。情境教学法在历史发展中也被称为视听教学法,是一种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充分利用视听结合转移教学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它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生物知识图片以及相关视频课件等激发学生的兴趣。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根据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营造与之相契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传统生物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传统的生物课堂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虽然方便教师传授知识,但是无法明晰课堂教学目标,学生以被动的身份去接受,缺少了对知识的渴求,失去了激情,因此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需求。生物作为一门偏向实用性的学科,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建设完善的生物知识网络,在日常生活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相关情境中,所以生物课堂的创新应着重于让学生拥有并保持学习热情。

(二)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无法体验到生物知识的趣味性,感到生物课堂枯燥无味,甚至产生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学习兴趣消磨殆尽,学习专注力因此降低,学习压力也随着生物课程的深入逐渐增大。生物学科本身知识的无序性以及文理思维转换的复杂性也是导致初中生生物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现阶段初中生物课堂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在于如何营造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肩负着更多的责任与使命。

三、初中生物应用情境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知识的学习不仅在于对常识性知识的学习,还在于对学生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而这些取决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可以创造一个有趣生动的学习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生物情境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引领其找到属于生物的象牙之塔。

(二)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

记忆力的强化需要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情境所决定,教师要根据所学知识营造学生喜欢的学习氛围和课堂情境。初中生学习的推动力取决于学生对学习情境的接纳程度,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到生物课程的精髓,同时活跃思维,建立完善的生物知识网络,强化学生对各种知识的掌握。

(三)增强学生的自信

生物对初中生来说是从未涉及过的领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如果没有及时引导,畏惧可能变成自卑。所以教师要见微知著,及时调整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减轻学生的抵触和畏惧心理,使学生在情境化教学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有自信去面对一切生物难题。

四、探究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相关知识联想,完善知识网络

初中生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无论是了解生物圈还是各种植物相关特性,都需要学生在常识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是一个需要大量知识和经验去建立的庞大工程,要求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教师应时刻注意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學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新知识,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完善学生的生物知识网络。而情境化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其体会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因此,普及情境化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情境创设,利用初中知识之间的渐进性和相关性进行联想,从而创设适合课程学习的相关情境。

例如,在《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呼吸作用》学习中,学生会有许多疑问和好奇,如植物为什么会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有哪些特殊结构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这都是需要学生去认真学习的知识点,但是知识点过于烦琐复杂让学生望而却步。教师可以联想《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章节的知识点,通过复习的方式连接新旧知识,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植物知识网络框架,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相关情境,同时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探索、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二)再现生物场景,培养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庞大的课程体系,对初中生来说也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初中生所了解的生物知识只有在平时生活中对外在生物界的观察所得到的常识,当教师将自然课程加入有限的课堂时,会发现课堂限制了学生与真实生物的接触,学生只能在课本和教师的讲解中去想象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消磨,而营造与所学知识相契合的情境,能够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久而久之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

例如,在《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学习中,学生也许知道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存在,但是并没有确切的概念去理解相关知识,所以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要做好充足准备,创设微生物的知识情境,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遨游在宽广的生物世界。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视频将微观世界展现给学生,并在关键部分去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进入情境,并提出相关问题,如经过观察,大家有没有发现细菌和真菌的不同之处?大家觉得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微生物的帮忙呢?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兴趣的推动下主动了解生物相关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三)情境问题设置,营造学习氛围

在应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程相关问题稍加修饰,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相关题目,通过问题互动创设教学情境。传统教学法无法真正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体验,而问题引导的情境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完善学习思路。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根据自己的经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拓宽自己的认知领域,发现更多新颖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生物圈中的人》学习中,首先,教師在课堂开始之前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大家经过生物课程的学习,有没有真正了解过自己的身体呢?大家觉得自己的身体与植物相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其次,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逐渐完善课程相关知识,营造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更加主动思考,联想教师的讲解过程,结合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发表看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习热情,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更有信心去接受难度更大的挑战。

(四)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生物知识也在更新迭代。生物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框架,教师必须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教育浪潮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情境教学。信息技术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影像图片和文字动画等资源整合课程所学知识,从而丰富生物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而且信息技术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去学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学习焦虑,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生物的生殖发育》学习中,许多知识点只通过教师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的,特别是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难懂且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如PPT、软件互动等展现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当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生根发芽,学生的生物思维与学习兴趣相互促进,从而保证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融入教师创设的生物情境,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打破了常规教学模式,强调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更好地落实情境教学法,教师要通过新旧知识联想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问题导入营造课堂氛围,结合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教学法生物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第12话 完美生物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