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应用于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实践策略

2023-05-26 20:00黄丽霞
天津教育·中 2023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双减数学知识

黄丽霞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甚至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而“双减”政策是围绕减轻学生校外培训压力和作业压力两方面提出的,旨在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贯彻与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阐述了“双减”政策应用于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以促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双减”政策应用于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意义

虽然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已经逐步贯彻并落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但在传统教學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然以学生学习成绩和应试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核心内容,因此设计教学方案时往往出现偏差,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阻碍了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落实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是鞭策教师将新形式、新思路、新模式和新结果体现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方式,是帮助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关键,也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助力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对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深刻认识与体会“双减”政策,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和学习现状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发挥“双减”政策的优势,促进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技能的提升。

二、“双减”政策应用于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了解与认识不足,教师应围绕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动力的促进方面设计教学策略,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一旦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欲望,便能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对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压力的减轻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据收集整理》一课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围绕本课知识设计数学游戏,如组织学生开展“我是统计小能手”主题活动。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统计本小组成员喜欢的颜色、水果、动画片和食物等。其次,教师对学生统计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选出每个小组内统计数据既对又快的学生,并给予其相应奖励。与教师直接口头讲解的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习效率和竞争意识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和目标搜集丰富的动画、图片、音视频等学习素材,以此为基础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认识长度单位》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单位推导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动画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单位应用于不同物体的情况。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注重课堂体验,引导自主探究

在传统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缺乏自主思考与探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认为数学知识极为枯燥,对数学学科产生了排斥心理,不利于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双减”政策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旨在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在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数学学科的魅力。

例如,在《厘米和米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数学情境,为学生留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课堂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教师可以鼓励与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对课本、课桌、铅笔、文具盒、橡皮擦、黑板等周围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一一记录。学生可以采用手指和直尺的方式分别测量,会发现相比于手指测量,借助直尺似乎更便捷有效,从而引发学生对直尺刻度厘米(cm)的思考,进而产生探索欲望。其次,学生测量黑板时会发现,使用厘米刻度的直尺测量比较烦琐,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将米尺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使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并引导学生分析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最后,学生用厘米刻度尺测量米尺,就能容易地观察到1米等于100厘米。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发挥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而且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三)巩固以往知识,实现多元深化

在一次次数学教学实践中会发现一个问题,虽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但在学习完新的数学知识后,往往会出现“捡芝麻、丢西瓜”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以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不够熟悉,出现知识断层。长此以往,数学知识的堆积不仅会增大学生学习压力,而且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为了践行“双减”政策,体现“双减”的优势,数学教师应采用巩固以往知识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学习为主、巩固为辅的教学理念,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例如,在《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认识钟表”知识,一方面通过回顾以往知识引出新内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强化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对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钟表时刻,让学生回答具体的时间。很显然,整时的认识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说明学生对整时概念的理解与认识较为深刻。其次,教师可以将整时、半时和几分以指针展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对时间概念的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实现了数学知识的“串联”,帮助学生深化了数学知识,而且对减少数学知识的堆积和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双重促进作用,对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极为有利。

(四)嵌入生活元素,增强课堂趣味性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不缺乏生活素材,但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并未借助生活元素增强课堂趣味性,反而采取“讲学式”的模式进行教学,导致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脱节,学生理解起来也较为困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挖掘数学教材中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元素,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教学效率。

仍然以《认识时间》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时和分的概念,在认识时间的基础上熟练读出几时几分。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元素相结合,增进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昨天你们都做了什么事呢?”学生回答:“起床、吃早餐、去学校、上课、回家。”教师继续问道:“那你们知不知道自己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几点去学校、几点上课、几点回家呢?”学生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其次,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钟表时刻(8:30),告诉学生钟表所展示的时间是上午八点半,然后引导学生写出八点半的数字,并能正确识读。最后,教师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展示钟表时刻(9:15),并再次提问学生:“分针指的位置是三点,为什么会是15分呢?”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针的走动规则和计时方式。

(五)设计多元作业,发挥作业优势

众所周知,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可以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作业质量所反馈的信息优化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在“双减”政策应用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双减”的核心元素设计满足所有学生不同需求的多元化作业,让学生不再以完成作业为压力,发挥作业的真正价值。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培养学生的作业意识,教师应摒弃以往的读、写、记、背的作业模式,在作业内容与模式方面大胆创新。教师可以布置“购物”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跟随家长去超市购物,并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对所购商品的名称、费用等信息进行汇总,打突破传统按部就班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促进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又如,在学习完《认识物体》一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开展“搭积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搭积木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物体的名称,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同时,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与理解。相较于纸质作业来说,这种方式更能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对学生作业质量的提升有巨大帮助。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提升整体教學质量,对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起到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双减”政策的渗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双减数学知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