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到底

2023-05-26 23:21石晶
天津教育·中 2023年4期
关键词:童谣中华幼儿园

石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也是推动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灵魂,要想在新时代下保证社会高质量发展,就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各种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立德树人是幼儿园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师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教学中,在幼儿心中种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根发芽,为幼儿全面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

文化具备突出的教化功能,在教化心灵、情操、智慧、品格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华文化能够有效承载民族风貌、展现民族特质,可将其概括为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形成的中国特有文化,也可以称作华夏文化。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其中儒家思想为国家教育事业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是国家认同与民族自信的核心,从这一角度理解,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必修课是必然的,将其作为启蒙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与瑰宝,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生产。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针对幼儿心智和习惯等启蒙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教师应以经典、优秀的内容去启蒙幼儿,引导幼儿健康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具体表现在:第一,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需要从积极、健康的方面进行引导,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而优秀传统文化是优秀、积极的资源,可以在无形中渗透美的一面,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比如,优秀的精神品质、良好的道德行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等都值得在幼儿教育中渗透。第二,浓郁良好的氛围是调动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营造浓郁良好的氛围,启蒙幼儿的主动性、调动幼儿的热情、激活幼儿的思维、启迪幼儿的智慧,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操作中。

三、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现状

(一)教育内容零散且片面

目前多数幼儿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未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了解,且未对渗透策略做出系统规划,导致在幼儿教育中能够有效应用的传统文化资源较少,产生内容片面、无法建构规范课程体系等问题,造成幼儿无法将所学内容形成关联,获取的教育信息较零散,影响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形同虚设,最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成效。

(二)教育方式机械且单一

在现今幼儿教育中,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水平较低,部分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方式固化且缺乏创新元素。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是近几年新兴的教育方式,教师为顺应这一趋势而开展此类教育活动,但是没有掌握有效的教学手段,仅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传授新的知识,教学手段机械且单一。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氛围,激发中华文化底蕴

语言习得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汉语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应利用互联网手段激发幼儿学习汉语的热情,可以组织“传统文化绘本月”“我对古人说”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充分参与,在幼儿园与家庭内部形成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汉字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利用汉字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所以教师在向幼儿教授正确的书写过程时,应同步渗透汉字蕴含的文化魅力及人文元素。例如,教师可以在汉字教学中引入象形文字知识,为幼儿讲解象形文字的发展历史,如基础汉字“日”“月”“水”“火”等都是象形字。

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现汉字的发展变化,使幼儿建立相对宏观的汉字演变意识,这一方式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激发幼儿的汉字学习意识。例如,在讲解“型”字的结构时,教师可以详细讲解该字的来源,“型”源自古代制造器物的模型,而这种模子的材料以泥土为主,那么,“型”就可以解构成三个板块进行说明,即“刂”“开”以及“土”,从而可以清晰地描述出“型”背后的刀与泥土这一要素,并明确各个部分的来龙去脉,让幼儿不仅可以从视觉上对汉字有全新了解,也可以从文化脉络上把握文字的内涵,对提升幼儿的汉字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在班级中形成自由分享与讨论的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信息技术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民族文化知识,加深传统文化认知

传统文化绵延和传承千年的核心原因是其自身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在科技与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着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幼儿可以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为增强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以音乐和动画的形式向幼儿宣传中华民族文化,使幼儿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节日、俗语和文学常识背后的故事和内涵。例如,教师播放介绍中秋节的动画,幼儿能够在通俗易懂的解释中知道中秋节是由“秋分祭月”的习俗演变而来,并理解中秋节背后寄托的思念和企盼团圆之情,被悠久的文化历史触动。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幼儿普及中秋节的饮食、传统节目等,促使幼儿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奠定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

(三)借助民间童谣,开展音乐教学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儿歌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许多历年相传的民间童谣都简单易学、朗朗上口,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素材,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起来更容易。此外,童谣中的传统文化十分丰富,将其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会极大地拓展教学的广度,让音乐教学更有趣,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需要注意的是,童謠内容丰富且包括丰富的场景,幼儿生活认知较少,要使其充分融入童谣的情境中,加深对童谣的理解,教师要在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加以引导,使幼儿深刻感知童谣的内容和节奏,激发学习热情。

比如,“北京古都讲传承,四种精神要记清。爱国创新立大志,包容厚德显文明”,这首童谣中不仅包含爱国主义情怀,还包含优秀的品质等内容,对幼儿而言比较陌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首都北京的文明景观以及英雄事迹等相关图文或视频剪辑成多媒体课件,使幼儿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引导幼儿深入学习童谣节奏,并跟随教师共同演唱,从而使幼儿有效融入童谣情境中,开阔幼儿视野,感知国家历史和先烈事迹,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懂得珍惜现在的良好学习环境,从小形成良好的品质。

(四)基于实际开展经典诵读教育

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大量经典素材蕴含深刻的内容和丰富的哲理,能够发挥良好的教化作用。教师引领幼儿接触国学经典,并积极诵读,在培养幼儿良好语感的同时,可以让其受到国学经典与优秀文化的熏陶,产生认识和传承文化的自觉意识。为了确保经典诵读活动顺利开展,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认知层次选取恰当的诵读材料,材料既要具备极强的教育价值,又要让幼儿轻松理解其中传达的文化与美德,让经典诵读之花在幼儿教育中绝美绽放。《弟子规》《三字经》《经典古诗》等都是重要的经典诵读材料,内容朗朗上口,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在具体的经典诵读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的参与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和耐心指导,使幼儿掌握一定的诵读方法和阅读理解技巧,让其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下深刻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无法理解的阅读材料,教师要耐心讲解,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经典诵读活动贴近幼儿实际,满足其文化学习需求。

(五)引导幼儿进行中华文化实践活动

中华文化不仅在非物质传承上颇为丰富,在物质传承上也极具特点。踢毽子、唱童谣、儿童话剧等都极具代表性。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课余时间进行踢毽子、跳皮筋、丢手绢等各种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还能让幼儿了解中华文化项目。在平时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引导幼儿观看一些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指尖上的传承》等。节目中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幼儿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中华传统文化资讯,能够增长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培养爱国情怀。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大量的传统美德,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孝敬父母的作业,鼓励幼儿为父母洗一次脚;布置勤俭节约的作业,鼓励幼儿在进餐过程中不浪费粮食;布置保护环境的作业,鼓励幼儿不乱扔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幼儿在实践中传承传统美德,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六)将传统文化资源作为课程补充,增强幼儿认知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促进幼儿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旨在以象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文化为依托,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培养和价值观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方针。为此,在幼儿园课程开发建设中,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补充、渗透与融合,在启发幼儿加深对传统文化认知与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其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念的正向培養。从目前幼儿园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多停留在“文化载体”层面,未能上升到“传承传统文化”层面,即教师在教学中仍以五大领域课程内容为主,而传统文化则作为一种呈现载体,并没有被提出来重点教学。针对这一现象,教师注重传统文化的有效运用,将传统文化资源作为课程补充,使幼儿在活动体验中开阔文化视野。例如,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开展“水墨画”课程,将水墨元素与幼儿的“涂鸦”相结合,使幼儿从美术中感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基于幼儿视角的课程教学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观意愿,在绘画主题的确定上要给予幼儿可选择性,教师在演示并讲解水墨画的艺术形式特点和绘画方式后,可以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涂鸦,这种自由的课程模式能够促使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萌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有效开展家园共育融合传统文化

教育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应及时改变自身理念和思维方式,充分意识到家庭对幼儿的重要影响。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及思维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要想在幼儿的心灵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教师应定期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结合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传统文化不仅渗透到幼儿园教育环节,更要渗透到家庭教育中。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家园共育环节丰富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学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实现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设定某个月的特定时间作为亲子互动日,组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亲子活动,不仅能够拉近家长与幼儿的距离,让家长更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也能够让教师了解家长与幼儿的交流方式和幼儿的成长环境,进而设计更符合幼儿学习需求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进步的关键所在,教育工作者应对此高度重视,从多个方面着手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完美结合打下良好基础,呈现更多的优质成果。

注: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S[2022]GHB161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童谣中华幼儿园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