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2023-05-27 10:54于艳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育

于艳玲

摘 要:在新时期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情感教育作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养成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继而为他们未来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目前,多数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情感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但从教学现状来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有鉴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展开分析,以供相关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情感教育 有效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33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语文教师在授课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还应关注他们的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所以,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情感教育的内涵,了解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明确情感教育的实施原则,不断探索具体实施策略,进而获得良好教育效果,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情感教育概述

在完整的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指的是教师通过妥善处理情感与认知的关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基于对情感教育的分析,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审美性。作为情感教育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情感教育并不是单纯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是一种有着审美性特征的教育活动,具体表现在情感教育中有着丰富的审美对象,这既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内容,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第二,成功性。情感教育的成功性特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反之,则不能称之为情感教育,因为在没有成功体验的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形成积极情感。

第三,兴趣性。情感教育通常都是建立在迎合学生多方面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可以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并在学习中获得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迎合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个体发展、学习任务等内容。

第四,创造性。情感教育的创造性指的是在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时,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不是始终按照某一种模式或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效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高涨的,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必然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情感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关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情绪低落、情感体验比较差的时候,他们在观察、思考以及记忆等活动中就会表现得不好,而情绪高涨与情感体验良好时则正好相反。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强制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抄写字词语句,那么只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但是如果通过情感教育诱导学生,使其切身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与魅力,就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中脱离出来,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2.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可以对学生的审美素养、道德素养、情感价值观等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多數情况下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与情感,加上他们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倘若教师不进行及时引导,便会形成不良生活习惯,甚至做出一些不符合小学生行为准则的事情。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纠正学生在认知上的偏差,使其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进而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给予关心与呵护,而这可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赞扬与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对学生错误的理解与包容,可以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使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

除此以外,在实施情感教育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与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教师会为学生专门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促使其实现深层次的语文学习,从而保证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原则

在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中,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在开展情感教育,但是因为没有遵循相关的原则,导致效果不是很好,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中。所以,为保证情感教育的有效性,语文教师要对情感教育的原则进行了解,主要包括:

第一,情感交融原则。在教育教学中,师生作为课堂主体与客体需要建立融洽的关系,倘若教师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用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就难以保证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而这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情感体验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渗透情感教育时,教师理应遵循情感交融的原则,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学生可以产生情感共鸣,最终获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情景体验原则。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初期,在阅读课文时通常只能保证生字词的识读,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无法产生共鸣。对此,教师就要基于情感体验的原则,为学生创建良好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在丰富、真实的情景中增强情感体验,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赞扬为主原则。对学生给予适当的赞扬与鼓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其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继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还需遵循赞扬为主的原则,但要注意的是,这不代表不能批评学生,而是要有的放矢,让学生可以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健康、积极的情感。

第四,以人为本原则。有的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时,都是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并未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以至于情感教育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甚至很多时候对学生而言是增加学习负担。对此,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原则,合理地组织与开展情感教育活动,进而发挥情感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情感培养作为现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不仅让课堂教学更具效率,还有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人教版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名家名篇,其中无不充溢着对祖国、对家人、对挚友和对大自然的深挚情意,倘若能有效引导学生对此予以体会和感悟,会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需做好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1.构建融洽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师生关系普遍较为紧张,如果不能对这种情况加以改善,就无法为情感教育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新课程改革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义,即教师与学生应当成为朋友、伙伴,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相比传统师生关系而言,这可以促进师生融洽相处,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从而愿意主动向教师吐露心声,而教师就能更加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状态与心理需求,合理地调整教学策略,进而为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很多教师与学生相处时过于严肃,这样虽然可以体现教师的权威,便于教学管理,但是无形中疏远了学生,使学生比较害怕、畏惧,从而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紧张。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一定要与学生平等相处,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比如主动亲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在學生发言或提问的时候耐心倾听,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第二,多鼓励学生。小学生好胜心、自尊心比较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肯定,特别是教师、家长等生活中比较亲近的人的表扬,这样可以让他们充满信心。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对学生进行赞美与鼓励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还可以让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反之则会让学生出现叛逆行为,如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等,从而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2.深挖教材情感元素

目前,虽然有不少教师重视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实践,但从效果来看不是很好,其原因在于教学方法不当,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对于身心尚未完全发育的小学生而言,显然不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语文教学效率下降。所以,为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教师一定要注意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进行结合,而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元素,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强情感体验,继而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学篇目,都是多位专家与学者精心选择的,每篇课文中都蕴藏着一些情感元素,教师如果可以对其进行挖掘并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深层次感悟课文的情感,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想观念。

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透彻地解读文章内容,从中挖掘雷锋的爱国情怀、高尚品质等情感元素,然后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中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3.创建情感教育环境

为促进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创建情感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在适宜的情景中更容易、更深入地体会情感,从而让语文教学可以实现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的有机融合。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图片、视频与音频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这对增强情感教育的效果很有帮助。

比如,在向学生讲授《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北京的景点、风土人情等的视频或图片资料,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顺势导入本课的主题,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北京的春节都有什么特色,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北京春节期间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直观、清晰的认识,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中的情感。

4.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随着课改工作持续深入,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是因为只有根植生活、贴近生活和还原生活,才可以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故此,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给予学生更为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其最终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

以《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为例,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显然无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先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母亲,然后以微写作的方式写下母亲对自己做的一些事情,在此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对课本情感进行体会与感受,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再如,讲授《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四季之美的图片、视频以及语言文字,通过这种方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然后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四季美,如随处可见的桃花、在渐暖的和风中飞舞的鸟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四季之美,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5.优化语文实践活动

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优化,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开阔眼界、积累知识,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不能将情感教育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要将其渗透到语文实践中,比如融入踏春踩青、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以此获得更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笔者以《找春天》一课为例,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公园寻找春天的足迹,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真正看到了春天的样子,这对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情感起到了关键作用,进而使学生形成了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

再如,讲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到校园中、社区中开展诸如倡导光盘行动、废旧物品再利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明白保护地球的意义,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积极的情感。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而语文学科本身就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载体,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使情感教育的价值作用充分展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情感教育渗透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保持恒心和耐心,同时可以建立起长效机制,为情感教育持续、有效地渗透提供保障,促进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爱梅《浅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4期。

[2] 王英杰《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10期。

[3] 冯诗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年第3期。

[4] 杜厚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8期。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