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课后延时服务策略研究

2023-05-30 23:20田新强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初中阶段双减政策

田新强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课后延时服务成为重要的补充性教育活动,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与内容,有效增强了校园生活的丰富性和层次性。文章结合实践经验,从尊重多元需求、推进学科融合、满足学生需求、拓展活动渠道、提供线上资源、拓展评价方式六个方面对初中阶段的课后延时服务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阶段;课后延时服务

课后延时服务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教育形式,根本上要解决的是在课后时间如何安全、科学、有教育意义地开展素质教育的问题。在中小学阶段,课后延时服务将常规国家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等第二课堂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是兼具个性化、立体化和综合化的教育服务。初中生正处于从稚嫩走向成熟的阶段,优质的课后延时服务对其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设计并实施合理的课后延时服务机制,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尊重多元需求,体现课后延时服务的温度

“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开展完善的课后延时服务,将课堂上的学习任务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吸引学生参与趣味性更强的教育活动。学校在规划课后延时服务时,应该采取自愿原则,不强制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全程参与活动,而是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给予学生提前放学的自由。另外,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长也要满足学生的特殊情况。对于父母工作繁忙,无法有效陪伴的情况,学校可以开设晚自习,方便学生在学校内自主学习或活动。事实上,尊重学生的多元需求,从满足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规划课后延时服务,正是该类活动有“温度”的体现。学校不应该将课后延时服务仅仅看作一项普通的教学任务,而要从服务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为学生提供满足其真实需求的课后活动。

例如,在设计课后延时服务的总体框架下,学校可以采取“5 + 2”和“1 + X”的思路,即除法定节假日与寒、暑假的周一至周五,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的课后延时服务,要求学生利用在校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X”种的活动,确保各学科都不再布置需要在家庭生活中完成的作业,使学生在校园中享受学习与活动的过程。具体来说,课后延时服务应该从每天下午的第七节课后开始,学生先在教室里集中完成作业,这时各科教师可以来到教室为学生答疑解惑,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保证学习任务“不隔夜”。随后,则是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时间,学校应该根据活动需求开放音乐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体育馆等场所,为课后延时服务提供充足的支持。为了保证活动的安全性,学校要提前统计各项活动的参与人数,灵活调整活动的负责教师数量,必要时配备安全员,并根据不同活动场所的情况限制报名的学生人数。学校通过合理规划课后延时服务的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框架,使常规的教学答疑与多变的精彩活动相互配合,构建起课后延时服务的地基,使每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与活动内容。

二、推进学科融合,体现课后延时服务的内涵

在初中阶段,课后延时服务主要包含两大类内容:一类是课堂教学的完善与收尾,由学科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后练习辅导,帮助学生在校内解决当日的不解与困惑;另一类是综合性活动,如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用于辅助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实践中不难发现,综合性的活动往往要比学科答疑更受欢迎,意味着学生喜欢复杂度更高的活动,而不是形式单一的课后练习。基于此种情况,学校不妨尝试学科融合,通过融合不同学科与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使课后延时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具备更强的综合性,以内涵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全情投入的同时完成查漏补缺与拓展提升。在学科融合方面,学校要发挥出统筹功能,在教师配合与资源整合方面提供可行方案,使各年级教师在专项教研活动中确定活动内容,合理地融合不同学科。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机器人编程”相关的课后延时服务,为喜欢机器人设计的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的机会。“机器人编程”是一项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科技活动,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计算机编程与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活動过程主要是编程设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机器人设计的方法与要点,使用计算机完成程序编写,并使用软件模拟组装与测试工作。在“机器人编程”活动中,学生除了能积累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操作经验,还能提升观察能力和协作能力,学会与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因此,初中学校应对此类项目式学习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活动提供资金与师资力量方面的支持,必要时与创客机器人教育机构达成合作,聘请专业教师作为活动辅导员,与校内的信息技术教师一同带领学生完成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让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更加丰满。

三、满足学生需求,体现课后延时服务的趣味

“双减”政策实施前,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补课”服务大多安排在学生放学后或周末时间,几乎与学校教育无缝衔接,侵占了学生休息与娱乐的时间,使大部分学生都在漫长而低效的学习状态下消磨意志,失去学习兴趣。而“双减”政策倡导的课后延时服务绝不是单纯的学习活动,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自习课”,还应该发挥激发学习兴趣的功能,使学生重拾学习的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确保各种类型活动的顺利推进,学校必须重视课后延时服务的趣味性,无论是在补习答疑还是课外拓展环节,都要容纳足够的趣味要素,尽量满足学生的爱好。

例如,学校可以采取学科拓展的思路,辅助学生成立不同类型的活动社团,不断细分社团的活动内容,使课后延时服务囊括更多的兴趣领域,方便学生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针对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可以成立文学社和读书会等社团;针对体育学科,可以成立乒乓球社、篮球社和网球社等社团;针对音乐学科,可以成立吉他社、钢琴社、琵琶社等社团。通过层层细分,使每名学生都能找到感兴趣的社团,在课后延时服务中的“社团活动”环节与其他社员一起钻研爱好内容,提高相应的能力。在规划“社团活动”类的课后延时服务时,学校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组织社团间的竞赛活动,要求每个社团自行设计并准备一场汇报演出,邀请全校师生一同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社团。这样,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会拥有更加明确的练习目标,全情投入地磨练自身技能。通过成立不同社团的方式,学校并没有强制要求学生掌握某种技能,而是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让其真正带着兴趣参与活动,有效提升了课后延时服务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四、拓展活动渠道,体现课后延时服务的创意

课后延时服务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主要由本校教师承担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方面的工作。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退休教师或志愿者,用以分担本校教师的压力。由此可见,课后延时服务的渠道并非固定不变,学校应该合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不仅要整合教育领域的专业资源,还要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以多元化的渠道整合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只有使课内外教育资源相辅相成,学校才能将课后延时服务打造为特色鲜明、创意十足的教育活动。考虑到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学校在设计课后延时服务时应该结合不同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遵循开放性原则不断挖掘新的活动渠道,利用活动的机会带领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前沿发展,激活其创新意识。

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博物馆合作,推出长期的文物参观、学习计划,打破课后延时服务的场所限制。学生在日常参观博物馆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走马观花的情况,仅仅是简单浏览馆中陈列的文物,而对其独特的价值与背后的文化了解较少。课后延时服务中的博物馆参观活动可以采用讲解员讲解、实物观察、多媒体资源辅助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每期活动中详细了解3 ~ 5件藏品,从不同角度了解文物的时代背景与实际用途,进行实实在在的参观学习。博物馆参观类的课后延时服务应该至少规划出一学年的总参观时长,保持每月一次的活动频率,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吸收参观内容。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馆藏内容的理解,学校也可以在手工制作、文学创作等类型的课后延时服务中结合博物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临摹文物,或是写参观感悟。通过长期的活动安排,以及整合不同类型活动的资源与主题,课后延时服务朝着综合化和深度化的方向发展,以十分有创意的方式拓展活动渠道。

五、提供线上资源,体现课后延时服务的灵活性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愈发成熟,“线上 + 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应用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大量线上教育资源涌入教学课堂,课后延时服务也应该积极尝试线上手段。目前,除了开放的线上教学资源平台,初中学校大多拥有自己的网络平台,能够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以及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课后延时服务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需要顺应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主动提供线上服务,从而提升各类活动的灵活性。将课后延时服务中的部分活动流程从线下转移至线上,不仅能更好地发挥课后引导功能,还能促进不同地区、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兄弟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提高课后延时服务质量。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合理使用线上平台延伸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更好地进行时间安排與自我管理。首先,线上平台可以提供预习的习惯和方法指导、听课方法指导、时间规划指导、目标管理指导等微课资源,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观看;其次,线上平台应包含各个学科的课程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下载使用;最后,线上平台需整合各项活动的素材,设立过程再现与社群交流的功能,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记录活动进展与交流个人想法的渠道。

六、拓展评价方式,体现课后延时服务长效性

课后延时服务是面向课外的教学活动,其本身具有交互性和教育性的多元特点。在帮助学生汇总课堂上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后的学习中体验、实践,进而促使学生开展更为高效的互动学习。对比课堂上、校园内的教育活动,课后延时服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了观察世界、接触世界的机会,从而将科学知识、学习感悟带入学习中。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于课后延时服务的认识,记录评价结果,用评价记录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同时不断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在设计课后延时服务的同时导入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表达、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了解自身能力与素质,建立更为完善的课外服务机制。首先,设计课后延时服务主题活动,如“我爱我的祖国”,在爱国主题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也可以组织爱国情景剧、爱国诗词朗诵等活动,选择革命英雄故事、红色革命历史为参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其次,配合“双减”政策优化课后延时服务评价模式,教师、学生同步参与到评价活动中,结合学生的表现在互动的过程中评选出“最感人的爱国作品”“最震撼的爱国故事”等荣誉,在认可学生的同时,通过课后延时服务评价学生的表现。针对“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要求,除了面对面的评价互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课后延时服务的主题独立开展活动,将活动成果上传到线上平台中,由教师进行评价。通过积极互动、深入交流,让学生在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关注,降低学生对课后延时服务的抵触情绪。

综上所述,课后延时服务是串联课内外教学资源的纽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积累知识,拓展学习视野,为其综合性的发展提供了养分充足的土壤。学校在组织课后延时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双减”政策的要求,以合理、合规的活动内容补充课程教学,还要尊重学生的需求,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调动其主动探究意识,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延时活动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内在驱动力的影响下主动探索,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莹. 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思考[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7).

[2]杨淑楠. “双减”背景下重庆市S区初中课后服务政策执行困境及破解路径[D]. 重庆:西南大学,2022.

[3]徐红英. “双减”背景下的课后延时服务策略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2(30).

猜你喜欢
初中阶段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生本理念下初中生物参与型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