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在场:启感类作文的个性书写

2023-05-30 05:17赵瑞华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妙手作文思维

【摘 要】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命题延续了上一年的风格,要求考生就材料的“启示意义”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对这种启感类作文,文中有“我”是基本的写作要求,但文中无“我”却是学生作文的通弊。教师引导学生始终置身于写作的场域,以“我”的灵魂、思维、情感和文字的“在场”展示写作主体的个性色彩。

【关键词】高考作文;启感类;“我”的在场;个性书写

【作者简介】赵瑞华,正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微专题教学策略研究”(B-b/2020/02/192)

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以下简称“Ⅰ卷作文”),延续了上一年的命题风格。材料取自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在交代其出处、内涵及关系后,指出“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虽然作文材料取自围棋术语,但命题者并非让学生去写与“围棋之技”相关的论文,而是引导学生从“围棋之道”中获得启示,进而在更广阔的领域里讨论人生、社会的哲理和方法论等问题。这种引导学生就材料的“启示意义”表达自己“感悟与思考”的作文,被我们称之为启感类作文。

这种启感类作文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对事件、现象、言论、图画(表)等给定的材料进行思考、认知与表达,从己之所思、所想出发,抵达己之应思、应想,以彰显时代青年的青春风采。因此,文中有“我”是启感类作文基本的写作要求。可是,揆诸当下,文中无“我”却成了学生作文的通弊,具体表现为:观点上人云亦云,不见思想;层次上简单堆砌,不见逻辑;表达上麻木空洞,不见情感;文字上满眼“我们”,鲜见独“我”。笔者以为,引导学生始终置身于写作的场域,以“我”的灵魂、思维、情感和文字的在场彰显写作主体的个性色彩,或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剂良药。对此,笔者结合Ⅰ卷作文进行探究,以助益教学。

一、灵魂的在场:将对核心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的独特理解,外化为鲜明的观点主张

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有言: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思想的文章,纵使材料再丰富,也犹如缺失灵魂统帅的乌合之众。文章的思想源自写作主体对作文题目所给材料的看法与主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对材料中所涉核心概念内涵的独特理解及其关系的精准把握,外化为鲜明的观点、个性的主张,以彰显写作主体灵魂的在场。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中所涉核心概念的内涵。Ⅰ卷作文题的核心概念有三个:本手、妙手与俗手。虽然材料对其给予了阐释——“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但是这个阐释过于笼统模糊。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命题者阐释的基础上进行再阐释,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把再阐释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样才算初步完成对概念的个性化认知。比如,本手是稳扎稳打的布阵,是形成局面的基础,是安分守己理当如此的正着,看起来功用暂时未必明显,也不巧妙,但不能只顾眼前,不下就可能遭遇麻烦,留下破绽;所谓俗手,通常是指表面看很有利,其实很吃亏的那些棋着,例如紧贴对方棋子出手,逼对方应子,貌似先手,很厉害,而几手下来就发现,对手反而受益,自己却陷入困境。[1]

根据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的“理解六侧面”理论,对概念的理解不仅要“能解释”,还要“能阐明”,会转化理解的意义。据此,在解释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对概念理解的意义具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对象、生活场景等。如此一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才真正涂上“我”的个性色彩,比如以下作文片段。

本手是基础,是鹰飞翔而不可失的翅膀,是豹疾奔而不可无的四肢,是歌手的歌喉,是舞者的双脚。妙手是创造,是鹰在空中漂亮的回旋,是豹出其不意的纵身一跃,是歌手千万次锤炼后的高音,是舞者惊若翩鸿的一转。[2]

上述片段中作者聚焦同一概念,连用四个喻体,形象地解说概念的特征,实现了由抽象棋理到具体生活形象的降维转化。最为巧妙的是,不同概念在同一领域的并举对比中,凸显细微的差异及微妙的关系,生动地传达了作者对概念的个性化理解。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精准把握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Ⅰ卷作文材料对概念间的关系作了说明——“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以启发考生思考三者的逻辑关系。对此,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进行“升维”处理,进一步凝练提升,揭示概念间内在的本质关系,认识到以本手为核心,妙手和俗手处于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中[3],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关系的清晰认知图式。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进行“降维”作业,到生活中寻找与之相应的现象和问题,并就这些现象与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从而实现写作主体对概念关系的深刻建构,以强化说理的现实针对性。比如以下语段。

更何况,这些求妙手而不重本手的行为,不过是当下青年们“生活有捷径”“躺平”的表现而已。……我们也知道饭不是一口就吃饱的,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改革开放不是一天就让我们国家富起来的。一天天地积累,打好自己的基础,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4]

语段直面现实生活中“求妙手而不重本手”的现象,一针见血地揭示其实质,然后通过列举生活常识,形象地阐释了“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的道理;观照社会现实,让论述有了生活的温度,也避免了凌虚蹈空。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历史,审视围棋“三手”之理在国家社会领域的意义,揭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呈现自己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将概念间的内在关系与社會现实、历史经验对接,是对作文材料启示意义的“降维”转化与形象表达,更是其在应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意义的有力展示。

当学生对概念的内涵有了独特的认知,又对概念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建构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认知与建构,进一步凝练并外化为文章鲜明的中心论点,“立片言以居要”,从而擎起文章的大纛,彰显“我”灵魂的在场。

二、思维的在场:将分析论证的思维过程,外化为富有逻辑的清晰表达

鲜明的观点是论述类文章的灵魂,而对灵魂的高质量言说,常常需要借助思维的力量。高品质的思维,往往外化为精巧合理的结构、清晰连贯的思路、缜密自洽的逻辑与准确严谨的表达。因此,写启感类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因果思维、联系思维、临界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多角度、多层面地展开分析论证,来阐明并解说观点主张、揭示并阐释事物的因果联系、辨析并判断是非得失。同时,将分析论证的思维过程,外化为富有逻辑层次的清晰表达,从而凸显写作主体思维的在场。

分析说理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联。因此,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因果思维来探明事物发展变化中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联,进而对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评判。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原因与结果的复杂关系,任何原因都必然导致某种结果,而任何结果都必然有其发生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追溯前因,对已经发生的现象探查隐藏在背后的原因,以更深入地认识事物本身。此外,学生可以推求后果,对事物未来的发展变化作出预见,以反观事物的性质与意义。

针对Ⅰ卷作文材料中点出的“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的生活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追溯其产生的根源,透过现象揭示本质,顺势将立论推向深入。比如以下语段。

然而当今社会,太多人痴迷于“妙手”之“妙”,而忽略了“本手”之“本”。从风雷激荡的竞争浪潮中突围实属不易,于是人们便争相速成一着“妙手”:不打好学习基础而依赖“捷径”者随处可见,不提升能力而信仰成功学者大有人在,不搞好基建而大建面子工程的现象屡见不鲜。归根结底,其实都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在作祟……如若基础不牢,妄图一步登天,则可能短时起效,日久必衰,最终弄巧成拙,下出一着“俗手”。[5]

语段先是紧扣材料,交代存在的现象,接着列举当今社会中的具体表现,而后揭示其产生的内在缘由,进而分析可能的危害,从现象到本质,由果溯因,彰显了思维的深刻性。Ⅰ卷作文材料强调了本手对于“初学者”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就此追问学生:为什么要重视本手?由此引导学生以该问题为经脉,立起文章骨架,集中笔墨展开分析,进行论证,让思维之花在抽丝剥茧的原因剖析中逐次绽放。

其次,依据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联系思维,通过对论述对象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推广延伸,拓展论述空间,让所述之理从特殊走向普遍,更具说服力。Ⅰ卷作文材料虽是关于围棋的方法论,但“启示意义”绝不囿于棋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发掘人生、社会等方面的哲理与方法论。

不止棋也。一切需要创造力的活动莫不如此。以文学创作言,一首好诗、一篇好文乃至一个好句,都来自经年累月的写作实践。……

不止此也。以翰墨丹青言,“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洗黑一池碧水,方得几个好字。以学术研究言,“读书破万卷”是学者的基本功,清代国学大家俞樾遍读群书,才能写出《古书疑义举例》,解决了千百年来的许多难题。以中华武术言,历来门派林立,然而功夫精湛、屹立不倒、引人膜拜者,非武当、少林这样的名门正派莫属。[6]

上述片段由弈棋扩展到文学创作,由翰墨丹青到学术研究,而后到中华武术,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如涟漪,似螺旋,论述空间得以扩展。且“不止棋也”“不止此也”的语言标志,外化了清晰的说理轨迹,也彰显了高品质的论证思维。

再次,根据质量互变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临界思维,通过对事物发展到一定临界点就会引发积极或消极变化规律的揭示,深刻认识事物发展变化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Ⅰ卷作文材料中交代“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教师就此启发学生体悟“理解深刻”是从本手累积到量变、引发妙手质变的条件与限定。聚焦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原理,学生可以确立诸如“以本为本,方得其妙”的观点。

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所论之物,既认识其积极的一面,又不忘其消极的另一面;既看到与其矛盾对立的一面,又想到与其发展统一的一面,从而让论述更全面周严。Ⅰ卷作文材料强调了本手的基础作用,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一味地重视本手而忽视对妙手的追求,那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本手固然重要,可是只在基本功里内耗,便缺少灵气,难成大器。盖房子不能只打地基,学会憋气不等于学会游泳。一名优秀的围棋高手还要有突破和创造的勇气。围棋比赛讲究不破不立,通过断棋,去破坏对方棋子的联络,建立自己的取胜方略与步调,确立优势。[7]

例文既看到了本手积极的一面,又分析了囿于本手时消极的一面,进而强化了“双手”合力的重要性,在辩证分析中深化了二者的关系,也将论证推向了深入。同理言之,对于妙手,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既看到其创造性的一面,又认识到离开本手可能沦为俗手的一面。

除了上文所述,还有诸如否定思维、让步思维、范畴思维等思维方式可用。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在写作过程中灵活使用多种思维方式来分析说理,不仅能将观点主张的论述引向圆通深邃,高质量完成灵魂的言说,而且也让文章在语言的流动与转徙中染上“我”思维的浓重色彩。

三、情感的在场:将对命题者价值引领的积极回应,外化为真实的情感共鸣

言说道理并不排斥情感,相反,恰切的情感融入有助于道理的传达与接受,正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学业质量水平4”中这样描述:在表达时,讲究逻辑,注重情感,力求做到观点明确,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感情真实健康,表达准确、生动。[8]所谓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是主体以自身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体现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内心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和反应选择[9]。在启感类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对论述对象的自我感受、精微体验、情境评价浸润其中,把對命题者价值诉求的积极回应外化为移情共鸣和反应选择,将其沉潜于文字之间,贯穿于文章始终,从而彰显写作主体情感的在场。

高考作文命题尤为注重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一贯坚持引导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品德、创新的思维、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崇尚劳动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0]Ⅰ卷作文题,取材于传统文化国粹围棋术语,暗含了对青年的价值观引领,让学生在个人成长、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思考基础与创新的关系,引导学生遵循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素养的基本规律,筑牢根本,守正而后创新。[11]

写好Ⅰ卷作文,教师首先要启发学生思考作文材料中“初学者”的命题暗示。作为十七八岁的青年学子,广大考生涉世未深,功业未建,高中学业刚刚结束,即将迈入大学深造或开始走向社会,正处于夯实人生之基的关键时期,属于典型的“初学者”。命题者意在引导学生注重强基固本,脚踏实地,切忌急功近利,好高骛远。所以,教师要跟学生强调,审题立意时、行文过程中务必体现这种价值诉求,积极回应命题者的价值引领。

再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解题、应试等日常生活小事,而应该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观照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对本手与妙手、基础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解读中,表达对理想愿望、卓越人生的积极追求,高屋建瓴地表现“我”的境界与格局。

打好每一步的基础,踏实而行,在基本功底中熟读而精思,是每一位新时代青年应达成的使命。在当今这个飞速变化发展的时代,经常出现的“速成”占据了人们的视野,有一部分人错误地相信学习或工作可以快速达到高妙境界。……如果仅仅因为浮于表面的了解就不再进行深入的理解,我们就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也难以做到精妙的创造以抓住人生的机遇,闪耀人生的光芒。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仅谈高妙,而应脚踏实地,在坚实的土地上仰望星空,实现梦想。[6]

语段中,作者将打好基础、踏实而行当作新时代青年的使命,通过对“速成”的后果分析,深刻阐发了脚踏实地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表达出“在坚实的土地上仰望星空,实现梦想”的人生追求。

最后,教师还要向学生强调,在表达的过程中应注重将情感浸润其中,将体验贯穿始终,从而让文章饱含真实健康的感情。“人民作家”巴金曾言: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启感类作文尤其要用心地写,动情地写,以感动自己的表达追求,努力打动他人,让人感受到“我”的心跳——对祖国、同胞无限的爱。比如下面这个语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妙手”,把“本手”练到极致而不再前进固然能成为持重的弈士,却可能因为没有把自我融进大局而被伪装成“妙手”的“俗手”误导,陷于困局。如今,当我们身处一个最好的棋局中,为什么不在脚踏实地锤炼本手的基础上,再试着培养大局意识,让一着着“妙手”延伸到广阔棋盘的各个角落,去到壮阔的边疆,去到美丽的乡间,去到任何一个需要你把自己当成一粒棋子铿锵放上去的地方呢?[6]

语段中,作者用饱蘸深情的语言发出倡议,表达了愿做一粒胸怀大局、脚踏实地的棋子,到祖国需要的任何地方去的豪迈与激情,读来让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高考写作考查作文,更考查做人,能够打动阅卷人的往往是能写好熟悉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12]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牢记,写好考场作文必须积极回应命题者的价值引领,坚持用真情去书写,用真心来表达。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的真情实感,是写作主体鲜活精神生命的映射,情感在场的作文,也是“我”的精神生命存在的确证。

四、文字的在场:将结构的预设与行文的思路,外化为文中“我”字的頻现

启感类作文要求学生就材料的“启示意义”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文中有“我”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让“我”走入字里行间,把写作主体灵魂、思维、情感的言说,结构的预设以及行文的思路,外化为显性的“我”字的频现,但不能淹没在“我们”里。

实现文字上“我”的在场,手段丰富,方式多样。文章开篇时,可以让学生用“我以为”“在我看来”等语言形式,独树一帜,亮出观点。行文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用“我”的所见所思、所闻所感等行为来衔接过渡,让语言的逻辑链条清晰严谨。比如:

那么,如何守正,又如何开新?我的回答是:一切皆以实际条件为转移。主观条件上,只有通过深入的学习与实践,不断磨砺自己的品格、能力,掌握了“正”,方能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在“有度可依”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客观条件上……[13]

语段中“我的回答”昭示了写作主体思考的结果,明确表达了“我”之所思,也是“我”之所欲言,将所论文字烙上“我”的印记,同时开启新角度论述。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我”的思考表达对事件、现象的鲜明主张,或者用“我”的认知诠释对核心概念的独到理解,或者用“我”的共情剖析对典型事例的真切体验,或者用“我”的表白表露对写作对象的真情呼唤[14],以不断确证文字上“我”的在场。文字上“我”的在场,也是一种防止偏离题旨、迷失自我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写作启感类作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置身于写作的场域,紧扣作文材料意旨,高擎灵魂的旗帜,积极回应命题者的价值引领,综合使用多种思维方式,用心表达真情实感,全面展示写作主体的灵魂、思维、情感和文字的在场。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围绕着灵魂的旗帜,伴着思维、情感的腾挪跌宕,在文字的流动转徙中,不断确证“我”的在场,就能高质量完成启感类作文的个性书写。

参考文献:

[1]国倩,党波涛.守正才能出奇 写作需返璞归真[N].楚天都市报,2022-06-08(A08).

[2]虞诗彤.本手常驻,妙手偶得[EB/OL].(2022-06-08)[2022-11-24].https://mp.weixin.qq.com/s/2uVI25VzhsAJP75TsCNTcw.

[3]孙绍振.专业术语的神秘性在题目中就化解了[N].厦门晚报,2022-06-08(A7).

[4]于金泉.心中有本手,生活才有妙手[EB/OL].(2022-06-07)[2022-11-24].https://mp.weixin.qq.com/s/XH4fl5Qk79-UK9dBSZkENwg.

[5]邓智超.扎本手之稳步,行追梦之遥程[EB/OL].(2022-06-07)[2022-11-24].http://www.fulay.cn/html/104-238/238436.htm.

[6]华南师大新闻社. 2022高考作文,华师师生下水文来了![EB/OL].(2022-06-07)[2022-11-24].https://mp.weixin.qq.com/s/exTKhJiDyOtvJ_Qcj5OK9g.

[7]林子瑜.“双手”合力,手到擒来[EB/OL].(2022-06-07)[2022-11-24].https://mp.weixin.qq.com/s/EnIPiGuX-Nbo-WBBVIIb1Q.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9]朱小曼.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的主体力量[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55-60.

[10]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11]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坚定文化自信 激扬青春风采服务“双减”改革: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J].中国考试,2022(7):7-13.

[12]舒静,胡浩,宋佳,等.2022年高考作文題,透露语文教育新趋势[N].新华每日电讯,2022-06-08(5).

[13]方培儒.守正开新,方能行远[EB/OL].(2022-06-25)[2022-11-24].https://mp.weixin.qq.com/s/ojBCmdDiMtM-6exMNfKXX_g.

[14]赵瑞华.宏大主题作文的“小我”表达[J].应用写作,2022(6):25-27.

(责任编辑:蒋素利)

猜你喜欢
妙手作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棋王赛“妙手”拾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