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史协同教学的实践路径

2023-05-30 05:17周云华薛冰洁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周云华 薛冰洁

【摘 要】由于历史课程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上有极强的共通性,初中政史协同教学也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基于学习迁移理论,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统整、跨科主题的活动化实践、学业质量的一体化评价三大策略,实现政史两大课程的跨学科教学,培育新时代接班人。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政史协同;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周云华,正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设计与实施、课堂观察与透视、学习设计与分析、听课评课与研究、考试测量与评价;薛冰洁,一级教师,苏州市教坛新苗,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研究与学习设计。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2021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大思政’视域下政史协同教学实践研究”(202132002101B)

随着2022年版各学科新课标的出台和落地,“大概念教学”“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至一线课堂。这些新的教学模式都蕴含着课程综合教学的特征,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变得日益密切。无论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前言部分都提道:“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1-2]前言4對比两份课程标准及实际教学经验也可发现,初中历史课程同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下简称政史课程)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方面存在极强的共通性。

政史协同教学的实质是两类课程学习间的迁移。那么,如果学生要从历史学习转化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这样的迁移应如何实现?笔者认为,学生学习的转化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推动,需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共同推动迁移发生。这两个过程分别是迁移时学生必然发生的心理转化过程,以及教师推动或引导学生发生的心理转化过程。前者占据迁移过程的主体地位,包括理解、对比、认同三个步骤;后者占据主导地位,包括关联、呈现、引领三个步骤。立足于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性、整体性特征,基于学习迁移理论,我们可以得到下方的政史协同教学逻辑图(如图1)。如图1所示,教师推动学生经过关联、呈现、引领三个步骤,借助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统整、跨科主题的活动化实践、学业质量的一体化评价三大策略,最终实现学生的学习迁移。

一、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统整

理解是个体循序渐进地明晰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美国心理学家贾德认为,只要学习者能把经验进行概括,则从一个情境迁移至另一个情境就是可能的。学习者概括知识的水平越高便越能反映事物的规律,越能与具体事物产生十分广泛的联系,如此一来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3]按照这一理论,政史协同教学以历史学习为起点,有赖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概括水平、对学科基本原理与技能的掌握,最终实现历史学习向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转化。

政史课程同属于人文社会学科,但各有自己的研究领域。从课程内容来看,历史课程主要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人类社会历史事件的起因、进程和影响;而道德与法治课程致力于从历史事件总结基本原理和规律。两大课程的学习研究都发源于历史事件,但在内容上构成兼容互补的关系。从课程的内在逻辑来说,历史课程重在回眸人类历史进程以启示现实问题的解决,道德与法治课程则侧重于探析当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尽管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道德与法治课程若想更好地进行说理,必然要联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想要促成学生在两大课程中完成迁移,就要尽可能地在内容上加强两大课程的联系。为此,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的首要任务是寻找两大课程在内容上的关联,且这种关联必须是客观存在并符合逻辑的,绝不能牵强附会。此外,教师还要在政史协同教学的整体框架下进行综合平衡,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权衡取舍,使历史教学中关联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尽可能广且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密度均匀,不要出现某一环节关联内容过多,另一环节关联过少的现象。教学内容确定后,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心理程序统整课程内容结构,从而更利于迁移的发生。

政史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统整,本质上就是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要以历史课程内容为主干,依照历史课程的教学逻辑,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进行梳理、筛选和归纳,具体而言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根据两大课程的交叉内容进行初步整合。交叉内容是指两大课程相通的部分。将两大课程的教材相互对照,找到相通的知识进行初步整理,凡是相近、相关,可以在协同教学中用到的知识都符合要求。二是根据历史逻辑进行二次整合。倘若不加选择地将所有涉及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全都引入历史课堂中来,则会掩埋课程的历史教学主线,让课程失去应有的“历史味”。为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应该在历史逻辑的主线下,将初步整理的交叉内容再次选择,划分主次;三是根据探究主题进行最终整合。每个单元、每节课都应有明确的探究主题,这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与升华,也是统整课程内容的关键。以统编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为例,该课同道德与法治课程交叉重合的内容见表1:

由表1可见,政史协同教学中,两大课程的知识点在内容上应该相互对应。教师在梳理内容时不但要跨学科,也可以跨年级、跨框题,不一定非要以教材的“课”为单位展开。选取的课程内容不仅包含直接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包括间接辅助、丰富、支撑历史教学的知识。该课的教学内容看似只涉及我国民族政策,但如果直接把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引入教学中,很容易使预设的教学方向发生偏离。此时就要依托“民族大团结”的教学主题,将教学重心放在“民族的历史选择”上,完成教学内容的构筑。根据以上分析,该课教学主要围绕三个议题逐级展开:

议题1:联系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谈谈为实现民族大团结,我国有哪些探索?

议题2:基于上一议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尝试分析为实现民族大团结,各朝、各时代的探索有哪些意义,你如何评价?

议题3: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论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以上三个议题围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成果”的主干,结合道德与法治知识,以“问题链”的样态推演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整个历史阶段的处理方式,意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政史知识剖析问题,从中发掘和理解其中的历史逻辑。议题1先让学生在脑海中回忆所有相关知识,将历史知识同道德与法治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对该课的教学主题有初步的理解。议题2从中国古代史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探析各朝代的探索,思考这些探索的积极意义和客观局限性,为理解何为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大团结、体悟我国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提供帮助。议题3则是在前两大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更深入地运用政史知识解释为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而对我国政策由衷地感到认同。三个议题之间互相关联,层层推进,最终有效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统整。

二、跨科主题的活动化实践

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学习上的迁移,就是相同联结的转移,两种学习情境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越多,则前一种学习越能对后一种学习发生迁移作用。同为相同要素说主要代表人的伍德沃斯后来将相同要素说改为共同成分说,认为如果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无论学习者是否意识到这种成分上的共同性,都会有迁移现象发生,学习也就更容易。[4]故教師有意在教学内容中安排两个学科之间的共同因素或关联因素是学生实现历史学习向道德与法治学习转化的关键。

学生的认知心理具有发展的特性。每一个环节的学习都建立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因此当新接触的知识能与已掌握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就能以较高的效率学习。分学科教学时,同一或是相似的知识点往往会在不同课程中反复教学。虽然不同课程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学生总会产生一种“已经学过一遍了,为什么还要再学”的错误认知,部分学生甚至会在教学中出现开小差的情况。此外,由于不同课程对同一知识点讲授的侧重点和耗费的时间都不尽相同,学生对新知识容易形成碎片化和不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为了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保证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师应设计系统的、主题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一堂课中集中学习同一知识点的不同侧面,由此对之形成完整、系统的认知。

需要明确的是,跨科主题的活动化实践,其本质是培育学生运用多方面、多学科知识解决本学科问题的能力,以此加深对该学科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多选取源自现实生活中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一节课的跨科主题活动应该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能从生活中来,往生活中去,最好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实现学习的迁移。因为“‘协同’已不仅是指学科之间教学内容的协同,更是指在教学中运用各项教学策略以及在班级中引领学生成立协同小组,开展有效的学习。”[5]以统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为例,笔者设计该课的跨科主题活动实践如下:

学习主题:坚定不移走对外开放之路

环节一:“起步之路,顺势而为”——对外开放的起点

环节二:“成长之路,迎风而上”——对外开放的深化

环节三:“强国之路,一往无前”——对外开放的未来

对外开放是初中政史课程都涉及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对比两大课程的教材和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安排,笔者以“坚定不移走对外开放之路”为学习主题,实施跨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两大课程的视角建立整体、系统的认知。每一个环节都是以问题为驱动,以情境为载体,以实践性活动为依托,学生要自主搜集资料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以环节三的实践活动为例,该环节的活动要求如下:

结合政史教材,借助网络和其他渠道的资源,通过小组合作搜集对外开放的时政素材,形成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研究报告(形式可以是文字报告、PPT、视频),内容应包括:

1.新时代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就;

2.新时代也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

3.如何在新时代持续深化对外开放。

结合“坚定不移走对外开放之路”的学习主题,环节三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展望未来,通过实践活动深刻感悟对外开放的伟大意义,同时赋予新时代青年更多责任感与使命感。因此本环节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搜集、分析史料,锻炼推论及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通过整理、回答三个问题总结当前成就,思考对外开放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方案。

三、学业质量的一体化评价

当学生在政史协同教学中厘清两大课程的联系后,就会对两者的本质关系作出判断。学生得出的判断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一是总体认同,既能理解政史两个课程的学习内容,也能认同两者之间的关系;二是部分认同,理解两大课程的学习内容而不认同彼此之间的关系,或是认同关系,但对某课程的学习内容无法达到概括、抽象理解的层次,因而难以实现课程间的完全迁移;三是完全不认同,这种情况代表本次政史协同教学的目标未能实现。由此可见,认同是学生实现历史学习向道德与法治学习成功转化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政史协同教学的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不单是交互内容,两大课程的教法、学法往往也是相通的。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主要通过掌握关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影响等因素来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从而把握历史规律。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也是通过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分析事件、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把握其中规律。因此相似的学习思路和学习目标,使得一体化的学习评价成为可能。

促使两大课程一体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暗示,指教师有意暗示政史协同学习产生的学习结果具有一致性,且能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影响。例如在教学社会主义建设时引出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暗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想要取得成果,也应秉持同样的精神。二是阐释,若教师的暗示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教师可以进一步以专业的阐释说明其内涵和价值,从理论的角度证明学习内容是客观、必然且切实有用的。无论暗示还是明着阐释,教师都可以在教学中强化两大课程的实际关系,推动政史一体的观念在学生心中扎根。

在完成观念上的一体认知后,教师要在学业质量的评价上促成一体化的实际达成,其本质就是将传统上彼此孤立的两个课程融为一体,提高协同教学的整体效益。一体化评价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史学科素养为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评价活动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以问题解决的水平作为评价标准的核心内容;二是所制订的评价活动要结合政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三是评价步骤和标准要有可操作性,能够衡量学生学习后表现出来的进步程度。以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为例,一体化评价活动可以设计如下:

阅读秦朝人口增长表、反映人民生活变化的地方文献、反映社会生活的壁画等各种类型的史料,完成下方表格。

1.这些材料从哪些角度反映了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后的影响?请你将这些角度用相应的词语如“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等表述,填写到表格的第一列。

2.将每个角度的影响用一句话概括,把你从材料中得出的结论填写到表格的第二列。

3.你得出每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把材料中对应的证据填写到表格中的第三列。

4.在第四列写出每个论据可靠性的说明,可以从来源、作者身份、创作目的、材料产生的时间等方面加以分析。

5.在完成表格的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论述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影响,论述要有条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论点恰当,论据与论点相匹配。[6]

这个活动利用多种形式的历史材料多维度地创设历史情境,“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1]1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2]38,从而“能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具体史实,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1]54。在这个提倡核心素养的时代,教育更加关注学生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对课程协同教学的呼唤也越发强烈。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既怀抱了课程综合育人的诉求和理念,又为政史协同教学提供了现实依托。广大教师应从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深入探寻政史协同教学的操作路径,努力提升课程的素养培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郑家成.学习迁移理论视阈下课程思政的实现机制研究[J].高教学刊,2021(3):108-111.

[4]李東斌,刘经兰.教育心理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5]陈珏玉.协同教学:意蕴与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6]郑林.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历史教学与评价一体化设计[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2(5):3-10.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谈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