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

2023-05-30 05:17范世祥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数学美教学价值正态分布

【摘 要】正态分布是概率论中最重要的连续型概率模型。高中教材“正态分布”这一节的内容属于非高考热点,是许多教师不太重视且畏难的课题。而正态分布在概率统计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者以“正态分布”教学研究为例,对内容解析与课堂定位、教材中关于素材的处理进行探究,并给出教学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正态分布;教学价值;数学文化;数学美

【作者简介】范世祥,一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指向理性精神培育的数学创新实验课程研究”(2020JSQZ0146)

正态分布是概率论中最重要的连续型概率模型。由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不要求对一般的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进行讨论,因此在高中阶段,我们只研究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型随机变量。但受到知识的限制,正态分布的许多结论无法严格证明或直接用于计算,从而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往往出现一带而过的教学现象。为挖掘该课题的内在教学价值,笔者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对于这一课题的认识与思考。

一、内容解析与课堂定位

1.内容解析

正态分布是概率论中最重要的一种分布,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正态分布是最常见的一种分布,例如测量的误差、射击时弹的落点、人的生理特征指标(如身高、体重)、自动流水线生产的各种产品的质量指标(如零件的尺寸、袋装食盐的质量)等,都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另一方面,正态分布有许多性质,很多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来近似,在统计中一些重要的分布可以通过正态分布来导出。

从教材的内容安排看,“正态分布”是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最后一節。从本章整个知识框架来看,该章节首先介绍了随机变量的概念,然后通过两点分布、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等具体实例,重点研究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以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而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并且正态分布是二项分布的极限,所以很自然地被安排在本章的最后一节。

从知识层面看,本节课需要用到学生已学的知识。例如:统计方面关于数据处理分析的知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二项分布等知识;函数的单调性、图象对称性、指数函数、二次函数、复合函数等知识。

从当代的科学发展看,统计学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几乎渗透到各个科学领域,例如:社会发展与评价、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与利用、电子商务、保险精算、金融业数据库建设与风险管理、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政府统计数据收集与质量保证、分子生物学中的统计方法、高科技农业研究中的统计方法、生物制药技术中的统计方法、流行病规律研究与探索的统计方法、人类染色体工程研究中的统计方法、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

因此,正态分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课题,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知识,而且给学生开启一扇窗户,让他们看到精彩纷呈的科学世界。

2.课堂定位

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看,教学重点是正态分布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是正态分布概念的形成与理解。尤其是正态分布密度函数解析式的出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觉得这个解析式过于高深,难以理解。

然而从正态分布在数学中的地位以及正态分布的发展历史来看,本节内容包含了重要的应用价值与文化价值。正态分布这一节课,如果轻视它,从学生的短期利益来看无伤大雅;但如果能重视它,从学生的终身成长来看却受益匪浅。因此,笔者认为,本节课可定位于数学文化课与研究课。学生通过对正态分布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正态分布的发展历程,认识统计学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与数学的美,培养研究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二、教材中关于素材的处理研究

1.引入的对比与分析

梳理国内的几套新旧普通高中数学教材,各版本的教材对“正态分布”的引入方式大体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方式从具体实例出发,通过描述误差数据的分布引入,引导学生认识误差随机变量的取值不能一一列举,不能用分布列。以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为例,教材提供了100袋袋装食盐的质量误差数据,将其看成对误差变量X的100次观测值,接着教材给出以下思考:①如何描述这100个样本误差数据的分布?②如何构建适当的概率模型刻画误差X的分布?通过思考题的引导,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之前如何刻画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进而自然地引出课题。第二种方式是借助计算机模拟,从具体实验出发引出课题。以旧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为例,教材以高尔顿钉板的演示作为引入。在问题的引导下,利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让学生进行数据处理: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到频率分布折线图,再到总体密度曲线,引出正态分布的密度曲线,使学生历经从离散型到连续型的过渡,形成对正态分布最直观、最初步的认识。

2.内容的生成与处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态分布概念的形成;第二部分是正态曲线的性质探究及应用。对于第二部分,从正态分布密度函数解析式出发,利用函数知识并结合数学软件等工具,让学生获得正态曲线的特点并能利用[3σ]原则解决相关问题。

正态分布的概念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直观层面,钟形曲线就是(或近似地是)正态曲线;第二个层面是从实例的特征(众多的、互不相干的、不分主次的偶然因素作用结果之和)理解怎样的随机变量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第三个层面是正态分布密度函数[φμ,σ(x)=12πσ]  e[-(x-μ)22σ2],x[∈(-∞,+∞)]的获得,这一层面恰恰是学生感到最为困惑的,因为学生无法理解这个复杂的解析式是怎么来的。如何使正态分布的概念生成更为自然,让学生更清晰、准确地理解正态曲线的特点,笔者尝试从以下视角带领学生赏析。

(1)历史视角看曲线

正态分布也称为高斯分布,因此很多学生都误以为正态分布是高斯发现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不过高斯对于正态分布历史地位的确立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发现正态分布的主角是棣莫弗(De Moivre)和拉普拉斯(Laplace)。1733年,法国数学家棣莫弗利用n!~[2πn(ne)n]这一公式[此为斯特林(Stirling)公式,棣莫弗首先发现后由斯特林加以改进]在研究二项分布B(n,[12])时,得到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φ(x)=12π]  e[-x22];1774年,拉普拉斯证明了[12π][-∞+∞e][-x22]dx=1,之后拉普拉斯把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推广到任意p的情况,并得到了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19世纪初,高斯基于最小二乘理论研究统计误差的概率密度分布。高斯既提出了极大似然估计的思想,又解决了误差的概率密度分布的问题,这项工作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因此,正态分布也被称为高斯分布。高斯在数学上建树颇多,去世前他要求给自己的墓碑上雕刻上正十七边形(高斯尺规作图的得意之作)。而后世的德国马克的钞票和硬币上却是以正态密度曲线来纪念高斯,这足以说明高斯的这项工作在当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正态分布的下一个推动力来自生物学家高尔顿,高尔顿是生物统计学派的奠基人,1877年,高尔顿设计了高尔顿钉板的装置,模拟正态分布的性质用于解释遗传现象。从1733年棣莫弗的工作为开端,到20世纪中前期,正态分布及其相关理论陆续被发现、完善并创建起来。[1]

(2)函数视角看曲线

教师请学生研究函数[f(x)=12π]  e[-x22],x[∈(-∞,+∞)]的奇偶性、单调性、最大值等,旨在通过复习高中数学必修一中函数的单调性、图象对称性、指数函数、二次函数、复合函数等知识,实现对函数解析式[φμ,σ(x)=12πσ]e[-(x-μ)22σ2],x[∈(-∞,+∞)]的深入理解,进而让学生掌握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的特点。

(3)概率视角看曲线

①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1。

②当[σ]一定时,曲线随着[μ]的变化而沿x轴平移,如图1甲所示。

③当[μ]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如图1乙所示。

[σ]越大,曲线越“矮胖”,总体分布越分散;[σ]越小,曲线越“瘦高”,总体分布越集中。

④3[σ]原则

正态变量在区间[(μ-σ,μ+σ)],[(μ-2σ,][μ+2σ)],([μ-3σ,μ+3σ])内,取值的概率分别是68.3%,95.4%,99.7%;正态变量在[(-∞,+∞)]内的取值的概率为,在区间([μ-3σ,μ+3σ])之外的取值的概率是0.3%,故正态变量的取值几乎都在距x=[μ]三倍标准差之内,这就是正态分布的3[σ]原则。

(4)美学视角看曲线

当正态分布密度函数[φμ,σ(x)=12πσ]e[-(x-μ)22σ2],x[∈(-∞,+∞)]很自然地一步步呈现出来时,学生既可以从中感受到数学家探索知识的伟大过程,还可以欣赏这个解析式內在的数学美。这个式子完美地包含了数学中的“五朵金花”: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数e、最小质数的算术平方根[2]、均值[μ]、标准差[σ]。从感受正态曲线的形态美到函数解析式的数字美,这对学生多角度欣赏数学的美,领略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的美学修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综上可知,本节课从结构上是“一条线索”——从随机误差试验的探究出发;从内容上有“两个板块”——正态分布的概念、正态曲线的性质与应用。在正态分布概念的认识上有“三个层面”——图形、特征、密度函数。前两个层面直观、具体,第三个层面则因为解析式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从贯穿教材及正态分布发展史上看有“三个人物”——高尔顿、棣莫弗、高斯。从数学的美感看,最后盛开的是“五朵金花”——[π],e,[2],[μ],[σ]。如果广大一线教师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内容,那么对于这节课的教与学有重要的作用。

三、思考与启发

1.教学思考寻本质

教师用书建议本节课为一课时,但在一个课时内让学生既掌握正态分布的相关知识,又能从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历史背景,显然是比较困难的。笔者曾听过麻省理工学院的一节公开课《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该教授没有一板一眼地进行推导公式,而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计算机模拟骰子试验,谈其方法与思想。还有其他一些国外知名大学的视频课程,这些教授对于具体的定义、定理、例题讲得很少,而相关的思想、方法、历史讲得比较多。对于具体的定义、定理、例题等,不同版本的教材、不同教师的讲授,都是大同小异,学生完全可以自学。然而这些知识的建立过程及背后的思想和方法,对于学生深刻掌握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如何利用好这节课的文化价值,笔者建议可以布置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先让学生搜集正态分布的起源、发展、应用等相关数学素材,再分组合作写成研究报告,最后选择一些出色的小组报告在课堂上给全班学生做展示。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正态分布,对他们今后进入高等院校后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2.提高站位寻价值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数学的文化价值。笔者认为这节课的价值在高考之外,教师应认真对待这节课,开阔学生的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

在高中阶段,教师面对“正态分布”这样一些高考要求不高的课题时,往往表现出畏难情绪或松懈的感觉,有时会采取习题教学的方式对待。事实上,仔细阅读教材内容,我们会发现许多紧跟时代、紧跟最新科技发展的教学素材,并且教材中几乎所有的章节都精心设计了“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等板块,对相关内容进行多层面的拓展。如果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认真对待这些板块,放手让学生多做一些研究,认真钻研,相信会迎来一个不一样的数学世界和教学生态。

因此,教师应该要转变观念,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立足教材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充分挖掘教学内容背后的价值和本质,才能真正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希孺.数理统计学简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陆顺演)

猜你喜欢
数学美教学价值正态分布
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出行时长可靠性计算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探究中学数学的美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心得一二
正态分布题型剖析
χ2分布、t 分布、F 分布与正态分布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