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情境下的语文课程幼小衔接策略

2023-05-30 19:20邵戴敏
江西教育C 2023年1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语文课程

邵戴敏

摘   要: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强化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衔接,就需要针对幼儿在语文学习中的知识传递、行为养成、习惯意识,做好贯通性和统整性的把握,推动学生整体意识的不断发展。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教学速度,而应依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从审美的视角推动和强化幼小语文课程的自然衔接。

关键词:审美情境   幼小衔接   语文课程   认知路径

幼小衔接虽然只是学段的自然升级,但管理方式、教学方式、课堂的组织形式等,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会带来较大影响。因此,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要强化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衔接,就需要针对幼儿在语文学习中的知识传递、行为养成、习惯意识,做好贯通性和统整性的把握,推动学生整体意识的不断发展。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速度,而应依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从审美的视角,推动和强化幼小语文课程的自然衔接。

一、依托教学内容,营造具有美感的环境

刚刚进入一年级的新生往往习惯了轻松自然、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而小学语文教学有明确任务、具体要求,甚至还有对应的作业,这会让学生感到严重的不适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还不能从所学习的内容中感受到真正的美,所以无法激活内在的学习兴趣。因此,幼小衔接就需要教师先从具体的内容入手,创设可感、温馨的具体环境,助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为例,编者在这册教材目录后的第一部分,就设置了《我上学了》环节。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以图片的形式展开:远处,雄伟壮观的天安门矗立在鲜花丛中;高高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身穿民族服装的儿童,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洋溢着笑容,上学去了……从这一内容入手,不难看出统编版教材编者独具匠心,在孩子刚刚进入小学时,就安排了这样一次极其应景的内容,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在幼小衔接中,教师可以先组织第一天上课的孩子说一说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感受,聊一聊对新校园的看法。当很多学生表示自己不习惯、不适应后,教师就可以相机出示教材中的图片,并告诉学生:今天,全国还有成千上万的孩子与大家一样,第一次离开幼儿园,来到一个全新的校园里。他们在第一天上学时为什么会笑得如此灿烂?我们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都是祖国给予的……

如此一来,教师就让学生充分领会了教材插图的美感和意蕴,不仅有效地照顾了学生刚刚入学时的心理感受,更借助审美感知,帮助学生明确了上学的价值和意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带着感恩之心,融入校园新生活。

二、依循认知规律,创设可感游戏

随着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落实,幼儿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幼儿教学的重要形式。作为儿童与生俱来的爱好,游戏理应成为幼小衔接的重要方式,让刚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的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中的前后鼻音、平翘舌音时,教师就可以设置“顺风耳”的游戏,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拼音卡片。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可以先从课堂导入开始:“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便,是我们班真正的‘顺风耳’。”然后,组织学生尝试发出声音、辨析声音,并找出这些声音的声母、韵母及对应的音节卡片。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班级听得最准、速度最快的学生,带领其他学生进行朗读巩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听音、辨音的整体效果,为他们颁发“顺风耳”的荣誉称号,并让他们介绍自己是怎样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区分出来的。由此一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原本机械生硬的学习内容转化成了可感、鲜活的游戏情境,强化了学生内在的审美体验。以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方式为教学的切入点,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倾听和辨析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再以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字词为例,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采用图文组合的方式,创设可感的游戏。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这首经典的儿童诗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将诗歌所展现的内容及意境以游戏的方式不断直观化、形象化,将全部的生字词浸润在鲜活的情境之中,丰富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推动学生言语能力的不断生长。由于图片能够带给学生极强的审美体验,契合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较为熟悉的游戏形式,因此很多学生只用了不长的时间,就高效掌握了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

进入小学之后,语文教学在内容和要求上都有调整和提升,教师可以借助游戏的形式,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固有的思维习惯,搭建多维化的游戏平台,保障幼小语文学习的自然过渡。

三、丰富认知路径,创编韵律儿歌

一年级学生大都喜欢诵读儿歌,这种内容简洁、朗朗上口的作品,更契合幼儿的审美需求。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和撰写一些儿歌,提升语文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刚刚入学时,很多学生还没有从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状态调整过来,在课堂中表现得较为随意,如打了预备铃后,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及时进入教室,无法立即安静下来;在课堂中,常常有窃窃私语或交头接耳的现象。要想改变和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决不能采用生硬要求、机械命令的方式,而要在审美体验下,依循这一学段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采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养成习惯。例如,上课铃打响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儿歌:“一旦铃声响,静静入课堂。”针对课堂中学生交头接耳的现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诵读儿歌:“我的小耳朵,作用有很大,认真听讲课,才能不落下。”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对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准备课间放松操:脑袋轻轻点一点,身体轻松摇一摇;双手点赞拍一拍,肩膀放松翘一翘;屁股撅起扭一扭,大家一起笑一笑。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师生一唱一和,配合默契,学生很快了解了小学语文课的常规制度和要求,同时在富有节奏的儿歌韵律下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直观性思维特点非常鲜明,因此教材编者在编排汉语拼音时,就配置了各种与拼音契合的图片。有了视觉上的冲击,教师就可以从听觉层面,在拼音教学中引入儿歌,从而让学生在记住拼音形态的同时了解正确的发音方法。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g、k、h时,教材中配置了极具美感的直观性插图:飞翔的鸽子,嘴中衔着草环;地上有两只鸽子,旁边的两个孩子正坐在椅子上喝水;河里的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借助图片和拼音的发音规律,教师可以在指導学生朗读时,引入富有节奏感的儿歌。儿歌看似简单,却契合刚入学孩子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富有节奏感的儿歌的熏陶下,对字母的音和形有了更加深入的感知与了解,真切地感受到了小学语文学习的快乐。

总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不能只考虑“去向”,更要考虑“来路”。教师只有真正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找准小学与幼儿园课程学习的异同点,做好衔接工作,才能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和语文学科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苗苗.情境教学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11):79.

[2]曹锦霞.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22(6):52-54.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西小学)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语文课程
从夯实“双基”到培养“核心素养”之变——简析近二十年语文课程目标发展演变之路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与乡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