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2023-05-30 19:20郭世卫
江西教育C 2023年1期
关键词:价值体现小学科学

郭世卫

摘   要:“主题研究性学习”又称专题研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专题展开自主性探索。问题载体、主题探究、实践体验是“主题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小学科学“主题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体现、主题特征和活动流程。

关键词:“主题研究性学习”   小学科学   价值体现

“主题研究性学习”又称专题研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专题展开自主性探索。传统科学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程标准主张探究式学习,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这样的学习才更加有效。“主题研究性学习”是科学教学的有效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致力于“主题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主题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体现、主题特征和活动流程。

一、“主题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体现

“主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探究式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讲听式学习,改善了师生关系,让学生变身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通过自主思考、讨论、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知识、习得方法。

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对外界持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究是他们的本能,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主题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尊重学生的天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主题研究性学习”聚焦某个主题,将零散的知识串联在一起,让学习内容变得集中,让思维结构变得完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性思维。“主题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让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时空都变得开放,容易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主动性更强。“主题研究性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学习,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主题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创造的机会,让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主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特征

(一)现实的生活性

生活是科学的源泉,科学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主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当具有现实生活性,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物或者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在开发研究性学习主题时,教师应坚持生活性原则,从现实生活中去挖掘,将其转化为研究学习的内容。比如,电荷存在于一切物质之中,像脱毛衣时发出的“啪啪”声;梳头发时梳子吸住头发;穿衣服时衣服紧贴在身上等现象。因此,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笔者从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入手,將现实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作为研究主题,然后借助一些简单的摩擦起电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

(二)问题的价值性

“问题是点燃学生探究的火花”,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科学探究学习的载体。问题如同探究的指南针,决定了探究的方向,影响着学生的探究兴趣,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深度。“主题研究性学习”所设计的问题应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能够为科学探究引领正确的方向;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诱发并促进学生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比如,在教学《水珠从哪里来》一课时,笔者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冰镇饮料,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从而提出“小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该问题极具研究价值,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又激发了学生对“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的知识的探究。

(三)主题的情境性

科学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不仅具有生活性、问题性,还具有情境性。主题的情境性是指以具有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为载体,能够给学生直观感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情境是探究的抓手,离开情境,探究活动就会枯燥乏味,就会缺乏支撑,失去生命活力。教师在设计科学研究性学习主题时,要将问题融入生活情境,让科学探究有情、有趣、有形,进而增强探究的体验性,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效。

三、“主题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流程

(一)情境感知,确立问题

探究由问题开始,问题是探究的起点。问题的引出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开门见山和巧妙间接,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利用情境引出问题,教学效果比较好,常常被教师所采用。在科学教学中,笔者就经常采用“情境导入法”,将问题融入具体场景,引导学生感知情境,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电路出故障了》时,笔者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为了给小丽庆祝生日,小明亲手制作了一个电子生日贺卡,谁知在送给小丽的时候,电子贺卡上的小灯泡突然不亮了。笔者提出问题:“怎么会这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肯定是电路出故障了!”

(二)猜想讨论,提出假设

解决问题是探究的核心,也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科学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一般比较复杂,不像其他问题那么简单而易于解决,其结论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张开想象的翅膀,对事物产生的原因、影响的因素以及发展的趋势做出猜想。在猜想之后,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研讨,提出相应的假设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类比迁移,制订计划

俗话说:“做事没计划,盲人骑瞎马。”做事得有计划,有计划才能成功。在“主题研究性学习”中,制订计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影响着研究的成败。制订计划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三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在制订计划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回顾类似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寻找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比如,你对当前问题了解多少?还需要了解什么?你将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已有知识、方法、经验等迁移过来,应用到对当前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例如,在教学《电路出故障了》时,当学生提出各种电路故障的假设后,笔者引导他们回忆“简单电路”,讨论排除故障的方法,制订排除电路故障的计划。学生经过回忆类比,确定了两种方案:一是检查电路连接是否完好,二是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四)采取行动,实践验证

一切美好的计划,如果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就始终只是一种梦想,永远不知其真伪,不会结出果实。采取行动,是科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亲自实践、验证、猜想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去收集信息、获取数据。例如,在教学《电路出故障了》时,当学生制订好计划之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电池、灯泡、导线等材料,让他们动手制作检测器,逐一检测排查电路故障,并根据检测结果,维修好电路。

(五)回顾反思,感悟提升

拿破仑说:“不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反思能够帮助自己找到失败的原因,能够让自己积累成功的经验。回顾反思是“主题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会让研究性学习变得更加完美。比如,在教学《电路出故障了》时,笔者在学生实践、验证、猜想之后,组织他们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反思,说一说成败得失,然后互相交流分享,从中取长补短。回顾与反思,让学生获得新的感悟,得到新的提升,也促进了他们的思维进阶,丰富了他们的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春满.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的改进与创新探析[J].学苑教育,2018(22):96.

[2]陆苏青.小学科学观察实验的优化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版),2022(5):75.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善成小学)

猜你喜欢
价值体现小学科学
浅析音乐表演艺术在舞台实践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体现研究
意见领袖在微营销中的价值体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