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2023-05-30 14:54王凡林郭宇航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3年3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业财融合

王凡林 郭宇航

【摘要】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 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研究业财融合作为财务管理新模式的有效性。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 ~ 2019年的財务数据, 运用Python语言等信息搜索工具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公开信息进行文本挖掘和分析, 识别企业是否采用业财融合以及实现程度, 检验公司实施业财融合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发现: 业财融合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 在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行业, 非国有企业, 业务复杂度高以及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中, 业财融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效果更明显。作用机理检验显示: 业财融合的实施不仅可以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提高信息透明度发挥“信息效应”, 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监管发挥“监督效应”。

【关键词】业财融合;会计信息质量;信息效应;监督效应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3)05-0060-9

一、 引言

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引领的数字时代的来临, 使我国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遭受了强烈的冲击。核算型的财务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业务与财务融合成为数字时代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早在2014年财政部颁布的《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将业财融合作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点, 但由于缺乏转型经验以及受信息技术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业财融合的实施效果与预期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 如何更好地推进业务与财务融合,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引发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 面对数字时代激烈的竞争环境, 企业需要更为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以提高决策质量, 降低经营风险。业财融合作为经营管理的新模式, 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业务活动作为财务工作的载体, 实现业财一体化。一方面, 通过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及时共享, 改善信息环境、 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使得会计信息更加全面、 准确, 信息处理更加高效, 信息传递更为及时、 透明, 会计信息质量更高, 可称之为“信息效应”。另一方面, 业财融合基于大数据、 云计算等信息技术, 对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实时监控, 识别企业各种经营风险, 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督作用, 减少了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 抑制了盈余管理,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可称之为“监督效应”。

会计信息质量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但鲜有文献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业财融合的实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此,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视角, 检验了业财融合的运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业财融合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并且这种作用存在异质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 业财融合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过程中不仅发挥了“信息效应”还发挥了“监督效应”。 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 该结论依然成立。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 第一, 探讨了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 业财融合作为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后的新模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 扩展了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第二, 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视角, 丰富了业财融合应用经济后果的实证文献。已有关于业财融合的文献大多是关于业财融合问题、 理论、 本质的规范研究(汤谷良和夏怡斐,2018;谢志华等,2020;叶康涛,2021)和业财融合实施的案例研究(马贵兰,2015;李闻一等,2015;陆兴凤,2018;李有华等,2020), 而本文则从微观主体的角度运用大样本实证检验了业财融合的经济后果。第三, 业财融合的实施加强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 改善了企业内部的信息环境, 加强了内部监督, 降低了各种经营风险。本文对业财融合进行研究为企业积极推进业财融合提供了证据和策略。

二、 文献回顾

(一)业财融合的相关研究

业财融合已成为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2016年6月, 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文件, 指出“单位应用管理会计, 应遵循融合性原则”。在信息化市场竞争下, 所谓的融合性原则是指, 在企业中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结合运用, 使得业务与财务有机融合(马贵兰,2015)。业财融合的思想最早源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该理论提出将信息技术运用在企业业务流程上, 对流程进行改进与创新, 有利于实现预期目标(Michael Hammer,1995)。现有研究对业财融合的定义并没有统一标准, 关于业财融合的本质, 存在着信息融合论、 组织融合论和价值融合论三种不同的观点(谢志华等,2020)。信息融合论认为, 业财融合关键是信息层的融合。利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 将业务流、 资金流和数据流进行有机融合, 在业务活动驱动下进行信息的搜集、 处理、 分析, 实现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一体化(程平等,2017)。组织融合论认为, 业财融合的本质是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实现协同管理。如果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 业务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不能准确指导业务活动, 不利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也会削弱企业的行动力(王学和于璐,2016)。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部门工作有效融合, 及时获取产品信息、 市场信息、 客户信息, 缩短决策时间, 及时响应市场, 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刘雪松,2014)。价值融合论认为, 业财融合不仅仅是信息的共享、 部门合作, 而且是价值的创造。财务与业务融合, 财务工作可以延伸到业务前端, 确保业务的发生和运行能够创造价值, 实现业务链与价值链的融合。此外, 若要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还要关注业务链中不增值的环节和节点, 利用信息技术消除业务链中不增值的部分(张庆龙,2018)。

业财融合将财务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 通过会计流程再造, 打破财务与业务经营之间的壁垒, 实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刘鑫,2016)。而对原有会计流程的重塑、 信息系统的完善、 业务财务人员能力的提升是业财融合实施的保障(张庆龙,2018)。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 成为实现业财融合的重要途径, 也是完成财务转型的第一步。共享服务将子公司中分散的、 重复的财务核算和账务处理抽离交易事项集中到新财务组织中统一予以处理, 为财务管理转型提供基础(陈虎,2016), 同时也是业财融合实现的开始。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 同时也是企业实现业财融合、 完成财务转型的必由之路(王敏,2018)。一方面业财融合的采用能够及时获取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 使全面预算的目标更加准确合理, 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张燕,2015), 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张翼飞和郭永清,2019); 另一方面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融合, 提高了审计证据的质量和搜集效率, 减少了审计师付出的努力和审计收费。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研究

会计信息能够具体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 记录会计核算的过程和结果, 也是公司向股东和监管者传递其经营和财务状况的重要渠道。会计信息质量会影响相关者的利益、 企业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稳定。现有研究表明,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一是外部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Kang和Pang,2005;李朝芳,2012), 法律监管越健全(Habib,2007), 会计信息质量越高。此外, 外部的机构投资者(Velury和Jenkins,2006)、 客户和供应商(Hui等,2012)、 分析师(李春涛等,2014)、 审计师(Teoh和Wong,1993)、 媒体关注(于忠泊等,2011)能够发挥外部治理作用, 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二是企业内部因素。企业股权结构(冯慧群和郭娜,2021)、 董事会结构(Vafeas,2000)、 内部控制等内部治理机制越好, 越能够抑制盈余管理, 会计信息质量就会越高。

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近年来,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层出不穷, 会计造假的丑闻屡次曝出, 使得企业利益相关者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质量。面对更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要求, 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正在被加速推广, 业财融合作为公司财务管理转型的方式之一,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第一, 业财融合的实施能够改善企业信息环境, 降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 获得更加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 表现为“信息效应”。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 由于内部控制牵制, 不相容职务和岗位相互制约、 相互制衡, 使得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相分离, 财务部门负责财务数据的核算, 业务部门负责业务经营, 造成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两层皮的现象(景诚,2018)。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 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 财务部门缺少与有关部门的积极沟通, 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在产生和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扭曲,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赵云辉等,2019)。以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为例, 业务端通过生成跳跃和不连续的取餐码虚增订单量以及通过关联方利用代金券模拟销售行为虚构销售交易, 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财务端的信息失真。

在业财融合模式下, 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升。首先, 企业以业务流程为基础, 对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 将财务工作延伸到业务活动前端, 能够准确迅速地捕捉到前端的市场信息和业务经营信息, 打破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壁垒, 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 实时控制与输出, 从业务活动源头改善信息输入的质量。其次, 组织构建业财融合系统架构, 将业务层和财务层的信息进行多维度整合, 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实现数据互通, 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利用财务共享平台, 对企业集团中分散式的财务业务进行集中核算, 简化了复杂和重复性的工作, 实现数据标准和接口统一, 提高了信息收集和信息整合的效率。财务和业务信息能够在同一层次进行共享, 缩短了组织内部上下级信息传递的距离, 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 降低了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的风险。利用系统的集成、 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的及时性, 进而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最后, 业财融合是系统性的、 动态的深度融合, 表现为企业财务与企业战略相融合、 财务业务与企业业务相融合等。业财融合的实施实现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经验分析转变成大数据分析(Mcafee等,2012), 实现了业财数据的标准化和颗粒化(蒋雪,2022), 避免由于人员精力和经验的有限性以及人为失误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精细化管理的实现能够对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进行细化和分层, 确保各层级数据的互通以及满足不同岗位人员对信息的需求, 降低信息不对称水平。业务与财务从流程、 系统和数据三个方面融合, 改善了企业内部信息环境, 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水平, 进而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 业财融合通过加强内部监督能力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表现为“监督效应”。根据委托代理理论, 所有者与经营者由于目标不一致, 存在明显的代理冲突(Grossman和Hart,1983), 导致经营者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盈余管理, 降低会计信息质量。业财融合模式下, 在流程再造方面, 财务工作贯穿整个业务流程, 不只对业务活动进行事后的核算与监督, 而且通过信息技术对业务活动进行事前预测、 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 实现了从业务到财务系统化的流程梳理以及对企业的动态监管。在系统方面, 打通业财系统, 实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业财融合信息系统能够对企业的收入、 成本、 利润进行实时监控与比对, 评估收入是否真实以及各项费用是否合理, 提高了风险预测能力。及时发现业务流程中潜在的风险, 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 加强财务对业务的反映和监督, 减少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数据方面, 业财数据统一标准和代码形成共享数据库, 随着企业采购、 生產、 销售等业务活动的开展, 资金也开始流动, 各部门能够及时共享数据信息并进行决策, 改善了企业控制环境, 加强了内部员工监督能力,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基于上述分析, 提出如下假设:

H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业财融合的实施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H2: 实施业财融合通过“信息效应”和“监督效应”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 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8 ~ 2019年A股上市公司进行研究, 业财融合的数据来源于上交所和深交所2008 ~ 2019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 其他财务数据均来自于CSMAR数据库。本文剔除如下样本: ①金融保险行业; ②上市不到一年的公司;  ③ ST、 ?ST 或者PT公司; ④关键变量缺失的样本。共得到26188个“公司—年度”观测值。本文对连续变量在前后1%的水平上进行缩尾处理。使用 Stata 15进行数据处理。

(二)变量定义

1. 业财融合。参考Huang等(2020)、 余应敏等(2021)的研究,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基于年报构建业财融合指标。首先,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会计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等文件以及上市公司年报、 公告确定与业财融合描述相关的关键词; 其次, 下载公司年报, 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 提取公司的股票代码和年份; 再次, 借鉴杨德明等(2020)的做法, 使用Python语言抓取上市公司年报中出现的与业财融合相关的确定的关键词以及包含关键词的字段, 如业财融合、 业财一体化、 业财协同、 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有机融合、 业务财务数据融合等, 同时, 参考王敏(2018)、 张庆龙(2018)的研究, 把财务共享的实施确立为业财融合的初级阶段, 在年报中抓取“财务共享”关键词; 最后, 根据抓取信息人工识别和判断企业是否实施了业财融合以及业财融合实施的程度。本文设置BFII变量, 如果企业在观测年份采用了财务共享, 认为该公司为实施业财融合的初级阶段, 对该观测年份和之后年份的BFII取值为1, 如果企业在观测年份实现了业财融合, 对该观测年份和之后年份的BFII取值为2, 否则为0。

2. 会计信息质量。根据陈红等(2014)的研究可知, 修正的Jones模型能够更好地衡量盈余质量(Dechow等,1995), 而盈余管理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会计信息质量。因而现有文献普遍利用盈余质量反映会计信息质量, 例如徐业坤和梁亮 (2021)、  张娆(2014)、 刘启亮等(2013)。本文使用修正的Jones 模型计算可操纵性应计项 (DA) 的绝对值 (absDA) 来反映会计信息质量。可操纵性应计项取绝对值后的数值越大, 表示会计信息质量越差。

3. 控制变量。根据已有研究的做法 (杨海燕 等, 2012; 陈红等,2014; 徐业坤和梁亮,2021), 本文在计量模型中控制了公司规模(SIZE)、 资产负债率(LEV) 、 总资产收益率 (ROA)等的影响。此外, 会计信息质量还与公司是否处于亏损状态(LOSS)、 选用的会计师事务所(Big4)和业务复杂度(Complexity)相关(刘启亮等,2013; 余应敏等,2021)。参考杜兴强等(2017)的研究, 本文还控制了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Dual)、 独董比例(Indboard)、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和董事会规模(Board)以及投资机会(TBQ)。在此基础上, 本文还控制了行业和年度的固定效应。相关变量的界定与说明如表1所示。

(三)模型设计

通过模型(1)验证H1。

absDAi,t+1=α0+α1BFIIit+α2Controlsit +Ind+

Year+εit (1)

其中, absDA是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出的可操纵性应计项的绝对值, 用来表示会计信息质量。参考Huang等(2020)的研究, 企业采用业财融合后, 对企业业务和财务信息融合的影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因此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t+1期的可操作性应计项的绝对值。BFII表示企业是否采用业财融合, 参考Huang等(2020)、 余应敏等(2021)。本文控制了行业和年度固定效应。

为了验证H2, 即实施业财融合通过“信息效应”和“监督效应”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本文借鉴 Baron 和 Kenny(1986)、 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的方法通过模型(2)和模型(3)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Pathit=γ0+γ1BFIIit+γ2Controlsit+ εit (2)

absDAi,t+1=λ0+λ1BFIIit+λ2Pathit+λ3 Controlsit+εit

(3)

五、 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以及变量的分组差异性检验结果。实施业财融合公司的可操纵应计项的绝对值(absDA)的均值为0.051, 相对于未实施业财融合的样本, 实施业财融合的样本盈余管理水平更低, 具有显著更高的会计信息质量(T统计值和Z统计值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初步验证了H1。全样本中可操纵应计项的均值为0.059, 这与徐业坤和梁亮(2021)的描述性统计值接近。实施业财融合的样本占总样本的4.7%, 表明一些上市公司在数字经济时代进行财务管理转型采用了业财融合, 但实施的比例较低。此外, 未实施业财融合样本与实施业财融合样本在公司规模、 资产负债率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二)相关性分析

未报告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系数显示, 变量absDA和BFII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027, 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这说明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业财融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验证了H1。企业采用业财融合会降低盈余管理水平,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 表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实证结果

1. 基準回归结果。表3列示了业财融合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回归结果。由表3第(1)列可知, 业财融合(BFII)的回归系数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负。表3第(2)列在第(1)列回归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了行业和年度的固定效应, 业财融合(BFII)的回归系数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业财融合的实施与盈余管理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即企业实施业财融合会显著降低盈余管理水平, 从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H1得证。

2. 中介效应检验。上述分析表明, 业财融合的实施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主要原因可能在于: 第一, 业财融合能够提高信息透明度, 改善信息环境, 从而抑制盈余管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表现为“信息效应”; 第二, 业财融合的实施能够加强内部监督, 从而抑制盈余管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表现为“监督效应”。为了验证业财融合是通过“信息效应”以及“监督效应”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 本文借鉴 Baron 和 Kenny(1986)以及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的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1)信息效应。本文通过两个变量检验业财融合的实施是否通过“信息效应”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一, 借鉴Hutton等(2009)的研究, 企业的信息不透明度 (Opaque)用过去三年的可操纵性应计项目的和表示。过去三年企业的可操纵性应计项目之和越大, 企业信息透明度越低(李增福等; 2021)。其二, 利用迪博数据库中信息与沟通指数(IE)衡量企业内部信息环境, IE值越高, 表示企业内部沟通效率越高, 信息环境越透明。结果如表4所示, 列(1)、 (2)报告了信息透明度(Opaque)指标的中介效应, 验证了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能够抑制盈余管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即信息透明度的中介效应成立。

表4第(3)、 (4)列报告了用信息与沟通指数(IE)来检验“信息效应”的结果, 并进行了Sobel检验, 结果在10%的置信水平上成立, 进一步验证了较好的内部信息环境能更好地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即内部信息环境的中介效应成立。

(2)监督效应。为了验证业财融合的实施通过“监督效应”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引入迪博数据库的内部监督指数(IS), 通过模型进行回归, 结果如表4列(5)、 (6)所示。由结果可知, 企业内部监督能力越强, 越能降低盈余管理水平,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从而验证了内部监督的中介效应。

除通过模型验证外, 还使用Sobel检验的方法, 结果表明“信息效应”和“监督效应”均成立。即业财融合的实施不仅通过发挥“信息效应”, 还通过发挥“监督效应”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六、 稳健性检验

(一)公司层面固定效应检验

在主回归中进一步控制了公司层面的固定效应, 以控制不随时间变化的公司其他特征对主回归结果造成的影响。表5第(1)列的回归结果表明, 控制了公司层面的固定效应之后, 本文的主回归结果依旧稳健。

(二)排除ERP替代性解释

在以往的研究中, 业财融合经常与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等管理工具混淆(余应敏等,2021)。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首先, 定义不同。ERP是一套先进的管理工具, 是将信息技术与系统化的管理结合形成的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业财融合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 是企业重要的战略决策。其次, 功能不同。ERP主要是替代了经常性的、 复杂的手工流程, 使这些流程标准化、 自动化, 还使企业能够及时搜集财务信息(王立彦和张继东,2007), 涉及企业各职能部门内部以及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和流程整合的系统。而业财融合是一种企业文化和战略, 渗透到企业人事、 会计政策制定、 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等方面(余应敏等,2021)。为了避免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受到企业ERP系统的影响, 在模型(1)中控制了ERP。表5第(2)列的回归结果表明, 控制了潜在的ERP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后, 企业采用业财融合仍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三)更换关键变量的度量方式

本文采用其他的度量方法對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进行测试, 参考姜付秀等(2015)、 杜兴强等(2017)的研究, 还采用Kothari等(2005)提出的修正模型, 重新衡量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进行相应的稳健性检验, 同时采用审计意见衡量会计信息质量, 当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时, 表示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高。回归结果如表5的第(3)列和第(4)列所示, 表明企业采用业财融合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四)倾向得分匹配(PSM)

为了缓解内生性问题, 进一步验证上市公司业财融合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因果关系, 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ore Matching, PSM)方法, 为实验组匹配控制组。采用1∶2近邻匹配的方法, 匹配完成后得到2473个观测值。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 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所有匹配变量上无显著差异。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后得到的样本, 本文进一步检验实施业财融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表5的第(5)列报告了匹配后样本的回归结果, 可见在控制潜在内生性问题后, 业财融合的实施能够显著抑制盈余管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七、 进一步分析

(一)行业异质性

不同行业实施业财融合的企业数量以及实施程度相差较大, 按照证监会2012年行业分类标准, 借鉴鲁桐和党印(2014)的行业分类方法, 将所有样本行业按照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分为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三种类型, 研究业财融合在不同行业间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首先, 按照固定资产比例的大小, 比例较大的分类为资本密集型行业, 表明其资本重要性较高; 其次, 按照研发支出薪酬比, 比例较高者表明技术研发比劳动要素对企业更重要, 因而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最后, 其余部分则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对样本按行业分类后进行回归, 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本文将行业分为三组, 劳动密集型(Ind=0)、 资本密集型(Ind=1)和技术密集型(Ind=2)。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 业财融合的系数显著为负; 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业财融合的系数不显著。这是由于业财融合的实施可以提升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企业业务和财务人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 简化重复性的财务工作, 提高信息质量; 还可以提升资本密集型行业中企业的信息传递效率, 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但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效果不显著。因此, 实施业财融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在不同行业中存在异质性。

(二)产权性质异质性

面对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经营模式的转变, 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要适应时代发展,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业财融合。由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自身存在差异, 其业财融合实施的效果也不同。现有研究发现, 企业信息化投入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舒伟等,2021)。一方面,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资源禀赋和融资约束等方面存在差异。非国有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有限, 会受到更多的融资约束, 面对数字化发展, 试图通过财务管理方式转型提升公司价值和经营效率, 因此, 非国有企业会更积极地实施业财融合。另一方面,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目标不同, 非国有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国有企业的目标主要是资产的保值。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 非国有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委托代理问题, 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更大。因此, 实施业财融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可能存在差异。

依据股权性质不同, 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SOE=0)与非国有企业(SOE=1), 分别进行回归。研究结果如表7所示, 在非国有企业中, BFII的系数为-0.003, 且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业财融合的实施在非国有企业中能够显著降低盈余管理水平,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在国有企业中, 业财融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业务复杂度异质性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业务复杂度息息相关。已有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公司信息透明度呈负相关关系(夏立军和鹿小楠,2005), 而公司的业务复杂度会降低公司信息透明度, 提高信息的不對称程度(路军伟和王舒慧,2020), 为其进行盈余操纵提供空间。业财融合的实施可以弥补高业务复杂度带来的信息透明度不足, 更好地抑制盈余管理。由此可见, 实施业财融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在不同业务复杂度的企业中可能存在差异。

借鉴余应敏等(2021)构建的度量业务复杂度的指标, 研究在业务复杂度存在差异性的条件下, 企业实施业财融合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否相同。依据中位数将业务复杂度指标分为高业务复杂度(Complexity=1)和低业务复杂度(Complexity=0)两组, 然后进行回归, 结果如表8所示。在高业务复杂度分组中, BFII的系数为负, 并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在低业务复杂度分组中, 业财融合系数并不显著。这是由于在业务复杂度高的企业中, 信息透明度更低, 管理层更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业财融合的实施通过信息机制和监督机制能够降低不对称程度, 减少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因此, 业财融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效果在高业务复杂度的企业中更显著。

(四)融资约束异质性

融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投资活动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时, 企业管理层出于迎合资本市场动机和债务契约动机进行盈余管理(陈燊等,2020;张利娟,2020)。融资约束程度越高, 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成本就越高, 企业由此进行盈余操纵的程度越高, 从而降低会计信息质量的程度也会越大。业财融合的实施能够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水平, 改善信息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还通过提高内部监督能力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因此, 实施业财融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在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企业中可能存在差异。

借鉴Hadlock和Pierce的方法计算融资约束SA指标, SA=-0.737×SIZE+0.043×SIZE^2-0.04×Age。其中, SIZE表示企业规模的自然对数, Age表示企业上市年限。SA指标值越大表示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高。将样本按中位数分为融资约束程度高(SA=1)和融资约束程度低(SA=0)两组, 然后进行回归, 结果如表9所示。在融资约束程度高的分组中, BFII的系数为负, 并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在融资约束程度低的分组中, 业财融合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这是由于融资约束高的企业盈余管理动机更强, 业财融合的实施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水平, 改善信息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还通过加强内部监督, 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因此, 实施业财融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在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中更显著。

八、 结论

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 基于2008 ~ 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 利用Python语言进行文本分析, 探讨了业财融合的实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 业财融合的采用能显著抑制盈余管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即与未实施业财融合的企业相比盈余管理水平明显下降, 这一研究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 当企业处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 为非国有企业、 业务复杂度高以及融资约束程度高时, 业财融合的实施抑制盈余管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更显著。第三, 业财融合主要通过“信息效应”和“监督效应”来抑制企业盈余管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信息效应”表现为降低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水平, 提高信息透明度水平, 改善信息环境; “监督效应”表现为加强内部监督。

本文的结论为从宏观层面推行业财融合实施应对数字时代转型、 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从微观层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宏观层面上, 国家应继续支持企业推进融合发展, 在数字经济时代, 鼓励企业进行转型发展, 转变财务管理模式, 有效发挥业财融合抑制盈余管理的作用, 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微观层面上, 业务与财务融合不仅能够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水平、 提高信息透明度, 改善信息环境,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 可靠性, 而且能够加强内部监督, 及时识别并应对企业的各种风险, 从而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此外, 为了发挥业财融合的效用, 企业要加强信息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还要重视人力资本, 加强对员工信息技能以及业财融合技能的培训, 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本文对业财融合的衡量参考Huang等(2020)、 余应敏等(2021)以及杨德明等(2020)的方法, 可能会存在一些度量偏差, 这也是本文的局限之处, 未来可以对业财融合做更深入的研究。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陈红,陈玉秀,杨燕雯.表外负债与会计信息质量、商业信用 —— 基于上市公司表外负债监察角度的实证研究[ J].南开管理评论,2014(1):69 ~ 75.

陈燊,邓春梅,陈汉文.融资约束、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策略[ J].东南学术,2020(4):147 ~ 156.

程平,施先旺,尹赤.基于业财一体化的销售活动大会计研究[ J].财会月刊,2017(28):3 ~ 10.

杜兴强,赖少娟,裴红梅.女性高管总能抑制盈余管理吗? ——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J].会计研究,2017(1):39 ~ 45+95.

冯慧群,郭娜.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能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 基于国企混改背景[ J].会计研究,2021(5):15 ~ 31.

姜付秀,石贝贝,李行天.“诚信”的企业诚信吗? —— 基于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 J].会计研究,2015(8):24 ~ 31.

李朝芳.地区经济差异、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 来自中国沪市污染行业2009年度的经验数据[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1):68 ~ 78.

李春涛,宋敏,张璇.分析师跟踪与企业盈余管理 ——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金融研究,2014(7):124 ~ 139.

李闻一,王嘉良,陈桢.基于“业财融合”的一体化管控 —— 中石油湖北销售公司案例[ J].财会月刊,2015(28):11 ~ 15.

李有华,朱永娟,张俊民等.基于联合价值创造的业财融合模式构建[ J].财会月刊,2020(5):157 ~ 160.

李增福,骆展聪,杜玲,汤旭东.“信息机制”还是“成本机制”? —— 大数据税收征管何以提高了企业盈余质量[ J].会计研究,2021(7):56 ~ 68.

刘启亮,罗乐,张雅曼,陈汉文.高管集权、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J].南开管理评论,2013(1):15 ~ 23.

刘雪松.积极推进业财融合  助力公司价值创造[ J].中国总会计师,2014(1):78 ~ 81.

鲁桐,党印.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分行业比较[ J].经济研究,2014(6):115 ~ 128.

路军伟,王舒慧.浑水好摸鱼:业务复杂度会恶化代理问题吗?[ J].财经问题研究,2020(12):58 ~ 68.

陆兴凤.基于业财融合的新型财务信息化系统构建思考 ——以新零售为例[ J].财会月刊,2018(9):98 ~ 102.

馬贵兰.基于大数据思维的“业财融合”管理会计体系应用 —— 以通信行业为例[ J].财会月刊,2015(32):24 ~ 26.

舒伟,曹晶,曹健,汪方军.企业信息化投入能够抑制盈余管理吗? ——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15 ~ 127.

汤谷良,夏怡斐.企业“业财融合”的理论框架与实操要领[ J].财务研究,2018(2):3 ~ 9.

王斌.论业财融合[ J].财务研究,2018(3):3 ~ 9.

王立彦,张继东.ERP系统实施与公司业绩增长之关系 ——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 J].管理世界,2007(3):116 ~ 121+137.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 J].心理科学进展,2014(5):731 ~ 745.

谢志华,杨超,许诺.再论业财融合的本质及其实现形式[ J].会计研究,2020(7):3 ~ 14.

徐业坤,梁亮.高管政治晋升激励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吗? —— 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1(6):64 ~ 76.

杨德明,夏小燕,金淞宇,林丹滢,马晴.大数据、区块链与上市公司审计费用[ J].审计研究,2020(4):68 ~ 79.

叶康涛.业财融合:从财务动因到业务动因[ J].财会月刊,2021(15):24 ~ 26.

于忠泊,田高良,齐保垒,张皓.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 ——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考察[ J].管理世界,2011(9):127 ~ 140.

余应敏,黄静,李哲.业财融合是否降低审计收费? —— 基于A股上市公司证据[ J].审计研究,2021(2):46 ~ 55.

张庆龙.业财融合实现的条件与路径分析[ 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1):109 ~ 112.

张娆.企业间高管联结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企业间网络关系的研究视角[ J].会计研究,2014(4):27 ~ 33+95.

张燕.浅谈通过加强业财融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J].当代经济,2015(26):54 ~ 55.

张翼飞,郭永清.实施业财融合助推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 —— 基于324家中国企业的调研分析[ J].经济体制改革,2019(4):101 ~ 108.

赵云辉,张哲,冯泰文,陶克涛.大数据发展、制度环境与政府治理效率[ J].管理世界,2019(11):119 ~ 132.

Dechow P. M., Sloan R. G., Hutton A. P.. 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J].Accounting Review,1995(2):193 ~ 225.

Habib A.. Legal environ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auditing and information intermediaries: Survey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J].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2007(26):1 ~ 75.

Huang J., Z. P. Mei, Z. Li. Business and financi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voluntary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J].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20(3):291 ~ 307.

Hui K. W., Klasa S., Yeung P. E.. Corporate suppliers and customers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2(1-2):115 ~ 135.

Hutton A. P., A. J. Marcus,H. Tehranian. Opaque financial reports,R-2,and crash risk[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9(1):67 ~ 86.

Mcafee A., Brynjolfsson E., Davenport T. H.. Big data: The management revolu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2(10):60 ~ 68.

Teoh S. H., Wong T. J.. Perceived auditor quality and the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 J].Accounting Review,1993(2):346 ~ 366.

Velury U., Jenkins D. S..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and the quality of earnings[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6(9):1043 ~ 1051.

【基金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21KJCX01077)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北京 100071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质量业财融合
大数据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创新驱动发展下信息管税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应用的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工业4.0下的业务与财务融合模式探索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