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道情文化传承与发展探究

2023-05-30 17:07刘思思范露丹李琪王玉娇胡绍元
炎黄地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道情义乌民众

刘思思 范露丹 李琪 王玉娇 胡绍元

党的二十大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然之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世代传承保护。现以义乌道情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义乌道情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进一步剖析道情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问题产生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传承发展建议,从而提高社会对非遗传承的重视程度,改善其传承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其他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

道情起源于唐代,但直至宋代才以“道情”命名该艺术形式。元代燕南芝庵《唱论》中说:“三教所唱,各有所尚,道家唱情,僧家唱性,儒家唱理。”[1]道家所唱之情,是人欲私情,是一个广泛的范畴。道教《洞玄经》中写道:“种种无名似苦海,苦根不离善根存,但凭人间元力通,跳出轮回无苦门,道有无情度有情,一切方便是修真。”[2]道教认为人只有通过修真,从有情变为无情,做到无为,才能跳出轮回摆脱苦难。对道情文化进行研究,有利于让更多民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传承与保护。

义乌道情文化发展现状

2007年,義乌道情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近千年的传承发展流传至今,在20世纪留下许多优秀的道情作品,例如《歌唱总路线》《虞小玉》等,内容主要包括歌颂党的领导、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及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但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文化冲击,使得义乌道情发展传承出现了传播范围小、传承人匮乏等问题,为进一步了解义乌道情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及更有效地传承发展义乌道情文化,调查小组深入当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当地居民(包括但不仅限于本地民众、外来民众)发放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334份,收回问卷329份,回收率达到98.5%,现对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如下。

义乌道情文化传承主体存在问题

义乌道情文化传承人及组织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显示,82.37%的民众知晓1—2位义乌道情传承人及1—2个义乌道情传承组织,其余仅有17.63%的民众知晓3位以上传承人及3个以上传承组织。由此可见,义乌道情文化传承人及传承组织大部分不被大众所了解。

义乌道情文化参与程度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非常愿意并且有兴趣进一步了解义乌道情文化并愿意对其进行传承发展的民众占35.48%,愿意了解但对传承发展无兴趣的民众占58.06%,而不太愿意了解或没兴趣的民众仅占6.45%。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人愿意了解义乌道情文化,但真正愿意加入传承队伍的人却比较少。而其中仅有约四成青年群体表示愿意了解并传承义乌道情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承人缺失的问题。

义乌道情文化宣传保护存在问题

义乌道情文化了解程度分析。将义乌道情文化的了解程度分为很了解、稍微了解及完全不了解三类。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对义乌道情文化很了解的民众仅占10.05%,而稍微了解及完全不了解相关文化的比例则各为48.39%和41.56%。由此可见,大部分民众对义乌道情文化的认知程度不深。

义乌道情文化宣传途径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曾通过义乌地方电视台、地方广播了解义乌道情文化的民众占比高达86.67%,曾通过相关场所(如文化礼堂、各乡镇书场等)了解的占比66.67%,曾通过长辈或教师等讲述了解的占比43.33%,曾在义乌政府官网了解的占比仅有20.01%,而通过实体报刊和书籍、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平台、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了解的占比分别为26.67%,20.56%和27.92%。从数据分析可知,绝大部分民众了解义乌道情的渠道首先是义乌本地电视台及相关场所,其次则为口口相传,而通过其他平台了解文化的民众较少。从侧面也反映出义乌道情文化受众的老龄化,而年轻人喜欢的平台对义乌道情文化的宣传力度并不大。

义乌道情开发有效度分析[3]。义乌道情面向的受众主要为义乌当地人,因此其主要通过线下进行传播。据调查结果显示,深入了解义乌道情文化的方式主要有学校拓展、电视广播宣传以及相关文化场所宣传,占比分别为37.43%、51.06%、11.51%。青年人更多从学校拓展活动中认识了解义乌道情文化,中老年人则从电视广播和相关文化场所的宣传中了解义乌道情文化。义乌当地曾开展一些宣传活动使义乌道情文化走进校园,走进群众的生活。但义乌道情文化缺乏线上的宣传,导致公众对其认知度普遍较低。

义乌道情文化自身发展存在问题

义乌道情文化语言分析。义乌是一个贸易发达的城市,外来人口较多。在本次调查中,本土民众约占69%,其中在日常生活中能熟练运用义乌话的民众占62.37%,能听懂但日常交流有障碍的占37.63%;而在其余外来民众中,几乎没有能熟练运用义乌话的民众。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在普及上存在语言阻碍。

义乌道情文化创作认可程度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约六成民众认可义乌道情的创作,其余民众则认为义乌道情的创作能有更优质的转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义乌道情文化在创作上存在与民众喜好发生偏离的现象。

义乌道情文化传承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道情文化传承主体匮乏

第一,道情艺人流失。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靠的是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但能够搜寻到的负责传承与发展义乌道情有关的组织和社团少之又少。另外继承与发扬义乌道情的个人不多,职业道情艺人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这也导致道情艺人不断流失[4]。而一些传承人思想保守,缺乏创新,很容易被社会淘汰,这也间接导致道情艺人的流失。就目前而言,义乌道情艺人以叶英美和叶英盛二位为主要代表,但义乌道情的传承与保护仅有他们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后继发展缺乏。义乌道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继承人却少之又少。愿意学习表演这门艺术并以此为职业的年轻人寥寥无几,而热爱并懂得道情艺术的人多已年逾半百,即使想要传承这门艺术也已力不从心,道情文化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5]。首先,年轻人习惯了快节奏生活,普遍缺乏艺术传承的工匠精神,因此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愿传承发展义乌道情文化。其次,从学习道情戏到登台演出,需苦练6~10年,时间长、投入大,但回报少,表演道情无法满足年轻一代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同时他们大多数无法褪去浮躁的心。因此在面临老一辈道情艺人无力发展道情文化的困境时,培养年轻道情艺人,使其能积极投身创新道情文化也陷入倒悬之危。

道情文化宣传与保护不足

第一,道情文化政府宣传不足。义乌道情文化的传播与践行,离不开政府的力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只有少部分人是通过政府的宣传了解道情文化的。在义乌政府官网上,关于“义乌道情”这一关键词的动态信息有200余条,内容涉及义乌道情历史、演出通知及新闻报道等,可有效的宣传信息却很少。如2016年发表的一篇关于介绍义乌道情文化历史的文章,网页浏览人数仅1000余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政府对道情文化的宣传力度不足。而在日常生活中,当地政府对义乌道情文化的宣传主要是通过下乡表演、开设课程等方式,但只有部分乡镇有所涉及,一些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村子几乎从未曾听闻有进行相关宣传。政府要用其自身的公信力来助力义乌道情文化保护传承,拓宽义乌道情文化发展传承的阳光大道。

第二,道情文化保护机制不完善。虽然近些年当地政府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政府对义乌道情文化保护传承所涉及的机制仍存在一些漏洞。时至今日,义乌道情的继承与发展仅仅依靠像叶英盛一类非遗传承人的奔波努力,而政府在某种程度上作为文化艺术的传播者和弘扬者,却没能发挥其关键作用。虽然当地创造条件,开设了“曲苑书场”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宣传、传承与保护,但仅仅通过甚少的文化场所对道情文化进行宣传与保护显然是不够的。政府该如何建立起一系列系统的、规范的、有条理的机制来保护传承义乌道情文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道情文化自身发展限制

第一,道情文化受到现代文化冲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文化的不断冲击下,义乌道情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首先表现在人们的意识上。受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不断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影响,人们的意识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意识发生了转变,一方面他们对于义乌道情文化的情感认同逐渐淡化;另一方面,人们的判断能力及认知能力的不断加强,也使得其对文化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变化。其次表现在创作上。随着现代人审美意识的转变,艺术作品更要符合新时代的价值取向,缺乏创新的作品愈加不能满足群众的观赏需求。如何使义乌道情在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中保持平衡,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内涵的现代转换,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第二,道情文化自身发展普及程度不足。义乌道情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义乌道情普及受语言限制。义乌道情用义乌地方方言进行表演,俗话说义乌“十八腔”[6],義乌各个地区的方言都有区别,而义乌道情发音上也没有统一定论,这些因素都对义乌道情的普及不利。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即使是本地人,也有一部分人不能完全听懂义乌方言,这使义乌道情的普及进一步受到限制。其次,义乌道情的演奏器材制作不易。现在会制作义乌道情所需的渔鼓、简板的手艺人稀缺,同时在市面上也难以找到可替代的器材,这使得其在传承普及过程中受到严峻的挑战。最后,义乌道情的创作认可程度较低。新中国成立后义乌道情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十分贴近百姓的生活,而现在民众对艺术作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7]。但义乌道情创作的精品越来越少,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义乌道情的普及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义乌道情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

重视道情文化传承主体培养

传承人的培养是道情文化不断传承发展的重点,但是由于道情艺人和相关团体稀缺,以及学习周期长、回报低等因素无法吸引年轻人,使得道情文化传承陷入困境。培养道情艺术传承人,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现有道情艺人发展相关组织团体。现有道情艺人可以与相关社会文化团体进行合作,通过表演进行宣传,还可开设培训班以培养传承人,从而有利于提高道情艺人的生活水平。同时发展传承义乌道情的组织团体,将道情文化的相关历史资料、曲谱等编撰成书,将经典的义乌道情作品录制保存至光盘等载体中,使道情文化便于流传。另一方面,提高道情艺人薪资待遇,提高职业吸引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扶持道情文化的发展,使道情艺人的生活水平、社会地位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使更多人愿意从事道情表演这一行业。传统艺术传承主体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进一步加大“道情进校园”这一活动主题的宣传力度,培养新生力量,为道情文化的发展传承贡献力量。

加大道情文化保护宣传力度

义乌道情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艺术的广泛传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保护与宣传。首先,政府应当树立保护和传承的意识,深入基层开展普查工作,合理利用政府身份宣传道情文化。可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促进道情文化的宣传,不仅要在网站上更新相关新闻报道,还要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软件上进行相关的宣传报道,让道情文化通过这些大众新媒体进入群众的视野当中。其次,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相关保护机制。政府不仅要积极宣传道情文化,还要制定合理规范的保护条例,明确保护的内容以及方式。例如建立传承人保护机制,为传承人提供传授道情技艺的场地和资金支持,大力培养传承人;推动相关机构建立义乌道情文化研究中心,形成专业化道情文化传承保护研究,为道情文化的保护提供专业人才等。

注重道情文化发展革新方式

首先,道情表演形式应当随时代变化做出调整,一方面可在演唱形式上增加节奏感较强的说唱叙事,在音乐上引进小乐队,增加表演形式的叙事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使用较为通俗的义乌方言,保留有特色、易于理解的义乌方言进行传唱,这样既能保留义乌道情的韵味,又便于传播。其次,道情表演内容也应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热点创作新的道情曲目。最后,可将道情文化的发展与当地的特色产业相结合,开发与道情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达到向外传播道情文化的目的。

义乌道情文化经过百年的不断发展,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应该努力将其传承发展下去。发展传承不仅需要传承人和相关组织的努力,还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义乌道情是人民的艺术,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走近群众,贴近群众生活,这样才能保持义乌道情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龙建国.《唱论》疏证[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5.

[2]武艺民.中国道情艺术概论[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

[3]许铭滉,魏东婷.文化自信下潮州民俗大锣鼓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9):175-178.

[4][5]吴颖靓,周梦杭,郑秀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义乌道情为例[J].文教资料,2013(18):46-49.

[6]楼寅盈.义乌道情的现状调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2):98.

[7]刘曦,马天,姜德鑫.太康道情戏传承保护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7(01):46-52.

猜你喜欢
道情义乌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义乌展
历史回音壁
——蓝田上许村道情演唱
法学视域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以陕北道情为例
“道情窝”里的演唱家
——陕北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访谈录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坚质浩气 妙道情真——傅山的美学思想及其书艺试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