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时代下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四维审视

2023-05-30 07:01侯秀芳王栋陈顺通
大学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校创新

侯秀芳 王栋 陈顺通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注重创新的现代信息社会,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和目标。文章从高校、教师理念、教学方法、大学生这四个维度提出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以期助力培养更多创新性、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创新;高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3-0059-04

教育家贝叶在其《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一文中指出,批判性思维包含的不仅是具体的大脑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的模式[1]。“批判性思维”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至“苏格拉底之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问诘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质,由此形成西方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经典方法[2]。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笛卡尔的“普遍怀疑论”等也对批判性思维相关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批判性思维的早期形态主要在哲学领域内体现出来。被誉为“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的美国哲学家杜威首次提出“反省性思维”的理念[3],这可以说是批判性思维的早期理论形态。杜威还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强调现代教育应关注“社会民主理智的载体的个体”,理应“把训练反省思维作为现代教育目标之一”[4]。爱尼斯在其《批判性思维技巧测量的逻辑基础》一文中指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5]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批判性思维这一思维工具的强大力量,并逐步把批判性思维纳入课程体系中。从20世纪 90 年代开始,美国各层次教育都将批判性思维培养作为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目标[6]。

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深藏着批判性思维的底蕴,例如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朱熹的“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礼记·中庸》提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但受到封建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批判性思维这一理念并没有得到发扬光大。当今时代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关键,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对引导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面从四个维度探讨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高校之维:氛围与培养的主导动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7]164。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阵地,要营造出开放、包容、充满民主、不断追求真理的氛围,倡导批判性精神。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意识,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高校要给予大学生各种各样的平台,鼓励探索创新、竞争共生、百花齐放,比如成立各种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社团组织,举办富有意义的学术论坛或辩论赛以及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等,这样可以让大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当前高校倾向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在保证学生知识基础扎实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部分高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片面重视课堂教学和专业知识传授,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形成了适应其专业特点的思维定式,很少质疑,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因此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增加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将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育人的重中之重。北京联合大学校长李学伟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等教育》一文中提出:要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全面推进学生中心、成果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学習兴趣、想象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高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8]。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课程可以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以此强化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意识、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促使他们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此外,要注重各学科课程的相互融合以及跨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二、教师理念之维:认识与考评的思维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实施者。批判性思维理论家哈维·西格尔指出,批判性思维与教育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在于教师应示范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9]。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就要确保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批判性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心态,能够虚心接受学生的质疑、发问等。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换角色,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发展多元化、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空间里独立判断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大胆质疑与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拓展思维,提高随机应变能力、批判反思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研究能力等,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跟上学生的思维节奏。

此外,教师也要转变考评学生学习情况的理念,不应再单一地通过采用标准答案的试卷的成绩来衡量学生,而应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如课堂发言、课堂质疑、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等,提倡考核手段的多元化,鼓励学生乐观自信、主动思考分析问题,不断挖掘学生隐藏的学习潜能。评价过程要注意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性,营造一种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注重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大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可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深层次思考能力,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切实关注。

三、教学方法之维:激发与引导的渗透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一书中提到,教师要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升批判探究能力,使其成长为知识丰富、视野宽广、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材[7]214。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注重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能力,而教学功能这个关口一直未被深入挖掘。批判性思维是能动性的思维,其培养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先进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摒弃“满堂灌”“填鸭式”“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安静听讲变为动脑操练起来。教书育人的出发点是学生的根本利益,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多样化的教学法为载体,不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见图1)。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曾经提出,要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0]。本文探讨的教学法主要有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体验学习式教学法。

(一)情景模拟式教学法

情景模拟式教学法主要是指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情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扮演工作角色或职业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互动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模拟、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领悟到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情况,发现自己的部分潜能或不足,并在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时有一定的预测与处理能力。这种教学法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其他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启发引导式教学法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引导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个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知欲,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成因,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或方案,并逐步论证其合理性、可行性。运用此种教学法,关键在于教师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处于一个自由、开放、民主的环境。如果学生碰到知识盲区、障碍,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进一步启发学生,而不是按照答案进行灌输,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学生对自己主动探究的知识点往往印象更深刻、理解更到位,从而更容易触类旁通。这种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掌握质疑、分析、推断、创新等批判性思维技能,不断引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以解决问题、完成目标任务为主的多方面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方法,摈弃了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以真实的任务目标为主线,在强烈的完成任务的动机驱使下,进行自主探索或合作学习,最后完成既定的任务。任务的完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任务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其设置要以教学内容为指导,体现出育人目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任务的完成,锻炼学生独立探索和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小组讨论式教学法

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是指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案例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过程不仅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分析、质疑、假设、总结等思维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在争辩中受益,提高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合理引导,要有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否则小组讨论易出现偏题或中断的现象。团队协作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成员都不希望自己所在的团队落后,基本上都会展示自己的想法,学生会对团队成员的想法进行逻辑分析与判断,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教学法改变了学生上课被动听讲的状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视角思考和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批判性反思技能、综合分析技能的提升。

(五)体验学习式教学法

体验学习式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旨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教师根据育人目标设置体验活动,通过体验活动的完成与循环(见图2),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活动后分享交流,不断加深印象、提升認识。体验学习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要有良好的心态,才能克服困难、发展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管理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笔者在所讲授的本科生管理学原理课程中,采用了体验学习式教学法,通过“信任背摔”“高空断桥”“毕业墙”“盲人方阵”“穿越电网”“穿越A4纸”等实践体验项目,不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管理学知识,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领导能力等得到了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应的大学生群体,也与教学环境、教育资源、教师教学风格等密切相关。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培养。

四、大学生之维:学习与应用的兼收并蓄

部分大学生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甚至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习成绩,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缺乏深层次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提倡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要改变被动的思维方式,尝试新的思考模式,积极主动、大胆地思考问题,具有客观分析问题并质疑的勇气和心态。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有过这样的经历:教师提出了课前精心准备的预设问题,希望改变课堂沉闷的气氛,通过互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结果却没有学生回应,最后只好尴尬收场、自问自答。主要原因可能是学生对教师设置好的问题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沉浸于自我世界中,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担心教师点名、记录旷课等,内心不愿意配合、参与教学活动。此外,当前大学生基本上一人一部手机,手机成为大学生的“亲密伴侣”,有的学生上课宁可不带书本,也必须带手机,上课玩手机现象很普遍。有的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一坐到教室里就看手机,根本无暇顾及教师上课的内容。有的大学生对课程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重视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同步同频状态。大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说过:“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11]

批判性思维不是单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在吸收的同时质疑、分析、反思,通过分析和评估做出更好的判断。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以致用,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学生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各种各样的观点、褒贬不一的声音,只有增强辨别与思考能力,擅长运用批判性思维,才能有效抵制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做出合理的决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铸造成功的未来。

[ 参 考 文 献 ]

[1] 帅培天.教学方法在美国课堂[J].外国教育研究,1998(2):45-48.

[2] SPLITTER L J,SHARP A M.Teaching for better thinking:the classroom community of inquiry[M].Melbourne: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1995:56-57.

[3] DEWEY J. How we think[M].  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1997:6.

[4] 新舊个人主义:杜威文选[M].孙有中,蓝克林,裴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5] ENNIS R H.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5,43(2):44-48.

[6] 武宏志,周建武.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视角[M].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3.

[7]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8] 李学伟.办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等教育[N].光明日报,2018-03-26(6).

[9] 赵江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28.

[10] 《十八大以来新发展新成就》编写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新成就(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

[11]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39.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高校创新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