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探析

2023-05-30 14:06陆艳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陆艳

摘要: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因此,在初中语文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将语文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此,本文将以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动机与尊重学生个性化情感体验作为基础,在尊重学生情感特征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对负面情绪的控制能力,提高其对文章角色情感的认知,最终实现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人文情怀

育人先育德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应秉承的教育理念。注重初中学生人文情感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谋而合。在情感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一项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任务。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日常语文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利用情感教育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情感交互能力,达到提升初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   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动机

动机是促使学生接受情感体验的前提,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实践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动机,以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情感体验過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积极性。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想过程,其具有不易显化与衡量的特性。因此,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合理把控自身情感教育力度。

例如,在《乡愁》的实践教学中,通过初步阅读,学生便能够将此首诗词所蕴含的思乡情感表达出来,这种迅速的表达证明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进行过细致的分析,但不能够确定是否进行了情感体验活动。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观察学生的整体表现,因为情感抒发时人们的行为状态、思想状态是有波动的,如当人们受到情感刺激时,肢体、表情、眼神以及思想均会有所表现。教师可据此判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情感体验活动。判断结束后,教师应顺势进行语言上的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同学们,思乡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谁能用语言形容一下?”学生基于对诗句的了解以及自身情感的触动,对文本情感体验与理解会更加深刻。总体而言,学生的个性与情感表达方式是有差异的,这也导致判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语文教师应将自身教学经验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判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活动是否活跃,并加以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

2   尊重学生个性化情感体验

阅读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相同的文章,不同的读者,最后所领会的意境却完全不同,因为阅读是展现个性化情感的过程,最终的阅读体验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将自己对文章的主观思想强加给学生,毕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年龄、经历以及思想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学生对文章的认知深度与教师有所不同,语文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应认识到情感交流与情绪发泄本无对错之分,只是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不应按照自身主观思想强行划分学生的情感与情绪的对错,应正视并引导学生情感的正向发展,并且教师在备课前期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个性化体验的重要性,在备课过程中综合考虑此问题,并以此作为课堂设计中心,促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活动。

例如,语文教师在教授《周亚夫军细柳》一课时,需要认识到学生个性化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前期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了解周亚夫将军的事迹吗?你认为周亚夫将军当时的心理活动是什么?”利用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抒发真实情感的同时表达自身个性化认知。语文教师应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表达给予相应的辅助与引导,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通过这种教育方法,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情感表达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对主人公周亚夫的人物形象理解得更加透彻。影响个性化情感体验活动的因素较多,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课堂实践中把握好教学力度,并在严格控制课堂秩序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个性化情感抒发,避免出现偏离教学预期目标的现象。

3   适应学生的情绪与情感特征

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情感、情绪体验与成年人稍有差异,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对其开展正确的引导。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情感表达伴有躁动性,内心时常因小事波澜万丈,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这一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了解,以掌握青春期学生情感波动规律。只有抓住问题的根本,才能够在根源上实施高质量的育人教学活动。

3.1两面性

一方面,初中学生情绪表达激烈且具有极强的两极分化特点,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并伴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这种现象是心理与生理产生的剧烈变化所导致的,此种生理现象严重影响着初中学生健康的心理思想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其产生偏激的想法。另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感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表演性与隐蔽性,针对这一情感表达特征,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加强对初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觉察能力的培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的同时,提升其控制情绪的能力。以此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其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看待文章中的情感叙述。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背影》《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这一类文章教学时,文章中所出现的人物、事件、社会背景都有较为复杂的逻辑性,针对这一特点,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对文章、角色进行情感体验。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学生阅读后,语文教师为其进一步描述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孔乙己的处境,提出相关问题:“谈谈你对孔乙己的认识。”通过教师对文章中社会背景的叙述及对孔乙己人物的分析,学生回答如下:“孔乙己是一个自命清高、力求公明而不得的人。”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应给予修正,利用这种方式教育学生。

3.2丰富性

社会因素对初中学生的影响极大,并且初中学生在与社会环境接触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独特的社会价值观,价值观的建设也促使其情感观、审美观、交际观进一步深化成熟,情感表达也相对成熟稳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现象,在进行相关情感教学时,应注意自身表达方式,应利用更加细腻、深刻、丰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学会捕捉学生的情感变化并做出针对性的情感教学调整,以此种方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而实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周亚夫军细柳》一课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周亚夫在面见皇上时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问题提出后,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层次挖掘周亚夫将军面见皇上时的内心情感动态,促使学生增强对文章内容、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体验。通过细致阅读分析,学生最终得出结论:“周亚夫将军面见皇上时内心有胆怯,但出于军规的原因,促使其以铁面无私的方式面见皇上。”通过这种形式的提问,使学生对文章隐秘的丰富内涵性进行探索,了解了周亚夫将军铁面无私背后的用意,对文章的内涵有深入了解后,进一步促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3.3防止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的产生对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影响极大,初中生的消极情绪主要体现在自卑、叛逆、焦虑等,也有部分学生以过于自我、心理思想扭曲以及盲目自信的形式体现。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将积极的情感因素作为课堂教学背景,以此促进初中学生乐观心智的形成。

例如,在具有悲伤情感因素类文章教学时,如《一株紫藤萝》这类带有浓重离别气息的文本,在学生阅读前期,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文章中的各种情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真实的情感,同情病魔缠身的弟弟,也可怜身处悲痛的姐姐,这时语文教师应正确引导,使学生带着积极的生命观去看待文章中的内容。如:“不幸是人生常有的事,不能因一时的不幸而沮丧、埋怨甚至抵触人生,要坚信明天会更好,就像文中所提到的紫藤萝一样,以昂扬的生命状态面对过往,将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態度看待事物,遏制消极心理的产生,把握当下,憧憬未来。

4   在身临其境中体验

在日常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合的学习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将课本中的情感因素提取出来,并预先进行设计,利用相关设备将其转化为直观的情感体验素材,以供学生观看学习。直观情感体验是将原本抽象并带有情感因素的语句以立体可见的形式展现,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文本情境中,以实现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一课的实践教学时,学习此课程时并不一定是在冬天,但学生的脑海中对冬天景色的记忆应有所保留,此时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就能够唤醒学生记忆中对冬天的视觉与触觉认知,如“鹅毛般的大雪、凛冽刺骨的寒风”等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性词语,这些都会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起共鸣。当语言引导与保留记忆进行碰撞时,学生的隐藏情感就会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从而促使其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情感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对课文情感的进一步认知。如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将预先设计的暴风雪视频教学课件在课堂中播放,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冬天极端气候的寒冷,通过这种视觉上的直观体验,使学生对冬天的感受更加清晰。利用此种方式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应注意“境”的创设力度,创设的初衷是为了还原课文内容的直观体验感,而不是过度激发学生多余情感的抒发,在保证“境”真实性的同时,还要做到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深度认知。若此段情感经历是学生所缺失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营造一个意境,以促使学生产生相关情感体验。

5   在角色中体验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角度阅读课文,这种阅读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共情心理。一篇文章所涉及的角色不单单是主人公,一名车夫、一个商贩都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学生能够将自身思想融入课文中出现的每个角色中,那么对文本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分角色朗读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师最常用的阅读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朗读特定人物的内心独白,会促使学生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在朗读前,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自身主观意识抛弃,以客观的角度对文章进行朗读学习,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内心思想更加契合文章中的角色需求。

例如,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可利用分角色阅读的方式使学生融入文章整体情感中。在阅读前,教师应设计相关问题,如:“父亲在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时内心的想法是怎样的?”通过对文章的分角色阅读,学生对父亲有了大致了解并给予相应回答:“父亲在说出这句话时内心主导思想应该是疼爱,但由于严父的形象已经贯串全文,使其表达方式过于生硬,害怕离别却不善言辞。”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学生对文章角色所蕴含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将文章中的时代背景与人文关系等因素结合后,构建了更为立体的思想结构,实现了促进学生整体情感体验活动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各项素质全面发展,为学生日后情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从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动机、尊重学生个性化情感体验、适应学生的情绪与情感特征、控制学生消极情绪、在身临其境中体验以及在角色中体验几个方面开展,以直观有效的教育手段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更具真实性,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徐静.人文情怀视域下的初中古诗文教育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21.

[2]申丹丹.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情感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1.

[3]徐伟.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徜徉在人文情怀中[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8):62.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