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本是两种棋类游戏(上)

2023-05-30 18:45齐吉祥
奇妙博物馆 2023年3期
关键词:棋类个面步数

齐吉祥

东汉六博俑 河南博物院藏

4000多年前就有“博”和“弈”吗

“博”是六博,“弈”是围棋。由于六博的棋谱早已失传,这种棋类活动也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消失了,所以大家对它比较陌生;围棋则一直延续至今,而且成了世界性高级智力竞技游戏,影响深远。

六博和围棋的历史有多久远呢?战国时期的一本书《世本》说“乌曹作博”,又说“尧造围棋,丹朱善之”。相传乌曹是夏朝的大臣,尧则是大家知晓的传说中原始社会末期著名的部落首领。按这种说法,围棋和六博的产生都应在4000多年前。然而,人们在考古发现中并没有看到那个时期有关这两种棋的物证,这种说法和黄帝发明指南车、仓颉创造文字一样,暂时没有确切的证据。

不过,事实胜于雄辩,专家们通过考证、分析春秋时期的一些人物故事,并结合考古发掘资料,认为我国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流行起六博和围棋了。那么,是哪些人和故事呢?

春秋时期的“博弈”小故事

先讲个孔子的故事吧。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大家知道孔子是一位非常好学的人,所以他说:“整天吃饱了,什么都不做,那是不行的。不是有六博和围棋吗?玩玩它们也比无所事事好。”孔子将六博、围棋看作游戏,也注意到了它们的益智性,所以提倡不妨玩玩博弈,动动脑子。在古籍记载中,这是第一次出现“博弈”这个词。

第二个是孟子以学习下围棋为喻,教育弟子学习要专心致志,这个故事也许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了。下围棋的高手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人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听弈秋讲课,没有杂念;而另一人坐在那里好像也在听课,可心里却在想:这时天上要是有天鹅飞来就好了,我可以用弓箭射下它们。于是孟子评论说:“虽然他与别人一起学习,但成绩却比不上别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不是的,原因是他没有专心致志。”故事虽短,却发人深省,这个小故事还给后人留下了“专心致志”这个成语。

第三个故事说的是荆轲在赵国游玩时,和赵国人下六博时发生了争道,惹得赵国人大怒,双方险些打起来。“争道”是怎么回事呢?请你先看看这幅博局示意图,当前在湖北、河北几处战国时期的墓葬和遗址中,人们都发现了六博棋盘,它们有的是木制,有的是石制,呈正方形,四边上共有8个“L”和“V”形的图案,正中的正方形四面各有一个“T”形的图案,这12个图案就是棋子行走的道,被称为“曲道”,争道就是争夺棋子行走的曲道。

博局示意圖

战国中山墓出土的六博棋盘

根据出土文物我们可以知道,对博的双方各有六枚棋子,棋子用象牙、玉石、兽骨等制成。除棋子外,还各有六根筷子一般的“箸”,也称为“簙(bó)”,这也是这种棋类活动叫“六博”的缘由。箸分为正反两面,行棋之前先投箸,六根箸都投完后,根据正、反面的结果,决定行棋的步数。一般要将箸投在名为“方枰”的木板上,方枰上铺有席或毛织物,为了防止席或毛织物翻卷,还要用“镇”压住四角。在一些汉代六博图画像石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投在方枰上的六根箸和方枰四角上的镇。

玩法失传的六博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中出土了一套目前所知最完整的六博棋具,里面除了有箸和棋子外,还有一枚用木头制作的叫作“茕(qiónɡ)”的博具,它有什么用呢?

请注意看,它的样子很怪,虽然直径只有4.5厘米,却有18个面,其中16个面刻的是数字1—16。专家们推断,它相当于现代的骰子,可以代替箸来使用,也就是不用投箸,而改投这个茕。茕被投掷并静止后,必定有一个面朝上,这一面上的数字就是棋子走步的步数。

看到这儿,你有没有想到这么一个问题:无论是投箸还是投茕,六博棋子的步数都具有相当的偶然性,茕面数字是1还是16,代表的结果可是大不相同的呀!如果一直投到小的数字,那运气也太差了。正因为这种偶然性,有人很可能为自己的好运气大呼小叫,增加了下六博的热闹气氛。

茕的18个面中有16个面是数字,另两个面刻的是什么呢?原来一面刻着“骄”字,其相对的一面刻着“”。由于六博的玩法早已失传,我们不能确定这两个字的准确含义,但很多人都认为,这两个字一定有特殊作用,也许和棋子的走向有关联,至于是什么关联,就不得而知了。

下棋必有输赢,但因为规则的缺失,我们也无法说出棋子在棋局上该怎么行走,更不知道怎样是赢、怎样是输了。

不过也有个好消息,专家们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中发现了写着六博棋谱口诀的竹简,这批竹简对复原六博的游戏方法和规则有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期待,经过专家的研究,六博这个古老的棋类游戏能够重新焕发生机吧!

猜你喜欢
棋类个面步数
正方体的展开图
楚国的探索之旅
正方体的展开图
微信运动步数识人指南
正方体的N个展开图
国人运动偏爱健走
美丽的魔方体
棋类游戏
棋类游戏
棋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