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抗日根据地开创之艰难而辉煌历程

2023-05-30 10:48刘顺发
铁军·纵横 2023年2期
关键词:游击特委支队

刘顺发

四、豫皖苏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抗战时期,豫皖苏指的是豫东、皖北、苏北三省新黄河以东的地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广泛发动群众,沉着打击日伪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就非常关注中原地区的抗战形势,并于1938年初派彭雪枫到中共河南省委担任军事部长,以加强中原地区党的军事领导力量。4月21日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发出《平原地区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指出:“平原地区广大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徐州失守之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即指示:徐州失守后,河南将迅入敌手,我应准备向豫皖苏鲁四省敌后发展。中共河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徐州失陷后,即组织起第一战区自卫军第七路、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先遣大队等抗日游击武装。1938年9月2日,中共中央长江局周恩来、叶剑英根据日军已进至武汉,豫东、皖北大片地区沦为敌后的情况,指示中共河南省委将抗日武装斗争的重心移向豫东,创造豫皖苏鲁边新局面,与八路军冀鲁豫部队联系起来。为此,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开创豫皖苏边根据地,便将竹沟教导队毕业的部分学员,由八路军从临汾旅派来的部分干部,以及当地招收的新兵共370余人,组成游击支队,由彭雪枫率领,于9月30日从确山竹沟镇誓师出征,向豫东敌后挺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0月11日,东征部队抵达西华县杜岗镇,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一部,及由萧望东率领先期到达的先遣大队会师,并统一整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整编后支队下辖直属队和3个大队,1020人,长短枪692支,机枪12挺。游击支队成立后继续东进,东渡黄河,挺进敌后。10月27日行至淮阳东北的窦楼,与日军百余骑兵遭遇,经2小时激战,游击支队将其击溃,毙伤日军林津少尉等10余人。这是游击支队进入敌后的第一枪,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将士的胜利信心和敌后人民的抗日斗志。之后,游击支队再战西陵寺、陈寨、宋庄、芦家庙等,连战皆捷,大震军威,争取了群众,扩大了部队。

1939年元旦,游击支队在鹿邑县白马驿再次进行了整编,原先的3个大队整编为2个团,连队建立了党支部,随后,游击支队继续东进,至永城县的书案店一带,发动群众进行对敌斗争。并派吴芝圃率独立营回师睢杞太地区,打击日伪,扩充部队。不到一个月,回师部队进行了瓦岗寨等英勇战斗,部队扩大到1个团。至此时,新四军游击支队已有3个主力团和1个随营学校,兵力比杜岗会师时增加了两倍以上。1939年6月,彭雪枫率主力进军淮河以北、浍河以南、津浦路西、宿蒙公路以东地区,成立了淮上行署,辖宿蒙、怀远、风台3个县政府。永城县地方抗日武装领导人鲁雨亭因游击支队的影响和争取,毅然决定接受共产党领导,其部队被改编为游击支队第一总队,辖2个团;不久,西华的第七路军按豫东特委指示东移豫皖苏,编为游击支队第二总队,辖2个团;党领导下的肖县、宿西的地方武装被改编为游击支队第三总队,辖2个团。1939年11月2日,游击支队奉新四军军部命令改称新四军暂编第六支队。6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抵达安徽涡阳县新兴集,他肯定了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发展和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证明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是完全正确的。提出今后要加强地方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加强部队正规化,集中力量创建永夏肖宿四县根据地的任务。到1939年底,豫皖苏抗日游击根据地已经形成,进人大刀阔斧地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建阶段,已建立了永城、夏邑、肖县、宿西、亳北5个县政权。第六支队也得到迅猛发展,拥有3个主力团,1个特区团、4个总队,共计17800余人。1940年6月1日新四军六支队在新兴集召开“五卅运动纪念大会”,遭日伪军偷袭,彭雪枫沉着指挥,六支队指战员勇猛出击,经过激战,日伪军于当日黄昏败退。此战之后,六支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整编了部队,一、二、三总队各缩编为1个团。还加强了对地方武装的建设和统一指挥,成立了“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各县成立了“抗日自卫团司令部”。到1940年7月新四军第六支队已发展到19500余人,3个主力团、4个总队、肖县抗敌纵队和永城、宿县、睢杞太3个独立团及亳北独立大队。以新兴集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已建成5个县政区、淮上办事处(辖怀远、风台、宿南、宿东、蒙城5个县民主政府),其范围东抵津浦铁路,西至新黄河东的睢杞太。 五、皖东北、邳睢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皖東北地区系津浦路以东、洪泽湖以西、淮河以北、海郑公路以南,安徽的东北部和江苏部分组成,包括泗县、五河、灵璧、宿县、凤阳、嘉山、盱眙等县的全部或一部,总面积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

抗日战争爆发后,原中共徐州特委组织委员孔子寿、宣传委员匡亚明被释放出狱,他们找到先行出狱的原中共宿县县委委员戴晓东,又联系了赵一鸣等几位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成立了“宿县抗敌救亡社”,由孔子寿担任主任,他们高举抗日旗帜吸引爱国青年,短短两个多月,发展社员700多人。

1937年8月,国民党设立第五战区,辖苏、鲁、皖三省,桂系李宗仁为司令,李上任后即成立了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此时,在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隐蔽下来的中共苏鲁豫皖特委书记郭子化,已在皖东北恢复发展党的县、区基层组织,被李宗仁以地方名流身份聘为总动委会委员,共产党员郭影秋担任组织部总干事。郭子化、郭影秋使“救亡社”取得了合法身份,即指示孔子寿回宿县抓紧成立县区动委会。1937年11月,特委在萧县黄口镇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洛川会议精神,布置各县组织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建立革命武装,准备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中共上海组织派出戴纪亢、朱伯庸、刘沛霖、吴为真、王冠群等到泗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3月,中央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决定。以津浦、陇海两条铁路十字线划分为4个工作区,分别建立党的区(工)委,派邵幼和负责徐州东南区苏皖边界皖东北各县。5月,扩大成立中共苏皖特委,书记邵幼和。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皖东北地区全部陷为敌后。5月22日,中共中央对华中工作发出指示,要求从上海等地动员和派出得力干部、工人、学生、积极分子、共产党员到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去开展工作。为此,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快定依托原有工作基础,广泛组织民众,在津浦、陇海铁路两侧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特委在各县积极组织民众抗日团体,发展农民抗日武装,使广大民众抗日救亡情绪日益高涨。不久,泗县、宿县、灵璧等地党组织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先后建立起来,为尔后八路军、新四军进入皖东北地区打下了基础。

1938年1 1月,安徽省政府将原六安县长盛子瑾调到皖东北,担任皖六区专员、保安司令、第五游击纵队司令和泗县县长。盛子瑾感到单枪匹马难以打开皖东北局面,遂向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要求派干部协助其去皖东北工作。中共安徽省工委便通过省动委会系统先后派出江上青、吴云邮、赵敏、吕振球、谢学鸿、徐崇富、周邮、廖量之、张国权、贺汝仪等中共党员以及省动委会第八工作团到皖东北。很快取得盛子瑾的信任:江上青任专署秘书兼皖东北军政干校副校长,吴云邮任专署秘书兼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廖量之任副主任,周邮任组织科长,贺汝仪任宣传科长兼皖东北日报社社长。他们在专署内秘密成立了由江上青任书记的中共特别支部,并与上海党派来的戴纪亢、朱伯庸等取得联系。不久,又就近取得中共山东分局的指导。1939年2月,中共山东分局派杨纯前往皖东北,与江上青的特别支部接上关系,随即成立由杨纯任书记的中共皖东北特委。5月,中共山东分局为贯彻中共中央“巩固鲁南,向苏皖发展”的方针,决定成立中共苏皖边区委员会,任命金明为苏皖区党委书记。中旬,金明与张彦、邵幼和等从鲁南出发,6月初到达邳南中共苏皖特委机关驻地,正式成立苏皖区党委,统一领导苏皖边区党的工作。6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指派中共鄂豫边省委书记张爱萍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作孚前往皖东北开展统战工作,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指派胡炳云率一大队进入皖东北出击日伪军。7月初,张爱萍、刘作孚即随八路军苏鲁豫支队进入皖东北,经与盛子瑾谈判,达成八路军、新四军和盛子瑾在皖东北共同抗日、共同发展的统一战线。9月,苏皖区党委书记金明到灵璧张大路与张爱萍、杨纯、刘玉柱等会商,决定将工作重点向南发展,开辟皖东北。会后,金明率苏皖区党委从邳睢铜地区南移泗县张塘。金明以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政治部主任的公开身份,指导全区工作。以皖东北地区为核心,统一了对皖东北、邳睢铜及淮海等地区党的领导。10月,八路军苏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江华率陇海南进支队开进皖东北地区。12月下旬,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指示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派张太生率1个团主力和120名党政干部东进皖东北。张太生团和皖东北地方武装合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由张爱萍任总队长兼政委。随着党组织的发展和八路军、新四军武装的扩大,皖东北地区的抗日形势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40年1月,李品仙调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其欲清洗上层,调换各地进步县长和专员,遂派桂系马馨亭取代盛子瑾,马率1个加强营企图武装接收。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决定援盛打马。2月4日,张爱萍指挥八路军胡大队和新四军皖东北部队在大柏圩子一战中获胜,攻破大柏圩子,马馨亭率残部窜回路西,从而挫败了李品仙武装反共、反盛夺权的阴谋。战后,成立了皖六区军政推进委员会,由盛子瑾任主任,张爱萍分工负责军事。大柏圩子战斗后,盛子瑾与桂系彻底破裂,2月28日,被迫出走。从此,中国共产党独立承担起皖东北敌后抗日斗争的领导责任。

3月24日,皖东北第一届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在泗县青阳镇召开。决定成立皖东北抗日民主政府,推选原盛子瑾的秘书陈粹吾为皖六区专员(不久即由中共党员刘玉柱接任),任命张爱萍为皖东北保安司令兼政治委员。专署颁布了保障人权、合理负担与肃清土匪三项法令,提高了民主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3月下旬,金明前往皖东津浦路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在地,向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汇报请示工作。3月28日,刘少奇给在皖东北工作的张爱萍、江华、刘瑞龙写了一封长信,由金明带回。刘少奇在信中规定了苏皖地区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总任务;专门指示要成立苏皖边区军政委员会,由刘瑞龙、金明、张爱萍、江华、谭希林、田维扬等人组成,以刘瑞龙为书记。统一协调苏皖边区军政工作。刘少奇的指示信为建立巩固的皖东北根据地指明了方向。为了加快展开皖东北地区抗日反顽斗争的局面,帮助和指导军政委员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4月28日,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部分同志从皖东抵达皖东北,在罗岗听取了苏皖军政委员会的汇报,并在朱湖召集的干部会议上专门做了《在敌后怎样建立民主根据地》的报告,强调建立根据地的重大意义。他认为在盛子瑾出走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军事上已占绝对优势,完全应该理直气壮地组织自己的政权领导人民抗战。会后不久,即由中共党员刘玉柱出任皖东北专员,下辖泗县、泗宿、泗五灵凤、盱凤嘉、淮泗5县16个区104个乡镇。县长(或办事处主任)、区长、乡长大都改由共产党员担任。

1940年5月1日,日军扫荡皖东北根据地中心区。国民党江苏省常备第七旅旅长王光夏率部数千余众乘机向皖东北发起进攻。为了粉碎日伪军的扫荡,保卫刘少奇的安全,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一大队胡炳云部从鲁南火速南下,会同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和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进行自卫反击,历时13天,攻克金锁镇、界头集等顽军据点,歼顽千余人,把王光夏顽军逐回泗阳、宿迁运河以东地区。从此皖东北根据地渐趋稳定。

邳睢铜地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由邳县南部、铜山县东部、睢宁县北部和宿迁县西北的一小块地区组成。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人口100万。其北部是陇海铁路,东部有京杭大运河和骆马湖,西南边沿是海郑公里,西北部与徐州相接,水陆交通便利,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战爆发后,九十月间,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即派党员刘文、张芳久、余耀海等干部深入邳睢铜地区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斗争。11月,特委以津浦、陇海两铁路交叉点为界,将徐州划分为4个区委后,徐东南即睢宁县北部建立了中共徐东南区委,邵幼和为书记,张芳久为组织部长,余耀海为宣传部长,统一领导邳县、铜山东部、睢宁、灵璧、泗县等徐州东南地区党的工作。不久,徐东南工委改为苏皖工委,邳睢铜党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先后组建了睢宁县独立大队和青年救国团、铜山县苏皖游击队、邳县青年救国团抗日义勇队等抗日武装,英勇打击日军,惩处汉奸,点燃了抗日烽火。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成立,司令员兼政委钟辉,副司令员梁海波,政治部主任李浩然,邳睢铜党组织领导的各路地方武装均被编入游击支队。同月,山东分局决定撤销苏皖工委,成立苏皖特委,李浩然任代理书记兼组织部长。1939年2月23日陇海游击支队攻克了陇海铁路线上邳县境内的重镇运河镇,从此,开辟邳睢铜地区的工作不断得到发展。当月,山东分局将邳睢铜地区和皖东北划由苏皖特委领导,不久,苏皖特委决定南下,陇海游击支队决定抽调第九连67人与睢宁独立团合编,于4月19日,在邳北组建为陇海游击支队先遣第一梯队,特委代理书记李浩然任梯队长兼政委。21日游击支队先遣第一梯队随苏皖特委越过陇海铁路南下,进入邳睢铜地区杲堂子。随着形势发展,山东分局决定撤销苏皖特委,成立苏皖边区党委,金明任书记,统一领导苏皖边区党政军工作。5月9日,先遣第一梯队向邳睢铜地区睢宁县北部重镇古邳镇发起攻击,已经被伪化的古邳镇,日伪军很快被歼灭,伪镇长被活捉后处决。古邳镇获得解放,成为邳睢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活动中心。6月,苏皖区党委机关在邳南成立,9月,区党委机关移驻泗县张塘。此后,第一梯队又挥师东进,解放了睢宁县北部魏集和皂河,古邳南部和西部地区。10月,苏皖区党委为加强邳睢铜地区党的领导,撤销邳睢县委,成立中共邳睢中心县委。12月,撤销邳睢中心县委,成立中共苏皖一地委,即中共邳睢铜地委,李云鹤任书记。同时成立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后方办事处,作为地委对外联络机关,李云鹤任主任。邳睢铜地委的成立标志着邳睢铜抗日游击根据地初步形成。在后来的抗战岁月中,领导邳睢铜地区的地委机关名称多次变化,但活动在邳睢铜范围内,根据地始终保持着它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王涵

猜你喜欢
游击特委支队
敌军工作与昆张支队敌后坚持之道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β−-Decay Half-Lives for Waiting Point Nuclei Around N= 126∗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武警江西总队一支队深入扶贫点进行健康义诊活动
长江支队入闽67周年纪念大会在厦门市召开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游击英雄》战火中的铿锵玫瑰
滕代远领导湘鄂赣边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