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生当作事业

2023-05-30 13:58杨林柯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城邦敬畏生命

杨林柯

柏拉图的《理想国》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城邦。在这个城邦中,大家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人人都是城邦的战士,每个人都是为了城邦而存在。在这个城邦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需要就是人民的志愿。每个人的幸福都和国家的幸福相连,个人的幸福来自国家的定义。国家提倡个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奉献一切,不用追求自我的实现。显然,柏拉图的理想国设计理念是“以邦为本”。

而在熊培云先生的“思想国”中,每个人都首先是他自己,每个人都是思想家,每个人都会独立思考。在这里,每个人都首先为自己而存在,每個人的快乐和幸福是国家兴旺的前提。在这里,公民的税收只是公民交给国家的保护费,购买的只是国家的服务,国家作为主权的载体与个人权利的集合,必须以维护公民的主权和个人的权利为依托。

熊培云在书中说过一句话:“把一生当作事业。”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

记得周国平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我没有事业,生命就是我的事业。”熊培云说:“把自己当作一生的远大前程。”他认为,人应当为自己而活。因为生命首先属于自己,没有谁天然对生命具有所有权。可在一个国家主义话语体系中,个体常常忘记了这样一个常识——人要为自己而活,似乎为自己活就是自私自利,只有为国家活、为社会活才有道德上的优越性,甚至可以借此对任何个人主义话语进行打击。可思考从来都是个人的,只有让个人产生思想,群体才有思想。

回到教育来说。教育,首先是为了每一个生命自身,成全每一个生命,即把每一个人由自然人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使其成为精神上有追求的人,从而提升生命的品质和状态。

教育不仅仅是国家的工具、社会的工具,也必须有对生命本身的关怀。人是天地造化之物,万物遵循宇宙规则,自然,人性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从逻辑上也是讲不通的。如果学习者认识到,读书学习是为了自己的自由与幸福,不是为了什么外在的目的,学习就会有动力。我们看到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拯救中华民族而弃医从文”的名人故事,是个人追求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体现。

我们说要“热爱生活”,但热爱谁的生活才是我们要探究思考的。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只能热爱自己的生活。作为教师,我们要热爱自己的教育生活,因为教育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快乐幸福的依托。

一个有着志趣追求的人,应该追求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作为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就是教育价值观的实现,而这一切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学生的幸福也是教师的幸福,学生的成长也是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幸福就是教育过程中的内在愉悦,是润物细无声的点滴智慧,也是追求自我实现的副产品。教育是面对生命的事业,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向死而生,每个生命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两种永恒之间的闪光。就此而言,没有什么比教育更加神圣,同样,没有什么比教育更加危险。

教师把一生当作事业,意味着不仅要把学生的一生当作事业,也要把自己的一生当作事业。

教师不是蜡烛,教育行动首先要照亮自己,然后才谈得上照亮别人。教育近于农业,不是产品生产,不是工业流水线,而是生命的化育。教师不仅是面对学生,更是面对自己。

康德讲,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可我们现在看到的,由于现实的“内卷”、生存的逼迫,教育现状表现出来的,是生命在很多情况下被当成了手段,而没有被当成目的。说到当下的教育现状,一些教师总是摇头叹气、战战兢兢、恐惧前行,感叹没有办法,却忘记了自己其实也是教育的构成部分,是教育环境的一部分。在改变不了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构筑自己的小环境,让自己快乐,让自己所带的学生有幸福感。

从时间上讲,生命是一条河流,和年轻的生命打交道,如同活在生命之水的上游,这难道不是一种清澈透亮的幸福吗?学生把他们生命中最光辉灿烂的年纪交给我们,这不是一种最大的信任吗?我们除了敬畏、感谢、珍重、谨慎,还能做什么?污水中的青蛙如果嘲笑清水中的鱼,不是暴露出自己的可笑与污浊吗?

敬畏生命,也当敬畏时间,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时间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有记忆留存,都会变成学生生命的一部分,都会延展我们的生命。存在是一个伟大的储存器,作为有限的时空存在物,如果把生命当作事业,每一个瞬间就会成为永恒。

猜你喜欢
城邦敬畏生命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雅典城邦的民众失去政治热情了吗?——从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2题谈起
敬畏先烈
不可复制的城市情感——从雅典城邦到世界容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敬畏 果决 笃信
立法者:灵魂与城邦——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法律哲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