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问题和对策

2023-05-30 07:00王留鑫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陕西问题

王留鑫

摘 要: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农产品品质提升、有益环境生产、助农增收致富。而陕西作为西部的农业大省和重要的瓜果生产和外销省份,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些年,陕西夯实基础保障,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体系逐渐完善;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而且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资金、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方面也充满机遇。但也要正视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在资源环境、农业综合配套、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区域品牌建设和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为此,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短板强弱项,促进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機遇;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7

Abstract:The connotation of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quir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logical organic production, and helps farmers to increase income and prosperity. A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in the West and an important melon and fruit production and export province, Shaanxi a great space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recent years, Shaanxi has consolidated its basic support and steadily increased it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pacity; reforme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and gradually improve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innovated th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alized the extension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Moreover, Shaanxi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also full of opportunities in policy gold, market environment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However, we should also fac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upporting facilities, the culti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regional brand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refore, we should make up the weak point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Shaanxi agriculture.

Key words:Shaanxi;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opportunity; problem

陕西位于黄河中游,在黄河流域各省份的发展中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从农业来看,也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省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受地形影响,陕西可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多样的地形和自然条件诞生了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类型和丰富的农产品,为陕西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另外,受经济社会转型影响,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都有了质的转变,农业生产的现实也推动着农业改革的深化。这也为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发展方向。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宏观的勾勒,学界也并没有给出一个具有较大共识度和认可度的概念,而讲得更多的则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表现和实现路径。如有的学者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竞争力增强、资源配置趋优、产能结构合理、各类主体活力十足(张务锋,2018)。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在于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生态保护、精准匹配以及量质并重五个方面(徐光平,2021)。高强(2022)从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本质规定性相协同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基本规律相一致等两个方面概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含义,既要确保农业基本功能的发挥,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要实现农业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为提升社会福利转型,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来看,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具有以下的特征,即有较高的市场化、品牌化水平,较高的特产化、融合化水平,较高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较高的生态化、绿色化水平,较高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坚持系统思维,从农业产业融合的视角探索农业的发展路径,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助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农业的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首先受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现实驱动,农业高质量的发展要做到资源节约,即以最小的投入换得最大的产出效益。其次,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到环境友好,对于农药化肥的使用要科学合理并尽可能减量化,较大程度地避免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再次,农业高质量发展应注重农产品品质提升,随着人们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品质口感、营养价值等有了更高要求,绿色有机健康农产品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能调动消费者的“味蕾”和购买力。最后,农业高质量发展应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生产主体,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否实现关键在农民,因此,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能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民深度参与的利益共享机制为目标,农民才有动力和积极性参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产经营实践(冷功业等,2021)。

(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即要从质量变革上、效率变革上、动力变革上下功夫,实现农业发展的提质增效,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也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起着战略引领作用。其中,创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内核驱动力,协调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内在协同,绿色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

二、陕西农业高质量的成绩与机遇

(一)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

1.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陕西关中平原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一直肩负着粮食安全生产责任。2020年陕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01.05千公顷,粮食产量1274.83万吨,相较2012年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23.57千公顷和粮食产量1245.1万吨,面积减少了4.41%,但粮食产量增长了2.39%。这得益于“十八大”以来陕西推行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政策,近十年间,陕西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1711万亩,单位面积产能得到提升。

除了粮食生产上的突出表现外,陕西借助“3+X”特色产业两年攻坚行动,推进提质增效,在瓜果蔬菜和奶产品等方面也实现了量质齐升。2020年陕西省的水果产量保持在1808.03万吨,相较2015年的1504.78万吨,增长了20.15%;2020年陕西的水果面积为1154.48千公頃,相较2015年的1062.56千公顷,减少了8.65%,水果的产量和面积走势也和粮食作物的产量和面积走势保持一致,即面积虽有下降,但产量仍保持增长。2020年陕西水果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比重为9.7%、6.3%,水果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水果生产大省。而且在特色水果方面,陕西也打造出了知名品牌,如“白水苹果”“周至猕猴桃”“大荔冬枣”等,借助品牌向上的力量,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到2020年,获得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120家、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171种,地理标识品牌128个,地理标志产品86个,使得更多的陕西农产品有了“身份”,“身价”也由此倍增。

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这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上。陕西省出台政策推动农机装备转型升级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大田作物种植中,建立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实现粮食作物生产全环节的集成配套。加大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农机服务上的补贴,陕西省农业部门联合科研院所改进农机技术和效率,使得2021年陕西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1% 数据来源:《陕西省“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在陕西着力发展的果蔬特色产业中,也开发应用相应的专用机械设备,用于田园管理、收获采摘等环节。加大农机装备研发,提高农机的数智化能力,依托陕西的制造业优势,培育壮大农机装备制造业。同时,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2.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体系逐渐完善

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来看,陕西农村与全国大多数农村面临的情况大致一致,即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优质劳动力资源外流,农村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生产也面临着“地由谁种”和“地怎么种”的问题。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像大田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基本全程采用机械化作业。另外,农业生产也有集聚的特点,即便同一个地区的农村,也会根据生产习惯、劳动力结构特点等而形成不同的种植结构类型,如渭南市临渭区的下邽镇一带种植葡萄等果树的农户较多,而与其相邻的官底镇一带则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一旦一个地方形成种植习惯,单靠一两户一般很难改变,因为这不利于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作业和后期销售。如成片大规模种植区域的果区,临近成熟采摘期,客商就会上门收购,而如果只是一两家农户种,客商会嫌弃量小而不去。因此,现在陕西各地区基本上根据本地资源禀赋,种植适合本地区的作物,这为农业产业集聚、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专业分工的生产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实现小农户与大生产的联结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主要的表现就是农业的区域专业化、作业专业化,如陕西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关中平原;苹果生产尤以白水县、宜川县较为集中且有名。而且从陕西省认定的地理标识品牌中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陕西各地富有特色的农产品类型。

3.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陕西也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变革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目前,陕西全省已有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152家,示范家庭农场1848家,高级职业农民3816人。在土地确权和“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推动、鼓励土地的流转,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也为土地的经营规模和服务规模创造了条件。现在粮食作物种植全流程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这也为土地的委托代管提供了市场,部分地方积极发展土地托管模式,利用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这种委托代管模式,既坚持了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又发展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了农业生产从种到收的一条龙服务,服务的社会化也转化为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从而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2021年陕西全省托管服务面积4570万亩次,培育各类服务组织2.6万个,服务小农户222.7万个。 数据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125929055515595&wfr=spider&for=pc. 在农业生产托管方面,陕西已经形成四种模式,一是农业企业引领,构建“3+1+1”服务站;二是以合作社为主体,形成1+N “托管员”服务;三是发挥村集体组织优势,建立1+1+N的全域托管;四是发展果园托管,建立县镇村3级托管服务网络。

依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路径,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如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开发农旅融合项目,打造“游学”精品路线,进行采摘体验,传承农耕文明,如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以“三园(农业大花园、农村大公园、农民大乐园)三子(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推动农村三产融合。2020年陕西省省休闲农业接待游客8653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60亿元。亦可借助互联网、数字技术,持续开展“百企千店万人”电子商务推广工程,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推动农村市场化发展和物流的融通,从而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机对接。

(二)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1.政策环境更优

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思想为指导,陕西省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农产品的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夯实。从中央到陕西省,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厚的政策保障。2015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实现农产品供给数量更充足、品种与质量更加契合城乡居民的需要。2017年党的十九大会议上,确立了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保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健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俗经济、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培育机制。

陕西也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制订《陕西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也编制了《陕西省“十四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发展,制订了陕西省“十四五”数字农业发展规划和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以政策引导和优化农业高质量发展。

2.市场环境更佳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者对于绿色健康有机的生态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从收入的角度来看,也预示着陕西农产品必将有更大的市场需求。从省内城乡居民收入来看,2020年陕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6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16.5元,城乡收入比为2.84∶ 1,而同期陕西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为22866.4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1375.7元,城乡消费比为2.01∶ 1。不管是城乡收入比还是消费比,城镇基本是乡村的两倍以上,这说明农村的消费潜力和空间还是很大的。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具备对高品质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使得陕西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前景广阔。而且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对于陕西农产品市场交易的需求也必将大幅度上升。另外西安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地缘优势,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经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使得陕西农产品“走”出国门,助力陕西农产品高质量发展。

3.制度环境更活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农业改革的内生驱动。一直以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使其难以与大生产、大市场对接。为此,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制度改革,破解这一难题。首先,进行“土地确权”和“三权分置”改革,稳定农民的预期,保护农民对于农地的物权权益,在强化农地集体所有权的前提下,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推动农地的流转,实现向新农经营主体的集中,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逐渐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 延伸农业的产业链。发展农村市场,保护农业上下游供应链的稳定,并依托供销体系和信用体系,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三位一体”的格局。最后,不断提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另外,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以产业帮扶为重点,实现制度性衔接和帮扶持续,培育优势特色產业,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不断增强乡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环境的约束,农业生态环境亟须改善

陕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且分为三大自然地理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陕北干旱缺水,土壤流失严重;关中地区水资源在满足生活和生产用水方面也存在紧张情况,尤其是渭北旱塬少雨缺水。2020年陕西的有效灌溉耕地面积占比27.61%。陕西农田灌溉大多还采用漫灌的形式,灌溉用水方式粗放,利用效率低。2020年陕西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79,仍有很大的节水空间。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问题仍很凸显,化肥施用强度已由2003年的0.35增加到2019年的0.49,农药施用强度已由2003年的0.0024增加到2019年的0.0029。另外,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薄膜的使用量也大幅增加,薄膜使用强度也由2003年的0.0053增加到2019年的0.0108,导致了农村的“白色污染”问题。农业生产中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加重了农业的面源污染,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

(二)地方财政薄弱,农业综合配套难以跟上

陕西作为西部省份,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差距,致使财政创收能力较差,受限于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对于农业的投入支出与实际需要还有差距。2000-2020年陕西财政支农支出占比一直呈现出不同幅度的波动,而且部分年份的波动幅度还比较大,如2003年的财政支出占比仅为6.95%,除了2004年占比升高到14.49%外,2005-2007年支农财政支出都低于10%,此后年份支农财政支出占比虽基本维持在11%以上,但相较于全年的财政支出水平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对于市县财政来说,受限于地方的财政收入水平,其对于农业的财政支持更是杯水车薪,这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造提升的投入,使得农业综合配套难以跟上。农业作为一个弱势产业,没有一定的财政支持,难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如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上,因农业科技创新风险大、周期长,开发一个新品种和新技术费时费力,即便开发成功,但农民对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初始接受度也可能不高,这都需要政府依靠农业综合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引导。

(三)生产经营散小,特色优质产业未凸显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农产品安全高度重视,做出了“四个最严”的重要指示,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整体向好的态势,但取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成效还尚不牢固。首先,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还未深入人心,现在通过法律法规的威慑,使得农产品生产环节的从业者不敢触及底线,但离不愿、不想的程度还有很远。其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上还存在监管难题。现在仍是小农户生产占主体,一家一户的生产,不好监管,这也致使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存在, 如陕西作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地,但陕西猕猴桃的品质与国外优质猕猴桃仍有差距。中国猕猴桃产量世界第 一,但我国每年猕猴桃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最后,“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也尚未充分发展起来,产业同质化严重,目前主要以蔬菜类、瓜果类、菌类为主,而且多数没有稳定畅通的销售渠道,生产效益低。培育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地方上也缺少规划,各地区也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没有实现特色优质产业的差异化发展。而且与特色优质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业也不成熟或没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未跟上,这就严重制约了农业特色优质产业的发展。

(四)品牌意识不强,区域品牌建设滞后

品牌代表着产品的品质和美誉度,中央的涉农“一号文件”也多次指出要加快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但区域品牌的申请、使用、维护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为什么要申请区域品牌上思想意识不到位,没有主动申请区域品牌的想法,即便有申请的想法,但“建设什么样的品牌”、“如何建品牌”等尚不清楚,无从下手。其次,在区域品牌的使用上,由于有公共性的存在,部分生产主体就“搭便车”,但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却并没有维护好品牌的声誉,如使用违禁农药等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或以劣充好,影响区域品牌的声誉。最后,在区域品牌的维护上,地方上缺资金、缺动力,以为申请到手就万事大吉,放任不管了,没有继续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没有继续在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上下功夫,使得区域品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滞后

受制于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滞后,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中国的物流费用要比美国高约一倍,在生鲜产品中,由于物流条件(尤其是冷藏设备)的欠缺,中国的损失率要远高于美国(达到销售价的25%,相对于美国的5%)(黄宗智,2020)。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环节众多,层层分利。另外,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物流体系,对于冷库仓储没有建设规划,使得农民在水果收获季急于出售而出现压价行为。农村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农场信息网络建设和使用还存在不足,在市场信息的获取上不便捷,甚至滞后,影响农民对于市场的判断。

四、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科技支撑

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由过去增加资源投入的要素驱动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创新驱动转变。科技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要素投入,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攻关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改造与提升。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开展对土地的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农民合理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等,逐渐减轻对土壤的污染以及对耕地质量的破坏程度。如中化在渭南等地成立的“MAP”中化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就很有参考性。陜西作为全国重要的瓜果生产区,加强对优质瓜果种质资源的开发,提升适合本地区生长的瓜果品种的品质。

(二)提升农业综合配套建设

加大财政支农支出。无农不稳,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更加凸显,对于稳产保供具有很大作用。应加大财政支农支出,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对现代化农机具的购置补贴标准和范围,提升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也有助于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工业化。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升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实现农业集约节约用水。

(三)发展特色优质农业产业

不同的土壤、水质、气候孕育不同的作物品种。陕西分为三个地理区域,气候各有特点,盛产的农产品丰富多样,为此,应依托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开发培育不同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如陕北气候干旱,适合杂粮种植,可以种植小杂粮。榆林的肉质山羊养殖比较出名,发展肉羊养殖业。关中地区适合葡萄、冬枣、蔬菜和粮食作物的种植,就重点发展瓜果蔬菜品牌和粮食作物,负责陕西的“粮袋子”和“菜篮子”。为更好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健康”,一定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各个环节都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为此,应规范农产品的生产,建立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和可追溯的流程体系,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成本。

(四)加快区域品牌建设步伐

要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是要具有品牌意识。为此,应加大对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让农民认识到品牌的价值,树立品牌意识。也应注意加强对品牌的监管维护,建立标准化的品牌质量监管体系,实现生产经营全链条、全流程的监管,比如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的发展,建立可溯源的品质监督机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变单打独斗的小农生产局面,培育农业品牌经营主体,注册商标。根据各地作物品种类型和优势特色,申请建立本地品牌,并做好品牌维护,针对品牌建设要求,在基础设施、品质监督等方面都应建立配套设施。另外,也应做好品牌的营销推介工作,如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推介陕西各地的品牌农产品。

(五)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物流是现代市场的“血脉”,物流畅通,可以便捷高效地把农产品从生产端送到消费端,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减低流程过程中农产品价值的价值损耗。可以发挥传统供销部门的渠道体系优势,建立农产品流通的相关服务部门。利用好现代物流产业,建立快捷高效的物流链条。瓜果蔬菜多是需要冷链运输或冷库储存的,陕西应有规划地指导建立冷库和冷链运输设备。借力互联网数字技术,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更好地对接农产品生产与销售,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和买难卖难。

参考文献:

[1] 张务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J].人民论坛,2018(25):6-9.

[2]徐光平,曲海燕.“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21(10):104-110.

[3]高强.农业高质量发展: 内涵特征、障碍因素与路径选择[J].中州学刊,2022(4):29-35.

[4]冷功业,杨建利,邢娇阳,孙倩.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5):1-11.

[5]黄宗智.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实践与理论[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246.

[责任编辑、校对:党 婷]

猜你喜欢
陕西问题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走近你,我的陕西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